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01章-导论_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579140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第01章-导论_1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西方经济学第01章-导论_1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西方经济学第01章-导论_1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西方经济学第01章-导论_1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西方经济学第01章-导论_1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第01章-导论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第01章-导论_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经济学原理,葛 娟 geyueru,2,特别提醒:,坚持来校上课,保持学习连贯性; 上课集中精力,勤思考,勤做笔记; 七分理解,三分记忆,触类旁通; 上课不吃食品,不说废话; 手机关闭,不影响他人。,3,第一章 (西方)经济学导论,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经济学的两大内容 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四、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4,一、经济学研究三种人的行为:,消费者(居民户) 生产者(厂商) 需求 供给 效用(满足) 利润(收益- 成本) 追求效用最大化 追求利润最大化 价格越低越好 价格越高越好 市场价格均衡,5,市场有其局限性,必然引出:,管理者(政府) 调控 福利 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 同

2、时实现四个目标: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稳定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6,二、经济学的两大内容 1、微观经济学(虫瞰)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宏观经济学(鸟瞰) 只见森林不见树木,7,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的经济行为。 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一只看不见的手)。,8,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政府的行为)。 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只有形的手- 凯恩斯主义)。,9,宏观经济学又称“凯恩斯革命”,以总需求为中心。需求,国民收入。 总需求由以下四部门的构成: 居民消费C,受收入Y等影响。 企业投资I, 受利率i等影响。

3、政府开支G,受税收、经济形势等影响。 净出口=出口X-进口M,受汇率等影响。,10,三、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Normative Economics Positive Economics,11,实证经济学,实证经济学试图超脱、排除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 实证经济学要回答“是什么”(the way things are ;what is)的问题。 (只描述不评价),12,(1)叙述法(文字表示法) (2)列表法(算术表示法) (3)图形法(几何表示法) (4)模型法(代数表示法),理论的表述方式,13,规范经济学,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

4、规范经济学要回答“应该是什么”(what ought to be)的问题。它往往涉及到社会意义。 (要作好坏的评价),14,四、 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分为 4 个主要阶段: 1重商主义:经济学的早期阶段 15世纪 17世纪中期 2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的形成时期 17世纪中期 19世纪70年代 经济学史上第一次革命:国富论出版,15,亚当斯密( ADAM SMITH):1776年发表国富论,奠定了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基础。 亚当斯密、李嘉图(Ricardo)、马尔萨斯(Malthus):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亚当斯密,16,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30年代 经济学史上的第二次

5、革命:边际革命。 边际(marginal),3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立时期,17,19世纪末期,新古典经济学代表:形成了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和成本理论、要素价格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等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无法解释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马歇尔(Marshall,1842-1924) The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瓦尔拉斯(Walras):,马歇尔,18,新古典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1)理性经济人假设 这是西方经济学在经济分析中关于人类经济行为的一个基本假定。所谓经济人,是指人们的一切行为都是理性的(Rational),利己的,都是以个人效用最大化为

6、基本的动力的。,19,理性无需完全自私自利,理性的行为不一定自私自利,更不一定是损人利己的。因为经济学中的“个人效用”一词,效用是指满足的程度,不仅包括物质利益,还包括精神满足。事实上,有理性的人的行为可以有多种动机,获取个人经济利益只是其中的一方面。人有理想、感情、信仰、荣誉感、正义感等,这些都会驱使人们从事各种活动,包括经济活动。因此,理性无需完全自私自利。,20,2)完全信息假设,是指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即买者和卖者)都对有关的经济情况具有完全的信息。,21,(1)凯恩斯革命时期:20世纪30年代 50年代 经济学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凯恩斯革命 (2)凯恩斯主义发展时期:20世纪50、60年代 经济学史上的第四次革命:斯拉伐革命 (3)自由放任思潮的复兴时期: 20世纪70年代以后 经济学史上的第五次革命:货币主义革命 经济学史上的第六次革命:理性预期革命,4当代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时期,22,凯恩斯: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萨谬尔森:本世纪50年代,把以个量分析为主的微观经济学和以总量分析为主的宏观经济学拼合在一起,形成所谓的主流学派。,萨谬尔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