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音史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9929471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5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语音史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汉语语音史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汉语语音史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汉语语音史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汉语语音史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语音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语音史(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音发展史,第五章,第一讲 上古音(先秦两汉),中古音和近代音的声类和韵类都可以依据现成的韵书、韵图来研究,而上古时代的声韵系统的研究没有现成音韵文献可利用,研究难度更大。 但由于我国用文字记载的文献资料特别丰富和久远,音韵学家还是有各种办法来探索上古音的面貌。,一、研究上古音的材料,上 古 韵 部 表,古音学家研究上古韵部,主要依据几方面的材料: 1、先秦韵文。主要是诗经、楚辞的用韵。 2、 谐声系统 3、异文 4、古书注音 5、声训 6、切韵系统,诗经邶风绿衣:綠兮绤兮,凄以其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诗经秦风晨风: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 诗经小雅何人斯:彼何人斯,其为飘

2、风。胡不自北,胡不自南。胡逝我梁,只搅我心。 诗经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1.诗经押韵系统,诗经的韵脚也可以通过系联归纳成组。 “心、林、钦、音、琛、金”中古属侵韵,“南”属覃韵,“风”属东韵,但在诗经中可以押韵,可知它们在上古可合为一部。 诗经虽是韵文,但与唐宋以后的格律诗和词曲不同,没有固定韵律,哪一句押韵,哪一句不押韵,没有明确的规定,使得确定韵脚工作变得不那么容易。 通常需要以中古音为出发点来考察诗经韵脚。先查出这些韵脚在中古属于什么韵,在中古时期的远近关系,再来归纳它们在上古是分是合。,以韵文作音韵材料也有缺点: 1

3、.只能归结出“韵类”而不是“韵母”。 诗经周南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荒”是合口字,“将”是开口字;“萦”是合口字,“成”是开口字。它们是不同的韵母,这从押韵上看不出来。 2.从韵文无法推求古代的声类。 3.押韵字有时不易确定,判断错韵脚就会影响到结论的正确性。,在造字时代,形声字的读音与声符的读音应当是相同或相类的,因此,所有相同声符的形声字,包括声符本身,读音也应当相同或相类。由同一个声符发展出来的一系列形声字,称为一个“谐声系统”。 谐声系统可以把韵文中不用于韵脚的字归入和它们相同谐声的押韵字的韵部。更重要的是,韵文只

4、能帮助总结韵类,而谐声字可以帮助归纳上古汉语的声类。 严格来说,造字时代(谐声时代)应当早于诗经时代,因此有少数字在诗经中已经与它的谐声偏旁读音不同了。出现这种情况应当以诗经系统为准。实际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系统大致是吻合、相辅相成的。,2.谐声系统(形声字),诗经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这段诗中,包括“之、丝、某、丘、其”五个声符,由它们形成的形声字,都可以归入同一韵部: 之:蚩芝志寺待诗等 丝:兹滋 某:谋媒 其:期旗基骥 丘:邱蚯,上古时代对于一些词的文字形式,没有严格的书写规定,往往可以采用几种写

5、法,造成“同语异文”或“同言异字”现象,可以利用它们来考证古音音类。 如“伏羲”,又常写作“庖牺、包牺、炮牺”等,是古无轻唇音的证据。,3.异文,汉书赵充国传:“汉马不能冬。”颜师古注:“能,读曰耐。” 诗经大雅云汉:“旱既大甚,藴隆蟲蟲。”陆德明经典释文:“蟲,直忠反。”,4.古书注音,古人用同音词或近音词来解释词义的一种方法。如论语颜渊:“孔子对曰:政者,正也。” 最著名的声训著作是东汉刘熙的释名,他认为语音和语义有必然的联系,试图从读音角度探求每一事物的得名之由。他在具体研究中有不少牵强附会,但这种观点与后代的同源词研究有相通之处。尽管他的解释未必符合实际,但对于语音研究有很大价值。,5

6、.声训,“妻之姐妹曰姨。姨,弟也。”“姨、弟”声训,前者喻母脂韵,后者定母霁(齐)韵,说明上古喻母定母相近,脂韵齐韵同属一部。 “庚,刚也,坚强貌也。”庚为庚韵,刚为唐韵。 “冬,终也,物终成也。”冬为端母,钟为章母。,二、关于上古声母的一些重要观点,通过综合分析上述各种材料,从中古音向上推,对于上古汉语的声母,形成了一些重要观点: 古无轻唇音 古无舌上音 娘、日归泥 喻三归匣、喻四归定 照二归精 复辅音声母,所谓“古无轻唇音”是指三十六字母中的“非敷奉微”这组音在上古是不存在的。这组音在上古读作“帮滂并明”。轻唇音是在唐末宋初时期从“帮滂并明”四母中分化出来的。 这项结论是清人钱大昕得出的。

7、,1.古无轻唇音,上古三十三单辅音声母,1,中古三十八声母表,尚书:“笃端不忘。”释文:“本又作竺知。” 尔雅释诂:“竺,厚也。”释文:“本又作笃。” 诗经大雅棫朴:“追知琢其章,金玉其相。” 毛 传:“追,雕端也。金曰雕,玉曰琢。” 诗经齐风著:“俟我于堂乎而。”郑笺:“堂定当作枨澄。” 说文:“田定,陈澄也。”春秋时陈国公子完又称为田完。 说文:“沖澄,涌摇也。读若动定。”,章太炎国故论衡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古音有舌头泥纽,其后支别,则舌上有娘纽,半舌半齿有日纽,于古皆泥纽也。 公羊传定公八年:“如丈夫何?”何休注:“如日,犹奈泥也。” 淮南子原道训:“行柔而刚,用弱而强。”高诱注:“而日

8、,读为能泥。” 尚书高宗肜日:“典祀無豐于昵。”“昵娘”通“祢泥”。,2.娘、日归泥,释名:“尔日,昵娘也。”“泥泥,迩日也。” “男泥,任日也。”“入日,内泥也。” 尼娘-泥泥 女娘-汝日 而日-耐泥 若日-诺泥 弱日-溺泥 仁日-佞泥 乃泥-仍日,切韵音系中泥、娘母仍然是一类,因此它们上古合为一类是可信的。但中古日母和泥母都可以和三等韵拼,如果认为日、泥母为同一声母的话,无法解释它们为什么会在同样的条件下发生分化。 因此现在大多学者还是认为日、泥相近但不是一个声母。一般把泥母构拟为n,而日母与章组发音部位相同,是舌面音。,曾运乾喻母古读考提出:中古的喻母三等(即于母)在上古归于匣母,喻母四

9、等(即以母)在上古归于定母。 在切韵音系中,于母仍与匣母互补,合为一类,因此上古无疑也是如此。 老子:“营魄抱一。”王弼注:“营于魄,魂匣魄也。” 礼记少仪:“祭祀之美,齐齐皇皇。”郑玄注:“皇匣读如归往于之往。”,3.喻三归匣、喻四归定,释名:“淮匣,围于也。围绕扬州北界,东至海也。” 云于-魂匣 或匣-域于 爰于-缓匣 有于-贿匣 韦于-讳匣,通过上述材料来分析上古声母,主要的方法是:如果两个中古声类在上古有大量相通的例证,就推断这两个声类在上古为同一声类。 这种方法实质上是归纳法,而且是不完全归纳,从逻辑上来看带有或然性,因此所得出的结论只能说是逐渐接近上古的语言事实,而不是上古语言事实

10、的全面反映。,中古至现代汉语的声母都是单辅音。复辅音声母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构成的声母,如英语的climb, string, please等。 现在大多数学者都同意上古汉语中存在复辅音声母。主要有以下一些证据。,4.复辅音声母,上古三十三单辅音声母,1.谐声字 汉字的谐声一般具有五个原则: 上古舌根塞音(见组)可以互谐,也可跟喉音(影晓)互谐。 上古舌尖塞音(端章组)可以互谐。 上古唇塞音(帮组)可以互谐。 上古舌尖塞擦音(精庄组)可以互谐,也可以跟舌尖擦音(心生书)互谐 上古鼻音(明泥日疑)、边音(来喻四)既不可以互谐,也不跟塞音、塞擦音、擦音互谐。,凡是与这五条原则不相符的谐声现象,可能就

11、与复辅音声母有关: 各-络 京-谅 立-泣 兼-廉 *kl- 筆-律 禀-廪 录-剥 龙-庞 *pl- 吏-使 麗-曬 *sl- 牙-邪 *s- 里-埋 *ml- 睦-逵-陸 *mgl- 数-屦-娄 *skl-,2.声训 用作声训的汉字声母必定相同或相近,但如果声训中有不合于上述谐声原则的现象,可能也与复辅音声母由关: 释名:“勒,刻也。”*kl- 说文:“咙,喉也。”*gl- 说文:“泉,水原也。”*s-,3.反切 有些一字两切的现象,可能是复辅音的遗留: 鬲,古核切,又郎击切 *kl- 庞,皮红切,又庐东切 *bl- 示,巨支切,又神至切 *sg-,4.古注 礼记内则:“濡鱼卵酱。”郑玄注

12、:“卵读为鲲,鲲,鱼子。”*kl- 左传昭公十一年:“城陈蔡不羹。”孔颖达疏:“羹臛之字,音亦为郎。”*kl- 尚书尧典:“宅西曰昧谷。”史记五帝纪“昧谷”裴骃集解:“一作柳谷。”*ml-,5.古代方言 尔雅释器:“不律谓之笔。”郭璞注:“蜀人呼笔为不律也。”*pl- 方言:“络头,帞头也。自关以西秦晋之郊曰络头,南楚江湘之间曰帞头。”*ml-,6.联绵词 汉语中有大批联绵词是由来母字和其他声母字组成的,或许不是偶然,而是复辅音声母的遗留: 螟蛉 孟浪 朦胧 靡丽 *ml- 骨碌 傀儡 窟窿 佝偻 *kl- 霹雳 披离 *pl- 沧浪 粗鲁 *sl-,7.古文字 现代分为两个汉字的,古文字往往

13、只有一个字形。如甲骨文、金文中下列每组字同形: 来-麦 *ml- 命-令 *ml- 禀-廪 *pl- 史-吏-事 *sl-,从上述现象来看,上古汉语复辅音声母的存在应当是不容怀疑的。但究竟有多少复辅音声母,具体形式是什么样,尚在研究之中。 在所有的复辅音声母中,-l与其他辅音结合而成的组合占了很大比重,也就是说,中古时期的来母字大部分都与其他声母有谐声关系。,复辅音声母是如何分化、脱落或演变的? 对这个问题,尚没有系统的研究,但可以发现以下一些现象: 1.复辅音声母音节,能通过增加元音而变成具有单辅音声母的双音节。 孔*kl-窟窿 壶*gl-葫芦 笔*pl-不律 风*pl-孛缆、飞廉、毗蓝、焚

14、轮,2.带-l的复辅音声母在不同方言区域中有不同的演变。 说文:“聿,所以书也。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 “笔”的声母应当是pl-,在吴地仍是pl-,或是p-l-;在楚地p-失落而留下l-,后来发展为喻四的“聿”;在燕地则是失落l-而留下p-,后来发展为轻唇音“弗”。,关于上古声调的各家之说 1、古无四声说(明陈第) 2、四声一贯说(清顾炎武) 3、古无入声说(清孔广森) 4、古有四声说(江永、王念孙、江有诰) 5、古无去声说(段玉裁) 6、古无上、去二声说(黄侃) 7、五声说(王国维) 8、长去短去说(陆志韦) 9、长入短入说(王力),三、上古汉语的声调系统,以隋陆法言的切韵、和宋

15、陈彭年等的广韵为代表。切韵早佚,只存部分残卷,但体例以及对中古韵母的分部基本保存在广韵里。,第二讲中古音(六朝至唐宋),1,中古三十八声母表,上古到中古声母系统的演变,从上古到中古汉语声母系统的变化发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轻唇音产生; 2、舌上音产生; 3、庄组和章组的合流; 4、云、以的合流,广韵206韵,上平声 上声 去声 入声 1东独用 1董独用 1送独用 1屋独用 2冬钟同用 湩等字附见肿韵1 2宋用同用 2沃烛同用 3钟 2肿 3用 3烛 4江独用 3讲独用 4绛独用 4觉独用 (以上平上去三声为阳声韵,-尾;入声韵,-k尾) 5支脂之同用 4纸旨止同用 5寘至志同用 6脂 5旨 6至 7之 6止 7志 8微独用 7尾独用 8未独用 9鱼独用 8語独用 9衘独用 10虞模同用 9麌姥同用 10遇暮同用 11模 10姥 11暮 12齐独用 11荠独用 12霁祭同用 13祭 14泰独用 13佳皆同用 12蟹骇同用 15卦骇同用 14皆 13骇 16怪 17夬 15灰咍同用 14贿海同用 18队代同用 16咍 15海 19代 20废 (以上平上去三声为阴声韵),上平声 上声 去声 入声 17真谆同用 16轸准同用 21震稕同用 5质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