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17—18学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454.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10336803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17—18学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45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17—18学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45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17—18学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45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17—18学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45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17—18学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45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17—18学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45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17—18学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8454.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届高二下学期历史半期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王国维说:“商人兄弟相及。凡一帝之子,无(论)嫡庶长幼甘为未来的储贰,故自开国之初,实无封建之事。”这说明商代()A深受前代禅让制的影响B具备了初步的家法秩序C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度 D废分封以强化中央集权2、据记载,西周初期分封诸侯后,大部分诸侯经历了平定当地部族的反抗并重新建“国”的过程。这说明分封制初期()A形成了家国同构格局 B具有开疆拓土的作用C加剧了诸侯间的争夺 D树立了周天子的权威3左传记载:“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是故鲁为诸姬,临于周庙。为邢、凡、蒋、茅、胙、祭临于周公之庙

2、。”此材料中的规定()A催生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B形成对“王权至上”的认同C强化了嫡长子的政治地位 D逐渐削弱了周王的统治权威4、下表整理自考工记中对西周城邑的记述,这表明西周()类别天子的王城诸侯的国都卿大夫的都城城墙高度九雉(雉为一尺)七雉五雉南北向道路宽度宽九轨(九辆车的宽度)宽七轨宽五轨A天子严控诸侯与卿大夫 B建筑规划突出礼制观念C统治者对城邑进行改建 D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5、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有大量关于农时的叙述,包括审时、上农、任地、辩土等篇章都有涉及。先秦农时观念发达,源于()A适时耕种对农业生产的决定作用 B诸子百家都强调时间的重要性C农业科技水平制约农业经营活 D

3、古代天文历法知识的不断丰富6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在赵国邯郸以冶铁成业的郭纵、以煮盐起家的猗顿,在秦国继承家业开采丹砂矿的寡妇清都是很有名的手工业主。由此可见这一时期()A“工商食官”的局面已被打破 B秦国和赵国的手工业最发达C政府重视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D私营工商业占据了主导地位7吕氏春秋中提到“洞庭之鲑”、“云梦之芹”、“大夏之盐”、“阳朴之姜”、“江浦之桔”等;李斯谏逐客书中也提到“江南金锡”、“西蜀丹青”等。对这些现象合理的解读是先秦时期()A商业经济发展开始超过农业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有些地方产品开始有知名度 D政治中心开始东移8先秦时期,梁襄王问孟子:“天下恶乎定?”孟

4、子对曰:“定于一”;吕氏春秋则有言:“王者执一,而为万物正。”两者的认识都()A诞生在诸侯纷争、社会动荡的春秋时期 B对当时诸侯国国君的权力提出了质疑C认为统一与君主集权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D反映了当时诸子的观点分歧大于共识9秦简语书说,如果官员对其辖内吏民的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等不能及时察觉而失职,将被免职,称之为“不胜任”。这从侧面反映出秦朝()A社会秩序比较稳定 B地方官员失职现象十分严重C已经确立官僚政治 D地方官员仅负责维护社会稳定10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5、()A地方无选官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11汉承秦制,私有土地的买卖并不受法律限制,贫民一旦无法正常经营土地便只能将其出售,地主的势力便越来越大。这一做法()A加快了土地的流转和兼并 B为农业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C推动国有土地制度的瓦解 D培植了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12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与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借助于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提高了儒家学说的政治地位13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

6、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 000余人。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汉代这些举措()A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B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C有利于培养大批实用人才 D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14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据此可知,孔子()A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 B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C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 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15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的理想社会被有的学者评论为“蜂蚁社会”:“大腹便便稳

7、坐中央的君主,是蜂王或蚁后,那些什么想法都没有,只知道按照法定程序做贡献的臣民,是工蜂和工蚁。”该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16有学者指出:“诸子百家的智慧和伟大成就,不是战国之后历代专制主义者所能泯灭的,它所留给后世的宝贵思想财富,两千多年来世代传承不已,不仅有相当的历史价值,更有难以估量的现实价值。”这说明()A历代以百家思想为官方思想 B百家争鸣具有深远历史影响C百家思想符合现实社会需要 D历代君主企图扼杀各家思想17战国时期,被称为南蛮的楚国日益强大,它在问鼎中原、诸侯争霸的过程中与北方各国频繁接触,在文化领域孕育出了楚辞这样的诗歌体裁。材料表明()A文化发展必须要地域交流 B

8、楚辞改变了中国文化走向C文化发展成就了楚国霸业 D楚辞具有文化融合的痕迹18字形歧异,确实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个“马”字,齐有三种写法,楚、燕、三晋各有两种写法。一个“安” 字,齐、燕各有两种写法,三晋竟有四种写法。这反映出()A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B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D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19、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A世官制 B嫡长子继承制C分封制 D中央集权制20礼记中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9、。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这表明礼乐制度()A具有和谐社会关系的作用 B利于分封制的确立和完善C使封建等级观念趋向弱化 D导致官僚政治制度的形成21齐国孟尝君使用的冯谖,赵国平原君启用的毛遂,鲁庄公委以重用的曹刿,楚庄王委以重任的孙叔敖等等,都出身低微,或为农民或为舍人或为牧人。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A推行军功爵制B纷纷开展变法运动C等级观念消亡 D贵族政治出现松动22国语鲁语上载:“昔烈山氏(烈山:其意为放火烧荒)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柱:意为尖头木棒),能殖百谷百蔬。”材料可以佐证()A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 B铁器的冶炼情况C轩辕氏对农业的贡献 D神农氏创造耒耜23

10、春秋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以土地为标准;而战国官吏的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官员报酬的变动()A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 B反映了官吏待遇下降C标志着分封制趋于瓦解 D推动农业的迅速发展24据盐铁论记载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商业都会,如“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齐之临淄三川之二周。富冠四海,皆为天下名都”。其中就是没有一处是秦国的城镇,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秦国()A社会经济极度的落后 B长期抑制工商业发展C受到了其他国家孤立 D尚未完成社会的转型二、非选择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共37分)25中国青铜时代在中国和世界文明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

11、料1每一件青铜礼器都是随着贵族地位而来的权力象征性的徽章与道具。青铜礼器中大量狰狞的纹饰,使王公贵族附上莫须有的神力,成为王权的守护者。青铜礼器与兵器是被国王送到他自己的地盘去建立他自己的城邑与政治领域的皇亲国戚所受赐的象征性礼物的一部分,然后它们又成为沿着贵族线路传递下去的礼物的一部分。青铜礼器获得这等意义是因为它们与在仪式上认可了建立在亲属关系上的贵族政治的祖先崇拜祭礼之间的联系关系。同时也因为它们是只有控制了大规模的技术的与政治的机构的人才能获得的珍贵物品。说到底的话,青铜器是只与地位高贵的人相联合的。据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等材料2我国大约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利用铜。到了商代,

12、青铜冶炼技术已臻于成熟,春秋战国时期更有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可以从出土的大量精美的先秦青铜器,例如展示了酒礼器中至尊气象的四羊方尊,湖北随县出土的大型编钟等,看到当时青铜冶铸技术所达到的高超境界。除大量的青铜器之外,还总结出有一定合理性的青铜合金配比规律,即按照青铜器的不同用途的性能要求,配置不同比例的青铜合金。这就是考工记中记载的“金有六齐”。摘编自金秋鹏中国古代科技史话材料3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一种成系统的文字。甲骨文卜辞的内容,绝大部分与殷商王室有关。小至殷王的耳鸣、牙疼,大至年成、祭祀、征伐,无不以殷王或王室为中心,其他非卜辞的刻辞也是如此。因此,认定它是殷代王室的档案,是可信的。甲骨文卜辞的文句都很短,而西周出现了上百字、数百字的铭文。其内容的丰富多彩,及其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都不是甲骨文能比拟的。金文又多讲求押韵。西周较长的铭文都比较注意纪时,显然更利于仔细地记述历史事件。对于认识商周,特别是西周的历史文字,金文是宝贵的第一手材料。据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青铜器成为“权力象征性的徽章与道具”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特点。(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商代和西周的代表性文字,并说明它们的历史价值。(9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