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校园欺凌知识Word文档(2)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08494449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范校园欺凌知识Word文档(2)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防范校园欺凌知识Word文档(2)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防范校园欺凌知识Word文档(2)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防范校园欺凌知识Word文档(2)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防范校园欺凌知识Word文档(2)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范校园欺凌知识Word文档(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范校园欺凌知识Word文档(2)(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防范校园欺凌知识(一)一、什么是校园欺凌?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等造成伤害的。二、治理校园欺凌的措施: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开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涉嫌违法犯罪的,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三、校园欺凌的主要行为1.打:打架、斗殴2.骂:侮辱、中伤、讥讽、贬抑受害者3.毁:损坏受害者的书本、衣物等个人财产4.传:网上传播谣言,人身攻击5.吓:恐吓、威胁、逼迫受害者做其不

2、愿做的事四、校园”小霸王“是如何出现的?1家庭过度溺爱,导致任性、骄横等不良心理。不良家庭环境让孩子背负过多压力,催生心理障碍。2学校只重视成绩而忽视了道德教育。平时缺乏管理,出了事又急于息事宁人。3社会暴力影片、游戏等,引起青少年模仿。社会不正之风影响青少年的是非观。部分媒体过度、过细再现犯罪经过。4司法法律界定不清晰,惩戒不严。法制教育缺失。法律规定,14周岁以下属于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让不少孩子有恃无恐。五、我国刑法对犯罪年龄的界定1.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已满16周岁应当负刑事责任。3.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

3、抢劫、贩毒、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责。4.14周岁以下完全无刑事责任。六、这些可能是校园欺凌的信号!1.身体伤痕,孩子身体表面无故出现瘀伤、抓伤等人为伤痕,很可能是遭遇暴力。如果孩子大热天常穿长袖,可能是想遮掩。2.个人物品丢失或损坏,如果孩子的鞋子、首饰、文具等个人物品经常丢失或破损,就要留心了。3.如厕习惯改变,孩子非得回家才上厕所?学校厕所很可能成为暴力场所。4.自尊心受挫,孩子回家经常带着伤心、沮丧情绪很可能在学校受到言语诽谤等精神方面伤害。5.自我伤害倾向,孩子任何形式的自我伤害甚至自杀行为,家长都要高度重视。6.不愿上学,孩子非常不想上学,甚至逃学、装病请假,可能是在学校被人

4、排挤欺负。7.睡眠问题,失眠、噩梦、尿床等问题也是孩子遭受暴力侵害的表现之一。七、遇到校园欺凌怎么办?1.保持镇定。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争取机会求救。2.求救。必要时,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3.保证人身安全。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可以试着通过警示性的语言击退对方,或者通过有策略的谈话和借助环境来使自己摆脱困境。但不要意气用事激怒对方。4.一定要告诉家长。告诉孩子,如果遭遇校园暴力事件一定要告诉家长,不管遭遇了怎样的恐吓,都要告诉家长,不要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八、家长应该怎么做?1.稳定孩子情绪,理解和同情孩子。无条件的陪伴孩子

5、,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2.注意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如果孩子在心理上出现害怕上学、害怕出门、交友焦虑等情况,借助专业人士,从心里层面给予帮助。3.第一时间和学校沟通。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孩子。防范校园欺凌知识(二)一、校园暴力的定义1.1定义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暴力。1.2其它定义1.2.1国外相关界定1996年第49届世界卫生大会首次将暴力作为严重危害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提出,并从医学的角度将暴力定义为:“暴力是指蓄意地运用

6、权力或躯体力量,对自身、他人、群体或社会进行威胁或伤害,造成或极有可能造成损伤、死亡、精神伤害、发育障碍或权利剥夺的行为。”校园暴力是一种发生在校园内外较为普遍的特殊社会现象。作为暴力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校园暴力实际上是个综合性问题,它涵盖了诸如社会学、伦理学、犯罪学、心理学和法学等学科的内容,因此,国际上一直未给它做出一个确切的定义。国外对校园暴力的研究从校园暴力现象研究的起源上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流派,即“挪威起源说”与“美国起源说”。“挪威起源说”认为,校园暴力研究起缘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校园欺负研究,校园欺负是一种较低水平的暴力行为,但却是校园暴力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其中发生在学生之间的欺负现

7、象更为普遍,后果也更严重。挪威卑尔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丹奥尔沃思根据对上万名学生的调查结果的归纳,第一个对学生间的暴力行为作了如下的定义:一个学生如反复或长期的成为一人或多人的负面行为的攻击对象,这个学生即是暴力或迫害行为的受害者。这一定义普遍为欧洲和其它一些国家所接受,但它未能包含所有的校园暴力行为。“美国起源说”对于“校园暴力”作较为宽泛的理解。美国学者将校园暴力定义为发生在校园内的、或在学校学习期间或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的暴力行为,它包括严重的暴力犯罪和不太严重的暴力行为以及非致命性行为,同时可以包括教派引起的典型性行为,基于性别或残疾或其他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嘲笑行为、性骚扰、恃强凌弱、推搡、辱

8、骂、人身威胁等。1.2.2国内相关界定我国研究者给校园暴力的定义与国外差别较大,也尚未形成关于校园暴力的统一的定义。中国青少年犯罪协会副秘书长、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认为: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校园,由老师、同学、校外人员对学生身体和精神实施的,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他根据行为方式的不同,将校园暴力分为八类:高年级学生殴打低年级学生;校内外高年级学生或社会青年的钱财勒索;同班同学之间的斗殴;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师侮辱学生人格;校内外发生的对女学生的性侵害;校外青年殴打在校学生;学生家长殴打在校学生。上海政法学院姚建龙教授认为,“目前对校园暴力界定的各种观点,大体可分为以校园

9、为中心的界定模式和以师生为中心的界定模式两种。校园暴力宜界定为发生在中小学幼儿园及其合理辐射地域,学生、教师或校外侵入人员故意侵害师生人身以及学校和师生财产,破坏学校教学管理秩序的行为。”上海市教育法制研究咨询中心谭晓玉博士认为:校园暴力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校园内的,由教师、同学或校外人员针对受害人的身体和精神实施的,达到一定程度的侵害行为。狭义的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校园或主要发生在校园中,由同学或校外人员针对学生身体和精神实施的造成某种伤害的伤害行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徐久生主编的校园暴力研究将校园暴力定义为:行为人针对在校师生的身体和心理的暴力行为,对学校财物或师生财

10、物实施的暴力行为,均可界定为校园暴力。按照对象来分,可分为生理上的暴力和心理上的暴力。按照参与的对象来分,可分为:学生对学生的暴力行为、学生对老师的暴力行为、社会人员对在校学生的暴力行为、老师对学生的暴力行为、学生对财物的暴力行为、学生对社会人士及财物的暴力行为。浙江大学郑全全将校园暴力定义为:发生在校园内的暴力行为,包括身体及言语攻击、性骚扰、欺负、财产破坏(包括偷窃)和体罚几类,包括学生间、师生间,也包括发生在学生家长、学校职工和学生之间。台湾加强防制校园暴力措施中将校园暴力界定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暴力行为以及对学校的破坏行为。暴力行为不仅止于肢体行为所造成的伤害,也包括了其它如语言伤害

11、、被强迫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被故意陷害导致生理和心理受到伤害等。二、校园暴力的分类本手册把校园暴力分为语言暴力、肢体暴力、关系暴力和网络暴力,并通过对不同暴力形式的详细分析,让大家更深刻的认识这几种最常见的校园暴力行为。2.1语言暴力2.1.1语言暴力的定义语言暴力,就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的精神和心理遭到侵犯和损害,属于精神伤害的范畴。而低龄语言暴力,就是限定了施暴者或受暴者是青少年。很多情况下,语言暴力源自不平等的相互关系,受害者通常缺乏自卫的力量,未成年人遭受的语言暴力就属于这一类。案例1:晓玲自从戴上牙套之后,就开始了一连串的梦魇,班上同学给她取了“牙套

12、妹”、“丑八怪”等一些难听的绰号,而且不管她走到哪里,这些绰号都会紧跟着她,晓玲感到既生气又难过。案例2:有一名同学,父母离异,一直跟奶奶一起生活。他将自己的家庭作为一个秘密,不愿和同学讲起。可老师总是有意无意提起这件事,让该生无比烦恼,心灵受到了很大的创伤。有一次,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某某父母离婚了,大家多帮助一下他。”尽管是出于好意,可他觉得自己的隐私公布于众,很没有脸面。某次他犯了错误,老师又拿这件事来说教:“没爹没妈养的,这么一堆坏毛病。”同一件事,心情好了就以一种怜悯的口气“关心”学生;心情不好了,又拿隐私去刺激学生,这些都不是学生想要的。2.1.2语言暴力的表现形式第一种是教

13、师对学生,采用讽刺、挖苦、揭短、当众出丑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从表面上看,教师语言暴力比体罚显得文明,对学生的发展“有益无害”。但在实质上,它带给学生的伤害绝不比体罚小,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讲,可能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作为孩子心中神圣而崇高的教师,其话语更具有无比的权威性,教师的一句话可能会给孩子的一生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而教师的暴力语言则是一把锋利的“软刀子”,从近期来看,它阻碍学生的大脑发育和思维发展,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对学生的学业带来直接的消极影响;从长远来看,它贬损学生的人格尊严,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严重的还会导致学生心智失常,丧失生活勇气,引发厌学、逃学

14、、违法犯罪、自杀以及成人之后的暴力倾向加剧等严重后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使用一些诸如“你不学可以,但不要影响其他人”、“就你事多,快点,我很忙”、“没见过像你这样的学生”、“我真的受不了你了”、“我就知道,你改不了”、“你怎么越来越差了”、“不想听的可以睡觉”、“你要不想学就回去”、“我怎么一点都感觉不到你们年轻的朝气”等语言,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教师语言暴力可能使学生因自尊的丧失而彻底否定生命的价值。自尊心是人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不但表现为对个人的自我尊重,而且也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权利和人格。例如:2004年9月,陕西初三男孩周萌因为在学校被班主任评为“最差学生”而服毒自杀;200

15、4年12月,天津中学生张笑被老师辱骂为“垃圾”而跳楼自杀;2005年8月,江苏南通一名17岁的中学生因不堪老师在课堂上“流氓、无赖”的当众羞辱,写完遗书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2006年3月,安徽阜阳市高一女生柏某遭受班主任老师“不是个好东西”的语言侮辱,产生轻生念头,跳楼致9级伤残。案例:某学校初三学生孙某,平时性格内向,虽然成绩较差但从不惹是生非。有一次,上课时物理老师让孙某到黑板前做习题,他迟迟未能完成,老师无法克制急躁的情绪,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他:“爹妈生了你这个不中用的儿子,不争气,长大只能去做馒头。”这句话深深地刺伤了他,从那时候起他便萌发了要报复物理老师的念头。不久之后,他偷偷拿走了物理老师遗忘在讲台上的家门钥匙,伺机残忍地杀害了这位老师和她的女儿。第二种是同学之间,比如给别人起绰号(对身体缺陷,姓氏等)、公开别人隐私、讽刺挖苦他人、嘲笑他人的生理缺陷等等。分类举例根据姓名朱(猪)、史(屎)、苟(狗)、邱(蚯蚓)、杜(肚)、胡逸(狐狸)、马彤(马桶)根据体态特征微波炉、肥婆、飞机场、煤球、黑炭、电线杆、太平公主、鸿星尔克、土行孙、光明顶、武大郎根据身体缺陷跛子、聋子、傻子但是起绰号并不总是表达憎恶或者讽刺的意思,一部分人认为叫绰号是跟自己关系好的表现,所以也要区别对待。对待不合理的称呼,可以与其沟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