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第8课 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教案 北师大版(同名9370)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819227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第8课 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教案 北师大版(同名9370)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第8课 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教案 北师大版(同名9370)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第8课 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教案 北师大版(同名9370)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第8课 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教案 北师大版(同名9370)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第8课 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教案 北师大版(同名937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第8课 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教案 北师大版(同名937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第8课 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教学整体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以及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理解工业革命的后果,培养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对教材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展开讨论,合作学习,多层面、多角度地探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后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附近工厂,加深对工业革命历史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培养刻苦学习、热爱科学和创新的精神。 2.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对自然的破坏所带来

2、的后果,培养学生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教学重点】 1.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爆发。 2.工业革命的历史作用以及影响。【教学难点】 1.工业革命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 2.交通工具的演变和影响。 3.了解工业革命对自然的破坏所带来的后果,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科技和经济发展史上,18世纪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那么,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何重要特征?在当时,是什么原因促进人类去发明机器?那些发明和改进机器的人是如何完成这一伟大创举的?工业革命有何后果?我们来学习第8课,解决上述问题。由一连串问题引言,引导学生进入本课氛围

3、,激发学生求知欲。二、授课与活动(课件显示标题:第6课 拿破仑的文韬武略) 一、“解放”手的发明 1.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部分及教材的材料阅读部分概括出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17世纪欧洲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英国的圈地运动及海外市场的扩大使原来的手工业过多生产方式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这是工业革命兴起的直接原因。教师补充英国的殖民扩张和圈地运动的知识,并引导学生结合政治知识分析。换位思考:假设你是当时的一位资本家,会采取哪些方法来提高产品的产量?学生回答:扩大生产规模、延长劳动时间、加强工人的劳动强度等。教师讲述:这些方法只能暂时缓解市场供不应求的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

4、好比学习一样,单靠延长学习时间、加大学习强度能否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呢?学生回答:不能。教师问:那靠什么?学生回答: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讲述:当时英国资本家的确主要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由此一些人开始发明机器使人从直接操作生产工具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想一想:“解放手”的含义是什么?是从哪个国家的哪个行业开始的?学生回答:人类劳动由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首先从英国的棉纺织业开始的。(2)棉纺织业领域里的革命。教师讲述:当时英国的棉纺织业很发达,机器的发明从这一行业开始的。其中纺与织两个部门的发明相互促进。首先是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的速度,使棉纱紧缺。这样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

5、纱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机器。媒体展示:珍妮纺纱机,同时引导学生阅读第41-42页材料,了解发明珍妮机的大致过程,使学生认识到哈格里夫斯等人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从而鼓励学生刻苦学习,重视实践锻炼,要为社会的需求进行创造性的劳动。(3)讨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纺纱机的发明,为何不将凯伊发明的飞梭作为其开始的标志?因为它是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使人类直接参加劳动的“手”被解放出来了,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从而完成了人类在物质生产领域中的一次飞跃从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2.蒸汽的推动力提问: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它是靠什么力量来使它运转的呢?(1)解决机器动力问题的发明珍妮机发明使人类由

6、手工生产发展到机器生产,但仍然是以人力作为运转的动力,所以它没有完全使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一些发明家开始思考如何用其他的动力来代替人力劳动。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还有的发明了风力纺纱机。这些比人力机器有所改进,但是受到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后来人们又开始研究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发明了蒸煮器、活塞蒸汽机,但是它们的热效率低。(2)瓦特改良蒸汽机学生讲述自己熟悉的有关瓦特的故事。结合插图瓦特蒸汽机、教材小字部分,了解瓦特刻苦钻研、多次实验、不断改进的过程,以及灵感的产生在其创造性劳动中所起的作用。讨论:“蒸汽力”的发明和应用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的?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明确。 3.呼啸而来

7、火车时代 教师创设情境:假若一位同学是当时英国的一位大棉纺厂主,他巳采用了使用蒸汽机的机器进行生产,那么他现在要获得巨额利润,面临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回答:是交通运输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有哪些发明? 教师引导学生自读第4345页内容,说出水路、陆路交通工具的新发明。讨论:汽船、火车发明的意义 4.出乎人们预料的后果 投影以下材料: 1.工业革命的概念包含技术革命和社会革命两个方面。技术革命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变革则是生产关系的改变。 2.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18世纪初,棉花输入每年不过100万磅,1764年约380万磅,到1789年则增至3200多万磅。

8、煤的产量1700年为260万吨,1790年增至760万吨,1795年更增至1000万吨。生铁产量1740年仅17000多吨,1788年为68000多吨,1796年增至125000以上 3.恩格斯写道:“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教师投影有关资料和表格,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工业革命的后果: (1)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2)产生了现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主要对立阶级。 (3)现代大工厂制度建立起

9、来,人类迅速地完成了从手工工厂向大工厂时代的过渡。 拓展:(4)污染环境。 三、布置作业 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自我测评” 四、课堂小结工业革命没有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却使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对随后的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欧美社会发生着深刻变化。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设置换位思考,切入本课知识点,激发学生积极性。师生互动,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兴趣。 展示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加深认识。 鼓励学生拓展延伸,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通过材料阅读,加深对工业革命后果的认识。教学小结【板书设计】

10、 一、“解放”手的发明 三、呼啸而来的火车时代 1.背景 汽船的发明 美 富尔顿 18072. 珍妮机的发明 火车的发明 英 史蒂芬孙 1814二、蒸汽的推动力 四、出乎人们预料的后果1.背景 1.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2.经过 2.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3.意义 3.建立现代大工厂制度【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第一单元“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的学习,了解了欧美主要国家资产阶级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为学习本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学生对科技发明和工业革命的后果都比较感兴趣,所以学习本课的兴趣会很高,教学效果很好。儿童心理发展是有顺序的,这是由遗传决定的,不会因为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或者学习、训练的作用而发生改变,出现心理发展的超越或逆转。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既是个体自身发展成熟的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