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政治全国i卷试题分析及2018年高考政治备考建议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701570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政治全国i卷试题分析及2018年高考政治备考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7年高考政治全国i卷试题分析及2018年高考政治备考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7年高考政治全国i卷试题分析及2018年高考政治备考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7年高考政治全国i卷试题分析及2018年高考政治备考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7年高考政治全国i卷试题分析及2018年高考政治备考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政治全国i卷试题分析及2018年高考政治备考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考政治全国i卷试题分析及2018年高考政治备考建议(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高考文综政治(全国I卷)试题分析及2018年备考建议2017年高考尘埃落定,研读试卷,回顾之前的备考工作,感触良多,也有更多的思考与展望。现对2017年高考政治试卷进行分析,并就2018年高考备考提出建议。一、2017年高考政治试题分析(一)试题特点试题体现高考内容改革精神,通过适当的试题立意、素材选择、情境创设和问题设置,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关键能力考查,发挥引导学科教学的积极作用。1.凸显高考命题的价值导向和育人功德 (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2017年高考思想政治试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背景材料,让考生在阅读试题、回答试题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文化

2、,引导考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认识其时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提高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觉性。全国I卷第40题(以下试题均指全国I卷的试题),以2017年中央电视台热播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背景材料,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2)体现新发展理念,展示发展成就,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2017年思想政治试题注重反映发展理念,反映发展建设成就,增强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同和自信,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3、和信心。第38题,考查中国消费品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相关问题,引导考生理解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意义。此外,还有第15、19、22题,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发展新理念引领下的巨大成就。(3)体现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引导树立宪法意识、国家意识。培养青年学生的宪法意识和国家意识,既是中学德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第39题,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104条“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作法律解释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分析为什么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104条作出解释,以及这一解释对遏制“港独”维护香港法制的重要意义。2. 加强关键能力考查,反映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在试题中突

4、出高考评价体系中提出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结合学科特点加强关键能力的考查,是2017年高考思想政治命题的显著特点之一。(1)以学科内容的灵活组合,重点反映对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考查要求。思想政治学科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对于这些问题的全面阐释和评价,既不能局限于单一知识,又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多个侧面进行分析。通过这种对知识的综合考查,在提示考生充实和扩展知识体系的同时,培养考生养成多角度、多侧面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如第40题第一问整合必修三第二、三、四单元的知识,第二问整合了必修四模块关于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以及必修三关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知识,既有同一知

5、识模块内不同单元知识的整合,也有学科内不同模块知识的融合。 (2)以问题为导向设计试题,强化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面对社会生活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调动和选用恰当的学科知识与技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考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2017年高考思想政治试题加强了这方面能力的考查。如全国I卷第38题,以近年来我国消费品市场总量过剩结构不佳的现状为素材,要求考生通过阅读素材,发现并概括出我国消费品供给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而思考我国生产企业应如何应对。试题呼应当前经济领域改革重点,突出考查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但不是仅仅局限于基本知识的考查,而是通过新背景、

6、新材料的创设和新角度的切入,注重考查学生思维转换、逻辑表达、具体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保持试题结构的基本稳定,调整题量和学科固定搭配。近年来思想政治科命题保持题型结构的稳定,逐步形成了2道材料分析题,其中38题为经济知识和政治知识搭配的综合题,39题为哲学知识和文化知识搭配的综合题的固化模式。经过数年运用,这一固定搭配逐步暴露出难以与真实情境相契合的问题。一些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或者文化生活的情境材料,可能非常适合各自学科知识能力的考查,但却存在难以找到另外学科恰当考核点的情况。这既影响命题效率,也容易产生试题内在统一性不足、考核点集中等现象。另外,固化模式虽然一定程度上利于考生备考,但也容易束

7、缚考生的思维。在此背景下,今年全国、卷思想政治的材料分析题都调整了材料分析题题量和学科搭配,并将逐步成为一种命题的“新常态”。2017年高考全国I卷的材料分析题由往年的2题调整为3题,打破了原有的固化模式,将原先的38题两问分割为38题和39题两道题目,意味着经济部分和政治部分不再捆绑命题,给命题人更大的素材选取空间,能够通过题目考查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学生在答题时,针对性会更强,避免审题不清造成的整体答案离题的现象。同时,对深化能力考查提出了新要求。(二)典型试题分析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我国是一个消费品制造大国,也是消费大国。目前,我国生产的消费品中,家电、塑料、五金、食品

8、、陶瓷等行业10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其中,家电、制鞋、棉纺、服装等产能占全球的50以上。 据统计,20052014年我国境外消费年均增长25.2,是同期国内社会消费总额增速的2倍。2016年我国出境人次达1.35亿,境外消费达2600多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用于购买服装、化妆品、箱包、奶粉、手表等商品。2016年中国奢侈品消费超过1100亿美元,其中76的消费发生在境外。 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消费品供给存在什么突出问题?我国生产企业应如何应对? 分析:本题为组合设问,属于描述信息和探究措施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情境材料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描述,进而探究我国企业的应对策略。这一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提

9、取、解读有效信息,基于事实逻辑构建答案。试题与当前我国经济改革的重点相呼应,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前一个小问可以直接呈现时政热点学习中所学的相关知识,建议最好根据设问由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概括出来。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消费品制造大国”(供给量大),境20052014年我国境外消费年均增长25.2,是同期国内社会消费总额增速的2倍,其中76的消费发生在境外(生产不能有效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由此可进一步概括出:我国消费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而后一小问则可以根据材料反映出来的问题及其原因,找对策。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对策主要问题:我国消费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

10、矛盾,生产不能有效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加大高端消费品研发投入,优化消费品供给结构原因1:产品质量不高采用先进工艺和高的质量标准,提高消费品质量原因2:缺乏品牌加强品牌培育和推广,提升自主品牌的价值生产不能有效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也意味着性价比不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3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有关公职人员在“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2016年10月12日,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界立法会新当选议员的宣誓仪式上,个别候任议员在宣誓时擅自篡改誓词或在誓词中增加其他内容,蓄意宣

11、扬“港独”主张,个别候任议员的闹剧引发其宣誓是否有效以及是否应该重新安排宣誓的争议,并由此影响到立法会的正常运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就相关公职人员“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作如下解释:宣誓是该条所列公职人员就职的法定条件和必经程序;宣誓必须符合法定的形式和内容要求;宣誓人拒绝宣誓,即丧失就任该条所列相应公职的资格;宣誓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监誓人面前进行。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作出解释以及这一解释的重要意义。(12分) 分析:阐明原因可锁定行为主

12、体全国人大常委会。某政治行为主体为什么做某事,一般阐述该主体的性质、职权。阐述意义,可以由近及远,多角度分析(角度1:国;角度2:法;角度3:香港)。答案要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根据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解释基本法的权力。 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根本利益,遏制“港独”;维护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尊严;维护“一国两制”方针和香港法治秩序。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

13、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雾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的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1)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

14、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10分)分析:本题要求考生提取、概括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根据有效信息调用学科知识分析原因。值得反思的是本题应基于事实逻辑答题,而不是从理论知识出发去分析原因。答案生成过程: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 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诗词的魅力。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 发掘诗词的深刻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向美向善。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雾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 运用现代传播技

15、术手段,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全民参与 激发民众内心的这个诗词文化情结,引导民众广泛参与(以人民为中心、导向或面向人民)。(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2分)分析:这是基于具体知识阐释事物的题型,为高考常见题型;从设问来看,属于措施类的题型。解答此类题型,既需要学生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也需要学生拓展具体知识。知识范围限定: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话题限定: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考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脱离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泛泛而谈谈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6、,答案要点缺乏针对性。本题答题思路:理论依据+演绎分析理论依据: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本题措施、做法类题型,结合设问要求应把原理对应的方法论要求具体化)坚持群众观点具体化为:树立人民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体的意识;群众路线具体化为: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价值;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传承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3)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4分)分析:应围绕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提出相关建议,答案关键词:课程,主题活动,传播手段。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