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会议-全国高考背景下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复习参考材料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662270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7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泉州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会议-全国高考背景下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复习参考材料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泉州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会议-全国高考背景下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复习参考材料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泉州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会议-全国高考背景下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复习参考材料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泉州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会议-全国高考背景下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复习参考材料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泉州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会议-全国高考背景下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复习参考材料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泉州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会议-全国高考背景下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复习参考材料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泉州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会议-全国高考背景下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复习参考材料剖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光中学 陈发财,2015年9月16日 安溪,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复习参考材料,全国高考背景下,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2化学用语及常用物理量 3溶液 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5化学反应与能量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7电解质溶液,化学反应原理,一、物质的量,一、物质的量,【201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00 mol 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 B1.00 mol 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 C欲配制1.00 L 1.00 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 g NaCl溶于1.00 L水中 D电解58.

2、5 g熔融的NaCl,能产生22.4 L氯气(标准状况)、23.0 g金属钠,【2012】9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B . 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C常温常压下,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D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2015】8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A B2L0.5mol/L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

3、微粒数为2N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近5年新课标卷1中的相关试题(选择题):,试题分析: 常规,以应用为主! 建议: 计算公式熟练运用,不过多“抠”概念,二、溶液,(一)考试说明 (1)了解溶液的含义。 (2)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4)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201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欲配制1.00 L 1.00 mo

4、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 g NaCl溶于1.00 L水中,【2014】12 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 D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二)近5年新课标卷1中的相关试题:,试题分析: 出现频率较低,以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为主 建议: 熟练掌握配制的过程及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三、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2011】13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W是制备 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5、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元素W、X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 B元素X与氢形成的原子比为1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 C元素Y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 D元素Z可与元素X形成共价化合物XZ2,(一)近5年新课标卷1中的相关试题:,【2012】13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X、Y、Z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Y的单质,而Z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WXYZ B

6、W、X、Y、Z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20 CW与Y可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 D由W与X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总低于由W与Y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三、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一)近5年新课标卷1中的相关试题:,【2013】9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 AW2、X BX、Y3 CY3、Z2 DX、Z2,【2014】10X、Y、Z均为短周期元素,X、Y处于同一周期,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Z,Y和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Z B单质沸点:XYZ C离子半径:X2YZ D

7、原子序数:XYZ,【2015】12W、X、Y、Z均为的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B ) A单质的沸点:WX B阴离子的还原性:WZ C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 DX与Y不能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三、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二)试题分析:试题常规,先推断再考察性质及结构;考察的一般是短周期的常见10种元素: H C N O Na Mg Al Si S Cl。一般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含量、元素对应物质的特征性质作为推断依据。侧重点在推断,选项中的结构与性质的考察比较基础。,(三)复习建议: 1

8、、通过专题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短周期元素的位置关系及核外电子排布(“草稿纸默写”)。 2、归纳常见元素的特征(含量、特性、用途等),四、化学反应原理,近5年(20112015)全国新课标卷1相关试题,四、化学反应原理,(一)考试说明的差异,(二)、新课标卷试题呈现方式与分数比重,分析:,选择题近3年涉及的题数及分值在逐年增加。 非选择题分值相对比较稳定(15分20分),主要涉及2道无机综合题,实验题较少涉及。两道无机综合题中,其中一道以元素化学或其它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为主,部分涉及化学反应原理,另一道是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近三年集中在28)。 总体上看,近3年化学反应原理试题所占比重较大,占化学题

9、分数的1/3 左右。,(三)、选择题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原电池、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尤其是Ksp的计算)是选择题的常考点。 其中原电池主要 是考察用原电池工作原理分析新型电池,重点考察原电池工作原理: 电极反应、电池反应、离子移动,【2011】11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 FeNi2O33H2O=Fe(OH)22Ni(OH)2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 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 = Fe(OH)2 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 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2e

10、= Ni2O33H2O,【2013】10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 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 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3Ag2S = 6AgAl2S3 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2015】11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正极反应中有CO2生成 B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C质子通过

11、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D电池总反应为C6H12O6+6O2=6CO2+6H2O,1原电池,2电离平衡,【2011】10将浓度为0.1 molL1 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 Ac(H) BKa(HF) C.,D.,【2012】11 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1的一元酸HA与b molL1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 Aab B混合溶液的pH7 C混合溶液中,c(H) molL1 D混合溶液中,c(H)c(B)c(OH)c(A),【2014】12 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 B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

12、 C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2015】13浓度均为0.10mol/L、体积均为V0的MOH和R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pH随lg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MOH的碱性强于ROH的碱性 BROH的电离程度:b点大于a点 C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OH-)相等 D当lg=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 则c(M+)/c(R+)增大,3沉淀溶解平衡,【2013】11已知Ksp(AgCl)1.561010,Ksp(AgBr)7.71013,Ksp(Ag2CrO4)9.01012。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 浓度均为0.010 molL1,向该溶液中

13、逐滴加入0.010 molL1 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ACl、Br、,B,、Br、Cl CBr、Cl、,DBr、,、Cl,【2014】11溴酸银(AgBr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溴酸银的溶解是放热过程 B温度升高时溴酸银溶解速率加快 C60 时溴酸银的Ksp约等于6104 D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溴酸银,可用重结晶方法提纯,【2015】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四)、非选择题涉及的主要知识点,(五)、新课标卷试题变化特点及应对建议,与福建卷相比,新课标卷有关化学反应原理的命题方式、考

14、察知识的侧重点、思维深度与计算量都有相当部分的差异。 总体上讲,新课标卷综合性更强、思维更深、计算量更大,难度也更大。 以下几点变化较明显,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在平时的教学及高三复习中注意解决。,1、反应热的计算,试题特点:,反应热的计算是每年必考的内容,重点是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并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0112014年都是放在非选择题中,其中2011年和2012年均需运用燃烧热的概念先写出3个热化学方程式,再运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2013和2014则利用已知的3个热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2015年考察的是键能与反应热的关系。 试题的解题思维比较简单,难度主要体现在综合其它知识并且计算量较大。

15、,1、反应热的计算,注意点及应对建议:,1、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理解燃烧热、中和热等相关基本概念,了解电离、水解等过程的能量变化。 2、加强同种类型的计算,尤其是要扎实训练运用23个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尤其要注意化学方程式的变换,正负号的变换及计算。,2、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及分析,试题特点:,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及分析是每年必考的内容。 2011年和2013分别是书写甲醇燃料电池(酸性)、二甲醚燃料电池(酸性)的电极反应式;2012年是K2FeO4Zn碱性电池的电极反应式;2014年是书写电解硫酸溶液阳极反应式。2015年是在选择题中分析新型燃料电池。 试题综合了氧化还原、元素化学、离子反应等知识,综合性较强。,注意点及应对建议:,2、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及分析,1、先解决好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在平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电子守恒观、元素守恒观。 2、强化学生在书写时注意周围电解质溶液的影响的意识。 3、培养学生写完各种反应式一定要检查的良好习惯。,3、化学平衡移动、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试题特点:,相比较于福建卷,新课标卷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化学平衡常数的考察明显增加,所占比重很大。试题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主要集中在非选择题考察,2011-2012年的27题、2013-2015年的28题。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