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XXX,中 德 问 题,中德关系的前世,中德交往历史,可追溯至1877(光绪三年)年中国驻柏林公使馆落成之时 蜜月期(1930——1937)一战后,德国积极寻求外交,希特勒上台,扩充军备, 急需中国原料,中德关系进入顶峰 中国:蒋介石对中德合作寄予厚望,大有同病相怜感受,崇拜法西斯 德国:平等、友好、中立,放弃在华特权,利益驱使下的不亲假亲,不近装近断交期(1938——1941)抗日战争爆发,德日结盟,相继承认伪满洲国和汪伪政权,中德断交 中国:起初,摇摆不定,欲借德国之手,抵抗日本 德国:1938年2月20日,正式承认伪满洲国,中德关系倒退转折点 1941年7月,承认汪伪政权12月9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中德断交中德关系的前世,曲折期(1945——1972)二战后,德国分为东德与西德 东德即为民主德国,西德即为联邦德国美苏两大阵营各守一边 中国与民主德国,前期友好后期,中苏关系紧张,至文革时,降至冰点 中国与联邦德国,明显被动双方关系决定因素在于,各自所属集团间的对抗 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双方的外交关系服务于两大阵营的斗争需求前进期(1972——2000)1972年10月11日,中国与西德建交。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是重要原因 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 1992年,科尔政府调整对华政策 1993年,停止向台湾出售潜艇,制定以中国为重点的亚洲政策,两国关系全面恢复中德关系的今生,全面战略伙伴(2000——至今)2004年5月,温家宝总理访德,双方宣布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伙伴关系,并建立两国总理年度会晤机制 2005年,默克尔任德国总理,总体保持积极的对华政策 2007年,默克尔会见达赖,负面影响 事后,经过交涉,德国承认西藏、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中德关系逐步回到正常轨道中德问题的总结,历史积怨不多 现实地缘关系上少有冲突 双方政治关系没有太大风波 西藏问题,德国偶尔让中国反感 人权问题,德国总理访华经常谈的问题 台湾问题,少数德国高官亲台反华,中德各自的利益诉求,中国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 中国速度需要德国质量 借德国之手,扼欧盟之脉德国是技术强国,但不是市场大国 德国技术需要中国市场 借中国之力,保强国之位中德目前局势,历 史 最 好 时 期,中德的未来是光明,中德无地缘政治上直接利害冲突,无历史遗留问题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上,中德相互协作。
经济技术合作上,互通有无,利益共同体中德拥有丰富的文化和人文资源,君子过招参考资料,桂景,湖北大学硕士论文《论20世纪30年代中德关系之演变》 中央政府网,《中德不只是简单的买卖关系》 梅兆荣,《德国研究》2010年第2期之《新形势下中德关系的挑战与未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