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系讲义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0182591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4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 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系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第八章 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系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八章 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系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八章 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系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八章 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系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 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系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 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系讲义(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系,授课老师:刘伟全 E-mail: weiquanliu,引言,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的交织;二战后的贸易自由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欧盟等 全球经济一体化: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及发展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效应分析 第三节 关贸总协定 第四节 世界贸易组织,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及发展,所谓国际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通过达成某种协议而建立起来的经济合作组织。 说明: 行为主体是国家或经济体,是国家或经济体之间的关系 通过条约或协议联系成员 成员之间鼓吹自由贸易,实行互利;

2、对非成员实行贸易保护,具有排他性 带有区域地理性,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 经济联盟 完全的经济一体化,(一)自由贸易区,定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独立经济体之间通过达成协议,相互取消进口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而形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特点: 商品自由流动 无共同对外关税 原产地原则 例:北美自由贸易区,(二)关税同盟,定义: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所有成员统一对非成员国实行进口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设立共同对外关税,无需原产地证明。 特点: 成员国让渡关税制定权 成员国倾向于增加非关税壁垒 并未消除国内限制措施 例:安第斯集团(智利、秘鲁等五国1

3、969创立),(三)共同市场,定义:指各成员国不仅实现了自由贸易、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而且实现了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比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更高一级。 特点: 实现了要素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需要成员国让渡更多国内权利 统一政策难奏效 例:欧共体,(四)经济联盟,定义:不但成员国之间废除贸易壁垒,统一对外贸易政策,允许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而且在协调的基础上,各成员国采取统一的经济政策 特点: 协调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 让渡使用宏观经济政策干预本国经济运行的权利 例:欧盟,(五)完全经济一体化,定义:指成员国在实现了经济联盟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

4、协调、乃至统一的一体化形式。 特点: 就其过程,逐步实现经济及其他方面制度的一体化。 从结果上看,类似于一个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形式:邦联制、联邦制,经济一体化形式比较,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EU) 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ASEAN)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NAFTA) 经济一体化的新模式开放的区域经济一体化(APEC),(一)欧盟,1950年代初,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六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7年5月8日,六国签订罗马条约; 1958年1月1日,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1968年,欧洲共同体实

5、现了设置共同对外关税; 1979年,欧洲共同体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 1992年2月7日,成员国签定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1993年1月1日,形成欧洲统一大市场; 1999年1月1日,欧洲统一货币开始启动; 2002年,“欧元”投入流通,代替各成员国的货币; 目前,欧盟扩大到27国,面积达到432万平方公里,人口增至5亿,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亿美元。,欧盟成员国的发展,1965年4月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签署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1967年7月1日,布鲁塞尔条约生效,欧共体

6、正式诞生。 1973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加入欧共体。 1981年希腊加入欧共体,成为欧共体第十个成员国。 1986年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欧共体,使欧共体成员国增至12个。 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欧盟。 2004年5月1日,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十个国家正式加入欧盟。 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入欧盟。,(二)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前身是由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3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日至8日,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

7、家联盟(简称东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 ASEAN)的成立。 东盟除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个创始成员国外,20世纪80年代后,文莱(1984年)、越南(1995年)、老挝(1997年)、缅甸(1997年)和柬埔寨(1999年)5国先后加入该组织,使东盟由最初成立时的5个成员国发展到目前的10个成员国。 2002年1月1日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三)北美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开创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组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先例。 北美自由贸易区拥有3

8、.6亿人口、每年国民生产总值达6万多亿美元。 北美贸易区的目标:从1994年1月1日起,经过15年的过渡,美、加、墨三国相互取消关税,实现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四)亚太经合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 APEC) 成立之初是一个区域性经济论坛和磋商机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逐渐演变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在推动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加强成员间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APEC现有成员21个,分别是中国、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中国香港、印尼、日本、韩国、墨西哥、马来西亚、新西兰

9、、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俄罗斯、新加坡、中国台北、泰国、美国和越南。 开放的地区主义与GATT/WTO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是一致的,它标志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上的一次创新,同时也是对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一次挑战。 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与经济技术合作通常被称为APEC运行的两个“车轮”。,第八章 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系,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效应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验与教训,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功的原因: 各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较小; 各成员国对内部市场的依赖性的强; 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总是从市场一体化入手。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发展缓慢的原

10、因: 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而缺乏进行贸易合作的物质基础; 当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没能给各国带来足够的市场规模时,一些成员国就需要在共同体以外寻找出路,由此造成一体化组织内部凝聚力的减弱; 发达国家市场的吸引力导致一体化成员国的离心倾向,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效应分析,本节以关税同盟为研究对象,分析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影响效果。 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 关税同盟的扩大出口效应 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 关税同盟的负面影响,一、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贸易创造效应:由于关税同盟内实行自由贸易后,产品从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往成本较低的成员国生产,从成员国的进口量增加,新的贸易得以“创造”。 第一,由于成员国之间相

11、互取消关税,成员国由原先生产并消费本国的高成本、高价格产品,转向购买成员国的低价格产品,从而使消费者节省开支,增加福利。 第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一国看,以扩大的贸易取代了本国的低效率生产;从关税同盟的整体看,生产从高成本的成员国转向低成本成员国,因二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给成员国带来福利的增加。它代表了关税同盟的自由贸易方向。,贸易转移效应,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代替了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从而造成贸易方向的转移。 第一,由于关税同盟,阻止从外部低成本进口,而使消费者由原来购买外部的低价格产品转而购买成员国的高价格产品,增加了开支损失,减少了福利。 第二,从全世界的角度看,这种生产

12、资源的重新配置导致了生产效率的降低和生产成本的提高,由于这种转移有利于低效率生产者,使资源不能有效地分配和利用,使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降低。因此,它代表了关税同盟的贸易保护方向。,(一)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应的图示分析,前提: SA表示A国的供给曲线, DA表示其需求曲线; PB、PC两条直线分别表示B、C两国的生产成本,且 PB PC。 结论: 如果AB两国结盟,则对A国而言,贸易转移效应=Q1Q2;而贸易创造效Q3Q1+Q2Q4 。,(二)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 关税同盟对A国的净福利效应=(a+b+c+d)-a-(c+e)=(b+d)- e。 其中(a+b+c+d)为消费者剩余增加, a为生

13、产者剩余减少,(c+e)为关税收入丧失; (b+d)为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e则表示贸易转移的负的福利效应,原因是进口来源由低成本的C国转向高成本的成员国B国。 对B国而言,组成关税同盟后,出口增加,生产扩张,所以对B国有利;对C国来说,因贸易转移,其出口减少,所以C国福利必然因其贸易规模缩减而下降。,(三)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的影响因素,A国的供需弹性越大,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就越明显。 组成关税同盟前,A国的关税水平越高,则组成同盟后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就越大,而贸易转移的福利效应就越小; B、C两国的成本越接近,则贸易转移的福利损失就越小。,二、关税同盟的扩大出口效应,在现实中,一国参加关税同盟

14、不仅能够带来一定的商品进口量的增加,还会带来出口的增加,对于一个希望参加关税同盟的国家(特别是小国)而言,它的加入往往并非看准该关税同盟能给它带来多少进口的好处,更多的是看重其产品的出口市场。 总体上看,关税同盟将给参加国带来更大的出口机会,从而带来更多的福利。,关税同盟的扩大出口效应的图示分析,三、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市场扩大效应(或规模经济效应) 关税同盟的建立促进了成员国企业之间的竞争 关税同盟的建立有利于吸引外资,四、关税同盟的负面效应,关税同盟的建立促成了新的垄断的形成。 关税同盟的建立可能会拉大成员国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第八章 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系,第三节 关贸总

15、协定,一、关贸总协定的产生背景,战后的反思:各国相互封闭市场经济危机加剧世界大战爆发 美国的推动:美国是战争受益国,推动自由贸易对其有利。 1945.11,美提扩大世界贸易与就业方案,建议成立国际贸易组织。 1946.2,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美国关于召开世界贸易与就业会议和成立国际贸易组织的建议,并成立了筹备委员会。 1946.10,在伦敦召开第一次筹委会,审议美国提出的国际贸易组织宪章草案,并决定成立起草委员会对草案进行修改。 1947.4-10,美、英、中、法等23个国家参加了在日内瓦举行的筹备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进行了关税问题的多边谈判,签订了123项关税减让协议。,1947.

16、4,联合国主持的第一次世界贸易与就业会议在哈瓦那召开,会上讨论通过了国际贸易组织宪章(哈瓦那宪章)草案。草案包括有关就业与经济活动、经济开发与复兴、限制性贸易做法、政府间商品协定及建立国际贸易组织的条款。由于各国意见分歧,短期内宪章草案不可能通过,有关国家将哈瓦那宪章中关于贸易政策方面的规定和各国在关税减让谈判中取得的协议汇在一起形成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并经过谈判达成一项临时适用协议书 1950年,美国宣布不打算寻求国会批准哈瓦那宪章,国际贸易组织的建立就此夭折。由于各国仍然希望有一个比较自由的贸易环境,在经临时协定缔约国讨论并修改之后,决定继续执行“临时议定书”,因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也就“临时”了47年之久。,二、关贸总协定历次多边贸易谈判,第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于1947年4月10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主要进行削减关税的谈判。关贸总协定的23个创始缔约方参加了谈判,并正式创立了关贸总协定。谈判共达成双边减让协议123项,使占应税进口值约54%的商品平均关税降低35%。 第二轮多边贸易谈判于1949年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