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管理研究》第四讲课件.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8994614 上传时间:2019-10-26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第四讲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第四讲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第四讲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第四讲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第四讲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第四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管理研究》第四讲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讲人:国家信息中心 尹文书,宏观经济管理研究,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计划管理的必要性 1.计划是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资源有效配置的内在要求。生产活动在什么范围内进行,就要求资源在什么范围内进行有效配置。,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对旧体制的否定,而不是对管理方式与手段的否定。因而并不否定计划管理本身存在的合理性;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核心思想。邓从1979年起大约十次谈到这一思想。在1989年6月9号接见军以上干部会议讲话中的提法。,3. 市场缺陷要求计划管理。美国著名诺奖得主萨缪尔森有一句经典的论述,市场既没有心脏、也没有大脑;既没有理智、也没有良心,所以要求政府的必要调控。对建设周

2、期长的产品,对那些耗资巨大的科研项目和大型工程等。,正由于此,战后世界经济出现两大趋势,一是西方经济的计划化,一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市场化。除美国外,日本、法国等都大力推进了国民经济的计划化并取得实际效果。 4. 加强计划管理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即共同富裕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仍然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一点,只有通过加强计划管理才能实现。,二. 宏观经济计划的性质 西方市场经济的管理模式大多为政策主导型,我国则是计划主导型的宏观管理模式。 在计划主导型的宏观管理模式中,计划既是宏观管理的基本依据,也是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 计划在宏观

3、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导向作用;二是协调作用;三是资源配置作用。,三. 宏观经济计划的特点 一是宏观性; 二是战略性; 三是政策性。,一、宏观经济计划类型 1. 经济发展计划、社会发展计划、科学技术发展计划; 2. 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3. 综合计划和专项计划; 4. 国家计划和部门、行业计划。,二. 宏观经济计划指标 1. 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2. 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3. 综合指标、结构指标和单项指标; 4. 指令性计划指标与指导性计划指标; 5. 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和科学技术发展指标。,三. 宏观经济计划的文件体系 1. 计划报告; 2. 政策性文件; 3.

4、计划表。,一、计划编制程序 1. 形势分析和预测阶段; 2. 计划轮廓设想阶段; 3. 计划草案的编制阶段; 4. 审核调整阶段; 5. 审议下达阶段。,二. 形势评估和预测阶段 1. 形势分析的基本要点 A. 形势分析需要把握好四个主要环节: 一是经济发展阶段;人均三千美元为经济起飞阶段,三千美元至一万美元为经济加速发展时期。我国从2009年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加速发展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与起飞阶段应该有所区别,二是经济生活中的主要矛盾;改革开放前及改革开放初期为短缺经济,即资源约束型经济;现在与西方几乎没有差别,也是需求约束型经济。,三是经济运行的社会环境;包括国际国内两方面的环境。从国内看,

5、我国仍处于长波增长周期中,仍有可能实现十到十五年的持续增长;但从国际上看,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包括西方国家应对全球失衡所进行的大调整,如美国重新振兴制造业,金融全球化的暂时搁浅,贸易全球化的受挫等。,美国的制造业在金融海啸前仍然是全球第一。占全球比重超过20%,中国当时为15.6%,日本15%,德国超过10%。2010年开始中国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但美国奥巴马政府已提出制造业振兴计划,所以美国的比重不至下降过多过快。,四是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 就未来一段时间看,我国将面临四个突出问题。 一是资源约束;上一节讲到中国的可耕地状况。除了土地,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特别是石油储量,中国都远低于世界平

6、均水平。中国70%以上依赖中东和非洲。为什么要索马里护航,由此不难看出。所以无论从长远还是现实看,都必须建设航母战斗群。,美国一个航母战斗群一年需30亿美元维持,专家称中国60亿人民币即可。据此计算,按美国的一半即六艘计算,也要每年支付360亿人民币。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撑是不行的。 二是环境制约;环境污染是全球性问题,直接关乎发展质量。所以西方国家都有进口食品的安全标准。现在又爆出新的问题,据检测有10%的大米含镉,而镉的量达到一定程度会对人体产生毒害。 三是失衡问题。又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的失衡:包括全球经济失衡、地区发展失衡和收入分配失衡。,全球失衡的主要表现就是西方过度消费,发展中新兴市场国

7、家过度储蓄(投资)。问题在于美国已经在提高储蓄率,这就势必影响到发展中新兴市场国家的产品实现。 地区发展失衡的直接后果是资源配置出现问题,同时又导致全国范围内的人口大流动。,收入分配失衡的后果更为严重。收入分配上存在差距可以促成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但前提必须是源于劳动者技能和贡献。现在的问题是,地域原因、企业性质、是否具备自然垄断形成了主要原因,这种失衡显然是极其不合理的。 四是老龄化问题。美国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高速增长,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婴儿潮所带来的人口红利。后来,我国也认识到人口红利对这三十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巨大推动作用。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退,未富先老将制约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8、B. 形势分析中需要把握的几项主要经济指标: 一是经济增长率;发展中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显然不同于发达国家。如日本,确实找不出还需要建什么。起飞阶段与经济加速发展阶段也会有所不同。国外投行很多专家都建议未来五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应适当降下来。 二是物价水平;发达国家一般在2-3%,我国作为发展中的高速增长国家,可以适当高一些。,三是失业率;发达国家因有良好的社会保障系统,失业率可以超出5%。美国目前在7%以上,前年甚至达到10%,这就很可怕了。所以这一轮的经济复苏,实际上是一种无就业的复苏,称不上完全意义上的复苏。 四是外债规模;国际标准为当年还本付息占出口不超过25%;外债余额不超过100%;

9、五是财政赤字状况。占国内生产总值不应超过3%,占财政收入不应超过5%。,2. 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A. 不但要搞好经济预测,还要搞好社会预测和科技发展预测;这里的一个很重要关键在于对国际发展状况的预测。必须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眼光。当年搞原子弹和导弹,几乎与法国并驾齐驱。就充分体现了当时领导人的国际视野。,B. 不但要搞好短期预测、中期预测,还要搞好长期预测;长期预测需要战略眼光和战略思维,邓小平是这方面的大师。 C. 不但要搞好定性预测,还要搞好定量预测。西方经济学战后更注重数量分析,而我们过去更倾向于定性分析,显然是不够的。,三. 计划编制的根本方法 计划编制的根本方法,是

10、搞好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综合平衡的主要任务 过去讲四大平衡,即财政收支平衡、信贷收支平衡、外汇收支平衡、物资供求平衡。后来加上了劳动力资源与需求的平衡和消费资料供求平衡两项内容。即六大平衡。,一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二是搞好人财物三大平衡和人财物之间的平衡;,三是合理确定国民经济的主要比例关系。 十大关系: (1)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及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 (2) 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关系; (3)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及主要产业部门的关系; (4) 积累与消费、建设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5) 生产与建设之间的关系;,三是合理确定国民经济的主要比例关系。 十大关系: (6) 生产

11、、建设与流通之间的关系; (7) 社会商品购买力与商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 (8) 国内生产与对外经济贸易之间的关系; (9) 经济建设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关系; (10) 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之间的关系。 四是搞好地区经济布局。,2. 综合平衡的原则 一是实事求是的原则; 二是瞻前顾后、统筹兼顾原则; 三是量力而行、留有余地的原则。 98、99两年确定经济增长目标时,就坚持了量力而行,留有余地的原则。2009、2010两年也同样如此。,四.建立健全计划编制过程中的社会参与制度 1. 经济行为主体的多元化,要求提高计划的社会参与程度; 2. 宏观经济计划本身的协调导向功能要求提高计划编制过程中的社会参

12、与程度; 3. 更好地发挥计划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也要求建立社会参与制度。,一. 高度集中计划管理体制的形成与演变 1、1950-1957,计划管理体制的形成阶段;1950-1957,是我国计划经济下的传统体制形成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从集权与分权相结合,逐步向中央集权过渡;从直接计划与间接计划相结合,逐步向单一指令性计划转变;从多种手段共同调节并以计划调节为主,逐步向单一计划调节转变。,2、1958-1960,第一次权力下放阶段;这一阶段变革的中心是下放权力、扩大地方权限。短短几个月里,大批中央企业下放地方管理。中央各部所属企业事业单位从1957年的9300个减少到1958年的

13、1200个,下放了87%。中央企业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产值的比重从39.7%下降到13.8%。,3、1961-1965,强化集中统一阶段; 这次大调整是从上收企业、调整企业隶属关系开始的。到1963年,中央各部直属企业增加到10200个,1965年又进一步增加到10533个。央企产值占比由1958年的13.8%提高到1965年的42.3%。,4、1966-1976,第二次权力下放阶段 经过下放,中央直属企业事业单位由1965年的10533个减少到500个,其中工厂只有142家。鞍钢、一汽、大庆、宜化等全都下放给地方管理。,二.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进行的改革 1. 重点进行农村改革阶段

14、1979-1983年,改革的基本原则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这一阶段实质是“放权让利”、落实物质利益原则阶段。,二.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进行的改革 2. 全面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阶段 1984-1988年,逐步确立“国家引导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新机制。 这一阶段也可以称之为以承包制为核心的企业机制探索阶段。,3. 治理整顿阶段 1989-1991年,中央确定了进行三年治理整顿的基本方针。八字方针:调整、改革、整顿、提高。这一阶段的基本提法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4. 大力推进改革开放阶段 1992年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为计划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这一阶段也可以称之为市场化改革阶段。,三. 计划管理体制的深刻变革 1. 计划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 2. 计划内容和计划形式的根本转变; 3. 计划调控手段的相应转变。,包括四个方面: 充分发挥信息导向作用; 建立以指导性计划为基本形式,以经济、法律为主要调节手段的计划调控体系; 把政策性投融资作为国家实施产业政策的重要手段; 重视国家储备和国家投放对市场的调节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