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2019年重庆中考语文A卷及答案(word)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08396473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08—2019年重庆中考语文A卷及答案(word)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008—2019年重庆中考语文A卷及答案(word)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008—2019年重庆中考语文A卷及答案(word)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008—2019年重庆中考语文A卷及答案(word)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008—2019年重庆中考语文A卷及答案(word)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08—2019年重庆中考语文A卷及答案(word)》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8—2019年重庆中考语文A卷及答案(word)(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08重庆市(A卷)1、 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人生如花开般绚烂,这也许是奢求但即使不尽华美,也可以自然纯粹(cu)。B险恶严峻的自然环境,孕育出古时巴人棱(lng)角分明、顽强坚韧的性格。C茶香隽永寓意东方的含蓄内敛(lin);酒香四溢,暗合西方的热烈奔放。D我们不应被人工智能时代的洪流裹挟(xi),而应抓住一切带有创造元素的机会。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暄嚣 祭祀 销声匿迹 来势汹汹B选聘 蹂蔺 妄自菲薄 怡笑大方C震撼 谬论 玲珑剔透 沧海桑田D强悍 徘徊 骇人听闻 娇揉造作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

2、分)A两千多年前,蒹葭以爱的主题入诗,那片伫立千年的芦苇,见证了远古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B纷扬的白雪里,依稀看到她穿着蓝色羽绒衣,在结冰的湖面掷下一串雪团般四处进溅的清脆笑声。C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历史见证。在博物馆里,处处是珍品,步步皆文化,那些流淌着历史智慧的文物,让人惊叹不已。D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沿袭,能够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的家族文化。美好家风的形成是漫长的,不可能一气呵成。4将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3分)实际上,猪是很聪明的动物,“智商”远高于牛、羊等家畜。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例如,英国曾有一头小猪,在六个月大的时候,就具备了与人

3、握手、从1数到8等技能。人们常用笨得像猪形容某人很愚笨。科学家还认为猪与狗、黑猩猩、人类等高智商物种一样,具有认知能力。A.B. C. D.5参照示例,请从下列备选词语中任选一词,写一句话。要求:表意清楚,用上修辞,句式不限。(4分)示例:讲台讲台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洁白的粉笔,在一片肥沃的黑土地上,耕耘着智慧和希望。备选词语:窗台 操场 林荫小道 6名著阅读(6分)(1)以下文字是对鲁迅朝花夕拾相关内容的概述,请据此填空。(2分) 这是一场让人渴盼的盛事,“我”伸长了颈子,遥望,久候,却总是匆匆一眼;这是一场让人痴念的盛事,“我”宁愿生一场重病,也想满足“扮犯人”的心愿 这场充满地方民俗风情

4、的“盛事”是指 ,这些情境出现在鲁 迅 朝花夕拾中的 里。(2) 父亲的病和琐记都写到衍太太。请任选一篇,写一件与衍太太相关的事,并 说说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分) 7综合性学习(8分)近视是中学生绕不开的话题,为此,初三(1)班将开展“未来之光-护眼行动”的主题话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请你调查】(1)围绕本次活动主题,我们准备对初三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请你为问卷设计两个何题。(4分) 【请你转述】(2)班主任王老师对金晶同学说“我们班想举办一次眼健康科普讲座,听说你的邻居李叔叔是眼科专家,我想邀请他后天下午两点半到班上来做这次讲座,你问问他能来吗?”第二天,金晶应该怎样向李叔叔转述王老

5、师的话?(4分) 2、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一)古诗文积累8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1)不义而富且贵, 。(论语述而)(2)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3)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4)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准)(6)我报路长嗟日暮, 。(李清照渔家傲)(7)陆游游山西村中“ , ”一句暗含人生哲理,同时也表明了诗人虽遇挫折,却心存希望的积极人生态度。(8)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攀登,我们终于到达山巅。极目远眺,千山万壑尽收眼底,我顿生“ , ”之感。(请在登飞来峰望岳黄鹤楼中选取最恰当的一句作答)

6、(二)阅读小石潭记,完成912题。(15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潭中鱼可百许头( ) 怡然不动(

7、) 俶尔远逝( ) 以其境过清(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如其源。 1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B文章开篇以环珮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C第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头写日光鱼影,勾画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D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

8、蜒。12.作者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冷清所致,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者同时期在永州写给友人的信),探究其深层原因。(4分)【链接材料】仆1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2复不乐。何者?譬如囚拘圆土3,一遇和景4,伸展支体,亦以为适,然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选自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有删节)【注】1仆:对自己的谦称。2已:过一会儿。3譬如囚拘圆土;好像被囚禁在圆形围墙之中。4和景:温暖的日光。3、 现代文阅读(40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1317题。(22分)一把老钥匙王举芳 回到家时,母亲正翻箱倒柜。杂乱的地面让我无处落脚

9、。我说:“妈呀,您这是在翻传家宝吗?” 母亲停住手看着我说:“见到我的钥匙没?” “喏,在这儿。”我从玄关柜上拿起属于母亲的那串钥匙。 “我说的不是这个,是老宅的,老宅的那个。”母亲的语气和神情有些焦急。我和母亲几乎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母亲要找的钥匙。母亲坐下来,情绪有些低落。我说:“妈,您就别总想着老宅了,咱又不回去住了,有没有钥匙都一样。”母亲叹了一口气,开怕收拾地上的凌乱。 其实,我没有告诉母亲,弟弟正四处托人,要把老宅卖掉。弟弟说老宅总空着,时间久了,房屋会倒塌的,到时候想出手都不好意思谈价钱。 一周后,弟弟告诉我,老宅卖掉了,卖了两万元。看着那些钱,不知怎么,我的心里像坠了一

10、块石头。 那天下班,在小区外碰到三婶。三婶是我家邻居,和我们家没有亲属关系,按村里辈分我这么喊她。我让三婶家里坐坐,她直摇手,说没啥大事,就不去家里了,说着掏出一把钥匙交给我,说这钥匙是你们家老宅的,啥时候想回家就回。原来是她家买了我们家的老宅。 母亲没再提钥匙的事儿。我想着老宅现在已经是别人家的了,也就再不能回去,就没跟母亲提钥匙的事儿,把它包襄好,放在了柜子顶上的一个盒子里。农历六月六,我们老家有传统庙会。母亲执意要回去看看。无奈,我和弟弟只好依着母亲。一路上母亲说着故乡风俗和旧年往事,精神从未有过地爽朗,她没有看到我和弟弟偶尔交会的眼神里都藏着忐忑。三婶听说我们回来了,招呼我们去她家里。

11、做邻居的那些年,三婶和母亲一直处仔很好,亲姐妹一样。吃过晚饭,三婶拿了几床铺盖说:“你们别嫌,都是干净的。走,到你们家去,你们还睡你们各自的屋。”三婶掏出钥匙打开老宅的锁,我们怔怔地望着那干净整洁的院子,有些恍惚,仿佛我们从未离开过。我送三婶到大门口,对她说谢谢。三婶说,咱不说远亲近邻,我懂你妈的心思。我知道她舍不下老家。庄稼人走到哪里,其实根都牢牢扎在老家的土里。另外,我给你们钥匙,还有一个原因。还记得你在家的时候,经常问我为什么总带着一把老钥匙吗?我的老家在遥远的山里,是土房子,因为一场突来的泥石流,房子没有了,但母亲一直让我们自个儿保存着属于自已的那把老钥匙。想家的时候,我就看看老钥匙,

12、摸摸老钥匙,想象着转动钥匙打开门锁,爹娘兄妹啊,那些熟悉的物件啊,一下子呼啦啦在眼前演电影,心里就热乎乎的,就连当初的一些懊铺、吵闹都成了好。你们想回来看看的时候就回来,这里啥时候都是你们的家。三婶眼里有亮光闪烁,我也感觉似乎有水滴落进了眼里。回城后,我把三婶送来的钥匙给了母亲。母亲摩挲着钥匙说:“家门的钥匙在手里,不论何种身份何种境遇,你还是个有家可归的人。”从那以后,不知为什么,有时候我也会摩挲那把老宅的钥匙。那一个个齿痕,似一个个密码,打开岁月的珍藏。三婶来电话说村里要建杜区了,老房于要拆迁了,用不了多久,老家的人也都要住进楼房里了。停了停,她说:“也好,咱们有钥匙。”几年过去了,母亲一直保存着那把老钥匙,再也未丢过。老钥匙陪着母亲风来雨往,不经意间常生斑斑锈迹,但都会被母亲那厚重、灵巧的双手反反复复摩挲着擦亮。(选自时代文学2018年第7期,有删改)13.请参照下面表述将主要事件补充完。(3分)14.阅读第段线语句联系上下文,分析“我”和弟弟“忐忑”的原因。(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