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11820211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703.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级中学高级中学 2019-20202019-2020 年(一年(一) )开学考试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测试卷开学考试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测试卷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150150 分钟;命题人:马军侠分钟;命题人:马军侠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正确填写自己的相关信息。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正确填写自己的相关信息。2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 上。上。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命运

2、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那么,它的特色究竟“特”在哪里?我 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 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的政治思想,例如西方 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害” 、伊斯兰世界“天下一家” 、中国古代的“天下 大同”等观念。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之间 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 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 思

3、想还在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值得我们去辨别和防范。 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所谓传统,中国古代有丰富 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 在今天需要创造性转化。所谓现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本源。马克思主 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 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本源。同时,这些思想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学理上

4、区别于既往及现在流 行的一些共同体理论如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联盟、大西洋共同体、 “民主”价值观联盟等的重要依据。 以往绝大多数国际秩序思想和实践,要么服务于强者,要么用来结成一个国家联盟以反对另一个国家联 盟,要么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外在表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中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它 们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从排他性国家联盟的角度来狭隘地理解共同体,而是从世界范围不平等经济秩序的 变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盟的高度来理解共同体。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 资源。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同的思

5、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理解的位置。这个 概念将随着全球人、财、物、智互联互通的发展,拥有越来越大的世界基础,具有较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 力量。 我们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就是一片祥和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一定 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当前,国际关系中的矛盾、阻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因素仍然 广泛存在。维护和平的综合力量与进行战争的力量之间的对比,大多数国家及其人民要求发展的愿望与国 际经济秩序不平等现实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对抗的矛盾因素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需要解决的 问题和难题。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一个开放进取的中国,将自身命运和

6、前途同世界命运和前途紧密联系 在一起的一种自我定位。中国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在呼吁世界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当前面临的困 难。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还要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 B. 直到今天,以一个敌人为目标构建共同体的思想还在影响着大国间的外交政策,这值得辨别和警惕。 C. 马克思主义中包含着“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资源,即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 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 D. 作为一个开放的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

7、不排斥其他文明,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理解 自己的位置。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开头便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对其特色 和思想文化本源的分析。 B.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反复提到其他的共同体观念和国际秩序思想,目的是通过对比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优越性,令人更易理解和接受。 C. 本文重在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拥有强大的世界基础、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并顺势提出了实 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 D. 文末强调当今世界充满矛盾和冲突,意在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需要克服 很

8、多困难,任重而道远。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的政治思想,但它们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且受到二元对 立世界观的局限。 B. 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有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统 本源。 C.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这一理想终将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 步实现。 D. 今天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但具有新 意义。 【答案】1. D 2. C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9、能力。首先仔细阅读各个选项,理解选项含义,然后找到文中与之相关的语 句,进行比照辨析,最后根据题干要求确定选项。这就是常说的“比对法” 。一般而言,选项设置的错误 类型主要有“曲解文意” “以偏概全” “混淆时态” “因果混乱” “混淆是非” “偷换概念” “无中生有” “张 冠李戴” “扩大或缩小概念范围”等。比照辨析时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要联系上下文体会, 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本题中,A 项“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无中生有,原文只有第二段表述为“总的来说,早期这些 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 ,不能推断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 B 项

10、“以一个敌人为目标构建共同体的思想还在影响着大国间的外交政策”扩大概念范围。原文是“影响 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 ,此处扩大了范围。 C 项缩小概念范围,把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资源的范围缩小了。该项对应的答题区 域是“所谓现代,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本源。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 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 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 想本源” ,可以看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资源除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

11、剥削以 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外,还应包括“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 。 D 项的对应区域是“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 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 己理解的位置”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也就是考查学生对论证知识的深度把握的能力。学生首先要 具备论证的必备知识,阅读文本时注意弄清论题、中心论点,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和结构,中心论点和分 论点的关系,论点统辖的论据,论证方法的类型。 本题中,A 项分析的是论题的提出,B

12、项分析的是论证方法及作用,C 项分析的是文章的观点,D 项分析 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困难和阻碍。 其中 C 项无中生有。 “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 ,原文没有相关表述。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和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材料的正误以及 由此推理得出结论正误的考查,归纳内容要点错误类型主要有曲解文意、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偷换概念 等;推理结论错误类型主要有过于绝对化、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混淆等。考查根据 文本内容合理推论,将成为此类试题的主流方向。 本题中,A 项结论的依据是“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

13、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 主义的政治思想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 对立世界观的局限” ;B 项结论的依据是“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 代两部分。所谓传统,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套处理中外 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 , D 项结论的依据是“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并 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同的思想文 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理解的位置” 。 C 项结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

14、国的共同目标”于文无据。对应的区域是“建设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一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 。故选 C。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深度把握能力,具体来说是三大能力:筛选并整合信息 的能力、议论文论证分析能力和简单逻辑推理能力。这是一个合格高中生在议论分析方面的必备能力。 平时训练时,学生应熟练掌握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必备知识,如筛选整合信息的知识、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简单的逻辑知识以及错项设置的相关知识等。 阅读文本时,勾画圈点,整体把握。勾画圈点就是要圈点重要词语,勾画重要语句。所谓“重要词语”是 指含义深刻的词、反复出现的词语、陈述对象转换的词、限定性的词语

15、。所谓“重要语句”是指论题句、 观点句、结论句、起承转合句、含义深刻的句子等。整体把握就是在勾画圈点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文意和 思路。具体来说,要明白文本核心话题、作者的观点和分论点、论点或各个分论点统辖的论据、论证结构 和段落的论证思路和文本使用的各种论证方法等。总之,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通过勾画圈点提取信息的过 程,是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和思路的过程。 解题作答时,回归语境,仔细比对;认真分析,合理推论。错项设置,命题人不会照抄原文语句,而是要 对原文意思进行加工处理,也就是转述原文意思。正是在“转述”的过程中,命题人有意识地从读者的角 度运用“删除” “添加” “调换” “改变” “遗漏” “拼

16、凑”等方法,改变了原意,改变了句间或分句间的关 系,以此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答题时,首先弄清题干要求是选择错误项还是正确项;接着在仔细理 解各个选项的意思及选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把各个选项回归到原文中各个选项对应的语境中进 行反复比对,最后根据题干要求作出答案。比对时,注意比对以下几个方面:比对词语(概念),看它与 原文中的词语在其内涵与外延上是否一致;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 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21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 年 1 月 2 日,支付宝发布 2017 年全民账单。数据显示,去年全国 5.2 亿支付宝用户移动 支付占比为 82%。据统计,2017 年,全国超过 30 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 亿多市民通过支付 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 12 大类 100 多种服务;4 000 多万户小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