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理论专题(5)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853094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理论专题(5)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财务理论专题(5)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财务理论专题(5)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财务理论专题(5)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财务理论专题(5)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理论专题(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理论专题(5)(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务理论研究方法,财务理论研究领域应用的研究方法从研究思维模式考察可划分为规范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两大类。我国财务理论界对研究方法的认识产生了分歧和争议,而理论的完善与突破往往是从正确选择研究方法开始的。,规范研究法(normative research ) 亦称演绎法,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或经济理论对经济行为人的行为结果及产生这一结果的制度或政策进行评判,回答经济行为人的行为应该是什么的分析方法。 实证研究法(positive research) 亦称归纳法,通过观察、分析、试验,来研究观察到的现象,解释经济行为人的行为是什么,怎么样,寻找其发生的原因,并以此进行预测,而不对其行为结果进行评

2、价的分析方法。,主要区别在于: 规范研究法关注事物应该如何进行,而实证研究法关注事物如何进行; 规范研究法采用价值判断的方法,而实证研究法采取价值中立的立场; 规范研究法注重对现存事物进行规范,而实证研究法注重对现存事物进行解释。,研究方法之争从哲学、经济学谈起 理论研究方法之间的区别应趋从于西方哲学关于对感性认识论和理性认识论的争辩。 西方哲学初建时就存在两种看法: 感性认识论者认为只有历史归纳法才是研究社会科学的唯一有效路径,而理性认识论者以为科学理性可以解决人类发展中的一切难题。经验主义者认为科学研究只能从人类的认识经验中寻找答案,所谓的“事实后面的本质” 是不存的,或者即使存在,凭借人

3、类有限的认识能力也不能为人类所了解和利用,人类只能认识经验以内的东西,至于超出经验的东西不属于社会科学研究的范围,而应该交给哲学家去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论,感性认识论者只相信经验的东西,强烈反对用逻辑和思辨的方法研究社会科学问题。 理性主义者对人类的认识能力推崇备至,认为人类可以凭借自己的思辨和逻辑推理能力来解决现实中的任何问题,可以发现社会科学领域的任何规律性的东西,强调剥去感性认识虚假的外衣,用理性审视一切,用理性重估价值判断,这一认识方法西方哲学领域产生过重大影响。,理性主义者还认为,社会科学研究不可能像自然科学一样能够在实验室里面模仿现实世界,进而建立模型来进行仿真,而只有凭借理

4、性思维、建立严密的逻辑规则,运用数学方法建构起严谨的数学模型,从而把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可以直观认识的问题,或采用局部均衡或采用整体均衡的方法进行求解。理性主义者只相信经过人类的理性加工过的东西,不相信感性的东西。,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是基于哲学上两种不同的认识论而形成的两个学派。前者反对后者把社会科学研究建立在简单、不合现实的基本假设上,这种批判方法抓住规范经济学的理论软肋;他们还反对逻辑推演方法,强调历史归纳法的绝对地位。而后者反对前者只注重经验,不能深入到事物内部去把握事物本质,认为归纳的东西只能说明过去的事实,而不能对未来做出预测和帮助,不能抓住影响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强调人类理性认识的

5、绝对地位。,我国财务理论研究方法回顾 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5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 此阶段研究重点是财务概念和财务关系,研究方法上普遍采用规范研究方法进行定性分析,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前提、以描述性陈述为基础,从逻辑思维层面概括和推断我国财务理论的基本框架和体系,回答财务“应该是什么”、“财务关系应该是怎样的”之类的问题。 此阶段规范研究的成果为我国制定宏观财务政策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借鉴,也为国营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操作思路。,第二阶段(90年代中期至今) 1993年 “两则两制”对我国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财务管理体制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并以此为契机,开始

6、引进、借鉴、吸收西方现代财务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在研究方法上,引进了西方发达国家学术界极力倡导和推崇的实证研究方法,自此,我国财务理论研究方法由单一的规范研究开始向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阶段转化,但规范研究方法仍占主导地位。,实证研究在运用中显得明显不成熟,体现在借鉴过多、创新不足。一般是利用国外完善的模型来检验我国资本市场的实务,真正提出基于我国特定理财环境的具有开创性的实证理论与假设并不多,从而制约了实证研究成果所具有的解释和预测财务现象的功能发挥。,财务理论研究方法选择的争议 两种研究方法的支持者互不相让,曾掀起一场理论大“论战”: 规范研究者们认为实证研究只注重对细枝末节问题的纠

7、缠不休,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人们已经熟知的既定事实,因而对整个理论体系并无贡献; 实证研究者则抨击规范研究方法的不科学,认为规范研究忽视对已有理论的检验,摆脱不了“空中楼阁”的尴尬。,初步评价 首先,两种研究方法都是科学的研究方法。 规范研究方法主要运用哲学观点和方法从一般抽象概念和原理出发,通过逻辑分析推断出结论。财务学作为社会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内在规律和外在表现都是错综复杂的,利用规范研究方法更容易从宏观上把握财务学的内在本质与关系。,实证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归纳法,是以历史资料为依据对假设进行验证以求得近似正确结论的方法。财务学作为一门应用性科学,必须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而实证研究方法则担负着

8、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的重任,它有利于推动财务理论的实用化和精细化。 因此,两种研究方法都是科学研究方法,不存在谁是谁非、孰优孰劣问题,都是财务理论不可或缺的研究方法,差别在于思维模式特点。,两种方法都存在局限性,从而决定了它们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互补关系。 一方面,规范研究的理论成果需要依靠实证研究方法来检验、证实或证伪,否则会导致从概念到概念进行循环论证,这样形成的未经具有说服力的实证检验的财务理论的可靠性是令人质疑的,是很难被人们普遍接受并发展成为科学理论的。纯粹的规范研究只会以不充分的论证方式接近认识的客体,极有可能陷入 “只凭借自己的思考就认为能理解社会事实”的自生社会学陷阱,

9、导致理论远离实践,缺乏对实务的解释与预测能力,从而偏离了理论研究的初衷。,另一方面,实证研究方法也并不完全客观,它会受到研究者思维方式、知识水平与认识能力、价值观念等主观因素的制约,从而影响到实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这是包括经济学家在内的所有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利用实证法追求客观性过程中难以逾越的一道屏障;同时,实证研究的最终成果也只有通过抽象逻辑思维的规范,才可能升华到理论层面;另外,实证研究在对统计计量分析结论做出理论上的诠释并建立理论模型时,依赖于前人规范研究的理论成果。,其次,两种研究方法各具特殊的适用范畴 研究方法选择具有阶段性特征。在学科发展初期,理论研究重点是基本概念、本质、假设、原则

10、等基础理论,这些价值层面的内容往往难以量化,应以规范研究为主。 理论研究向纵深拓展,研究重点由基础理论向具体问题延伸,要求理论研究从以规范研究为主过渡到以实证研究为主,通过对大量现象的探讨不断总结出新的理论研究成果,不断对规范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完善与优化基础理论体系、丰富与拓展应用理论体系。 当学科相对成熟后,两种研究方法应走向相互融合,在实证研究基础上进行规范研究、以规范理论指导进行实证研究。,考察西方财务理论发展史可以得出结论: 西方财务理论研究经历了规范研究(20世纪50年代以前)、实证研究(20世纪50年代80年代)、规范与实证研究融合(20世纪80年代至今)三个阶段,这与研究方法所具

11、有的阶段性特征是吻合的。 我国目前财务理论研究重点仍应放在宏观层面的财务制度分析、财务政策研究与规划等方面。因此,规范研究方法应占据主导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排斥实证研究方法,只是大范围推广实证研究的内外部条件并不成熟。,此外,研究方法选择还受制于研究对象的差异。 一般来说,对宏观层面问题,包括财务理论框架、财务法规、财务关系体系等上层建筑,主要选择规范研究方法; 对微观层面问题如投资、筹资、收益实现与分配活动等,则应选择实证研究方法进行精细的计量与分析,为宏观财务政策与财务制度创新提供微观基础。,对不能量化的问题,选择规范研究方法。绝大部分价值层面的问题一般是无法或不宜量化的; 对能够量化的问

12、题,尽量选择实证研究方法。如对资金筹措的经济性、资本结构的合理性、营运资金管理的高效性、投资收益与风险权衡、股利政策的优化、财务活动的开展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等,可较多地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可提高财务决策的精细化和科学化。,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或阶段:理论实证和经验实证。 理论实证的目的是用来提供一个基本体系,对现实实务本身究竟是怎样的问题作出理论和逻辑上的分析和解答。理论实证过程包括: (1)三个基本要素:有关问题的基本假设、一套逻辑严密的系统化推理机制和方法以及最终理论结论; (2)三个基本步骤:提出理论假设、建立分析模型以及进行逻辑推理和证明。,经验实证是

13、指对理论实证得出的结论进行经验检验的过程。对于经验实践和理论结论相符合的部分,就应该当作正确的理论加以运用,直到被经验证伪为止,而对于被经验直接所证伪的理论结论,就必须逐渐修改原有的理论假设,再次进行理论实证和经验实证。,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资料来源:根据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实证研究的方法论逻辑,实证研究的方法论逻辑,理论假设的提出,什么是科学的理论假设? 一 般地看,规范研究倾向排斥“假设检验”的思考方式,但实证研究则以“假设检验”为核心;在应用推论统计所做的研究中,通常都会设立“虚拟假设”与“对立假设”,并加以检验。 若要澄清“假设检验”的真正角色,关

14、键在于澄清“什么是好的假设”这一问题。通常认为,好的假设是保证实证研究质量的前提。可以运用以下判断标准:预测性、可证伪性、专业性和创新性。,预测性 科学的核心是理论,理论的本质是一组具有某种预测力的系统化知识。假设的本质就是从理论推导出来的预测。所以,假设必须在“事实”与数据之前提出。这个要求在形式上很容易做到,实际上有时未必。如果在知悉研究结果后提出假设,并将这种事后归因式的 “假设”在研究之前确定,虽然它貌似“预测”,但显然是“先射箭,再画靶心”,可确保绝对成功。糟糕的是这种做法往往无法被察觉。,事后式“假设”不符合实证规范的原因:事后式“假设”具有“假性预测力”,“命中率”几乎100%。

15、射手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方案等都无法或不必检验,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就无任何意义。,可证伪性 可证伪性(falsifiability)是科学哲学家Karl Popper提出的分辨“真科学”与“假科学”的著名准则,此一准则虽然引起过争论,目前仍是最重要基准。 应注意两点: 第一,可证伪性是程度问题,而非“可与不可”的问题。 “真科学”与“假科学”不是绝对的, 其可证伪性愈高,愈是真科学,可证伪性愈低,愈是假科学; 第二,一门科学理论不太可能被单一研究结果所证伪,但一个科学假设很可能被单一研究结果所证伪。,实际研究中,有些假设被证伪的几率小,部分原因是研究者的故意或取巧: 以双尾预测替代单尾预测 比较下列

16、两个假设: 假设1:财务政策取向(积极vs.保守)不同的公司在利润创造方面有显著差异。 (P1P2) 假设2:财务政策取向积极的公司在利润创造能力上显著优于保守的公司。 (P1 P2),显然,假设2被证伪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它具体地指出了差异的方向,是一单尾预测,如果研究结果出现“P1=P2”或“P1P2”中的任一情况,研究假设都会被拒绝,因而在理论上更严谨,是一个较好的假设。而假设1只有在研究结果出现“P1=P2”的情况才会被拒绝,凭经验这种概率极低,被证伪的可能性很小,因而是“假命题”。或者说它是一个模棱两可的假设,以“显著差异”统括两种情况,所包含的范围较大,被证伪的几率低,一旦与研究结果一致,这种结论也没有意义。,以综合预测替代特定预测 下列假设中,哪个容易被证伪? 假设3:不同组别(三个实验组与一个控制组)的企业在经营效果(Y)有显著差异。 假设4:在企业经营效果(Y)方面,实验组一与实验组二都高于控制组,但实验组三应低于控制组。 假设3是综合性预测,涵盖了六个对比(四组间的两两比较),只要其中有任何一对比在统计检验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