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09060271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西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西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西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西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玉山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历 史 试 卷命题人:宿旭光 审题人:饶红超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5题,共50分。)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逮克殷(商)践奄,灭国数十, 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 由此可见,西周时期 A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先代贵族 B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C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 D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2秦始皇曾采用战国时期阴阳家的终始五德说。该学说认为,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顺序进行统治,周

2、而复始。秦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这实际上反映出,秦代采用终始五德说旨在 A宣扬以德治国 B推动经济交流 C辩护政治法统 D加强民族融合3汉朝初年,2000石以上的大官僚可以送子弟京师为郎,称为“任子”;拥有资产十万钱而又非商人的人,也可以候选为郎,叫做“赀选”。其后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自此之后郡国岁举孝廉的察举制度宣告确立。这一变化表明 A地方政府的任用官吏权逐渐扩大 B选官制开始受到儒家思想影响 C大官僚大富豪不再支持中央政权 D官僚富豪失去垄断官位的特权4据记载,徐元庆之父被县尉所杀,后徐元庆杀县尉报父仇。审案时武则天主张无罪释放徐元庆,而大臣陈子昂建

3、议,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在激烈的争论后,依陈子昂的意见做出最后的判决。新唐书记载了8个类似的案件与争论。这反映了当时 A专制皇权弱化 B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 C地方吏治废弛 D宗法观念受到冲击5班固在史书中记载:司隶校尉盖宽饶“刺举无所回避”,“公卿贵戚及郡国吏徭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这可以佐证 A刺史设置有助于君主专制 B郡国并行危害了中央集权 C门下封驳避免了决策失误 D监察制度有利于京畿稳定6观察下列表格,据此可知 汉帝太尉在任时间任前职位去职原因备注高祖卢绾公元前205前202年列侯迁燕王高祖世交周勃公元前196前196年列侯罢省惠帝周勃公元前184前17

4、9年列侯迁丞相高祖遗命文帝灌婴公元前179前177年将军迁丞相景帝周亚夫公元前154前150年中尉迁丞相 A汉初为加强皇权太尉省置无常 B当时各地封国削弱了中央集权 C太尉大多为皇帝亲信而得以提拔 D国家政局稳定已不需要设置太尉7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A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 B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 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8右图所示是文物市场上出现的明代监察御史王忬的象 牙虎纹腰牌。但文物鉴定者认定此物纯属

5、伪造。理由 是:虎纹是武官所用,而监察御史是文官,与制度不 符。据此,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A当今文物市场上真品已难找到 B古代监察官员只是帝王的耳目 C制度史是文物鉴定的重要依据 D文物作伪者必须提高史学素养9东晋南朝时期,分产异炊的现象在以建康为中心的江 南地区十分突出。宋书周朗传云:“今士大夫以下,父母在而兄弟异计,十家而七矣。庶人父子 殊产,亦八家而五矣。”这从根本上反映出江南地区 A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B已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 C传统家庭观被颠覆 D个体小家庭是生产主体10考察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明代中后期中国人口数量出现了快速的增长。人口的快速增长得益于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推广和高

6、产作物的引进。明清时期人口的快速增长,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加速了明清王朝的腐化进程 B引发了农耕文明深层的社会危机 C扩大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疆域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 11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西汉、西晋时期秦岭淮河以北、以南郡数统计表 全国所辖郡数 秦岭淮河以北郡数 秦岭淮河以南郡数 西汉 103 74 29 西晋 162 86 76 A经济中心实现了南移 B政治中心实现了南移 C西汉时的疆域比西晋小 D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12明代中后期,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通过诗文、书画、民歌时曲、通俗小说,不少能工巧匠、名医名卜等则通过技艺,获得了社会地位、政治身份或经济收益。这反映了当时 A重农

7、抑商政策松弛 B社会文化的高度繁荣 C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D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13汉武帝时期,改变了过去郡国贡献各自为政的办法,统一派遣官吏将所要征收的贡赋,折成当地出产丰饶的土特产品收上来,一部分运往京师供应朝廷,另一部分像商贾那样运往需要这些物品的地区转手获利。这一措施 A体现了政府的抑商政策 B改变了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 C解决了封国对中央的威胁 D抬高了部分地区的商品价格14明英宗时,流民几乎遍及全国。 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沦为乞丐;或进入深山,垦荒种田,采矿淘金。大量流民的出现在客观上 A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B引发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 C加速了农

8、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D导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15中国是一个文明传统悠久深厚的国度,又是一个广土众民的国度,其文化的时代性演进和地域性展开呈现婀娜多姿的状貌。读图8,下列思想与地域的搭配中,正确的是 A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B安时而处顺,哀而不能人也 C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以赏罚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16唐后期的韩愈把经学家们一直不太重视的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专门抽出来,作为载道的重要经典详加注释,大力宣扬其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到宋代更把修齐治平放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上,并且把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成为儒家原始经典中的经典。上述材料典型地表明唐宋时期的儒家学者 A认为“心

9、”在理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B面临着如何创立儒学新体系的时代课题 C积极应对佛道之学对儒学带来的挑战 D将纲常伦理注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17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并由此断定“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由此可见孔子 A依赖外在礼仪谋求社会协调有序 B通过推己及人实现人际关系和谐 C借助人伦情感维系家国社会秩序 D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 18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引用诗经中的一句话:“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下列主张与诗经属于同一思想流派的是 A“必吾先从事于爱利人之亲

10、,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也。” B“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C“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D“治大国,若烹小鲜”19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李贽则认为“盖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据此可知 A王阳明挑战孔子的权威 B李贽反对孔子的思想 C两者的主张具有共性 D两者都是对现实政治的叛逆 20李贽在藏书中既反对专权,又称颂“圣主”;既同情农民起义,又视起义为“盗贼”。其认识源于 A主张的片面化 B个性的价值观 C思想的矛

11、盾性 D历史的局限性21明末清初画家朱耷的题画诗写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摩。”体现该特点的作品是 A游春图 B富春山居图 C墨兰图 D步辇图22下面是近代部分时期上海和广州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单位:万美元)这反映出 年份 广州 上海 年份 广州 上海 1844 3340 480 1851 2320 1600 1845 3840 1110 1852 1640 1600 1846 2520 1020 1853 1050 1720 1847 2530 1100 1854 930 1280 1848 1510 750 1855 650 2330 1849 1

12、930 1090 1856 1730 3190 1850 1670 1190 A鸦片战争推动中国外贸格局的变化 B鸦片战争使上海区位优势得到巩固C近代中国农副产品出口贸易量剧增 D近代中国的贸易结构正在发生变化23图6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洋务企业、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 A自然经济 民族企业 洋务企业 外资企业 B民族企业 外资企业 洋务企业 自然经济 C外资企业 洋务企业 自然经济 民族企业 D自然经济 外资企业 洋务企业 民族企业24从1848至1875年,德国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一直超过轻工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始终领先于消费资料的生产。到1870年时,德国的煤产量达到3400万吨,生铁产量139万吨,钢产量17万吨,分别比1850年增长了4l倍、56倍和28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原有的重工业基础较好B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