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讲师网-周得良:mtp中高阶主管的必备的12项核心管理技能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563196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265 大小:3.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讲师网-周得良:mtp中高阶主管的必备的12项核心管理技能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5页
中华讲师网-周得良:mtp中高阶主管的必备的12项核心管理技能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5页
中华讲师网-周得良:mtp中高阶主管的必备的12项核心管理技能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5页
中华讲师网-周得良:mtp中高阶主管的必备的12项核心管理技能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65页
中华讲师网-周得良:mtp中高阶主管的必备的12项核心管理技能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讲师网-周得良:mtp中高阶主管的必备的12项核心管理技能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讲师网-周得良:mtp中高阶主管的必备的12项核心管理技能剖析(2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erk Zhou 周得良,MTP中高阶主管的必备的12项核心管理技能 简易12要素管理模型和4维执行力系统 组织过程改进实务,课程大纲,第一部分:管理基础和管理者应有的心态;基层、中高层管理者的角色认知和在企业中的作用(功能) 第二部分:策划 第三部分:组织 第四部分:领导和部属带动 第五部分:控制或监视测量、数据度量分析、改进,第一部分:管理基础和管理者应有的心态;基层、中高层管理者的角色认知和在企业中的作用(功能),管理的基础和管理者应有的心态 1.管理的基础: 什么是管理?管理与操作的差别? 简易12管理要素模型介绍?管理活动的两大类型活动; 案例分析:管理活动和操作活动; 管理者与操

2、作者的差别?管理者的任务; 2.管理者应有的基本心态: 正确承接需求和指令;理解经营理念使命感达成的意愿;打破现状和革新;效益效率意识;原理(事物规律)与原则;科学的方法;健全的判断;有意识的管理。 基层、中高层管理者的角色认知及在企业中的作用(功能) 1.企业各阶层角色划分 2.基层中阶及经营者在策划和执行功能所花时间 3.基层中阶及经营者在管理循环各项功能所花时间 4.基层中阶及经营者:能力要求的差别 5.高阶主管(经营者)的使命、职责和任务 6.中层干部的使命、职责、任务 7.中层干部的角色功能:角色地位、基本功能、成功之道 8.基层主管应有的职责和任务 9.基层主管的角色功能:角色地位

3、、基本功能、成功之道 10.基层主管如何培养自我 11.基层主管的扮演技巧,管理的基础与角色认知,第一部分 管理的基础和管理者应有的心态 1.管理的基础: 什么是管理?管理与操作的差别? 管理要素模型介绍?管理的内容与任务;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的基础; 管理活动的两大类型活动:管事和理人,管人的危害,学会理人和安人; 管理目的与功能; 管理者与操作者的差别? “主管”是什么样的人? 2.管理者应有的基本心态: 正确承接需求和指令;理解经营理念使命感达成的意愿;打破现状和革新;效益效率意识;原理(事物规律)与原则;科学的方法;健全的判断;有意识的管理。,何谓管理?,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等外部

4、环境和内部环境中,一个组织为了实现其目标,由管理者对组织内部的资源进行策划、组织、领导、控制、促进其相互配合。以取得最大效益的动态过程。,管理与操作的差别,管理者与操作者的差别,管理与操作的差别,管理者与操作者的差别,管理的内容与任务,管理的内容 (部属管理) (业务管理) 人员考核 目标设定 培训辅导 制定计划 保健激励 工作实施 关系协调 目标修正 启发意志 工作改善 环境改善 考核评价 团结协作 整体提升 管理的任务:管事和理人安人、达成目标,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者在进行自己工作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明显的特点:管理者的工作一定要与自己的部属共同进行和完成。 一名合格的部属,只要他具有一定的

5、专业才能和诚实、勤奋的工作态度即可;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他不但要具备完整的人格,而且还要正确面对组织中各阶层的每一个人全面客观素质。能力上要考虑:对人的技巧、概念思考力和计划力(先见力、洞察力、判断力、企划力、构想力、问题解决力等)、专业技巧。 管理者有时难免需要抑制自己直接去完成某项工作的冲动;有时必须在上级详细指示之前,直接指挥部属执行工作。所以说,如果部属的工作效率不高,主要的原因就是管理者的“领导无方”。 管理者的使命,并不是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完成任务,而是应该创造并提供能使部属专心完成任务的环境及条件,激发他们完成任务的能力与意愿,共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为了更有效地达成目

6、标,充分发挥部属的才能,管理者还需要分析他们在组织中的具体角色。管理者自身首先应认真考虑如何开展工作,并预先找出工作方法上需要改进的地方。 为了充分了解自己担负的职责,管理者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总结,这才是迈向良好管理的起步。 管理者的工作,在于凝聚部属及相关人员的整体力量,从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管理的基础,管理者为实现目标,要经常针对不同工作内容仔细研究,并采取行动。即使属于单纯性的工作,也要就其相关事项和其它责任部门保持密切协调。 管理者不仅要维护生产力、环境、安全以及部属的士气,而且要负责工作人员的分配、新进人员的任用、与上司及其它部门的协调等等难以枚举的责任,有时还要设身处地深入了解

7、部属的个人意愿和生活需求。 管理者为了高质量地按时完成工作任务,除了采取多种措施以外,还要适当执行并随时研究管理工作的分类,使整体系统更趋完善。 管理工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管理者在完成某一特定目标时,经常存在顾此失彼的情况,因此,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彻底领悟具有共通性的基本观念,即使工作性质与工作岗位不尽相同,仍能随时保持管理者应有的基本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管理者。 身为管理者,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免不了与许多人发生关系,如果要顺利完成工作,除了应坚持以上原则,还必须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由于领导方法的差异,员工有时干劲十足,有时却又意志消沉,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工作才能

8、,管理者应随时警惕。能发挥无限力量实现工作目标的是人,导致整个组织体系瓦解的还是人,所以管理者应该把能导致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的“人”,做为管理工作中的重点目标,不断深入研究,随时予以引导,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管理者。 能使“组织”成长与繁荣的是人,危及其存在的也是人,因此,保持并促进“组织”向正确的方向前进,是管理者所应负的职责与任务。,管人带来的三大祸害,管人的人经常会成为费力不讨好的人,阳奉阴违的行为; 一旦把人纳入管理,就会一切公事公办,这样必然留不住人心; 大家维持不被开除的水平,暮气沉沉、缺乏竞争力。,学会理人,反感被人管是一种本性 中国人反感被人管是一种本性,比如我们常常可以听

9、到下面的话语:“你凭什么管我?”、“谁让你管?你管谁啊?”、“你干吗管我?不要你管。”中国人还常说这样一句更妙的、独一无二的话“凭他那种德行,还想来管我?”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视德行,他们认为品德优秀的人才有资格管理他人,这种话在中国人是言之成理、顺理成章的。 只能“理”,不能“管” 管理包含“管”和“理”两个字,中国人习惯说:“你为什么不理我?来了半天都没人理。”中国人对于无人理睬很在意,由此而知,中国人只能理,不能管。 理就是看得起,你看得起人家,人家就看得起你,这叫做敬人者人恒敬,所以人人都愿意讲理;而管就是看不起,所以我管你就是表示我比你大,你就要听我的,那你就很没有面子,

10、即使你挣再多的钱也没有面子。中国人最喜欢听的话语是“我支持你,你放手去做”、“你办事我放心”,这样的话语恰好迎合了中国人的民族性。 如果你对下属使用了“理人话语”,就是表示了对他的尊重,再加上你的以身作则,你就会真正得到下属的支持。所以,我们常听到努力奋进的员工这样说:“我们老板看得起我,给我很大的面子,我只好争气呀,做给他看!” 总之,想要员工尊敬你,想要你的员工对客户好,你就要对你的员工好。只要你对员工不好,他们就不会对你的顾客好。你要你的员工对顾客讲话客气,你就要对你的员工讲话客气。这是中国人很明显的一个个性。,学会安人,安人才是最高境界 “理”人其实还是不够的,让员工努力工作的最高境界

11、叫做“安人”。达到“安人”的境界,你即使不理睬员工,他自己也会很安心,也会表现得非常好。可是很少有人能一下到达“安人”的境界,一般来说,都要经历从“理人”到“安人”的过程。 从管人提升到安人 人是不能管的,而事情是要管的,要学会以管事来带动人心,让员工把他们的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这样他们自然能与你积极配合,从而把工作做好。但是,你一定要尊重并信任他,如果你一开口就说:“我看你也做不好”,那他就真的会做不好。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总是要鼓励别人:“你放心吧,到时候会有很多人帮你忙;你好好去做,一定没问题。”这是一种激励他人的好方法,这种激励和西方的激励是不一样的。 一个会带人的人,就是要打动对方的心,

12、所以我们说“动心你就跟他走”。安人,是最高的一个境界,中国人喜欢随遇而安,随时随地都要安,这是一种整体的安,而不是个人的安。我们时时刻刻都要安,随时随地都要安,一时不安就不行。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把人安顿好,人一安顿好就没事了,人没有安顿好,即使你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带动他的心。但是我们不能一下要求那么高,我们要先抛弃管人,不要再讲人力资源管理,然后将其变成理人,也就是人员发展。人员发展就是把所有人的潜力都开发出来,方法很简单,只要你看得起他,他就会拼命去做。 把管人提升到理人要靠大家转变观念,观念一改变,做法就不一样了。人性、尊严要靠我们来提升,只要人性,没有尊严,这个人就没有精神、没有灵性,

13、就会慢慢像动物一样,打一下才动一下,无法主动配合工作。 人只要没有尊严,就会伤心,所以中国人对这点的要求特别高。中国人一般只相信自己的道理,不太相信别人的道理。中国人有钱会过得很有尊严,没有钱也过得很有尊严;有钱过得很高兴,没有钱还过得很高兴,我们是没有条件的生活,不像西方人是有条件的生活。我们可以随遇而安,全世界没有一个民族做得到随遇而安,只有我们做得到。,严明赏罚,管理”二字实际上可以分为“管”和“理”两个方面,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管理者却往往只重视“管”,而忽视了“理”,因为前者更加直接,也更加具体,而后者则比较抽象和复杂。 “管”确实是一种好的方法,它能让人们遵守游戏规则,服从组织的既定

14、制度。但是,什么策略都不是万能的,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管”,就会让被管理者逐渐丧失遵守制度的自主性,长此以往,组织内部的上下级关系就会变得冷漠,工作氛围也必将死气沉沉。通常来讲,只“管”不“理”的组织是人心涣散的,在这样的环境里,人们往往装出服从制度的样子,但内心深处却并不认可管理者的理念,以至于大家消极怠工,绩效难以保证。究其原因,那些只管不理的管理者并没有错,因为他们往往看重企业的利益,而忽视员工的利益。但是,如果想让自己的团队能始终像一台崭新的机器那样高速运转,就必须要协调好每个零部件之间的关系,零部件受损,整个机器都会运转不畅。同样的,集体的成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如果管理者想让整个组织

15、都得以正常运转,那么务必要将“管”和“理”进行有机结合。 可是如何打破这种不好的氛围,实现“管”和“理”的双管齐下呢?国家管理者处理政务的关键在于辨别优劣、严明赏罚,奖励有功之人,惩处有过之人,因为法令的顺利贯彻需要以明确的制度做基础,而自觉性则需要严明赏罚作保障。法律的公正是基础,但是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如果片面追求严刑酷法,人民就会把心思放在思考如何逃避法律制裁的问题上,虽然不犯法,却失去了廉耻之心。 同理,企业的管理者也不应该太倚重规则,而是应该把管理的重点放在如何让员工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上,让他们对游戏规则、企业文化和管理者的理念有深刻的认同感,所以“管”要辅之以“理”。 有经验的

16、企业管理者都会重视处理“管”和“理”之间关系的问题,因为处理好这个问题就能使员工感受到制度的公平与威信。所以说,在管理事务的的过程中,虽然规则和制度非常重要,但是也应该让严明赏罚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样员工的自觉性才能被调动起来。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强调“管”和“理”的充分结合,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赏罚分明,这也是确立制度的公信力的最好方法。,严明赏罚,韩非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国人为了开垦荒地,就焚烧一片堆满柴草的沼泽,结果引发了火灾,火势迅速蔓延到国都附近,鲁哀公立即组织众人去救火。人们到了火灾现场,发现没有人负责救火事宜,就去追逐四散奔逃的野兽了,导致火越烧越旺。 鲁哀公无奈,只得向孔子求助。孔子就说:“救火是一件危险的差事,狩猎则是人们最喜欢的消遣方式;救火的人得不到奖赏,不去救火又不会受到惩罚,所以人们自然就会舍弃救火之事,而选择追逐野兽了。” 鲁哀公又问:“那我该怎么办呢?”孔子说:“事情紧急,对众人逐一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