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横峰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附答案).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09060283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横峰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西省横峰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西省横峰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西省横峰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西省横峰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横峰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横峰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附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命题人:游海洪 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2.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

2、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3. 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环境温度为25 时,单位时间产热量基本不发生变化 B.t1到t2间散热量增加是由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 C.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D.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4. 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

3、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5. 现象: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后将手缩回;现象: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时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6. 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用于供能 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 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 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 7. 如图表示人体几种内分泌腺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手术切除a,则c分泌的激素会增加,b分泌的激素会减少 B.过程可表示分级调节,过程可表示反馈调

4、节 C.c若为体温调节中枢,则还可以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 D.a可通过c分泌的激素从而调节b对相应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故a是内分泌的枢纽 8. 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血糖浓度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兴奋经轴突末梢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A. B. C. D. 9. 如图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及淋巴细胞生成的途径,af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各类

5、细胞来源相同但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 B.d既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又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C.吞噬细胞和b都属于淋巴细胞 D.当再次受相同抗原刺激后,机体具有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主要与e和f有关 10. 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 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 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实验药物b敏感 11.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

6、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12. 某研究小组用玉米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图一是对玉米胚芽鞘进行的单侧光处理,一段时间后,将胚芽鞘尖端下部纵切,切面如图二所示,图三示意的是一株倒伏的玉米植株。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图二中的c处细胞对应图一的a部位B.由图分析可知,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裂使植物生长C.图二中的d部位的效果相当于图三中的e部位D.图二中的c部位的效果相当于图三中的g部位13. 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外施赤霉素和脱落酸对贮藏期马铃薯块茎发芽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为使马铃薯块茎提早发

7、芽,可以外施脱落酸B.为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可以外施赤霉素C.外施赤霉素后,马铃薯块茎从开始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更短D.对照组马铃薯块茎中赤霉素含量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第5周时大于实验开始时14. 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

8、度15. 血细胞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1个计数室B.计数室的容积为1 mm1 mm0.1 mmC.盖盖玻片之前,应用吸管直接向计数室滴加样液D.计数时,不应统计压在小方格角上的细胞16. 环保工作者对某地区最主要的草食动物某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图所示的数量增长变化()曲线,t年种群数量/(t1)年种群数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第1年至第3年期间种群呈“J”型增长B.在第4年初至第5年末,种群数量先增后减C.第3年末种群数量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相等D.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4年末达到最大17. 如图甲、乙、丙分别

9、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B.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C.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D.图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斗争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18.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沙丘、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C.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19. 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

10、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装置的花盆壁a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20.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

11、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21. 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22. 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 357( Jm2a1)D.该食物网

12、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23.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24. 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

13、虫的优势度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25. 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破坏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A. B.C. D.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每空2分共14分) 紫色小麦是一类特殊的小麦种质,其子粒、花药都表现为紫色。为研究小麦的子粒颜色、花药颜色这两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1)花药颜色中紫色花药和黄色花药是一对性状,其中紫色花药为性性状。子粒颜色

14、这对性状由(填“一对”或“两对”)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定律。为进一步验证子粒颜色这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可以选用进行杂交,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2)为进一步研究控制子粒颜色的基因和控制花药颜色的基因是否相互独立遗传。将具有上述亲本基因型的紫色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子一代进行自交,若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说明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独立遗传的。27. (每空1分共10分)如图为支配青蛙后肢活动的反射弧模式图,假设图中各结构都有生命活性;现提供电刺激设备和电位计(电位测量仪),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并阐述预期结果,得出结论。1)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方法步骤:电刺激b处,观察,同时测量。预期结果:_。实验结论:_(2)验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方法步骤:先刺激a处,测量;再刺激,测量_。预期结果:_。实验结论:_。28. (每空1分共6分)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的重要激素,回答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