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单元练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954750 上传时间:2019-11-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单元练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单元练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单元练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单元练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单元练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单元练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单元练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单元 酸和碱一、单选题 1.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 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B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C 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D 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2.氢氧化铝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能与稀盐酸反应,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NaOH=NaAlO22H2O。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氢氧化铝属于氧化物B 在NaAlO2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C 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铝,发生中和反应D 向氯化铝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来白色沉淀

2、又消失3.“浸土选种”是现代农业生产常用的科学方法,取武当山特区某村土壤浸出的溶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显红色。下表为四种农作物适宜生长的pH范围,你认为该村土壤比较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A 玉米B 茶树C 水稻D 马铃薯4.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显碱性的是()A 苹果汁:2.93.3B 葡萄汁:3.54.5C 牛奶:6.36.6D 鸡蛋清:7.68.05.某同学想用pH试纸测定一些物质的pH,下列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 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稀硫酸的pHB 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二氧化碳气体的pHC 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浓硫酸的pHD 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稀溶液的pH6.某NaO

3、H固体样品,可能含有固体KOH和不溶于酸的杂质A,取5.6 g该样品与100 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mg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样品不含任何杂质,则m1.8B 若m1.8,则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A,可能含有固体KOHC 若m1.8,则样品中至少含有杂质A或固体KOH的一种D 若样品中不含A,则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小于7.3%7.从小明同学整理的笔记中可以看出,不正确的一项是()A 除去NaOH溶液中的Ca(OH)2杂质,加入适量Na2CO3溶液,过滤B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 NaOHHCl=NaClH2O,属于复分解反应D 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分别通入无色酚酞

4、溶液都变红色8.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A 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B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C 加热氯酸钾固体至质量不再减轻D 20 时向蔗糖的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蔗糖固体9.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A 都能与指示剂作用B 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C 都能解离出金属阳离子D 都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10.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A 柠檬汁B 苹果汁C 纯净水D 石灰水11.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 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

5、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 碱中都含有氢氧根,所以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C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D 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都是碱12.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 CO22NaOH=Na2CO3H2OB CaOH2O=Ca(OH)2C 2NaOHH2SO4=Na2SO42H2OD AgNO3HCl=AgClHNO313.下列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化学知识运用错误的是()A 用稀盐酸除去铁钉上的铁锈B 用铅笔芯的粉末开启生锈的锁C 发现厨房中的液化石油气泄漏,马上打开排气扇进行通风D 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6、主要成分CaCO3和Mg(OH)214.下列化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错误的是()A 用稀盐酸除铁锈B 冰箱内放置活性炭除异味C 用火碱改良酸性土壤D 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15.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图所示:以下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 西瓜汁呈酸性B 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橘子C 肥皂水可以使石蕊溶液变红D 草木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二、填空题 16.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老师给大家变了一个魔术使“水”变色的杯子。操作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老师揭秘:“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种无色液体,无色的“水”是事先用两种无色溶液混合而成。请回答下列问题:(1)“空”杯内涂抹的物质可能是溶液

7、_。(2)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3)最终溶液为无色,能否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_(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17.在“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课上,同学们做了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氯化铜溶液之间反应的实验。为了对本课产生的废液进行绿色排放,甲、乙两位同学对废液的成分进行探究和处理,请填空:(1)甲同学取少量废液样品,观察到样品澄清并呈浅蓝色,由此猜想,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为_。(2)乙同学欲将废液处理为无色的中性溶液后再排放,他向废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观察到_,说明废液达到了该同学的排放要求。18.2004年2月中旬,福州市茶亭街东西河下游七公里长的内河

8、,河面上漂浮着大量死鱼。小亮闻讯后,取回水样与同学们一起探究。(1)观察水质的能见度,然后过滤。过滤时不需要用到以下仪器中的_(用序号表示);A漏斗 B烧杯C玻璃棒 D铁架台E酒精灯(2)取过滤后的水样,用两种方法检验该水样是否呈酸性,他们采用的方法可能是:_。请任选一种方法进行实验,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3)面对内河严重污染,有人建议:对排入内河的污水预先进行处理;将闽江水引入,把内河的污水及污泥冲走,使死水变活;用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生物酶技术治理内河。以上建议中你不同意的是_(填序号),理由是:_。19.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小芳在复习盐酸的性质时,归纳出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如图1所示,连线表

9、示相互反应);小明为表示反应实质绘制图2、图3。请根据下列图示和要求回答问题:(1)图1中为了验证性质,小红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加到盐酸溶液中,溶液变_色;图1中A所表示的物质类别是_。(2)图2描述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图2中A、B、C处应填入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依次为_;(3)图3是镁和盐酸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角度看,该反应有效相互作用的微粒是_(写微粒符号,下同),产生的新微粒是_。20.A、B、C、D、E分别是铁片、硫酸铜溶液、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硫酸中的一种物质,图中“”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两种物质能反应(不考虑硫酸铜和碳酸钠之间的反应)。请

10、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标出五种物质或溶质的化学式_;(2)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A和E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21.某化学小组以“酸碱盐”为主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活动。探究1:研究常见的物质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程度。探究2:研究酸的性质硫酸、盐酸和锌反应通过探究实验,同学们发现硫酸和盐酸溶液都可以和锌反应产生氢气。产生这种共同现象的原因为_。探究3:探索未知浓硝酸和铜制取气体。已知Cu4HNO3(浓)=Cu( NO3)2H2O2NO2。NO2能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NO和NO2都是空气的污染物。(1)利用该反应制取二氧化氮的发生装置,应选用图所示装置中的_。收集NO2的

11、方法为_。(2)反应NOXNO2中,X的化学式应为_;若用浓硝酸和铜制取NO,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_。探究4:兴趣小组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1 000 g的大烧杯中加入10 g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去沉淀,剩余液体总质量为1 009.8 g,那么所加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22.如图所示,进行中和反应实验(1)B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写出C的溶液(除酚酞外)溶质可能存在的几组情况_(用化学式表示)(3)反应过程中,不断滴入稀硫酸的话,温度会如何变化?_。23.在下图所示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片刻后,U型管中左侧液面将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若用_代替氢氧化钠固体,U型管中液面也会出现同样现象。24.化学兴趣小组以碱的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请完成下列问题。(1)小组同学将无色酚酞溶液分别滴入NaOH溶液、Ca(OH)2溶液中,溶液均由无色变为_色。(2)NaOH和Ca(OH)2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具体”到“抽象”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思想,通过对NaOH和Ca(OH)2性质的认识,抽象得出碱类物质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碱类物质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