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同步岳麓历史必修三新突破课时分层作业:4 宋明理学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07522384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同步岳麓历史必修三新突破课时分层作业:4 宋明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同步岳麓历史必修三新突破课时分层作业:4 宋明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同步岳麓历史必修三新突破课时分层作业:4 宋明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2020同步岳麓历史必修三新突破课时分层作业:4 宋明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2020同步岳麓历史必修三新突破课时分层作业:4 宋明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同步岳麓历史必修三新突破课时分层作业:4 宋明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同步岳麓历史必修三新突破课时分层作业:4 宋明理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分层作业(四)(建议用时:35分钟)基础达标练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的直接原因是()A儒学已经不再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B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C儒学放弃了“仁”“礼”等基本主张D魏晋南北朝的统治者都是佛教信徒B题目要求回答的是“直接原因”,佛教、道教的传播,吸引了大批信徒,从而直接导致儒学危机的出现,故选B项。2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化上继承了魏晋的特点,又出现了新的趋向。隋唐思想“新的趋向”主要是指()A儒、佛、道始终受统治者的推崇B道教取得了独尊的地位C儒学不断吸收佛、道的合理成分D佛教的地位超过了儒、道C魏晋时期,由于社会动荡,统治者用佛教和道教思想来维护统治,“始终”说法错误,

2、故A项错误;道教在我国未取得独尊的地位,故B项错误;儒学不断吸收佛、道的合理成分,到宋明时期发展为理学,故C项正确;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3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C宋明理学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这说明宋代的儒学家开始从万事万物的本原出发来思考伦理纲常,故C项正确。A项并非儒学研究的角度;B项为汉代儒学研究的角度;D项为春秋战国时期儒学研究的角度。4“双凤亭”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口城北43公里处的黄陂

3、区鲁台镇鲁台山上,为纪念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颐、程颢兄弟而建。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颢、程颐的是()A“克己复礼”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心即理也”“心外无物”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D二程的思想核心是“理”,即世界万物的本原是理,故D项正确。5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D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A根据材料“六经皆我注脚”,结合所学,意指陆九渊“心即理也”,强调内心的作用,故A项正确;宋明理学,主张“理”,在社会的体现是“三纲五常”等级秩

4、序,并不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故B项错误;“心即理也”,并不是强调随意性,而是“良知”,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故C项错误;题干意在借用儒家经典的内容,与“本心”处处相通,并非否定经典的地位,故D项错误。6(2018杭州高二检测)南宋乾道初年以后,儒学形成了三大派:一派是朱熹学派,一派是陆学,一派是吕学,吕学主张兼取“朱学”“陆学”之长。其中陆学宣扬的是()A格物致知B齐物C“明心” D“致良知”C从题干信息“南宋”“儒学”可知“陆学”是指陆九渊的心学,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主张“明心”,故选C项;格物致知是朱熹的观点,排除A项;齐物是庄子的观点,排除B项;“致良知”是王守仁的观点,排除D项。7

5、朱熹强调“格物致知”,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推致其知以至其极;陆九渊则从“心即理”出发,认为格物就是发明本心。由此可见二者争执的关键是()A穷理的方法问题 B理是否存在的问题C理气的关系问题 D理的基本内涵问题A本题考查朱熹与陆九渊的思想主张,即理学和心学。朱熹的观点是客观唯心论,主张以物穷理;陆九渊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论,主张以心穷理。二者的区别在于如何认识世界。故A项正确。8王守仁在传习录中载:“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这一主张()A完全否定内心自省的认知途径B强调以实践促进良知的发展C片面强调用良知指导实践D强调实践是实现良知的唯一途径B由

6、材料“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王守仁反对的是单凭内心自省的认知途径,但并非完全否定内心自省,故A项错误;由材料“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分析得知,王守仁强调以实践促进良知的发展,故 B项正确;王守仁强调“在事上磨炼做功夫”,意在突出实践的作用,故C项错误;王守仁虽强调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但未否定其他认知途径,故D项错误。9宋明理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朱熹集中了前人(特别是程颐)的儒学研究成果,形成了新儒学体系。他把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理论根据,构建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

7、的社会秩序。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通过编撰童蒙须知等启蒙著作,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比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程朱一派专在士阶层中求发展,终于成为新儒家的正统。直到王阳明出现后,陆王才真正能和程朱分庭抗礼。王阳明的“致良知”教以“简易直接”为特色,是和朱子“格物致知”的理论长期奋斗而获得的。他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因而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王阳明以来有“满街都是圣人”之说,新儒家伦理因阳明学的出现而走完了它的社会化的历程。摘编自余英时(1)根据材料

8、一,分析朱熹学说形成的原因,概括朱熹推广儒学的路径。(2)根据材料二,比较王阳明学说与朱熹学说的不同点,归纳王阳明思想的社会意义。(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主要趋势。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据材料一“集中了前人(特别是程颐)的儒学研究成果”“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结合所学得出儒学吸收佛、道思想,据材料一“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得出儒学家关注社会;第二小问,据材料一“他编著四书集注”“编撰童蒙须知”得出著书立说,阐释儒家经典,据材料一“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得出将儒学教育渗透于

9、青少年的日常生活。第(2)问的第一小问,据材料二“程朱一派专在士阶层中求发展”“王阳明以来有满街都是圣人之说”得出传播对象不同,据材料二“朱子格物致知的理论”“王阳明的致良知”得出认识论不同;第二小问,据材料二“简易直接为特色”“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得出有利于思想解放,据材料二“新儒家伦理因阳明学的出现而走完了它的社会化的历程”得出有利于提高民众的道德修养。第(3)问的第一小问,据材料二“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得出世俗化,据材料二“走完了它的社会化的历程”得出社会化;第二小问,据材料一“集中了前人(特别是程颐)的

10、儒学研究成果”“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得出辩证继承,创新发展,据材料二“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得出面向大众,联系实际。答案:(1)原因: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儒学家关注社会。路径:著书立说,阐释儒家经典;将儒学教育渗透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2)传播对象不同:朱熹,士大夫阶层;王阳明,发展到普通民众。认识论:朱熹,格物致知;王阳明,致良知(反省内心)。意义:有利于思想解放;有利于提高民众的道德修养。(3)趋势:世俗化、社会化。认识:辩证继承,创新发展;面向大众,联系实际。能力提升练10儒家学者倡导仁爱,但无法回避“仁缘何贪”。朱熹对此解释为仁善之人秉性温和

11、慈爱,不够刚硬耿介,因此常在钱财等方面缺乏足够的严谨、理性与自制。由此可见,朱熹将“贪”归因于()A监察制度的缺失 B人性的复杂微妙C社会经济的发展 D社会风气的污浊B根据题干材料“在钱财等方面缺乏足够的严谨、理性与自制”可知,朱熹将“贪”归因于人性的复杂微妙;A、C、D三项题干材料都不能反映。11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王守仁主张“破心中贼”,两者相同的本质意图是()A否定佛、道教的教义B将儒家学说发扬光大C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D维护封建统治秩序D“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克服私欲,“破心中贼”主张规范个人行为,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是其本质意图,排除。1

12、2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人的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A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C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A题干中“对于理学原则如何进入人的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这表明朱熹重视理学原则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的运用,理学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这符合材料的主旨,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理学的生活化而非政治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理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儒

13、学的哲学化,故D项错误。13王守仁传习录载,“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民爱物,即仁民爱物便是一物。”这一主张()A否定“存天理,灭人欲”B科学地指明了心与物的关系C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内涵D注重人的意识的重要作用D王守仁心学是对理学的发展,没有否定“存天理,灭人欲”,故A项错误;材料“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说明王守仁的心学仍旧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并不是科学地指明心与物的关系,故B项错误;人文精神倡导以人为中心,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材料中“身之主宰

14、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强调了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故D项正确。14我国古代不仅注重家庭教育,而且十分重视家教教材的编写。由于家庭教育,要以识字启蒙教育为基础,所以编写蒙学教材就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件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古代蒙学丛书分类表类别书名以识字为主的综合知识型的教材开蒙要训百家姓三字经对相识字文字蒙求和杂字以封建伦理道德为主的蒙学课本孝经论语太公家教小学少仪外传童蒙训性理字训以社会和自然常识为主的蒙学课本兔园册,创始于李翰的蒙求十七史蒙求广蒙求叙古蒙求春秋蒙求历代蒙求名物蒙求幼学琼林以提高阅读能力为目的的趣味读物书言故事日记故事蒙养故事龙文鞭影

15、二集童蒙观鉴二十四孝图说根据材料,提取其中的任意一项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提取的信息进行论证或说明。(要求:信息描述准确规范、史实应用准确清楚,条理清晰)解析:蒙学教育是中国古代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发展和传承的基本手段。各类蒙学教材的功能不尽相同,产生的社会影响也不尽相同。但在封建时代,蒙学教材一方面肩负着教会儿童读书识字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也都是为了封建统治服务,对儿童进行封建伦理道德教育,规范儿童的思想和行为,成为一代合格的封建统治人才或被统治者。因此,注意挖掘材料主要信息,用规范的学科语言加以表达,观点要鲜明,论述要充分。答案:信息:中国古代蒙学教材服务于封建统治的需要,肩负着中国文化传承的使命。论证:宣传儒家伦理道德,培养封建思想意识。家训、童蒙规范儿童思想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