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原文及译文

上传人:sh****d 文档编号:108395937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150.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荀子原文及译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荀子原文及译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荀子原文及译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荀子原文及译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荀子原文及译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荀子原文及译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荀子原文及译文(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荀子原文及译文荀子荀子劝学【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2,輮以为轮3,其曲中规4,虽有槁暴5,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7,则知8明而行无过矣。【注解】1青:靛青。蓝:植物名,其叶可制蓝色染料。2中(zhn):符合。绳:木匠用来测定直线的墨线。3輮(ru):扭使屈曲。指用火烤使木材弯曲。轮:圆如车轮。4规:量圆的工具。5槁暴(p):晒干,枯干。暴,太阳晒。6金:金属。这里指用金属做成的刀或剑。砺:磨刀石。利:锋利。7参:通三。这里指多。省:反省。8知:同智。【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能停止的。靛青从蓝

2、草中提取,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由水凝结而成,却比水更寒冷。笔直的木材,合乎墨线的要求,如果把它煨烤,就可以弯成车轮,弯曲的程度能够合乎圆的标准了,这样即使再暴晒,木材也不会再变直,原因就在于被加工过了。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才能取直,刀剑经过磨砺才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每天多多反省自己,就会聪明智慧,行为就没有过错了。【原文】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1,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2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3,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4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注解】1谿(x):山涧。2

3、先王:指上古帝王。3干、越: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国,干国小,为吴国所灭。这里通指吴越地区。夷:古代对异族的称呼,多指东方民族。貉(m):古代北方民族名。4嗟尔六句:此处引诗出自诗经小雅小明。恒,常,总是。靖共尔位,谨守其职位。靖共,即靖恭,恭谨地奉守。介尔景福,帮助你获得大的福气。介,佐助,帮助。景,大。【译文】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亲临深涧,就不知道地有多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有多么博大。吴国、越国、东夷、北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都是一样的,长大后风俗习惯却各不相同,就是教育使他们如此的。诗经上说:唉,君子啊,不要老是想着安逸。恭谨地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之道

4、。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巨大的幸福。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的教化更大的,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的。【原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1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2也,而闻者彰3。假舆马者4,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5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注解】1跂(q):踮起脚。2疾:这里指声音洪大。3彰:清楚。4假:凭借,借用。舆马:车马。5绝:渡过。【译文】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远处的人却看得到;顺着风呼叫,声音并没有加

5、大,闻者却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水性特别好,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天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原文】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1,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2,系之苇、苕3。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5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4生麻中6,不扶而直。白沙在涅7,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8。其渐之滫9,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10,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輥?輯?訛也。【注解】1蒙鸠:即鹪鹁,体型很小。将自己的巢

6、建在芦苇上。2编之以发:用自己的羽毛编织而成。3苇、苕(tio):皆植物名,属芦茅之类。4射干:一种草,可入药。5仞:古代八尺为仞。6蓬:一种草,秋天干枯后,随风飘飞,故又称飞蓬。7涅:黑泥,黑色染料。8兰槐:香草名。即白芷。9其渐之滫(xi):如果浸泡在臭水中。渐,浸泡,侵渍。滫,淘米水,指臭水。10游:指外出交往。就:接近。士:有知识、有地位的人。?輥?輯?訛中正:恰当正确的东西。【译文】南方有一种鸟,名叫蒙鸠,它用自己的羽毛做巢,又用毛发细细编织,系于芦苇之上。大风一来,芦杆折断,鸟蛋摔破了,幼鸟也死了。这并不是因为鸟巢做得不完美,而是它所依托的东西使它这样的。西方有一种草,名叫射干,它

7、的干长四寸,生长在高山上,俯对着百丈深渊;之所以如此,不是因为它的干长,而是它所生长站立的地势高。飞蓬生长在大麻之中,不用扶持自然就能长直。白沙混杂在黑泥中,自然也会和它一起变黑。兰槐芳香的根叫白芷。如果用酸臭的脏水浸泡它,君子不愿意接近它,普通人也不愿意佩戴它,这并不是因为它的本质不美好,而是因为被脏水浸泡的结果。因此,君子定居时一定要选择乡邻,出游时一定要亲近有品学之士,用来防止沾染邪恶的东西,接近正确恰当的思想。【原文】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1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2,柔自取束3。邪秽在身,怨之所构4。施薪5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8、草木畴生6,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7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阴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8。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9乎!【注解】1象:接近,相应。意思是为善可以获福,为恶则遇祸,祸福与品德相应。2强自取柱:意思是大刚则折。柱,通祝,折断。3束:束缚。4构:集结,连结。5施薪:布薪,把柴草放在地上。6畴生:即同类相聚的意思。畴,俦,同类。7质的:箭靶。的,箭靶的中心。张:张设。8醯(x):醋。蚋(ru):蚊子。9君子慎其所立:君子对自己的立足之处要慎重。【译文】凡一种事物的兴起,一定有它的根源。荣耀和屈辱的到来,一定同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有对应的关系。肉腐烂后就会

9、生蛆,鱼枯死后就会生蛀,懈怠散漫,忘乎所以,灾祸就要发生了。刚强自取摧折,柔弱自取束缚。自己身上有邪恶污秽的东西,必然会招致怨恨。同样是柴草放在地上,火必然先烧那些干燥的;同样是平地,水必然往潮湿低洼处流。草和树长在一起,飞鸟和野兽总是同群,世间万物大都各从其类。箭靶树起来,弓箭才会射到那儿,林木长得茂盛,才会招来斧头的砍伐。树林成荫,鸟雀才会栖居其上。醋变质后蚊虫才会聚生其中。所以言语有时会招来祸患,行为有时会招致侮辱,君子于自立之所一定要慎重选择啊!【原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1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2,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3一跃,

10、不能十步;驽马十驾4,功在不舍。锲5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螾6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7,非蛇鲜8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9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恬恬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10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11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12。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13。故君子结于一也。【注解】1神明:指无所不达有如神明般的境界。荀子论学,认为成圣在于积善,积善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神明之境。2跬(ku)步:半步,相当于今之一步。3骐骥:骏马。4驾:马行一日,夜则休驾

11、,故以一日为一驾。十驾,十日之程也。5锲:和下文的镂都是刻的意思。木谓之锲,金谓之镂。6螾(yn):蚯蚓。7跪:足。螯:蟹头上的二爪,形似钳子。8鲜:同鳝。9冥冥:与下文的惛惛(hn)皆指专一、精诚之貌。10衢道:歧路。11螣(tn)蛇:古代传说中一种能穿云驾雾的蛇。12梧(w)鼠:一种危害农作物的老鼠。五技:谓能飞不能过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游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13尸鸠六句:此处引诗出自诗经曹风尸鸠。传说尸鸠养育幼子早上从上而下,傍晚从下而上,平均如一。用尸鸠起兴,表示君子执义当如尸鸠待七子如一,如一则用心坚固。尸鸠,布谷鸟。淑人,善人。结,凝结不变。【译文】土堆积起来成了

12、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水流汇积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诞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就会达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千里马再快,一跃也不超过十步;劣马十天却能走得很远,它的功劳就在于不停地走。刻一下就停下来,腐烂的木头也不能断;坚持不断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成形。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上能吃到泥土,下能喝到黄泉,原因就在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只脚,两只大钳子,离开了蛇、鳝的洞穴却无处存身,就是因为它用心浮躁不专一。因此没有专一精诚的精神,就没有清明的智慧;没有坚定不移的行为,

13、就不会有巨大的成就。彷徨于歧路的人到达不了目的地,同时事奉两个君主的人,会被两者不容。眼睛不能同时看清楚两样东西,耳朵不能同时听清楚两种声音。螣蛇没有脚但却能飞。梧鼠有五种生存技能却常常处于穷境。诗经上说:布谷鸟在桑树上筑巢,公平如一地养育它的七只幼鸟。善良的君子们,他们的行为仪态多么坚定专一。坚定专一不偏邪,思想才会如磐石坚。所以君子要坚定专一啊!【原文】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1,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2。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3。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注解】1瓠(h)巴:与下文的伯牙皆是古代传说中善鼓琴瑟者。流鱼:大戴礼记作沉鱼。2六马:天子辂车之马

14、。仰秣:形容马仰首而听之状。3隐:隐蔽。形:有形可见。【译文】过去瓠巴鼓瑟,水中的鱼也会浮到水面来听;伯牙鼓琴,六马仰首而听。所以声音不会因为小而不被听见,行为不会因为隐蔽而不被看见。山里有玉,连草木都会润泽,深渊有珠,连崖岸都不会干枯。为善而不积的人有,若积善,哪里有不为人知的道理?【原文】学恶1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2,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3,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4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5;礼者,法之大分6,类之纲纪7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8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注解】1恶(w):何处,哪里。2数:数术,即方法、办法。经:指儒家经典,即诗书礼乐易春秋。3义:意义。与上文的数相对为义。士:志道之士。荀书中每以士、君子、圣人为三等。4没:通殁,死。5中声:中和之声。诗本是入乐的,故有中声之说。止:犹言极也。6大分:大要,要领。7纲纪:事物之纲要。8文:文明,礼仪。所谓周旋揖让之节,车服等级之文。【译文】学习从哪里开始?在哪里结束?答曰:学习的方法,应当以诵读经文为起始,以研究礼法为目的。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