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7单元鸭部分第43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案含解析人民版20190905125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98737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7单元鸭部分第43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案含解析人民版20190905125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7单元鸭部分第43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案含解析人民版20190905125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7单元鸭部分第43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案含解析人民版20190905125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7单元鸭部分第43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案含解析人民版20190905125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7单元鸭部分第43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案含解析人民版20190905125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7单元鸭部分第43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案含解析人民版2019090512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7单元鸭部分第43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案含解析人民版20190905125(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3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年份试题考查内容命题立意命题规律2018年卷汉武帝年号改革纪年方法调整1.考查内容几乎与教材无关。2贴近时代主题,关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如民生问题、民主法治建设、民族融合、宗族问题、反腐倡廉问题、科技兴国等。3材料较少,一般一到两个;设问形式较为固定单一,一般都是归纳特点,分析原因和意义等。卷新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关注科技的发展卷清末湖南地方治安改革整顿社会治安2017年卷现代中国工资改革关注民生卷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城市规划与管理卷隋代法律改革民主法治建设2016年卷唐太宗谱牒改革宗族世系对社会的影响卷清末军事改革军队建设与近(现)代化卷孝文帝庙号

2、改革中华民族的融合与统一2015年卷唐代币制改革稳定货币金融卷清代养廉银制度改革反腐倡廉2014年卷汉魏时期的法律改革民主法治建设卷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关注民生考向一中国古代的经济改革(1)经济改革的原因旧的经济政策阻碍社会发展。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如商鞅变法。统治面临危机,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如王安石变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和社会发展趋势,如北魏孝文帝改革。(2)经济改革的内容制度方面: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经济管理政策。金融方面:货币、金融体系。其他方面: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生产方式的改革。(3)经济改革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统治阶级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改变了社会形态,如商鞅变法,促使奴隶社

3、会转变为封建社会。清除了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1命题点:唐代币制改革(2015课标全国,45)材料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币值混乱,影响流通。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识读成“开通元宝”),大小仿汉“五铢”,称作一文,亦称一钱,每十钱重一两,“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

4、,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等(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可从材料中概括得出,从名称、样式、重量等角度解答。试答:(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从材料中可以得出币制统一、范式固定,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试答:答案(1)推动了衡法向十进位制转变;不再直接以钱币重量体现币值。(2)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通的历史,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币值与

5、钱币重量脱钩,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年号钱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针对训练1(2018宜昌优质高中合作体高三期末,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自安史之乱以来,地方势力不断扩张。在穆宗时期,当时不申户口的州镇在原来15道71州上的基础上,又增加了6道97州,“郡邑官吏,皆自署置,户版不籍于天府,税赋不入于朝廷”的现象普遍存在。中央要保证茶税征收的顺利进行,就离不开地方力量的支持。至开成元年(公元836年)宰相李石将山泽之利归于州县,由各州刺史任选官吏主管。据册府元龟载:“常州自开成元年七月二十六日敕以茶务委州县至年终所收以溢额五千六百六十九贯,比类盐场铁院正

6、额原数加数倍以上,因此请求增加正额。”此后,各州县则以山泽之利归州县之便利,自植茶树以牟利。“举天下不过七万余缗,不能当一县之茶税。”据王晓燕、赵晓芳唐代茶法考述等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石改革茶税的背景。(2)根据材料,指出李石改革茶税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答案(1)背景:安史之乱后,地方势力不断扩展,中央政府权力削弱;中央赋税减少,财政困难。(2)措施:茶税征收权委托给州县。影响:扩大了中央财政收入;同时,赋予地方州县过大的经济自主权,增强了地方势力,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州县加重对农民的盘剥,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解析(1)根据材料“自安史之乱以来,地方势力不断扩

7、张”“在穆宗时期,当时不申户口的州镇在原来15道71州上的基础上,又增加了6道97州,郡邑官吏,皆自署置,户版不籍于天府,税赋不入于朝廷的现象普遍存在”进行概括可知安史之乱后,地方势力不断扩展,中央政府权力削弱;中央赋税减少,财政困难。(2)第一小问措施,根据材料“将山泽之利归于州县,由各州刺史任选官吏主管”可知茶税征收权委托给州县;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常州自开成元年七月二十六日敕以茶务委州县至年终所收以溢额五千六百六十九贯,比类盐场铁院正额原数加数倍以上,因此请求增加正额”可知增加了对农民的盘剥,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根据该措施实施的背景可知扩大了中央财政收入;同时,赋予地方州县过大的经济

8、自主权,增强了地方势力,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考向二确立法律儒家化的法制改革(1)古代法律儒家化的过程儒家化的启动: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引礼入法”。儒家化的发展:魏晋南北朝,“纳礼入律”。儒家化的成熟:隋唐时期,“礼法合一”。(2)古代法律儒家化的意义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使“礼”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制定法律的依据。在中国封建社会,国家的各项法律制度都是依据“礼”的原则制定的。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使“德治”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国家法律的正统。在法律儒家化的过程中,对于以纲常礼教为核心的封建伦理制度的维护不断强化,对于维护封建统治有根本作用。2命题点:隋代法律制度改革(2017课标全国,44

9、)材料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罪1537条,“条流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宣帝“更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新律制罪二十等,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500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减少死刑81条、流放刑154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唐朝官修史书评价开皇律“刑网简要,疏而不失”。据隋书(1)根据材料,概括

10、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据材料信息“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可概括其特点是改变前代严刑峻法,减轻刑罚;据材料信息“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可概括其特点是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据材料信息“删繁就简刑网简要,疏而不失”可概括其特点是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试答:(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结合材料实行新法的背景,从法律的演变,法律对国家经济、人民生活的影响和对整个法律进程的作用等角度组织答案。试答:答案(1)改变了北周的严刑峻法,减轻刑罚;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2)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立

11、法的经验;提高了法律的文明程度;为隋朝发展与强盛提供保障;为后世法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针对训练2(2018济宁高三期末,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隋朝建立伊始,户籍极为混乱。开皇二年(582年)(隋文帝)制订户籍新法,把人口按年龄区分黄(3岁以下)、小(3岁10岁)、中(10岁17岁)、丁(18岁60岁)、老(60岁以上)。次年,把成丁由18岁改为21岁,有家室的丁男每年服役二十日,纳租粟三石,绸绢二丈、绵三两。户口不实便成为一个尖锐的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开皇三年下令,州县官吏检查隐漏户口,称为“大索貌阅”,即为了编定户籍,地方官每年要亲自查验户口、年龄、疾状,称为貌阅,对户主的手实

12、(申报)加以核对。但大索貌阅成效有限,对于大批依附于强宗大族的隐庇户口仍无能为力。隋文帝便采纳尚书左仆射高颎的建议,实行输籍法由中央政府制定“输籍定样”,即划分户等的标准,发到州县,每年正月初五,县令派人下乡,依样确定户籍,强制隐庇户口向政府登记,旨在拆散大户,从中析出若干小户。经过历年检括,开皇九年(589年)隋朝旧境之内的民户由隋初的四五百万户增加到六七百万户,大业二年(606年)又增到八百九十万户。据樊树志国史概要(1)据材料,概括指出隋文帝推行户籍改革的背景及其改革举措。(2)据材料,说明隋文帝户籍改革举措的意义。答案(1)背景:隋初户籍混乱;强宗大族隐庇人口。举措:制订户籍新法,按年

13、龄区分人口;命令官吏清查隐漏户口;强制隐庇户口向政府登记。(2)确保了政府赋役征收,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打击了强宗大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户籍制度的完备,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考向三关乎政权稳定的廉政改革(1)中国古代“吏治”成败得失及其原因中国古代“吏治”的许多做法,如科举、考核、监察等制度和诸多惩贪律法的建立,在整个中国历史、在世界范围内几乎都是首创,影响深远,并对后世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中国古代“吏治”成功的原因皇帝重视“吏治”。重视官员教育和培养、重用贤能良臣。有完善、严密的制度律法和严格的实施程序、方法。全面“考核”保提拔,严格“问责”法律化。中国古代“吏治”失败的原因立

14、法严而执法宽,渐不克终。皇权至上,“天下之法”沦为维护皇权的工具。“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官本位思想强化。(2)中国古代“吏治”对当今反腐的启示树立“法律至上”的治国理念强化廉政法律最高权威,树立“法贵责上”观念。刑罚不避权贵,平等执法,树立法律无等级观念。有相当完备、严密的制度保障健全惩贪法律法规,建立严密法网。严格规范执法司法程序,重典治贪。加强“刑法监督”,完善监察立法,坚固最后一道拒腐防线。必须强化“官德”教育选任官员重视道德品行,促进其奉公守法,勤政爱民。加强官德修养教育,促进其修身节欲,严以律己。3命题点:清朝养廉银制度(2015课标全国,45)材料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

15、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二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1)根据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