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及其防范详细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0866575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及其防范详细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及其防范详细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及其防范详细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及其防范详细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及其防范详细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及其防范详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及其防范详细(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及其防范银行业务外包,是指银行把一般性的业务或者服务的辅助环节交给外部机构去做,以便将自身核心能力集中关注于战略环节。对银行而言,业务外包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减少交易和操作风险,减少与信用风险相联系的资本要求,而且能将部分人力资源从日常维护管理中解放出来,增强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据调查,美国有68%的信用卡业务都是通过非商业银行机构来实现的。从国际银行业务外包的运作实践来看,银行业务外包,既可以是非核心服务外包,也可以是核心服务的部分服务环节外包,还可以是核心服务的外包。银行业务外包通常有以下几类:技术外包,如呼叫中心、计算机中心、网络中心、IT策划中心等;处理程序外包,

2、如消费信贷业务有关客户身份及亲笔签名的核对、信用卡客户资料的输入与装封等;业务营销外包,如汽车贷款业务的推销、住房贷款推销等;某些专业服务外包,如法律事务、不动产评估、安全保卫等;后勤性事务外包,如贸易金融服务的后勤处理作业、凭证保存等。2002年,深圳发展银行和高阳公司签订了为期10年的灾难备援外包服务合同,这是我国首个银行IT系统外包的合同。由此可见,银行业务外包问题已逐步进入我国银行实践。因此,准确把握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对于商业银行以及监管当局都极为重要。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首先,外包合同往往都有较长的期限,随着商业环境以及外包商自身的变化,外包机构能否按时、保质完成合同义务

3、,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其次,业务外包必然导致银行业务管理和操作上的改变,这些改变是为适应外包机构外包部分服务的需要而作出的,这种改变也可能增加银行的操作风险。第三,外包需要将保密性数据、战略性技术或者机构的账簿、记录交由第三人接触,而外包机构及其雇员都有可能违反保密协议,泄漏前述保密信息,从而引发操作、法律和信誉方面的风险。第四,业务外包实际上是将内部操作的部分业务或项目交给第三人,第三人的独立性造成了银行预期沟通和交流的困难。第五,银行业务外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银行对外包机构事实上的依赖性,外包机构服务的满意与否都需要银行付出成本,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如果外包机构的服务无法满足银行的预期,并

4、导致银行要求更换外包机构,银行则需支付必要的成本。第六,业务外包要求银行在内部组织和人员结构上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在这一调整的过渡期内可能引发法律、操作、道德等方面的风险。如在某项业务外包后,需要将从事该项业务的内部人员进行相应的裁减,由此可能引发违反劳动法律的风险,也可能发生被解雇人员泄漏商业秘密、带走部分银行客户等方面的问题与风险。另外,我国的社会信用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由此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防范措施管理和控制好业务外包安排。业务外包实际是将银行的内部风险管理外部化,因此银行应通过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内部管理机制对外包业务在会计和风险上的管

5、理作出适当的安排,尤其是在确定战略方针和目标方面应该设定必要的批准程序。要在管理结构上为业务外包安排设计合理的构建、管理、控制机制;要塑造跨结构的团队,充分发挥内部有关专业管理人员在协调银行与外包机构之间关系的积极作用,以促成银行对外包机构服务的有效监管;要维持有关监管外包机构人员的稳定;要积极主动地控制与外包机构的关系,及时针对问题和焦点采取应对措施,解决冲突;要善于识别和准确界定外包目标,尤其是外包机构的责任,并设定合理的评价标准,以便科学地评价外包机构的履职情况;要注意周期性地审查外包合同,并根据环境和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及时修改合同、重新设定服务标准。选择合适的外包机构。外包机构的选择,

6、是确保银行业务外包顺利实现的关键。外包机构的经验、能力、技术、资本、信誉、对金融行业的熟悉程度、自身发展的稳定性、已有的类似业绩等等都是影响外包业务能否按约完成的重要因素。因此,银行必须慎重结合外包业务的需求,科学、合理地评价和选用外包机构。组建合理的外包结构。外包业务的完成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包业务的安排状况,尤其要确保外包机构准确地把握银行对业务外包的预期和目标。为此,银行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通过谈判与外包机构签订一个可操作性的合同,该合同应能准确、清楚地表述双方的预期和责任。多数外包业务合同周期较长,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外包,银行必须在合同的签订上注意保持合同对未来环境变化的充分估计

7、。(2)为了确保合同的完备,应该在合同中规定如下内容:外包服务的范围;协议涉及的术语界定;对各种附属服务最低标准的规定;支付要求;激励条款;保留与第三者合作的权利;合同分包的可否;数据与资料的所有权的保护及保密;承诺、保证、责任与追偿权;纠纷解决机制与法律适用;协议终止与破产问题;应急措施与商业回复计划;不可抗力等等。(3)合同必须对服务机构的人员与技术准备及维持作出明确约定。服务机构外包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管理员或者技术人员的稳定。(4)鉴于外包合同的重要性,银行应该注意结合运用外聘律师审查与内部法律顾问审查相结合的机制。处理好人力资源的管理问题。业务外包操作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受制

8、于外包机构的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银行业的某些特殊性,诸如银行客户数据信息的高度保密要求等等,更是有赖于外包机构雇员和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因此,银行应注意在外包合同中,就外包机构的人员素质和义务作出严格而明确的规定。特别需要对接触银行业务酌有关人员进行宣传,告知其各种法律的强制性义务和道德性义务。构建良好的控制机制并确保独立确认。外包业务由独立的外包机构自主按照合同要求来完成,银行对外包机构的控制直接关系到预期目标的实现。因此,银行必须清楚地在合同中界定对外包机构的安全控制,并应通过适当的履行措施来保持这种控制的有效性,尤其需要在合同中要求外包机构在自己的内部建立相应的内控机制,确保银行控制

9、目标的有效执行。基于此,银行应该通过合同构建自己内部或者外部审计,建立对外包机构进行审查和评估的有效机制。设计必要的应急规划。针对外包机构可能发生的不履行合同或者不能履行合同等紧急问题,银行应规划应急措施,并通过合同来确保其可执行性。另外,为有效地控制外包风险,除银行自身需要作出预防外,外部健全的监管机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有专门性的监管规章规范银行业务外包问题,以促使银行有效控制风险,并为监管当局的有效监管提供依据。美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银行监管机构都已经有了针对业务外包问题的规章或指引。为此,我们必须构建相应的监管制度,一方面指引外包业务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正

10、常开展,另一面也为监管当局的监管提供可操作性的规程和依据。美国监管机构警告称美银行在外包业务时应警惕客户机密泄露风险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在将金融服务业务转移至海外时,美国银行应警惕客户机密泄露风险。综合外电6月9日报道,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在将金融服务业务转移至海外时,美国银行应警惕客户机密泄露风险。报告还称未来五年美国金融机构将外包更多的电脑程序编制、行政、人力资源管理及电话中心工作。这将使管理层能集中精力加强核心业务,增强公司竞争力。但同时,像外汇交易处理、商业信贷等业务能使海外员工大量

11、接触到客户资料。因海外业务监控难度加大,客户机密被泄露的风险也随之增大。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还敦促银行需知晓次级承包商外包业务的确切时间,以及金融机构应确保其雇佣的海外员工不得泄露或使用非工作需要的公司数据及信息国有商业银行的外包策略在我国,市场机制的健全,社会信用制度的发展,逐渐地建立起企业间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减轻了企业间市场交易的不确定性,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目前我国的许多产业都已比较成熟,绝大部分行业都已成长为买方市场,市场细分日益深入,市场上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沟通更加便利,这些都将促进我国企业外包实践的发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银行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局面

12、,如何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通过何种途径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并在整体上提升我国银行产业的竞争力,都是很重要的、很紧迫的研究课题,因而外包战略将是我国银行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的途径,银行内部经营(或服务)的外包化将成为我国银行再造的重要方向。业务外包理论分析业务外包(Out sourcing,亦译资源外包、资源外登)是指由内部生产的投入品(有形商品、知识产权、服务等)转变为从外部供应商处购买。外包战略的实质是企业重新确定企业的定位,截取企业价值链中比较窄的部分,缩小经营范围,重新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将资源集中于最能反映企业相对优势的领域,构筑自己的竞争优势,获得使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2001年爱

13、立信的外包战略就是将手机价值链的7个部分的生产和供应的两个环节交由Flextronics公司负责,而价值链的其他重要部分(研发、设计、营销、销售和售后服务)仍由爱立信亲为。外包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首先,以IT为标志的新兴技术的兴起,带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整个社会经济处于重新整合的时期。新兴技术和经济全球化大规模地侵蚀了人们已经习惯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商业模式已成为企业创新的主要对象。在这样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里,企业的反应速度就成为非常重要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只有对环境做出迅速的反应,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研究表明,企业规模与企业组织的官僚性之间有很大的相关性

14、和必然性,因而,要提高企业的反应速度,在时间上赢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尽可能地精简自己企业的规模,确保企业的业务顺利开展,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而外包战略正好能很好地满足这些要求。其次,相关行业的发展趋于成熟。相关行业主要是指各种零配件或资源的供应商所组成的行业。这些行业的成熟会形成行业内企业较好的竞争格局。交易费用经济学已经证明,上下游企业的资产专用性程度越高,通过市场交易方式的成本就越高。而供应方或需求方的竞争越趋于完全竞争,上下游企业的资产专用程度就越低,进而通过市场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就越低,资源配置的效率就越高。随着行业日趋成熟,市场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外包的规模相对于整个行业的规模其比例会越

15、来越大。我们注意到,跨国集团外包给中国公司的生产活动主要集中在我国相对比较成熟的行业,如家电业(新飞,美的),电脑硬件生产业(长城),服装业(青松制衣)等。再次,竞争日益国际化的发展,使市场范围大规模地扩大,这将促使专业化进一步发展。社会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必定伴随大量的企业调整(主要是缩小)其经营范围,以便更好地利用社会分工所带来的好处,从企业战略角度考虑,这个过程就是外包。最后,市场成熟和体制健全也降低了企业之间交易的不确定性,提高了企业间交易的效率,使外包战略的运营成本大大降低。在企业组织的柔性化过程中,业务外包成了企业增强环境应变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业务外包通过委托一代理契约而将企业内部的

16、某项职能或某项任务分包给其他企业或组织来完成,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本企业的核心优势,最快地对外界环境作出反应。业务外包不仅是企业业务流程和管理范围的重新调整,而且是企业价值链中关键环节的重新组合。通过业务外包,企业能够实现多个方面的增值。1强化核心竞争力。随着技术的不断细化、产业内战略联盟的形成以及消费需求特点由“趋同”向“求导”的转变,任何单一企业要想在整体产品市场上取得全面的竞争优势已经非常困难。同业企业在产品市场上的竞争焦点已由传统的价格竞争、功能竞争和品质竞争等转向了响应能力竞争、客户价值竞争和技术创新竞争。竞争形态的转换,一方面迫使企业尽力改进内部组织流程,以提高对市场信息和顾客要求的反应速度;另一方面则要求重新审视本企业在整条产品价值链上的增值优势,确立其核心业务范围,以便于企业将优质的资源和独特的能力集中到该领域,形成强化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