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季版2017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07868927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4.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秋季版2017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6秋季版2017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6秋季版2017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6秋季版2017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6秋季版2017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秋季版2017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秋季版2017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一、科技名著 1本草纲目 (1)作者: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_。 (2)成书:李时珍搜集和整理了800多种医药书籍,并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采集药物标本,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经过27年的努力,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3)地位:总结了我国古代_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李时珍,药物学,2天工开物 (1)作者:_。 (2)内容:对我国古代的_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3)地位:后来传到国外,被译成日文、法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被誉为“_”。 3农政

2、全书 (1)作者:明代农学家_。 (2)内容: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_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_的创新研究成果。 (3)地位: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宋应星,农业,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徐光启,农业生产,农学,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长城:为了防御北方_贵族南扰,修筑了东起_、西至_,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 2北京城:从1406年开始修建,1420年基本建成。包括宫城、_、内城、外城。宫城即_,是北京城的核心,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蒙古,辽东,嘉峪关,皇城,紫禁城,三、小说和戏剧 1小说:明朝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罗贯中,要求统一,章回

3、体,历史,施耐庵,宋代,吴承恩,唐僧,浪漫主义,2.戏剧:_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他的代表作_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汤显祖,牡丹亭,知识点1 科技名著 【例1】(2016内蒙古包头)明朝的一部药物学巨著,被达尔文称为“1596年的百科全书”。这部“巨著”是( ) A伤寒杂病论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解析:明代李时珍通过潜心钻研和实践,经过27年的努力,编写出本草纲目。全书190多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 800多种;收录药方11 000多个;还附有1 100多幅药物形态图;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

4、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答案:_,知识点2 明长城和北京城 【例2】(2016四川自贡)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 A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解析:在秦始皇修建的万里长城的基础上,明朝时期大规模的修筑,使长城达到完善的程度。明长城的起止点是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答案:_,D,知识点3 小说和戏剧 【例3】北宋开封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被逼上梁山,参加农民起义。这一文学形象出自( ) A西游记 B红楼梦

5、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解析:本题考查了水浒传的相关内容。根据题干给出的“逼上梁山”和“农民起义”可知,这部文学作品是水浒传。施耐庵的水浒传根据北宋末年各路好汉梁山起义为题材创作而成。小说围绕“官逼民反”的主题,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刻画了性格、经历不同的各种反抗者的英雄形象。 答案:_,C,1小军准备撰写关于明代手工工业生产的历史小论文,首先要查阅的著作是( ),B,2我国古代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骚扰,保护中原农耕文明,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伟大工程是(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北京故宫 3清朝的时候有一位外国使节来到中国,他先声明自己不会向中国的皇帝下跪。但当他走到太和殿前时,这位使节再

6、也支撑不住了,“扑通”跪在了地上。他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我跪的是中国伟大的建筑。”此处“伟大的建筑”指的是( ) A故宫 B圆明园 C颐和园 D天安门,B,A,4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 A红楼梦 B西游记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5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贪吃懒惰的猪八戒、慈悲善良的唐三藏和朴实忠诚的沙和尚,这些家喻户晓的人物是哪部小说中的主角(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D,C,【问题1】明清科技巨著的特点。 探究:(1)从内容上看,多是总结性的巨著,是集大成者。 (2)从价值和影响上看,虽无突破、创新,但传统科技仍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3)从主体行为上看,勤

7、奋钻研、身体力行、注重调查研究献身科学的精神。 (4)部分内容开始涉及自然科学,如天工开物。,【问题2】为什么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探究:主要结合长城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来认识。明长城与秦长城同为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明长城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深远的影响,也积淀和凝聚了极为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熔铸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长城是生态环境差异和农牧民族冲突的产物。中原王朝无法彻底清除飘忽不定的对手,又要时刻防备突如其来的偷袭,广筑长城在中国古代较长的历史时期中便不失为一种明智有效的对策。长城在极为艰巨复杂的施工过程中体现出的刻苦勤奋、坚韧不拔的精神为世人赞叹。两千多年来,长城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

8、、文化等方面产生的积极效应构成中华民族心理认同的客观依据,而这种底蕴、内涵又与长城极为雄伟博大的景观所发出的豪情壮志完美和谐地融为一体,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最终积淀熔铸成勤奋智慧、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维护统一,热爱祖国的民族精神的象征。,【误区】历史著作和历史小说的区别。 警示:历史著作是准确地再现已经发生过的史实。历史小说是以史实为基础,通过文学创作,构思出为作品思想主题服务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它要求本质地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在这个前提下允许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艺术加工和虚构。因此,其故事情节和人物事迹与历史实际并不完全一致。,1他穿草鞋,背药篓,翻山越岭,访医采药,足迹遍及

9、广大地区,还参阅各种书籍,历时27年,终于写成了一部“东方医学巨典”。“他” 是 ( ) A孙思邈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2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下面关于它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B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C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D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D,A,3下列四本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逐渐)广种(广泛种植)”一语的,只能是( ) A史记食货志 B梦溪笔谈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 4从长城的建筑设计看,下列能体现其最初建造目的的是( ) A在沿线险要处构筑关隘、烽火台 B阻断

10、中原与北方民族的经济往来 C城墙内部石刻图案精雕细琢 D尽可能融合当地自然环境,D,A,5明朝的北京城是典型的大一统王朝的都城,它有四重,请问皇帝住在里面的哪一重( ) A京城 B宫城 C皇城 D外城 6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这一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封建统治者怎样的政治思想( ) A天人合一 B皇权至上 C皇位世袭 D天人感应,B,B,7世界上现存最宏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是( ) A秦长城 B明长城 C故宫 D秦陵兵马俑 8右图是小明同学暑假准备阅读的文学名著,你知道该名著取材于哪一史实吗( ) A唐朝晚期的农民起义 B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 C南宋晚期的农民起义 D

11、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C,B,9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是( ) A关汉卿 B汤显祖 C马致远 D王实甫,B,10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观察下面两幅图片:,请回答: (1)图一中的建筑是明长城的一段,明长城起止点各在哪里?秦长城和明长城有何不同?如何评价明长城?,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秦长城为土筑,明长城多用石和砖砌筑。明长城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坚固,雄伟壮观,气势磅礴,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之一。,(2)图二中建筑的布局有何特点?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3)结合两幅图片,说说你的感想。,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

12、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故宫。,从中感受到祖先的聪明才智,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无比自豪。,11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1)图一中这部医药学巨著的作者是谁?这部巨著有着怎样的地位?,李时珍。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图二中这部科技著作的作者是谁?这部著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国外享有怎样的赞誉? (3)上述两部巨著有哪些相同之处?,宋应星。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都成书于明朝;都是总结性著作;后来都被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