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qc方法提高箱梁架设速度_1.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736880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8.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qc方法提高箱梁架设速度_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运用qc方法提高箱梁架设速度_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运用qc方法提高箱梁架设速度_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运用qc方法提高箱梁架设速度_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运用qc方法提高箱梁架设速度_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用qc方法提高箱梁架设速度_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qc方法提高箱梁架设速度_1.ppt(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建土木设备租赁公司架梁QC小组 发布人:阚召阳,运用QC方法提高箱梁架设速度,哈大客运专线位于铁岭市昌图县境内,正线长度为37.267公里,其中60%是桥梁,桥梁总长22.381公里,其中特大桥9座。32米箱梁744榀,24米箱梁14榀,总计758榀。设备租赁公司负责758榀箱梁的全部架设任务。,一、工程概况,二、小组简介,QC小组注册登记表,计 划 制表人:阚召阳 实 施,小组活动计划安排,三、选题理由,选定课题,提高箱梁架设速度,该反思一下哦!,四、现状调查,我公司于2008年9月30日开始架设首孔900T箱梁,以下是我小组对已架设满井特大桥168#至159#十孔箱梁所用时间(从喂梁开始

2、至灌浆料达到强度可架设下一孔梁为止)统计表。,架梁时间统计表,制表人:刘永生 2008年10月10日,五、设定目标,确定目标:架设每孔梁平均时间控制在210min以内。,制图:阚召阳、王刚 2008年10月12日,210,320,0,现状,目标,六、第一次PDCA 原因分析,根据鱼刺图,提取末端因素13项如下:,第一次PDCA确定要因,1)我们QC小组进行了调查,检查所有的交底记录, 技术交底共5份,进行交底5份,对班组交底达到100。 2)班组长在操作前对操作工人进行交底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统计表如下:,要因确认1:对工人交底不到位,结论:此原因不是主要原因 确认人:阚召阳 日 期:2008.

3、10.12,工人交底调查表,制表人:王刚 日期:2008年10月9日,要因确认2:作业人员专业知识缺乏 小组人员先检查以前的培训档案,发现作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次数和累计时间未达到规范要求。 在此前提下,小组成员组织全体作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考试,结果发现,作业人员的考核通过率仅为64%左右。 结论:作业人员专业知识缺乏是主要原因。 确认人:朱殿军 完成日期:2008年10月15日 要因确认3:作业人员责任心不强 现场观察作业人员工作情况,观察其认真程度,发现作业人员工作过程中态度端正,认真负责,无打闹嬉戏现象,且能够坚守岗位,忠于职守。 结论:作业人员责任心不强不是主要原因。 确认人:郑存玺

4、完成日期:2008年10月16日,要因确认4:现场管理人员缺乏 小组人员深入现场,观察现场秩序,观察现场管理人员配置情况,发现现场管理秩序井然,管理人员配置到位。 结论:现场管理人员缺乏不是主要原因。 确认人:刘永生 完成日期:2008年10月15日 要因确认5:作业人员分工不合理 现场调查各岗位人员配置情况,观察各岗位工作人员操作情况,并通过走访各工作人员的宿舍,了解作业人员专长及其对目前岗位的适应情况,发现很多工作人员对目前的工作岗位并不熟悉,甚至很难胜任,通过深入了解,很多作业人员反映其更适合其他岗位,或者需要深入了解本岗位相关知识。,管理人员配置表,制表人:朱殿军 2008年10月15

5、日,架桥机作业人员配置表,结论:人员分工不合理是主要原因。 确认人:刘永生 完成日期:2008年10月15日,制表人:王刚 日期:2008年10月17日,要因确认6:箱梁尺寸变化大 每孔箱梁均有对应编号的出厂合格证,对照出厂合格证,复验20孔箱梁,测量人员现场测量箱梁各项规格尺寸,并将之与箱梁制造规范对照,抽查箱梁各项主要指标误差均在规范允许误差以内。 结论:箱梁尺寸变化大不是主要原因。 确认人:刘永生 完成日期:2008年10月15日,要因确认7:灌浆速度慢 现场抽查统计满井特大桥165#至161#箱梁的灌浆时间如下表: 灌浆时间统计表,制表人:王刚 日期:2008年10月17日 从统计表中

6、可以看出,每孔梁的灌浆平均时间为18min,且此数据相对稳定,根据同行先进单位统计数据显示,此时间属正常灌浆时间, 结论:故灌浆速度慢不是主要原因。 确认人:刘永生 完成日期:2008年10月15日,要因确认8:灌浆料达到强度时间长 在架梁过程中,规范要求前一孔箱梁灌浆料强度必须达到20MPa以上,方可撤掉千斤顶过孔架设下一孔梁,灌浆过程完成后,现场统计灌浆料达到规定强度(20MPa)的时间,统计时间如下表: 灌浆料凝结时间统计表,制表人:阚召阳 2008年10月20日 结论:灌浆料达到强度的平均时间为112.2min,按灌浆料厂家的相关技术指标及规范相关技术要求,只要灌浆料在2h(120mi

7、n)内达到20MPa,即达到要求,故灌浆料达到强度时间不是主要原因。,要因确认9:机械保养不到位 对机械的保养情况进行现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架桥机按规定平均每工作60小时进行一次保养,且有相关保养记录11份,保养记录内容齐全有效,且经相关人员签字确认,机器保养各方面均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执行,保证了机械运行状态良好。 结论:机器保养不到位不是主要原因。 要因确认10:新机械参数不明确 联系机械管理部,对新机械的各项性能指标及相关参数资料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机械各参数均有明确相关资料。 结论:新机械参数不明确不是主要原因。,要因确认11:对位方法不当 对位方法不当,会导致对位时间长,因此,对满井特大

8、桥 165#至161#箱梁的对位时间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见下表: 对位时间统计表,制表人:阚召阳 2008年10月21日 以上统计结果表明,除163#箱梁外,其余各孔箱梁的对位时间明显偏长,说明对位过程中存在问题,对位时间有提升空间。 结论:对位方法不当是主要原因。,要因确认12:千斤顶调节方法不当 千斤顶的调节是影响箱梁架设的重要原因,正确的调节方法,不但可节约千斤顶调节时间,还可提高工程质量,现就满井特大桥165#至161#箱梁架设过程中千斤顶调节时间进行统计如下: 千斤顶调节时间统计表,制表人:阚召阳 2008年10月21日 上表中统计数据表明,163#箱梁的千斤顶调节时间远小于其余四孔箱

9、梁的千斤顶调节时间,说明千斤顶调节时间还有很大的压缩余地。去除人员和机械的原因,千斤顶调节方法有待改进。 结论:千斤顶调节方法不当是主要原因。,要因确认13:施工地段风力大 现场测得数据表明,施工地段风力常大于3级, 对架梁过程有影响。根据相关规定要求,风 力达到6级以上必须停止施工,但风力在6级以下时,可克服风力的影响,不作为要因考虑。 结论:施工地段风力大不是主要原因。,通过以上统计分析,小组成员讨论总结,确定了影响架梁速度的四个要因为:,第一次PDCA制定对策,针对所分析出的要因,采用5W1H方法对制定对策:,实施一:合理优化人员配置 对每个作业人员进行深层次摸底,了解其擅长的技能,重新

10、确定其工作岗位,重新定岗后观察其对新岗位的适应情况,并对其进行考核,不合格者重新考虑其岗位。,第一次PDCA对策实施,此种方案的实施,大幅度地减少了人才浪费现象,提高架桥速度的同时也提高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了新员工的成长。,人员岗位变更表,制表人:阚召阳 王刚 朱殿军 日期:2008年10月16日,实施二:1.大力推行导师带徒活动 大力推行“传、帮、带”政策,老员工传授新员工技能,带动帮助他们不断进步。,导师带徒照片 拍照人:朱殿军 2008年10月5日,此种方案的实施,大幅度地减少了人才浪费现象,提高架桥速度的同时也提高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了新员工的成长。,实施二:2.强化作业人员的

11、专业知识 制定专项方案,组织学习,强化作业人员专业知识,公司组织召开各岗位作业人员专业知识培训会议,提高作业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完成后进行考核,考核达标后方可上岗。,经过培训,所有作业人员的考核通过率为100%,大幅度提高了员工的专业技能,同时在员工内部掀起了学习热潮,效果显著。,技术培训照片 拍照人:朱殿军 2008年10月10日,实施三:选择合适的对位仪器和对位方法,确保对位快速准确。 1、采用“前端对中线,后端对翼缘板两端”的方法,提高对位准确率, 前后用对讲机控制,同时调节,提高对位速度。,对位过程照片 拍照人:王刚 2008年10月21日,前端对中线,后端对翼缘板两端相关技术交底表,通

12、过采用该方法,提高了箱梁对位速度和对位准确率,效果显著。,2、自制激光对中仪取代传统线锤对中法,确保对中无误,提高对中速度,消除大风天气对对中的影响。,目前我单位架设箱梁位于辽宁省铁岭境内,该地区大风天气频繁,且风力大,传统的线锤对中法无法满足施工需要,通过使用红外对中仪,大幅度提高箱梁架设速度的同时也提高了对位准确率,效果显著。,原来采用传统线锤对中照片 拍照人:阚召阳 2008年10月14日,此种红外对中仪具有准确率高、操作方便、造价低等特点,目前已经我公司工程部做好“五小”成果的申报准备工作。,自制红外对中仪对中照片 拍照人:阚召阳 2008年10月31日,通过实行以上措施,对位时间与前

13、十孔箱梁比较见下表:,对位时间对比表 制表人:阚召阳 2008年10月20日,以上表中数据表明,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对位时间由原来的52min左右缩短为38min左右,效果显著。,实施四:提高千斤顶调节速度 1、从作业队中挑选出专人负责调节千斤顶,并对之进行专业培训,由技术骨干向其传授诀窍,从而提高千斤顶调节速度和质量。,通过培训,所有负责调节千斤顶人员均掌握了千斤顶调节要领,并在短时间内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从而提高了千斤顶调节速度和质量。,千斤顶作业人员培训照片 拍照人:阚召阳 2008年10月9日,2、前后端调节用对讲机控制,四顶联动,提高调节速度。,实施此种方法前千斤顶的调节方法是单个调整

14、,经分析发现单个千斤顶的升降会直接影响到其余三个千斤顶的读数,造成调节千斤顶耗费时间很长,实行此种方法后,四个千斤顶一起调节,同时观察读数变化,相应进行微调,不仅大大节约了时间,也提高了调节的准确性。,千斤顶调节过程照片 拍照人:王刚 2008年10月30日,通过实行以上措施,千斤顶调节时间与前十孔箱梁比较 见下表:,千斤顶调节时间对比表,表中数据表明,通过以上措施,千斤顶调节时间由原来的平均36min左右缩短为12min左右,大大缩短了千斤顶调节时间。,制表人:阚召阳 2008年10月20日,第一次PDCA效果检查,在按上述方法架设箱梁后,对架梁所用时间进行统计,共统计 满井特大桥155#至

15、146#共10孔箱梁,所用时间如下:,平均时间 (min),没有达到目标!,架梁时间统计表2 制表人:朱殿军 2008年10月18日,七、第二次PDCA原因分析,通过对以上架梁时间的统计,我们发现,架设每孔箱梁所用时间在230min左右,没有达到小组预设目标210min,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对架梁各环节所用时间进行统计,统计情况表明,箱梁对位时间约为38min,与预设时间15min有很大差距,说明我们对位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平均时间,对位时间统计表1 制表人:朱殿军 2008年10月30日,第二次PDCA制定对策,由以上的原因分析,我们确定了要因对位与千斤顶调节环节协调不当。 经小组成员的讨论

16、研究及有经验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小组决定尝试将对位过程与千斤顶调节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讨论解决,由此,我们独创了“二次落梁法”。,通过上表所反映出的问题,QC小组进行专项调查,分组讨论,最后我们得出结果:在箱梁落至千斤顶前,我们进行精确对位,所用时间大约在10min左右,然后落梁至千斤顶,开始调节千斤顶,调平千斤顶后我们发现千斤顶的升降造成了翼缘板两端的错位,于是重新提起,再精确对位,然后落梁至千斤顶重新调节,此过程需要大约30min,如此大量时间被浪费掉,造成了对位时间过长。,第二次PDCA对策实施,改变以前先精确对中再落梁的方法,采用“二次落梁法”,先粗调对位,落梁至千斤顶受力后调节千斤顶至指定标高,再检查对位,如不符合规范,重新提起对位,此种方法可提高对位准确率和速度。,通过使用二次落梁法,使对位时间由原来的38min左右缩短为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