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烷物质特性与危害识别表标识中文名:丙烷《危险化学品目录》序号:139分子量:44.11分子式:C3H8CAS号:74-98-6理化性质性状:无色液化气体,纯品无臭 熔点℃:-189.7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沸点℃:-42.1相对密度(水=1):0.58(-44.5℃)饱和蒸汽压(kPa):840(2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6临界温度(℃):96.8燃烧热(kJ/mol):-2217.8临界压力(MPa):4.25闪点(℃):-104引燃温度(℃):450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禁忌物:强氧化剂、强酸、强碱、卤素危险性类别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 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爆炸极限(体积%):2.1~9.5 火灾危险性:甲类爆炸性气体分级分组:ⅡA级T1危险特性: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发生猛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接触 限值中国 未制定标准美国(ACGIH)TLV-TWA:1000ppm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急性中毒:吸入丙烷后仅有不同程度头晕工业生产中常接触到的是丙烷、乙烷或丁烷等混合气体,可引起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症状,严重时表现为麻醉状态及意识丧失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吸入丙烷、丁烷者,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及多汗、脉搏不稳定、立毛肌反射增强、皮肤划痕症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现象,并有发生肢体远端感觉减退者急救措施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如有不适感,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食入: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防护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应急泄漏处理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液化气体泄漏时穿防静电、防寒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和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限制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注意事项: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卤素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