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08110041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年级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二年级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二年级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二年级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二年级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年级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年级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测试题与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http:/ 2010-10-29 14:49:38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有一支歌,歌名叫九月九的酒。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据此回答第12题。1重阳节又称“老人节”、“敬老节”。每到重阳节各地都要组织一些敬老尊老的活动。由此可见,重阳节作为一个民族节日所蕴涵的文化因素最主要是()A风土人情B宗教信仰C道德伦理D法律法规2“又是九月九,重阳夜、难聚首,思乡的人儿,飘流在外头;又是九月九,愁更愁、情更忧,回家的打算始终在心头。”中国传统文化中“浓浓的乡情、亲情”是联结中国人精神的纽带。这充分表明

2、了()A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B我国传统文化隐含着“贵和”的思想C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D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3传统节日中的习俗都是在历史上形成的,许多习俗已延续了几千年,保存至今。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的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交融性ABCD上图是中国第八届艺术节会徽和吉祥物。据此回答第46题。4第八届艺术节的会徽和吉祥物凸显了我国()的特色。A中原文化B齐鲁文化C荆楚文化D巴蜀文化5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是指()A地方文化的多样性B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C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D区域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

3、样性6第八届艺术节的会徽采用了“编钟”造型,而吉祥物“楚楚”的原型取自国宝级文物鹿鹤。艺术节参演的京剧曾侯乙,也是取材于曾侯乙与编钟的故事。这表明()继承传统文化是八艺节的主要目的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文化工作者应有的责任ABCD7剪中藏宇宙,纸上吐风云。艺术节期间,展出了胡锦涛总书记的剪纸作品回娘家。从文化上说,胡锦涛总书记亲手剪窗花体现了党和国家()A对民间优秀文化的重视B与人民同甘苦的优良作风C注重科学发展D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8如今,依托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4、这是因为,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限制,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确保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迅速实现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消除各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差别与冲突ABCD9中国古代历史上三次大规模人口大迁徙浪潮发生在()秦统一六国之后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以后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至南宋末年ABCD10三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带来中原先进的文化,促进了南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最终完成。这说明了()A先进文化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经济的发展取决于文化的繁荣C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重要途径之一D文化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志11昆曲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剧种,京剧是我国

5、影响最大、体系最完整的戏曲剧种。京剧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昆曲,但又不是对昆曲的照搬照抄。昆曲与京剧的关系体现了文化活动中()A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的关系B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C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D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12从19852002年历经17年完成的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这项浩繁的文化工程,借助现代音像技术,录制京剧355部,制作光盘总计582张,基本涵盖了近代京剧黄金时代大部分名家的代表作。这说明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社会制度的变革有力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现代传媒的应用有利于文化的传承ABCD读图,回答第1315题。13从图中我们

6、能欣赏到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形式主要是()国画书法脸谱古典诗词ABCD14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累,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充足的条件。众多杰出的诗人把诗歌艺术的发展推向高峰。这说明()经济的发展是文化繁荣的物质基础文化创新与发展取决于文化工作者的努力繁荣文化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保守主义只要具有丰厚的民族文化积累就自然能实现文化的繁荣与发展ABCD15毛泽东也是诗词大家。他在复诗刊主编臧克家的信中写道:“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旧体诗是旧文化,新诗是新文化诗歌创

7、作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待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文化的形式要为内容服务ABCD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符合题意。)文化需要交流、文化能够交流,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在交流、传承中发展。据此回答第1617题。16不同文化能够交流、传播的内在基础是()A文化的差异性B文化的世界性C文化的共性D文化的同一性17在文化的交流、传承中我们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是()A古为今用、洋为中用B批判继承、推陈出新C兼收并蓄、不分主次D取其精华、弃其糟粕2008年是我国农历的“鼠年”。下图分别是中国、澳大利亚和法国发行的“鼠年生肖”邮票。据此回答第1820题。18中国生肖文化是

8、传统文化中形象思维方式和民族审美情趣的具体体现,它形象地体现了()A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B周而复始的生命观念C乐观和谐的审美情趣D艰苦朴素的民族精神19对于其他国家发行中国的生肖邮票,我们应有的认识是()A这是一种纯粹的商业行为,与文化无关B这样做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传播C这体现了中华优秀文化得到了世界的认同D这表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引领世界文化的主流文化20从古到今,“龙”一直作为中国形象的一个代表性标志而为中外所普遍认同。中国人也往往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自豪。这说明()A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继承性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滞后性C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

9、阶级性东方四大奇迹上图分别是中国的万里长城、柬埔寨的吴哥窟、埃及的金字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被称为东方四大奇迹。据此回答第2123题。21东方四大奇迹,作为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A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B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C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D都是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221993年开始先后有十多个国家参与帮助柬埔寨保护吴哥窟的国际行动,为拯救和保护吴哥窟做了大量工作。这是因为吴哥窟作为文化遗产()A是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B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C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D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23中国工作队于1997年开始对吴哥窟古迹进行考察并选定修

10、复周萨神庙,经过6年多的“精雕细刻”,周萨神庙已经恢复了往日的辉煌。这一行动体现了()A中国对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B中国政府坚持尊重文化多样性C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世界文化交流D中国致力促进各国文化的共同繁荣24近几年,“韩流”吹遍世界,我国也有大量的“哈韩族”。韩剧中普遍流露的对于本国传统文化的肯定,对仁、义、礼、爱等的张扬,正是一些国产剧所摒弃的。这启迪我们()A传统礼仪道德应该得到继承、发展B对待传统文化应批判继承,古为今用C文化产品既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要体现时代精神D文化产品尽量模仿韩剧的情节25有人认为,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人们不妨再拿起纸、笔,让爱和思念不是通过转瞬即

11、逝的电波,而是跃然纸上,更能触动人们的心灵,体验“家书抵万金”的感觉。这表明()A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得到传承B科技进步不应该成为抛弃传统文化的理由C传统文化对维系民族情感起着重要作用D传统文化可以替代现代文化三、简答题26逛庙会、赏花灯、看京剧、扭秧歌、贴春联在春节这个中国最重要的民俗节日里,传统文化一直在延续。春晚当家、短信拜年、出外旅游,新时期又总有新内容不断出现:充满异域风情的洋庙会,代表西方古典文化的芭蕾舞,妙趣横生的外国人中华才艺大赛,在春节期间如大潮涌动。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重要观点?27在浙江杭州出席“第三届全球化论坛文化多样性”的芬兰前总理埃斯科阿霍认为:文化是一个非常

12、有趣的要素,就像DNA,具有传承性,不容易被改变。重要的是,我们不能总是试图改变它,而是要充分认识到不同文化的特异性,并利用它去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1)如何理解“文化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要素,就像DNA”?(2)“我们不能总是试图改变它”体现了对不同文化的什么态度?四、辨析题28河北省廊坊市在时代广场用43块展牌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展示了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成果。北京市西城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共计五大类22项,满汉全席烹制技艺、天福号酱肉制作技艺等众多餐饮老字号的手工技艺入选其中,成为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大特色。辨题:把文化遗产列入“文化遗产名录”是保护文化遗产

13、的根本出路。29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渗透在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交往方式。辨题:传统文化自然存在,不需要继承。五、分析说明题30材料一被评为2007全国道德楷模的谢延信,是河南焦作煤炭集团一名普通矿工,在妻子去世(婚后一年妻子去世)后的32年里,用诚心、爱心、孝心精心照顾前妻的三位亲人瘫痪在床的父亲、丧失劳动能力的母亲和先天智障的弟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爱老敬老、重诚守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作出了生动诠释。材料二电视连续剧好人谢延信在2008年1月筹备完成。在中国访谈节目中,演员吴军亲自为谢延信调试座椅,真诚地对谢延信说:“谢老,能演你是我的荣幸!”材料三在2007年“期间”,来自河南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霍金花、吴天君、薛景霞、姚天恩等十多位代表联名提出将谢延信大孝至爱的事迹编入青少年品德教科书,通过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树中华文明风范,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建议。全国政协委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