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_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_中主人公的成长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7675019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_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_中主人公的成长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_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_中主人公的成长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_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_中主人公的成长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_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_中主人公的成长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_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_中主人公的成长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_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_中主人公的成长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_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_中主人公的成长资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主人公的成长 朱宾忠 ? 张正平 ? 内容提要: 作为一部成长小说,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展现了主人公斯蒂芬从童年 到青少年期的成长历程。本文着重分析了主人公的性格二重性, 指出理智与情感、 服从与反 叛这两组对立的性格元素的相互作用推动着他的个性发展, 使他逐渐走向成熟, 并最后决定 了他逃离家园、 自我放逐, 并以艺术为旨归的人生之路。 关键词: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 斯蒂芬? 成长 ? 二重性 作为一部描述年轻人内心历程的成长小说, 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深刻地 描述了青年艺术家斯蒂芬从婴儿朦胧时期到青年成熟时期的心理成长过程?( 李维

2、屏 81) 。 在 20 世纪? 追溯年轻人内心历程的?成长小说? 之中,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可以说是最 有深度的一部?( 袁德成 188) 。但是, 在对主人公的成长过程的分析上, 既往的研究者们往 往注重发掘小说主人公心灵与外部现实的冲突, 追寻他的个性阶段性的线性发展轨迹。例 如, 有论者提出:? 斯蒂芬的精神成长充满了痛苦。我们可以将其漫长而痛苦的心理旅程分 为5 个阶段: 无知( Ignorance) ?堕落( Degradation) ? 忏悔( Repentance) ?复活( Resurrec? tion) ?流亡( Exile)?( 尤洪芸 朱荣杰 101) 。袁德成也

3、认为小说的五个章节分别描述了斯蒂 芬的五个成长阶段以及他与所处环境发生的三次冲突: 第二章中灵与肉的冲突; 第三章中犯 罪与忏悔的冲突; 第五章中献身宗教与投身文学的冲突。这些冲突对斯蒂芬个性意识的觉 醒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89- 198) 。他还指出, 小说? 各章的故事均围绕斯蒂芬成长过程中的 重大事件展开, 各个部分环环相扣, 一步步循着这些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读者就可清晰地看 到斯蒂芬从幼儿到青年艺术家的成长轨迹, 真切地感受到他的痛苦和欢乐?( 196) 。这些分 析无疑是富有启发性的, 但尚未能揭示出斯蒂芬的成长规律和根本原因。事实上, 如果拉开 一定距离对文本进行综合审视, 并

4、运用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来观照人物的性格发展, 我 们将能够对人物个性获得一种动态的把握。 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认为, 任何一个人的性格都是由相反两极构成的, 例如高傲与 谦虚、 懒惰与用功、 疏忽与心细等, 它们互相依存并在环境的作用下不断发生变动, 使性格呈 现出复杂而有序的运动状态。 ? 从这个视角出发, 不难发现从小说的第一章到最后一章, 在 斯蒂芬身上存在着某些变动的却是以一贯之的因素。它们在小说中不是简单的陈陈相因、 前后相继, 阶段性地发生和发展, 而是以基本对立的性格元素的形式始终相伴随; 它们的此 消彼长推动着主人公的个性发展, 使其人生倾向越来越明显。这些因素集中表现为

5、主人公 的情感与理智、 服从与反叛的矛盾运动之中。 ?24? 论?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主人公的成长 ?朱宾忠, 武汉大学英语系副教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 主要研究英美文学及比较文学; 张正 平,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主要研究英美文学。 理智与情感是人的个性的两个重要构成要素。情感指人对于外界刺激所产生的爱、 憎、 喜、 怒、 悲、 欢等心理反应。理智指一个人认识、 理解事物, 辨别是非、 利害关系以及控制自己 的感情和行为的能力。在人的个性中, 二者往往不是各据其半, 而是其中之一占据了更主要 的地位, 从而决定一个人的个性偏向? ? 情感型的还是理智型的。在人的成长过程

6、中, 两种 因素会不断斗争, 有时情感占了上风, 有时理智占了上风, 但是这种变化不是任意的忽左忽 右, 而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发展。随着人的个性的逐渐成熟, 某种基本倾向会逐渐取得主宰 性的地位, 使两者关系趋于稳定。这种变化在斯蒂芬的成长过程中有着非常明确的体现。 斯蒂芬从小是一个柔弱多思的孩子, 基本倾向是理智大于情感。他凡事喜欢反复思量, 爱用 一些教条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他的父亲说他是一个? 头脑冷静的爱思考的孩子?( Joyce 87) ? 。在第一章中, 他因为不肯满足三年级学生韦尔斯( Wells) 换鼻烟盒的要求, 被恶意地 撞倒, 掉进臭水沟里, 并因此受风寒病倒了。韦尔斯怕老

7、师追究原因而受到惩罚, 问斯蒂芬 会不会告发他。斯蒂芬情感上自然想报复, 但想到爸爸对他? 永远不要告发同学?( 20) 的告 诫, 就表示不会告发。这里, 我们可以看到, 在行为的选择上他的理智战胜了情感。同一章 中, 在要不要向校长告发学长多兰神父无理殴打他一事上, 他的理智与情感进行了激烈的斗 争。情感上, 他觉得神父责打他是? 错误的; 是不公平的, 残酷的?( 48) , 他在脑海里一遍一遍 回味被当众责打的屈辱感觉, 难过得吃不下饭。在同学们为他打抱不平的情绪影响和鼓励 下, 他决定向校长报告, 为自己讨回公道。但理智却试图说服他不要这样做: 校长会站在学 长那一边, 认为他在耍花

8、招; 而学长会因为他竟敢告发他而变本加厉地责打他。一番利弊权 衡后, 斯蒂芬的理智占了上风, 决定? 最好还是把这事忘了?( 30) 。只是在走出饭厅时他才不 由自主地受了感情的驱使走进校长室, 一吐心中的冤情。跟校长谈话的过程中, 他一直处于 激情状态, 以至于要? 努力保持腿和声音不发抖?( 52) 。在要不要告发多兰神父这一件事上, 他的情感第一次战胜了理智。 小说的第二章主要写了斯蒂芬青少年生活的几个片段。在这一阶段斯蒂芬的情感经历 了一个逐渐积累而冲决理智的堤防的过程。随着性意识的觉醒, 斯蒂芬开始憧憬与异性的 接触。在跟一位他心仪的女孩同车回家的途中, 他的心随着她的脚步向他走近又

9、走远? 像浪 尖上的软木塞一样跳跃不止?( 64) 。他想伸手去拥抱她, 亲吻她, 但理智的无形约束使他不 敢这么做。事后他感到很后悔, 把车票撕成碎片来发泄。这个事件为他后来放任感情埋下 了伏笔。由于一再错失与女孩接触的机会, 他的情感像被堵住了的洪水一样, 在他心中翻腾 激荡, 寻找着出口。情感上他很想去找她, 理智上又知道这样不可取。压制的结果是情感转 变了方向。他开始在妓女出没的后街上游荡, 寻找爱情的替代品。这时他一心想的是? 与一 个同类一起犯罪, 强迫另一个一起犯罪, 和她一起体味犯罪的快乐?( 91) 。终于, 他邂逅了一 名妓女, 投入到她的怀抱里, 感到激动、 欢乐而如释重

10、负, 他的情感又一次战胜了理智。 无论斯蒂芬所受到的天主教学校教育, 还是那些他从小就学会的戒律( catechism) , 都要 求他摒弃个人情感自由, 接受理智的约束, 过循规蹈矩的生活。迄今为止, 斯蒂芬的情感对 于理智的两次胜利都是情感遭到理智的长期抑制而突然爆发的结果, 而理智的惯性力量则 使他在情感爆发之后自律或者自责, 迅速回复到理智的轨道上。然而, 情感突破理智控制的 快乐经历为他的个性向情感方向的发展积累了动能, 使他的情感在他青春期后一阶段的爆 发比以前的能量更大, 从而造成对于理智的压倒性的永久胜利。 如果说第一、 二章初步展示了斯蒂芬情感与理智的斗争, 第三、 四章则进

11、一步表现理智 ?25? 外国文学研究 ? ? ? ? ? ? ? ? ? ? ? ? ? ? 2004 年第 6 期 控制和压抑情感, 情感反抗和突破理智的约束的过程。在第三章的开头, 斯蒂芬意识到自己 ? 不是一次, 而是多次犯了不可饶恕的罪 ?第一次犯罪就够他遭受永久的毁灭, 而随后的 每一次都会使他的罪过和该受的惩罚翻一倍?( 96) 。这种绝望的心情使他不肯向上帝祈祷, 并对那些诚心祷告的人充满怀疑。然而这种消极的敌对情绪很快就被强烈的恐惧所代替。 经堂上牧师对于地狱的可怕之处的生动描述紧紧攫住了他的心, 使他走出经堂时两腿发抖, 头皮发麻, 头脑中回响着一片? 地狱! 地狱! 地狱!

12、 地狱! 地狱!?的喊声( 115 ) 。他的心灵 再也承受不住恐惧感的折磨, 他开始向上帝祈祷, 期望得到上帝的原谅。在接下来的一场布 道中牧师关于地狱之苦的进一步描绘使他打定主意向牧师忏悔, 而不是仅仅在自个儿内心 里向上帝祈祷。但他不敢在学院的小教堂里进忏悔室, 他跑到街上的一家教堂里向牧师坦 白了自己的一切罪行, 并得到了宽恕。他感到由此获得了新生, 庆幸这是? 另一种生活! 一 种在神的恩佑下的道德和幸福的生活! 这是真的。这不是一场他过一会儿就会醒转的梦。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 133) 。这里情感的起伏变化使他的行动回复到了理智的轨道上。理智 赢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在第四章前半部分

13、, 他的理智完全主宰着他的赎罪行动。他为自己 制定了许多行为规则并严格地付诸实施。他一早起来就去跪在圣坛前祈祷; 他把一天的时 间分成若干段分别用于特定内容的祈祷活动; 他走路的时候在裤袋里放着念珠, 边走边数边 念; 他刻意折磨自己的各种官能, 增加自己的身体痛苦以期彻底净化自己一度被玷污的灵 魂。然而被理智压抑的情感却在积蓄着力量, 酝酿着新一轮的反扑。他在祈祷和沉思时? 感 到灵魂受到肉体持续不断的声音的困扰?( 138) 。当学院的院长找他谈话, 告诉他因为他的 出色表现将留校担任圣职时, 理智与情感的决战不可避免地爆发了。理智要求他接受这样 一个光荣的职位, 他从小就向往的当牧师的生

14、活向他敞开了大门; 而情感却告诉他这将是一 种未老先衰、 毫无生气的生活。何去何从, 他难以取舍。在痛苦、 彷惶和压抑中他来到大海 边。面对天上的流云和海中翻滚的浪涛, 他感到一种大自然的启示。他感到自己的心飞上 了云霄, 他要翱翔四野, 浪迹天涯。他要用心灵的自由来创造生活, 而不是把心灵禁锢在牧 师的死板的生活里。他在溪边偶遇的像海鸟一样的美丽少女进一步坚定了他抛弃教士生活 的决心。他要追求美与激情的生活, ? 去生活, 去创造, 去堕落, 去战胜, 去从生命中创造生 命?( 156) 。在这一阶段的较量中, 由于理智对情感的压抑更全面、 更持久、 更深重, 情感长期 积蕴的爆发力量也更猛

15、烈、 更具有摧毁力, 一旦爆发就彻底摧毁了理智的防线( 当然这种爆 发是在主人公发生顿悟的外在条件诱导下发生的) , 从而决定了主人公走上以情感生活为主 的艺术之路。 斯蒂芬个性中的另一组对立元素是服从与反叛两种倾向之间的斗争。但两者之间的关 系不是交替战胜对方, 最后确立一方在个性中的主导地位, 而是服从因素在一开始就占主导 地位的情况下, 叛逆因素逐渐萌生和壮大, 并最后取得主宰地位, 决定斯蒂芬的人生选择。 服从对于斯蒂芬来说是一种自发的、 不假思索的心理定势和行为模式。他本性柔弱恭顺, 在 权威面前力图做一个温顺的服从者, 无论这个权威是家庭的、 教会的、 还是社会的。? 他一次 也没

16、有表现出不服从, 也从不让好捣乱的伙伴引诱他改变默默服从的习惯, 甚至当他对老师 的陈述有所怀疑时, 他也从不公开地表示出来?( 142) 。他的服从具体地表现在遵守学校和 宗教社会的一切行为规则上。他的同学赫伦说: ? 迪达勒斯是模范青年, 他不抽烟, 不遛市 场, 也从不和女孩子打情骂俏, 也不说脏话?( 70) 。而校长对他评价更高, 称赞他是学院仅有 的两三位为大家做出了表率的优秀学生, 请他出任圣职。 ?26? 论?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主人公的成长 斯蒂芬的叛逆则远不如他的服从来得那么自然。他的叛逆往往是一种逃避性的自卫行 为, 是无法可逃而不得不做出反应的结果, 犹如被逼急了的兔子咬人一样。随着压迫的升 级, 反叛的强度才渐次加强。他的首次反叛发生在第一章里。他被多兰神父毫无理由地指 斥为? 偷懒的捣蛋分子?( 46) , 当众遭毒打并被罚跪。这对他这样一个一向成绩很优异的学 生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 他深以为耻, 但是他既不敢申辩, 更不敢反抗, 只是想委曲求全挺过 去了事。只是由于害怕多兰神父兑现他的威胁? ? 次日还要来打他 ? 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