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_01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17556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原理_01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化工原理_01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化工原理_01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化工原理_01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化工原理_01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_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_0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工原理,总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工原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学好科学是为了更好的生活,1学习目的 通过学习,了解化工原理课程的研究内容、工程研究方法,课程特点及学习要求。掌握本课程经常使用的单位制及单位换算的方法以及衡算方程。 2本知识点的重点 (1)单元操作的分类、理论基础及工程研究方法。 (2)单位制度和单位换算。 (3)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 3本知识点的难点 本知识点无难点。,【学习指导】,绪 论,化工生产特点 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及任务 化学工业与本课程的发展情况 单位制与单位换算 物理量的因次问题 关于系统的守恒定律(衡算方程),【教学内容】,化学工业:将原料进行化学加工以获得有用产品的

2、工业,多行业性:从石油炼制、基本有机、无机化工到染料、医药、橡胶、塑料乃至冶金及食品等行业,均与化工生产有关。 化工产品的多样性: 无机产品 103104种 有机产品 已能人工合成的约200250万种 自然界已知存在的约300400万种 结论:由于这些产品的多样性,因此决定了化工生产的复杂性和特殊性。,1.化工生产特点,实例,A、硝酸生产 氨气 过滤空气氧化换热压缩氧化吸收I吸收II浓硝酸 B、硫酸生产 硫铁矿流化焙烧换热氧化吸收I吸收II浓硫酸 C、盐酸生产 液体NaOH 食盐溶解过滤电解蒸发结晶固体烧碱 H2 Cl2 燃烧换热吸收I吸收II浓盐酸,共同性: 从每条生产工艺线的纵向看:各工艺

3、均由多种特定的操作步骤 并有相应的设备。 从各生产工艺的横向看:不同的工艺路线中常存在有相同的操 作步骤及单体设备,相似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条件。,化工过程与单元操作,化工过程即化工生产过程。其核心是反应过程及设备。 单元操作指不包括化学反应的、组成化工生产过程或工 艺的各个物理操作基本单元。 单元操作是保证化工过程能够经济有效地进行的必要前 提,其基本特点有三个,即: ()属于物理操作,其中不存在化学反应。 ()这些单元在不同的化工生产工艺流程中普遍存在 ()同一单元操作原理相同,设备相同或相近。,化工过程与单元操作之间的关系,多个单元操作与化学反应核心步骤组成一个完整的化工 生产工艺流程。基本

4、形式如下:(“”表示能量、物 料或质量总体流向),1 2 N N1 M,N个物理操作单元 化学反应核心 (M-N)个物理操作单元 (物料预处理) (反应合成) (物料后处理或精制),单元操作的分类,按操作单元的内在基本原理分类: 以动量传递(流体力学)理论为基础的单元操作:流体输送、过滤、沉降、搅拌、流态化等; 以热量传递理论为基础的单元操作:传热、蒸发等; 以质量传递理论为基础的单元操作:吸收、精馏、萃取等; 热、质同时传递过程:干燥、增湿等。 以热力学为理论基础的单元操作:压缩、冷冻等。 以机械力学为理论基础的单元操作:固体物料的粉碎、分级等。,2.课程性质、内容和任务,性质:介于基础课与

5、专业课之间的桥梁课程即技术基础课。 内容与任务:主要研究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所用的典型设备结构,工艺尺寸设计和设备的选型从而达到如下目的: 找出描述过程规律的正确方法; 选择适当的设备来完成指定的单元操作任务; 根据过程规律,正确地设计相应的单元设备; 组织和管理生产,强化、调节或控制过程进行的程度。,桥梁课程,是化工技术人员所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课程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如经验(逐步)放大法、因次分析法、相似 性理论 缺点:属于感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表象,所得结论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优点:简单,在内推的情况下保险可靠,故广泛采用。 数学模型法:属于半经

6、验、半理论方法,其特点是: 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认识了过程的本质; 对次要矛盾予以了忽略,使复杂问题得到简化; 所得结论最终需要由实验检验和修正。,课程的学习要求,单元操作和设备选择能力 工程设计能力 操作和调节生产过程的能力 过程开发和科学研究能力,3.化学工业的发展情况,远古时期:陶瓷制造、青铜器、铁器工具制造业出现; 古 代:火药、造纸、炼丹术、酿酒工艺出现; 工业革命(18世纪)前后: 染色、燃料工业出现; 食盐制取纯碱新工艺出现,由此带动漂白粉及硫酸工业的发展; 大规模火法冶金工艺出现,带动了炼焦、焦油蒸馏和染料、医药工业发展; 开发了一些新的单元操作:吸收、过滤、结晶、干燥等。,

7、20世纪2030年代:以电石为原料的乙烯工业出现,有机化工正式形成; 3040年代:石油、天然气得到开采,石油化工正式形成; 60年代前后:化学工业走向大型化、集团化,使经济性显著提高,促进了化工自动化的发展; 70年代:国外单一功能计算机在化工领域中的应用开始普及; 80年代以来:计算机由单功能向多功能过渡,化工生产及管理现代化,同时,在节能和降耗(成本)方面取得巨大效益。,本课程的发展史,国外,在20世纪初首先提出“单元操作(Unit Operation)”概念; 20世纪20年代,国内外相继开设此课程,取名“化工原理”或“单元操作”; (192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著名教授W. H. 华

8、克尔等人) 中国20世纪50年代后一段时间,改名“化工过程与设备”、“化学工程”或“基础化学工程”; 我国20时间70年代末80年代初,恢复“化工原理”名称,但仍保留了“基础化学工程”等名称。,4.单位制与单位换算,单位:描述某物理因素或物理量大小的度量衡。 不同单位制产生的原因 历史的原因:市制与公制; 地域的原因:美制与英制; 科学领域的原因:天文制与一般学科单制。 如光年、秒、毫微秒等,SI制(国际单位制),使用SI制的优点,通用性:各学科领域的一切其他物理量均可由其导 出单位; 比例系数的归一性:由此单位制所导出的其他任一 物理量其比例系数均为1; 例如: 1 kg1 m/s2 = 1

9、 N 1 N1 m = 1 J 1 J/1 s = 1 W 本课程及相应计算建议并推荐使用SI制。,单位换算及计算中的一般方法、注意点,计算中应先确定所采用的单位制; 将公式中各物理量先换算成所选用的单位制表示; 将换算后的物理量代入公式计算; 计算结果用所采取的单位制表示。,5.物理量的因次问题,因次的概念: 因:即(影响某个过程的)物理因素 ,亦称因子。 次:因子的幂次。 例如:在公式s= at2/2 中, t 即为影响s的因素,其幂次为2, 2。 因子的用途: 检验计算中公式的正确性因次一致性原则; 在采用一定的单位制计算时,确定计算结果的单位制; 分析整理实验数据,归纳经验公式因次分析

10、法总结关联公式。,6.关于系统的守恒定律(衡算方程),衡算总原则: 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及动量守恒定 律适用于任何考察体系,其一般表 达式为: 进入系统的量I离开系统的量E系 统自身生成、累积(或损失)量A 对于有多股物料进入和输出系统时, 则: IEA,当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这种衡算一般可用常量代数方程求解;当系统处于非稳态过程时,衡算一般需要采用微分方程进行即进行dt微分时间间隔中的守恒计算。,衡算基准 常选用: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单位质量、单位面积等作为基准。,【质量衡算例题】,在生产KNO3的过程中,质量分数为0.2的纯KNO3水溶液以1000kg/h的流量进入蒸发器,在422K下蒸发出

11、部分水而得50的浓KNO3溶液,然后送入冷却结晶器,在311K下结晶,得到含水0.04的KNO3结晶和含KNO3 0.375的饱和溶液。前者作为产品取出,然后回到蒸发器。过程为稳态操作。试计算结晶产品量、水蒸发量和循环的饱和溶液量。,【解题思路】,1.首先根据题意画出过程的物料流程图,并用数字和符号说明物料的数量和单位。,P,W,20% KNO3,1000kg/h,S,R,2.圈出衡算范围,3.确定衡算基准:本题选1h为衡算基准。对于连续操作常以单位时间为基准;对间歇操作,常以一批物料为衡算基准。 4.选取衡算对象,利用物料衡算式对所选择的系统进行衡算。,【解答过程】,1)求KNO3结晶产品量

12、P 取包括蒸发器和冷却结晶器的整个过程为系统,取1h为衡算基准,以KNO3为衡算对象,因系稳态操作,输入系统的KNO3量等于从系统输出的量,即: 10000.20.96P 所以,2)求蒸发水量W 仍取系统I,衡算基准为1h,以总物料为衡算对象,则: 1000W+P 所以: W791.7kg/h,3)求循环的饱和溶液量R 设进入冷却结晶器的质量分数为0.50的KNO3溶液量为 Skg/h。取冷却结晶器为系统,衡算基准为1h,以总 物料为衡算对象,做总物料的衡算,得: S208.3R 以KNO3为衡算对象,做KNO3的衡算,得 S0.5208.30.96R0.375 联立解上述二式,可得 R766

13、.6kg/h,【能量衡算例题】,在换热器里讲平均比热容为3.56kJ/(kg. )的某种溶液自25 加热到80 ,溶液流量为1.0kg/s。加热介质为120 的饱和蒸汽,其消耗量为0.095kg/s,蒸汽冷凝成同温度的饱和水后排出。试计算此换热器的热损失占水蒸气所提供热量的百分数。,【解题思路与过程】,首先根据题意画出过程示意图; 选1s作为计算基准; 从附录查出120 饱和水蒸气的焓值为2708.9kJ/kg,120 饱和水的焓值为503.67kJ/kg; 在图中所选范围内利用能量衡算式作热量衡算。,蒸汽带入系统的热量 Q10.0952708.9257.3kW 溶液带入系统的热量 Q213.56(250)89kW 进入换热器的总热量 QIQ1Q2346.3kW 冷凝水带出系统的热量 Q30.095503.6747.8kW 溶液带出系统的热量 Q413.56(80-0)284.8kW 随物流带出系统的总热量 Q0Q3+Q4332.6kW 由能量衡算式得到热损失量 QL QI Q013.7kW 故热损失百分数 QL/(Q1-Q3) 13.7/(257.347.8)=6.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