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语文七上《28女娲造人》PPT课件 (3)

上传人:万**** 文档编号:110193108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初中语文七上《28女娲造人》PPT课件 (3)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人教初中语文七上《28女娲造人》PPT课件 (3)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人教初中语文七上《28女娲造人》PPT课件 (3)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人教初中语文七上《28女娲造人》PPT课件 (3)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人教初中语文七上《28女娲造人》PPT课件 (3)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初中语文七上《28女娲造人》PPT课件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初中语文七上《28女娲造人》PPT课件 (3)(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欢迎你走进神话王国!,你知道哪些神话传说呢?,神话、童话、寓言,一、概念不同。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常采用对自然物作拟人化描写的手法,情节曲折神奇、生动浅显,以适应儿童心理爱好和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寓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用简单的事实表现较深刻的道理的带有劝喻、讽刺意义的小故事。它大多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和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是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二、产生的

2、时间、起源不同。 童话最初也是群众集体创作,在民间流传。而成为文学的童话,中国始于辛亥革命时期。 寓言的产生比神话略晚。它是在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人类对社会的认识已逐渐深化时产生的。它是人类自觉的以自己的认识对社会种种形态进行艺术加工。最初它来自于群众的集体创作,后经过文人收集,提炼形成优美的文学作品。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寓言发展最为兴盛,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著名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神话是远古人民对自然界的不自觉的艺术加工,反映人们对自然界的虚幻而有趣的认识。在中国古书中,如山海经、淮南子保存了不少神话故事,外国神话较有名的如荷

3、马史诗等。 三、特点不同。 童话常常赋予无生命的东西以生命,大多涉及超自然因素的神怪鬼灵。童话中的形象时从生活中来的,但是,并不是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甚至也不是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它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和极大的夸张性。 寓言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往往用虚构的手法将动物或其他自然物拟人化。,神话中充满神奇的幻想,它把远古人民的认识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了一层奇异的色彩,是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它们表现了

4、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 神话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根据原始人的自身形象、生产状况和对自然力的理解与提高自身能力的要求而想象出来的。一般说,神话的创作基础是现实的,神话的创作方法是浪漫的。,什么是神话? 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通过想象进行解释的集体口头创作。 中国文学史,女 娲 造 人,袁珂,教学目的:,1.理解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2.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3.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4.热爱生命和生活。,重点、难点:,1.大胆而新奇的想象。,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作者简介: 袁珂,生于1916年,神话学家。四川省新繁

5、县人。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关于神话 神话是人类社会幼年时期的产物,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艺术创作,是原始社会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是古代劳动人民对社会和自然现象的美妙解释和奇特想象,他们把自然力神化、人格化,在幻想中不自觉地进行艺术加工,创造出许多神的故事,这就是神话。神话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力的抗争和提高人类自身能力的渴望。 其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莽莽榛榛:,词语解释:,澄澈:,绵延:,草木丛生的样子。,清澈透明。,延续不断。,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有一天,大

6、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夸张,女娲造人的 原因,走啊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

7、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 “妈妈!” 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动作描写,心理、神态描写,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找出从时间上表现女娲造人相当艰苦的短语。,找出从行动上表现女娲造人相当艰苦的句子,(15)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

8、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模样一般无二 ,(18)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聪明 智慧,女娲形象,她是神通广大的“神”,她有着神奇的创造力,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象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孩子;“人”的产生,使女娲得到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晚霞里,星光下,女娲忙碌疲倦,显露出一位母亲勤劳、智慧、伟大的身影。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

9、。,小 结,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 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想象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们正是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 奥斯本,名言积累,思考:神话有哪些特点?,把自然加以形象化,进行了不自觉的艺术加工。(马克思) 神话的基础是现实生活。 神话表现了远古人类征服自然的思想和信念。,想象,幻想,神话,合理,现实

10、生活,怎样理解和诠释神话呢?,在洪荒时代,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因故吵架而大打出手, 最后祝融打败了共工,水神共工因打输而羞愤的朝西方的不周山撞去, 哪知那不周山是撑天的柱子,不周山崩裂了,撑支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大自然充满生机,有了温馨,有了爱,有了创造。,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人类生命的可贵,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想像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没有想象就没有神话,神话故事中的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马克思在谈到希腊

11、艺术时曾指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拓展迁移,有一天,他忽然醒过来。睁开眼睛一看,啊呀,什么也看不见,眼前只是模糊的一片,闷的怪心慌。不知道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板斧,朝着眼前的混沌用力这么一挥,只听得一声霹雳巨响,大混沌忽然破裂开来。其中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天;另外有些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地。-当初是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给盘古板斧一挥,划分开来了。,阅读神话盘古开天地选段,回答问题。,1.从选段中找出三个反义词。,清-浊,轻-重,冉冉上升-沉沉下降,2.用简洁的话叙述天和地是怎样形成的。,盘古用大板斧劈开了混沌,分出了

12、开地。,3.找出描写盘古开天劈地动作的动词,这些动词表现了盘古的什么特点。,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豪壮 威力巨大,夸张,在中国有女娲造人美丽神话,在西方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人类的起源到底是什么,要依赖科学的解释。,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和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风俗通中关于女娲的记载,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 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 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 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 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 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