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704764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182 大小:7.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2页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2页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2页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2页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剖析(1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教学目的和要求,(一)深刻领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二)了解新时期我国实现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基本历史进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及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三)认识在目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新中国历史转折点的原因与意义。 (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讲授要点,一、历史性的伟

2、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第三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五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与经验,一 、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二、 改革开放的起步,三 、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一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二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一 、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三 、中国特色社会事业的跨世纪发展,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动纲领的制定,二 、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三 、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四、 加强党的执政

3、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五 、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一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二 、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三、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二、改革开放的起步,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三、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一)在徘徊中前进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徘徊中前进(1976年10月1978年12月),(1)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表现 徘徊中前进是指两年来党在拨乱反正的工作上有所前进,并取得了一些

4、成就,但在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方针和政策,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等工作方面徘徊不前。,(1)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表现,一方面党和国家在揭批“四人帮”的罪行和查清其帮派体系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党和国家组织的整顿;冤假错案的平反也开始部分地进行;工农业生产也得到比较快的恢复;教育、科学工作也开始走向正常。,1976年10月首都军民庆祝粉碎“四人帮”,另一方面党和国家不仅在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的工作上严重受阻,而且在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上仍强调不切实际的高速度,提出了全面冒进的口号,造成了国家财政新的困难和国民经济比例更加失调。在组织上不适当地夸大华国锋的个人

5、作用,继续维护旧的个人崇拜和推行新的个人崇拜。在平反冤假错案的同时,一些地方和部门又制造了一些新的冤案。,(1)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表现,(2)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原因 客观原因:十年“文革”造成的长时期“左”倾思想在干部和群众中的影响不易在短期内消除;中国共产党全面清理“左”倾错误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思想组织准备。 主观原因:当时担任中共中央主席的华国锋在指导思想上继续犯“左”的错误,并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使拨乱反正工作受到严重阻碍。,1977年2月7日华国锋批准“两报一刊” 发表

6、题为学好文件抓住纲的社论。这篇社论中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既不足以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权威,更不可能使党从极“左”思想教条的束缚下解脱出来,开创新的工作局面。,1977年8月华国锋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邓小平率先抵制并从理论上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邓小平提出: “两个凡是” 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应当理解什么是“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 “这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毛泽东思想是个思想体系”,“我们要高举旗帜,就要学习和运用这个思想体系”。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8页,(2

7、)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978年5月10日,在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胡耀邦组织下,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上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随后各大报纸也陆续转载,从而在全国引起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矛头直接指向“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文章阐述了如下重要观点:,意义: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左”倾错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从“左”的错误中转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为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了重要的思

8、想理论准备。,(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的意义,(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解放思想、实事求实的宣言书,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12月13日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实、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1.解放思想、实事求实的宣言书 (1)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就要亡党亡国。”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页,1.解放思想、实事求实的宣言书 (2)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 邓小平文选

9、第2卷第144页,1.解放思想、实事求实的宣言书,(3)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是为了顺利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 (4)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1.解放思想、实事求实的宣言书,意义:邓小平的讲话阐述了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成为冲破“两个凡是”禁锢,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言书。这个讲话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它为全会实现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转折奠定了重要基础。,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代表们举手通过决议公报,(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 第一,重新确立

10、和发展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实、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正确方针。强调要从根本上恢复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即坚持实事求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邓小平,(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 第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全会果断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等错误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 第三,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全会决定在组织上健全党的

11、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反对突出个人和宣传个人崇拜,加强党的集体领导。为了维护党法,切实搞好党风,全会决定建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邓小平与陈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 第四,全会提出了调整国民经济、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快农业发展的任务和方针。 第五,全会认真讨论了民主和法制问题,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第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第二,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工作两年徘徊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

12、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第三,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一)政治方面:拨乱反正的推进 1.平反冤、假、错案,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为刘少奇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2.调整和落实各项政策,调整各种社会关系,摘掉地主、富农分子的帽子,为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落实政策,将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等劳动者同原工商业者区别开来,支持各民主党派恢复活动,认真落实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重申侨务政策等。,1979年1月29日中共中央作出 此决定,(二)经济方面: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1.国

13、民经济的调整 (1)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1979年4月5日至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坚决纠正前两年经济工作中的失误,认真清理过去在经济方面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影响。,(2)调整国民经济八字方针的重点、实质 重点:调整国民经济八字方针的重点是调整,即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 实质:这次调整,不同于60年代初期的调整。60年代初期的调整,是“退够才能前进”。这次调整,总的来说是稳步前进,它是边调整边前进,在调整中前进。,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 (1)农业生产责任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大规模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

14、,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又是从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开始的。 从1978年开始,安徽、四川的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在省委支持下,开始探索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20户农民在包产到户的约定上按上了自己的手印,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安徽凤阳县农民在包产到户的约定上按手印,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大包干“契约”,(1)农业生产责任制 农业生产责任制 主要是指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普遍实行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它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集体经营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相结合(即“统分结合”)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1

15、980年9月14日中共中央召开会议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2)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第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户自主进行多种经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从1979年到1984年,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9%。,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农民收入明显增加。,活跃的农村集贸市场,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养殖业发展,改革开放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今日面貌,(2)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第二,“统分结合”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促进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1983年10月,中央作出决定,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同时成

16、立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全国首次政社分开的向阳乡政府,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扩大基层单位的自主权入手,解决企业同国家的关系问题,逐步开始实行政企分开,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最早实行扩权的四川化工总厂,4.对外开放的起步 兴办经济特区 (1)兴办经济特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把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设置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四个市划出部分地区试办“出口特区”。 1980年5月,正式定名为“经济特区”。 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珠海经济特区,厦门经济特区,汕头经济特区,(2)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指一个国家划出一定范围区域,在经济活动中实行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