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活动记录24083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7523385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研活动记录24083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语文教研活动记录24083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语文教研活动记录24083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语文教研活动记录24083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语文教研活动记录24083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研活动记录24083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研活动记录24083资料(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研活动记录活动时间:参加人员:全体语文教师教研主题: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活动内容摘要:一、培养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习惯。学生在阅读时总会伴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如果不会边读边思考,那也不会有良好的阅读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学生读书能边读边思考,不但会解决理解课中许多问题,而且会出人意料地显示出他的聪明智慧。很多例子说明,学生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如果把主动权交给他们,不但会发现解决许多问题,而且会逐步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二、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的习惯。课本中有许多的词语、句子,如果单独把它们抽出来理解,学生往往会有困难,但如果把它们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仔细琢磨一下,就能

2、够确切的理解。三、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习惯四、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五、培养阅读时圈画批注的方法。古人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毛泽东同志在读二十四史时,作了无数的批注、评点,在空隙处密密麻麻写满了自己的看法。这个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生在读书时,伴随着积极的思考,用铅笔在课本上圈一圈,画一画,随时写下自己的看法、体会,不是很好吗?学生在读书时,只有一边读一边思考,才会有所感,才会圈画批注,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吗?六、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文章读完了,总会有所感,有所悟,把这些点滴体会记录下来,便会成为我们以后写作的素材。我们也要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习惯。学生练笔、写读后感的形式很多,可以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可以写出自己对文章的评价,能长则长,不长也不要勉强,一句话、两句话都可以。最后,还需要说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应注意的几点问题:一、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没有耐心和恒心也是没有好的效果。要教育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多少做多少,不断积累,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二、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靠自己反复练习,但也离不开教师的训练和指导。教师要有周密的考虑和科学的安排。在这里,还应特别强调教师的身教作用,教

4、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的榜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组教研组活动记录时间:地点:人员:全体语文教师主持:王雪茜内容:挖掘课本里的写作素材王雪茜:现在我们的学生在写作上存在的问题很多,像审题不当,文体不清,语言不美等,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学生写作时手里的材料很少,文章只是泛泛而谈,没有说服力。其实,在我们的课本里有许多可以做写作素材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从中挖掘一下。王晓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写作素材: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角度点拨:人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兼怀天下的志向;青春需要激情;迈好人生的

5、步伐;社会是一所学校温长军:荀子劝学(1)写作素材: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角度点拨:借助于外物往往能让理想早日成为现实(2)写作素材: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角度点拨:持之以恒;优势与劣势鞠秀丽:韩愈师说(1)写作素材: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角度点拨:做任何事必须有一个准则;标准不是传统经验的再现,而是遵循规律的必然结果(2)写作素材: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

6、,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角度点拨:博采众长者可成大器;学识的高下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的大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要敢于超越前人郭玉平:1、汉代著名批判家王充自幼家贫,买不起书,他就到书店读书。因为他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得以博览群书,贯通百家,最终写成了专门的批判书籍论衡,立论有据,言之成理,展示了他很高的独立思考的才华。2、爱因斯坦是科学界最善于独立思考的巨人。不要忘记,青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就在物理、数学等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且对一般的自然科学和哲学,也有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3、清代诗人袁枚说:“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

7、”(随园诗话补遗)这秋水,就是知识之水,就是独立思考的波涛和浪花。4、鲁迅在读书杂谈中说:“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角度点拨:渊博的知识是独立思考的前提;独立思考是成功者的共同特点王娜:写作素材:有些重大问题,需要长时间的苦战。艾立希失败了605次,才制成药物六六;居里夫人从数吨铀矿残余物中提炼出只有几十毫克纯镭的氯化物。可以想象,他们付出了多么大的劳动。“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达生),“锲而不舍,金石可

8、镂”(荀子劝学),前人刻苦钻研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前进。角度点拨:长时间的刻苦钻研是成功之母;坚强的毅力是取得胜利的保证何阳:比灾难、战争更使人难以忘怀的,是放逐:有家难归,有国难奔。屈原、贾谊、张俭、韩愈、柳宗元、苏东坡,直至康有为、梁启超,真可以说无代无之。也许还该提一提林则徐,这位揭开中国近代史开宗明义第一章的伟大爱国前贤,为了严禁鸦片而获罪革职,遣戍伊犁。他在赴戍登程的悲凉时刻,口占一诗,告别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百年后重读此诗,还令人寸心如割,百脉沸涌,两眼发酸,低徊唏嘘不已。角度点拨:故乡是人类最后的归宿;家园不只是房舍,更是精

9、神栖息的港湾宋丽革:郁达夫江南的冬景写作素材:英国诗人雪莱说过:“如果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角度点拨:坚定的信念是成功的基石;阳光总在风雨后徐青松:苏轼赤壁赋写作素材: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角度点拨:“选择”决定于生活的态度;人要善于寻求精神的寄托;自然是人类最可靠的朋友自然以宽容和博大的胸怀给以人类温暖。语文组教研组活动记录时间:人员:全体语文教师地点:语文组内容:评课王雪茜:一堂好的语文课,能让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得,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10、,能让学生感到有所收获,让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会有一种美的享受。今天,聆听了郭玉平的故都的秋后,我感到受益匪浅。下面简单说说我听完这节课后的感受。谭世珺:教学目标十分明确。课文单元学习指导提出“提高学生接受性阅读能力”。根据这个要求,郭老师制定了十分明确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欣赏文艺随笔的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创新能力。何延滨:在导入新课时郭老师就给我们设计了一个问题,引导我们去思想。整个教学过程中郭老师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去思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文字中感受和培养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内容充实,教学思想落实得较好。鞠秀丽:教学思路清晰,但重点突出还有些不够。课文篇幅较短,容量不大,但可感

11、可学内容却很多,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精力有限,整堂课有些面面俱到,是否能择其精要。孙黎明:在教材的处理上用一个问题把整堂课串起来,如“故都的秋是个什么样子呢”,突出重点。李华琴:课堂气氛和谐,符合本文的学习环境。在整节课中,郭老师表情没有任何做作与装饰,为教学活动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理解,更有利于学生情感体验的升华。胡美红:师生沟通自然、亲切。我们说“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只有沟通、合作才有对话,才有师生间思想的融合、智慧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汇。丛玉花:郭老师不论是提问还是对学生的评价都是很自然地和学生沟通、对话,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自己(其实关注就是欣赏)。

12、比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郭老师总是很亲切的引导和鼓励,给学生以鼓励和支持,达到很好的教学助长的效果。这就是有效的沟通,自然的沟通。王娜:朗读教学突出,朗读指导恰如其分。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是训练语感,而训练语感的最好方法就是读。”我觉得郭老师在这一点上做的非常好,通过各种各样的朗读形式,有学生个别读,齐读,老师范读等,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再品读,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对学生理解本文的思想情感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闫晓强:可以说郭老师教得自然,学生读得也自然,我觉得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于丽丽:我觉得郭玉平教师的业务素质很高,语言优美,教态自然,这节课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听郭老师的课简直是一种

13、享受。语文组教研组活动记录时间:地点:五楼会议室人员:全体语文教师主持:王雪茜内容:如何备考王雪茜: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训练这条主线,加强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质和应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实施全面科学高效的复习备考。温长军:我们要有的放矢,落实背诵。以考试说明为依据,指定背诵篇目,给学生背诵指明方向。背诵不能靠突击,要细水长流,分课突破,而且每一篇要落实到纸上,让学生切实消灭错别字,力争背诵拿满分。谭世珺:还应该会分类归纳,突破难点。对一轮复习中做过而出现较多问题、得分不高的考点,如字音字形、成语熟

14、语、病句修改等,要通过再做题,再分类合并归纳,强化记忆,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解答题目的方法。鞠秀丽:语言运用题,重视题干的审读和答题规范化的训练。要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掌握不同题型的答题方法和规范要求。经典的题型要多训练,创新的题型要多接触。李华琴:通过多种途径,抓升格作文。一是分类指导。要突破制约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瓶颈,写出升格作文,根据他们作文“审题是否准确”“思路是否清晰”“说理是否透彻”“语言上是否有亮点”“材料是否丰富”等情况,对所教学生进行分类,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评改、指导。二是研究近三年高考范文,借鉴立意和构思,找准感觉,然后课堂进行限时思维训练。三是加大训练量,训练可做到一周一篇,要挖掘出话题的内涵,要重点把“为什么”这一部分作为重点落实到笔头上。如果写议论文,说理要透彻,可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假设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方法,从多角度把“为什么”讲深,谈透。四是引导学生做好以下几步:品味原材料或话题,仔细揣摩、领会出题人的意图,准确把握材料话题或标题的内涵,结合自己熟悉的素材,从而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训练时应有自己的主攻方向,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尽力展示自己的个性;行文过程中,结构要清晰,要让阅卷老师迅速地把握你的思路;要有较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