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施工安全管理交流资料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614223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153 大小:36.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铁施工安全管理交流资料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地铁施工安全管理交流资料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地铁施工安全管理交流资料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地铁施工安全管理交流资料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3页
地铁施工安全管理交流资料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铁施工安全管理交流资料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施工安全管理交流资料剖析(1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铁施工安全管理交流资料,前 言,1、为了加强地铁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提高安全管理人员责任意识; 2、熟悉地铁建设工程施工主要的施工方法、施工主要风险及主要控制措施等,提高安全管理技术; 3、为了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监督,保证现场安全质量管理的完整; 4、认清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职责及安全管理工作程序; 5、针对地铁建设工程有关事故案例,汲取经验教训,从事故中认识做好地铁工程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6、熟悉地铁建设工程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标准; 7、其他需要学习的地铁建设工程安全管理事项。,一、 地铁工程基本常识 二、 地铁工程特点及常用施工方法 三、 地铁工程施工易发的安全生产事故 四、

2、地铁工程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五、 工程周边环境调查风险分析 六、 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 七、 监控量测管理 八、 应急救援与事故处理 九、 建设单位(业主)安全质量监督管理与告知 十、 地铁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十一、项目管理资料 十二、起重机械及大型设备的操作安全 十三、地铁安全事故案例 十四、结束语,目 录,一、地铁基本知识及组成,(一) 地铁工程基本常识 1、地铁具有速度快、运力大、污染小、能耗低、占地省的特点,能有效缓解城市人多车多带来的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两大难题。缺点是建设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施工难度大。 2、地铁工程常用的施工方法:明挖法、暗挖法、盾构法、及辅助工法。 3、地铁

3、工程施工复杂,组织协调量大,涉及专业多、项目多、环节多、接口多。安全管理要求高、任务重、难度大。,(二)地铁工程的组成 主要由土建和设备两大部分构成。 土建部分又分为车站、区间隧道、轨道、路基以及车辆段和综合基地的土建工程等; 设备部分包括建筑设备和轨道交通系统设备。建筑设备是指建筑电气、暖卫、通风、电梯和自动扶梯、消防系统、人防系统、防灾报警系统、设备监控系统工程。轨道交通系统设备是指通信系统、信号系统、供电系统、电力监控、屏蔽门/安全门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旅客信息系统。另外还有车辆系统、控制中心。,一、地铁基本知识及组成,8,(一)地铁工程的特点 1、工程地质环境复杂。地铁工程技术复杂,

4、环境复杂; 2、控制标准严格。区间隧道采用浅埋暗挖法和盾构法修建,大部分在城市干道下或构筑物下修建,且穿越河流、铁路及多种地下管线等; 3、防水标准高。地铁工程结构防水涉及工程使用寿命及运营安全,地铁工程交付运营后,一旦发生渗漏水,后果十分严重; 4、工程协调量大。地铁涉及专业多,项目多,环节多,接口多,对于土建工程施工阶段要与设备安装等环节密切配合,预埋好各种管线及预埋件,预留好孔洞,组织协调难度大。,二、地铁工程特点及常用施工方法,(二)地铁工程常用的施工方法 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探资料、工程埋置深度、结构形状和规模、使用功能、工程要求、周边环境及交通等情况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后确定

5、。 明(盖)挖法、暗挖法、盾构法、常用辅助工法(降水和回灌、注浆、高压旋喷或搅拌桩加固、大管棚加固、冷却法)。,二、地铁工程特点及常用施工方法,地铁的施工方法,明挖法,暗挖法,明 挖 顺 作 法,盖 挖 顺 作 法,盖 挖 逆 作 法,盖 挖 半 逆 作 法,浅 埋 暗 挖 法,沉 管 法,顶 管 法,盾 构 法,台 阶 法,CD 法 或 CRD 法,侧 壁 导 坑 法,其 他 分 部 开 挖,全 断 面 法,敞 开 式,气 压 式,土 压 平 衡,泥 水 平 衡,二、地铁工程特点及常用施工方法,14,(一)、按事故类型分,三、地铁工程施工易发的安全生产事故,(二)、按事故破坏形态分,三、地铁

6、工程施工易发的安全生产事故,(三)、国内地铁工程施工典型事故案例,三、地铁工程施工易发的安全生产事故,19,四、地铁工程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一)法 律:安全生产法、建筑法、消防法等。 (二)行政法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 (三)部门规章: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7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7号)、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81号)等。 (四)标准、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562-2011)、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

7、3)、地铁设计规范(GB50517-201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检查指南、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等。 (五)规范性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2003年9月27日国办发200381号印发)、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2009年5月13日建质200987号印发)等。,五、工程周边环境调查风险分析,地铁工程建设影响范围(如施工场地及其毗邻区域)内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地铁线、地表水体等。 (一)工程周边环境保护原则:避让、拆迁、保护的原则。 (二)工程周边环境保护措施:周边环境现状调查、环境风险评估;

8、专家设计及其专家论证;管线管理单位现场交底;签订地下管线安全管理协议;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与审查;安全技术交底与技术措施的实施;施工监测与第三方监测复核等。,(三)关注的要点。熟悉地勘报告主要内容,对报告中给出的“结论和建议”认真理解和消化,除此之外,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不良地质条件 。如不良地质的类型及特点,对施工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危害,以及为针对不良地质情况需要采取的措施和手段等。 2、地层情况、参数及工程特点。如基岩埋深及起伏,风化层(带)的埋深及厚度;基岩中的断层破碎带位置、范围及现状等。 3、地下水类型及位置。如地下水的含水情况; 基岩强风化层中的含水情况;岩溶水及其连通情况;地下水与

9、地面水系联系情况;岩溶发育情况等。 4、超前地质预报。为了摸清和预知周围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如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等。 下图是地铁工程周边环境调查范围、深度要求以及调查程序:,五、工程周边环境调查风险分析,25,六、 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工程风险管理框架体系与制度,部门职责,部门设置,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管理办法,风险评估,确定工程的主要风险,确定风险等级,确定重大风险事故规避措施和事故预案,工程风险的动态管理,风险跟踪,风险的预警预告,实施规避措施,重大事故处理,生产风险管理文档,(一)施工阶段风险管理流程,工程施工风险动态跟踪流程图,(二) 施 工 阶 段 风 险 管 理 主 要

10、内 容,工程风险预告,施工现场风险通告,风险跟踪,是否发现意外情况,提交风险管理小组,是否需要采取规避措施,经建设单位批准后施工 单位采取风险规避措施,风险是否发生,实施事故预案,形成风险管理文档,是,是,是,否,否,否,六、 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三)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要素 地铁工程安全管理要素包括人、机、料、环和法等。 1、人员管理。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施工作业中存在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以及其他可能引发和招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行为。 2、机电管理。地铁施工机械、设备设施主要包括盾构机、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成槽机、汽车式起重机、挖掘机

11、,装载机、叉车、渣土车等。 机电设备安全风险控制的管理措施。包括机械设备的购置、进场、安装、调试的安全审查和验收,安全操作规程制定,运行安全检查,维修保养,现场监护,安全检测检验,设备信息档案管理等。特种设备的安装、拆卸和操作属于危险作业,容易发生事故。 3、物料管理。主要是对进场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的验收管理。 4、环境管理。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环境因素包括作业现场环境、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环境、工程周边环境、自然与气象环境、社会环境等。,六、 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5、制度管理。根据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特种设

12、备安全管理制度、专项施工方案管理制度、应急管理与事故调查管理制度等。 6、过程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和危险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安全技术措施落实的监督检查,过程与作业标准化程序、作业指导书的符合性的监督检查,关键节点安全条件验收(确认)、安全关键控制点(危险作业)的监控管理,过程界面管理,人的行为管理,施工过程中地质条件、工程周边环境和自然与气象条件变异性的管理,超前预测、预警和预报。施工监控监测管理。 7、应急管理。施工单位应急管理的重点是“三制一案”的建立和落实。“三制”指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管理规则制度),“一案”指应急预案。 8、事后管理。事后管理包括事故管理和保险理赔等。

13、 9、隐患管理。施工单位应当组织开展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定期检查。对排查的隐患进行登记、建档,并按“五定”原则(定责任人、定措施、定整改时间、定资金、定预案)进行整改治理、复查、销号,六、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四)前期工程的安全风险管理 前期工程主要包括现场临时建筑设施、地下管线补充调查与核查、补充地质勘察、征地与房屋拆迁、管线改迁、交通疏解、绿化迁移等。,1、临建设施风险管理。 主要包括搭建作业安全风险和设施消防安全风险。前者主要包括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等常见风险;后者主要是指临时建筑设施未执行有关消防安全技术规范,存在质量问题所带来的火灾风险,临建用房不应超过3层,每层面积不应超过

14、300M2;防火性能等级应达到A级,设置临时消防给水系统,配备灭火器;临建设施应经消防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六、 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2、地质补堪风险管理。 主要风险来自没有探明、核查清楚地下管线前盲目作业,造成地下管线、既有地铁线路受损事件。所以,补充地质勘察钻孔和管沟开挖前一定按照地下管线、既有地铁线的安全保护工作流程,做好地下管线调查、管线产权或管理单位的现场交底、施工单位现场核查,以及按规定签订管线、既有地铁线路的保护协议,落实保护措施。,六、 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3、交通疏解风险管理。 占道围挡施工、交通疏解施工的主要风险来源于路面交通。 主要表现形式:车辆与施工现场

15、围挡或交通疏解防护栏碰撞等。预防措施主要有:在围挡车辆出入口处、新建侧分带端头处、交通 疏解工程防护栏端部等位置设置反光防撞砂桶,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黄色闪烁警示灯等。 4、管线改迁风险管理。 地下管线保护、防管沟坍塌、防中毒和文明施工是管线改迁安全的重点。 5、房屋拆迁风险管理。 划定危险区域,做好作业现场的隔离与封闭,设置警戒和警示标志;对既有管线进行切断、移位、封堵或防护等,六、 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五)土建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1、明(盖)挖施工风险。明(盖)挖法是修建地铁的常用施工方法,先从地表面向下开挖基坑设计标高,然后在基坑内预定位置由下而上地建造主体结构及其防水措施,

16、然后回填土并恢复路面。 明挖施工的施工步骤:围护结构施工-(立柱桩设置)-支撑架设-内部土石方开挖-工程结构施工-管线恢复与覆土,其中支撑架设与土方开挖交替进行。对于宽度较大(如超过22M)的基坑,需要在中间设置围护结构支撑的立柱桩。,六、 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1.1 明挖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要点,1)针对工程地质风险、设计施工风险及工程周边环境影响风险,重点分析有可能引发较大生产安全事故的专项工程以及施工安全影响较大的因素,编制工程项目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配备救援器材、设备和应急救援人员,并定期组织演练。 2)针对基坑、土方开挖工程、高支模工程、起重吊装工程等应当按照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安全管理办法的规定,在施工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明确关键节点及其验收条件,并在施工中严格落实。 3)注重加固、降水井施工和降水、基坑开挖前,都应查清施工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