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37963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学生用书单独成册(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为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列不属于这一政策内容的是()A把大中小企业全都收归国有B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C取消一切商品贸易D按国家规定价格征收农民余粮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的识记。据所学基础知识可知B项不是其内容。2“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

2、是()A罗斯福新政和新经济政策B大危机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析:选B。根据所学,20世纪20年代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了经济繁荣时期,美国尤为突出。美国政府奉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对市场不加干预,使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得不到缓解。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但美国政府延续“自由放任”政策,胡佛总统反对由政府采取大规模的救济措施,使危机不断加剧,反映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1918年苏俄政府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等,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

3、了军事斗争的胜利。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府须恢复遭到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但是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国家也没有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反映了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据此本题选B项。3列宁在论“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中发出号召:“共产党员和同情分子应当更加鞭策自己,从休息时间内抽出一小时,也就是把自己的工作日延长一小时,将这些时间集中起来,在星期六这天进行一次六小时的体力劳动,以便立即创造出实际的价值。”文中省略号部分的内容应该是()A“鉴于国内外形势的严重,为了对阶级敌人取得优势”B“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实现苏联工农业的现代化”C“为

4、了支援国际反法西斯,早日实现世界的和平安定”D“迫于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解决普遍的物资匮乏问题”解析:选A。“星期六义务劳动”是1919年苏俄的工人阶级为反对外国武装干涉,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积极响应俄共(布)的号召,在每周末进行的自觉的义务劳动,处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故A项正确;“实现苏联工农业的现代化”属于斯大林时期,故B项错误;“支援国际反法西斯”属于二战时期,故C项错误;“迫于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解决普遍的物资匮乏问题”属于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故D项错误。4列宁指出,商业“是我国经济生活的试金石,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是促使经济开始全面高涨的唯一的可能的纽带”

5、。为此,苏维埃俄国调整了当时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B允许市场发挥作用,体现逐步过渡的思想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涉及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后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所以A项表述有误,C、D两项均是在斯大林时期,因此不符合“列宁指出”这一限制条件。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一切商品贸易,斯大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只有新经

6、济政策才是恢复商品贸易,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因此B项正确。5列宁说:“政治事态总是非常错综复杂的。它好比一条链子,你要抓住整条链子,就必须抓住主要环节。”他认为1921年的主要环节是实行“有秩序的退却”。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措施是()A实行大中小企业全部国有化B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C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D扩大国营农场的自主权解析:选B。本题考查列宁领导时期对苏俄经济的探索,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1921年”和“退却”,应当是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选项中只有B项符合。6“他的政策改善了大部分苏联人的物质福利。这些政策措施提高了教育、就业机会和卫生服务的水平,总的来说,让人民享受到了更加现代的生活

7、方式,但苏联人民为此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上述评论针对的是()A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创造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C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D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改革解析:选B。材料从两个方面评价了“他的政策”,一方面使苏联经济取得巨大成就,另一方面却使苏联人民付出了很高的代价。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经济成就主要是指重工业的发展,人民付出的代价主要是指农业和轻工业的落后。综合分析,其评价的是斯大林社会主义发展模式。71928年苏联私人企业在工业企业中的比重为28%,到了1933年已降至0.5%,在农业中,私人经济在同一时期由97%下降到20%,零售商业则从24%下降到零。这表明当时苏联()A经济发展方式

8、发生变化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经完成C已经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D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已经完成解析:选A。材料中“私人企业在工业企业中的比重为28%,到了1933年已降至0.5%,在农业中,私人经济在同一时期由97%下降到20%,零售商业则从24%下降到零”的信息说明苏联当时经济模式发生重大变化,故A项正确;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经完成是在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苏联已经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是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之后,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已经完成”的信息,故D项错误。8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

9、民地”。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苏联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B苏联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C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太低D苏联为发展工业,对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解析:选D。抓住材料信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来分析,苏联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是苏联工业化的特点,但不能体现农业与工业化的关系,不符合材料内容,故A项错误;苏联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不能反映“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信息,故B项错误;C项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太低说法错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说明农业为工业化付出巨大代价,故D项正确。9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曾说:“我当过工人,那时候没有社会主义,可有土豆

10、;如今社会主义建成了,土豆却没了。”为解决“土豆没了”的问题,他采取的举措有()实行余粮收集制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推行“加速发展战略”A BC D解析:选B。余粮收集制是列宁实行的,推行“加速发展战略”是戈尔巴乔夫实行的,排除。10苏联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时指出:“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材料中描述的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A以工业化为主导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解析:选B。本题考查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由材料可知,苏联的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在国民经济

11、中占很大比重,反映出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显著特点。材料描述的只是工业经济结构,没有与农业进行对比,不能体现A、C两项的内容;材料也没有涉及工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故D项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11周尚文在苏联兴亡史中曾这样描述苏联:“放慢改革步伐,经济发展趋于停滞;国内政局稳定,保守气息浓厚;国家实力加强。在国际社会中争夺霸权,气势汹汹。”这种情况出现在()A19251953年 B19541964年C19651982年 D19821991年解析:选C。材料中“经济发展趋于停滞”“国内政局稳定”“在国际社会中争夺霸权,气势汹汹”的信息,说明这一时期是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12就苏联改革,有人

12、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论据可能涉及戈尔巴乔夫()A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B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D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解析:选C。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民主社会主义”,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实行多党制。实质上是背离和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将改革引向歧途。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阅读

13、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材料二十月革命时的列宁在思想和行动上完全以阶级观点为依据。新经济政策时的列宁越来越不像马克思主义者,而是渐进的“改良主义者”,他的阶级动机越来越弱,他要求不要“摧毁”资本主义,而是要“活跃”资本主义。1923年年初的列宁的阶级动机几乎完全消失,国内和平的动机更加清晰。(俄)尤布尔金独立报三个列宁(1999年)材料三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

14、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年份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项目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生产总值553221机器制造业442121拖拉机不详42121电力15107432石油232121钢555432注:与资本主义各国在1929年的生产规模比较(1)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设想的原因。(5分)(2)据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指出列宁思想转变的背景,举例说明列宁“活跃”资本主义的表现。(5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工业化建设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10分)解析:第(1)问首先要联系所学,明确我国重工业落后的现

15、实;再结合材料三可知,苏联由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经济发展迅速,这都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经验;再联系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态度,来综合分析原因。第(2)问列宁的思想的转变是因为当时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很多,一方面无力恢复发展生产,另一个方面由于遭到农民的反对,工农联盟有着破裂的危险,需要对此进行调整;“表现”可以回答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第(3)问需要注意的就是时间限制“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及具体内容“工业化建设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联系所学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基本设想: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原因: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的政治包围,国防的需要;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2)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社会经济的破坏,引发经济凋敝,民众不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