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分解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33166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行为学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组织行为学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组织行为学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组织行为学分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组织行为学分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织行为学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分解(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组织行为学模拟试题一一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1组织行为学; 2.知觉; 3.近因效应; 4.态度;5.价值观; 6.群体; 7.价值取向; 8.非正式组织。二 混合选择(每题2分,合计20分)1把要完成的任务划分和安排成几个可以管理的部分,这是_A.委员会 B.科层化 C.角色化 D.部门化 E.参谋制2三种经营价值观包括_A.社交中心型 B.最大利润型 C.存在主义型 D.企业价值最大化 E.企业价值社会效益最优。3群体可分为_A.正式群体 B.亲缘型群体 C.利益型群体 D.爱好型群体 E.非正式群体4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提前了解今后可能要发生的情况的方法是_A.描述性研究 B.

2、因果性研究 C.现场调查 D.现场实验 E.预测性研究5影响知觉的主观因素包括_A.新奇与熟悉程度 B.兴趣 C.需要与动机 D.个性 E.经验和知识6态度是由下面哪些部分构成的_A.个性部分 B.认知部分 C.情感部分 D.行为部分 E.经验部分7群体的构成要素包括_A.群体成员必具备相互依赖性 B.成员具有共同的意识、信仰、价值和各种规范,用以控制相互行为 C.一定数量的人 D.人群的爱好 E.领导者具有主管身份8传统的组织理论的要点包括_A. 组织有明确规定的职权与等级制度(下级处于上级的严密控制之下) B.专业化分工 C.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 D.规章制度明确 E.职工的选聘和晋升主在依

3、靠技术能力9组织发展阶段包括_A.产生期阶段性 B.青年期阶段 C.发展期阶段 D.成熟期阶段 E.衰退期阶段10宣传中常见的心理效应有:( )A.近因效应 B.员工参与效应 C.权威效应 D.名片效应 E.“自己人”效应三 简答题(每题8分 合计32分)1简述知觉归类的内涵及其分类。2影响员工态度转变的因素有哪些?3怎样做好非正式群体的工作?4简述组织变革的方法。四 论述题(10分)结合我们学习和工作的实际谈谈价值观对一个组织及其个人的影响。五 案例题(14分)中年人的失落 俗话说,四十不惑,可是对A科长来说近来却是常常有很多困惑埋在心头,不知该如何面对,自己该如何处理。A科长今年四十又六,

4、在这个国营大企业里已经有二十二年的工龄了,没有大起在落,一切按部就班。从实习生到科员再到副科长干了十年,副科长任上六年,如今在科长任上又是近六年了。虽然算不上企业元老,却也是将青春奉献给了企业。A科长本以为按资历可以向副厂长的职位作点想象,没想到上级的精神却是要年轻化、高学历,新提拔副厂级以上干部年龄不得超过四十五岁,学历不得低于本科。A科长倒是正规本科毕业,倒霉就在于年龄问题。最后,经过考察,另一位年轻的拥有硕士文凭的五年工作经验的B同志被上级看中并得到提拔。 A科长忿忿不平,认为自己无论从工作能力、工作经验都比B同志强,凭什么被他领导?然而A科长没有想到的是,更倒霉的事情在后头。上级的年轻

5、化精神要贯彻到底,科室负责人似乎也要年轻化,A科长甚至还听到谣言,说他的这个科长是肯定要被别人取代了。A科长有些坐不住了,连夜去找厂长,没想到厂长也是含含糊糊,不作正面回答,只是说安心干好工作,厂里暂时不会调整人事,即使有调整也是微调。 A 长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微调不就是冲我来的吗?A科长想到自己上初中的小孩、在车间三班倒的老婆、在农村的老母亲;想到自己经常为工作加班加点,吃了晚饭还常到办公室里转悠;想到前几年有机会跳槽到外资企业而被自己放弃;.A科长困惑不解,事到如今我该怎么办? A 科长开始经常不按时上班,常外出很久也不回办公室,有时甚至不来办公室,只是打两个电话问问科里的情况。科员向他请示

6、工作,他总是马马乎乎就行了。 科室工作真的开始马马乎乎了。 A 科长经常挂在嘴边的“我们厂.”没有了,经常说“他们.”科里的小年轻则更进一步,常说“管他们怎么怎么”,“关他们什么什么事”。问题1.A科长失落了什么?A科长的年龄是不是一个尴尬的问题? 2.组织在机构改革中应注意哪些问题?3.A科长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参考答案一 名词解释(每题3分,合计24分)1.组织行为学: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2.知觉是比感觉高一级的反映形式。它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形成对

7、客观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而不是对事物个别部分和属性的局部反映。3.近因效应:就是指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更强烈。如久聚而别的最后一幕。4.是指个体对人对事所持有的一种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5.从广义上说价值观包括一个人的向往、希望、爱好、愉快、需要、兴趣、选择、责任和道德义务等内容,它包括一个很广阔的选择行为方式的范围,以及对这些行为方式的好和坏、对和错、公正和不公正的评判标准。6.群体:群体是有相同利益或情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7.价值取向:当一种价值观经内化而成为指导个体行动的标准或向导时,它就被称为价值取向。8.非正式群体是以观点、兴趣、爱

8、好相似为基础,经彼此感情为纽带自然形成的,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群体。二混合选择题(每题2分,合计20分,在正确答案上划)1ABCDE2ABCDE3ABCDE4ABCDE5ABCDE6ABCDE7ABCDE8ABCDE9ABCDE10ABCDE三 简答题(每题8分 合计32分)1. 答:1)所谓知觉归类就是按照一些原则更容易地把知觉的对象组合成一个整体。也可以使得知觉对象在组合上会犯更大的错误。2)知觉归类可分为以下四类:A连续原则:如果知觉对象在时间和空间上有连续性,就更容易被感知成一个整体。B封闭性原则:是指几个对象共同包围着一个空间会容易被感知成一个整体。C接近原则:是指由于一组知觉对象在形

9、态和性质上彼此相接近时,就容易被感知成一个整体。D相似性原则:就是指一组对象越相象或相似,就越容易被感知成一个整体。2. 答:1)外部因素包括:第一,人际影响。即员工在企业中工作和生活,其上下级、同级、客户以及与之交往的其他人的观点、意见、态度等对员工态度的转变有影响。第二,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信息沟通包括对每一个员工进行的信息传递和对所有员工进行信息传递,其目的是为了转变员工的态度。第三,企业文化的影响。员工的态度要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作为企业的一员他必须维护 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企业文化。企业可以通过培育企业文化来转变员工的态度。2)内部因素包括:第一,员工的认知

10、。员工对原先态度对象的认知越深刻,员工的态度转变不越困难。第二,员工的需要。如果新的态度对象能够满足员工的需要,并能消除由行为的内驱力而引起的紧张状态,员工在情感上就容易接受,形成积极的态度并转变原有的态度。反之反之。第三,员工的个性心理特征。员工的个性心理特征对其态度的转变有着重要的影响。如胆汁质、多血质员工态度转变就比较容易,相反,抑郁质与粘液质的员工态度的转变就比较困难等。3. 答:1)管理者应自觉增强与非正式群体的联系。A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B摸清其数量、规模、形成原因、维系基础、成员构成、感情倾向等。C了解其领导者的个性、能力、态度等,做到心中有数。D与其领导者积极沟通,

11、必要时理解、参与和支持非正式群体的活动。2)运用舆论导向引导。A运用组织中的舆论工具、媒介、事件等进行合组织目标的引导。B安排媒体事件,使其成为与非正式群体成员进行意见沟通的桥梁和中介。3)区别对待不同的非正式群体。一般的方法是鼓励积极型;转化中性型;限制消极型;瓦解破坏型。4. 答: 1)转变工作任务改变职工承担的工作,包括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的转变。其基本思路是增加或减少一个工作岗位或工作单位的任务的难度和任务的可变性。 2)工作自主小组工作自主小组,即将小组重新设计,使得其具有生产某一产品或为某一地区的顾客提供服务所需的一切资源和技能。3)目标管理管理人员与工人一起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革目标

12、,在以后规定的时间内,再对职工实现目标的成效进行评价 4)改变组织结构该方法主要是改变工作中的职位或职责的定义,改变不同职位之间的关系以及通过修改他们外部的力量的变量以改变期望于各种职位上的人们的行为,进而实现组织的改变。5)职工方面:调查反馈法;方格式组织发展法;交往分析法;敏感性训练。感性训练是要使参加者深入地了解自己和其他人的感情和意见,并从中提高学习和认知的能力。四 论述题(10分)对组织的影响与个人的影响各4分,结合实际2分。答:第一,从个人方面:价值观的准则表现为选择、愿望或兴趣的形式,比如,个人在生活、工作上的需要,和对组织的希望等,它体现了个人心理活动的社会性特点。第二,标准的

13、角度:意味着对一些特定情况的论断,通常是一个典型的个体或团体所处在这种情况中所特有的某种价值准则;比如,组织的规章制度体现的原则、标准,对破坏组织制度行为的处理方式的态度等。第三,理想的角度:则是建立在对或错、好或坏、公正或不公正这些准则上的合理性判断,它远远超出个人或一个典型团体的价值准则的选择,象在现实社会中,公众对自由择业、公平竞争,靠个人努力致富,社会的流动性和人们的风险投资、参与社会管理等的认识与评价。 结合实际因人而异五 案例题(14分)本案例涉及员工的工作态度与组织认同感的问题。相关知识点回顾:所谓工作态度,指的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一个人要从事这种工作,而不从事那种工

14、作,与对工作评价的高低有很大关系,这主要是与工作态度的认知因素相联系的。对于工作的行为倾向,表现为对工作的需要、动机、自觉性、责任感、积极性、目标导向性等,这主要是与工作态度的情感与意向因素相联系的。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的知觉、判断、学习、工作的忍耐力等能发挥积极的影响,因而能提高工作效率,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所谓组织认同感是指员工对其组织认同的程度,它包括:1、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信任和接受;2、愿意为组织的利益出力;3、渴望保持组织成员的资格。组织认同感远远超出了对组织忠诚的范围,这意味着员工主动把组织提升到同舟共济的高度,即使是在维护组织利益时会牺牲个人自身利益也在所不惜。在本案例中,习惯于按部就班,稳步升职的A科长,面对社会的变化,面对旧的人事制度的改革和新的用人制度的出台,感到了茫然和沮丧,转而感到愤愤不平,这正是不断变革的社会和日趋激励的人才竞争使得一部分员工对组织认同感产生动摇和怀疑的表现。经济环境的不稳定,行业的不景气以及公司裁员和合并的浪潮等因素都会成为滋长员工焦虑情绪的原因,而这种焦虑严重地阻碍了工人和管理者对组织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