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与心理统计学自考大纲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107511895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教学与心理统计学自考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育教学与心理统计学自考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育教学与心理统计学自考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育教学与心理统计学自考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育教学与心理统计学自考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与心理统计学自考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与心理统计学自考大纲(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 课程性质与特点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是统计学运用于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所产生的一个应用统计学分支,它的任务就是向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者提供分析心理现象和教育现象的数量规律性的统计分析工具。它是为培养和检验考生的教育与心理统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教育测量学等课程的前提。该课程的特点:(一)逻辑分析性强;(二)概念和公式运用多;(三)运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量化地分析、认识教育和心理现象和规律。因此在考生自学及自考命题过程中,应充分地重视本课程的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二、 课程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使自

2、学应考者理解掌握教育与心理统计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培养其描述统计分析能力和推断统计能力,并能用来解决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研究方面的实际问题。考生应该懂得和掌握一些必要的统计分析方法,以便能独立分析资料、处理数据直至科学决策。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从总体上把握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教育与心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针对具体的问题按照要求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分析处理;能够运用统计分析的原理与方法来解决教育、心理方面的实际问题。三、 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和区别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是采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解决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中遇到的问题的一门课程,因此与教育学、心

3、理学和统计学有相对密切的联系。统计学是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理论基础,因此具备一些统计学上的预备知识对于学习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这门课程是必要的。当然,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在内容上会更注重统计学在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应用,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此课程是一种方法性课程,它为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过程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工具,而教育学和心理学则为这种方法的学习提供了一种载体,在应用中不断得到理论和方法的完善。考生在学习本课程应该把握两个要点:一是要全面了解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基础知识,以便在具体的应用中选择正确的数据处理方法;二是要注意结合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和掌握数据统计处理的应用

4、条件和操作过程。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教材的重点是28章,介绍教育学与心理学中常采用的数据统计处理方法,第1章是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要求对此有相关的了解;第914章是知识的进一步深入,不要求掌握。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 了解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定义和内容体系,形成对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整体认识;2. 了解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历史与发展趋势3. 了解本学科必备的预备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本章重点:预备知识中的概念的理解本章难点:随机变量的分类方法二、课程内容三、考核知识点(一)什么是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概念(二)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基本内容描述统计学、推断统计学、多

5、元统计分析的涵义(三)教育与心理统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世界上第一本有关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专著(四)预备知识1. 随机现象及随机变量的概念。2. 常用的符号及其计算法则。四、考核要求(一)什么是教育与心理统计学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概念(识记)(二)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基本内容描述统计学、推断统计学、多元统计分析的涵义(领会)(三)教育与心理统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世界上第一本有关教育与心理统计学的专著(识记)(四)预备知识1. 随机现象及随机变量的概念(识记)2. 常用的符号及其计算法则(领会)第一章 常用的统计表与图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 了解次数分布的概念以及次数分布图通常的两种表达方式,能够编制

6、单次数分布表、次数直方图与次数多边图; 2. 了解几种常用的统计图的涵义,并能绘制和在实际中应用它们。本章重点: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本章难点:组限、组中值的算法。二、课程内容三、考核知识点(一)次数分布表与图1. 次数分布的概念2. 次数分布图通常的两种表达方式3. 单次数分布表、次数直方图与次数多边图的编制(二)几种常用的统计分析图1. 散点图、线形图、条形图、圆形图的涵义2. 散点图、线形图、条形图、圆形图的编制四、考核要求(一)次数分布表与图1. 次数分布的概念(识记)2. 次数分布图通常的两种表达方式(识记)3. 单次数分布表、次数直方图与次数多边图的编制(简单应用)(二)几种常用的统计分

7、析图1. 散点图、线形图、条形图、圆形图的涵义(识记)2. 散点图、线形图、条形图、圆形图的编制(简单应用)第二章 常用统计参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 掌握平均数(包括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中数、众数等集中量数的涵义、算法并能够针对具体的数据进行灵活应用;2. 掌握平均差、方差、标准差、差异系数等差异量数的定义、算法并能够针对具体的数据进行灵活应用;3. 理解百分位数、百分等级分数等地位量数的涵义;4. 掌握相关的涵义,理解相关系数意义并能够合理应用各种相关系数衡量变量之间的关系本章重点:集中量数和差异量数的计算;相关系数的计算本章难点:几何平均数的计算,相关系数的应用条件二、课程内容三、

8、考核知识点(一)集中量数1. 总体平均数与样本平均数的定义、公式与符号表达2. 加权平均数的定义与公式表达3. 几何平均数的基本公式4. 中数的定义5. 众数的定义;6. 算术平均数的性质及其优缺点7. 几何平均数的使用条件8. 正确计算总体平均数与样本平均数9. 加权平均数的计算10. 几何平均数的计算及其在教育与心理研究中的应用11. 对一组数据能用观察法确定其中数12.利用皮尔逊经验法计算众数(二)差异量数1. 平均差的计算公式与符号表达2. 总体方差与总体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与符号表达3. 样本方差与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与符号表达4. 差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与符号表达;5. 方差与标准差的性质

9、与意义;6. 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差7. 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总体方差与总体标准差8. 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样本方差与样本标准差9. 应用标准差的性质确定一组新数据的标准差10. 应用差异系数评价两组数据的相对差异程度(三)地位量数1. 地位量数的涵义2. 百分位数的涵义3. 百分等级分数的涵义(四)相关分析1. 相关的涵义;2. 相关系数的概念与符号表示3. 积差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4.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的基本公式5. 肯德尔W系数的计算公式6. 相关散点图7. 对相关系数的解释8. 积差相关系数的应用条件9. 等级相关系数的应用条件10. 点双列相关的应用场合11. 双列相关的应用场合12.

10、利用原始数据计算积差相关13. 利用原始数据计算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四、考核要求(一)集中量数1. 总体平均数与样本平均数的定义、公式与符号表达(识记)2. 加权平均数的定义与公式表达(识记)3. 几何平均数的基本公式(识记)4. 中数的定义(识记)5. 众数的定义(识记)6. 算术平均数的性质及其优缺点(领会)7. 几何平均数的使用条件(领会)8. 正确计算总体平均数与样本平均数(简单应用)9. 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应用)10. 几何平均数的计算及其在教育与心理研究中的应用(简单应用)11. 对一组数据能用观察法确定其中数(简单应用)12. 利用皮尔逊经验法计算众数(简单应用)(二)差异量数1.

11、平均差的计算公式与符号表达(识记)2. 总体方差与总体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与符号表达(识记)3. 样本方差与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与符号表达(识记)4. 差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与符号表达(识记)5. 方差与标准差的性质与意义(领会)6. 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差(简单应用)7. 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总体方差与总体标准差(简单应用)8. 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样本方差与样本标准差(简单应用)9. 应用标准差的性质确定一组新数据的标准差(综合应用)10. 应用差异系数评价两组数据的相对差异程度(简单应用)(三)地位量数1. 地位量数的涵义(识记)2. 百分位数的涵义(领会)3. 百分等级分数的涵义(领会)(四)相

12、关分析1. 相关的涵义(识记)2. 相关系数的概念与符号表示(识记)3. 积差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识记)4.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的基本公式(识记)5. 肯德尔W系数的计算公式(识记)6. 相关散点图(领会)7. 对相关系数的解释(领会)8. 积差相关系数的应用条件(领会)9. 等级相关系数的应用条件(领会)10. 点双列相关的应用场合(领会)11. 双列相关的应用场合(领会)12. 利用原始数据计算积差相关(简单应用)13. 利用原始数据计算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简单应用)第三章 概率与分布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 掌握随机现象以及概率的定义和涵义;2. 理解二项分布的定义及均值、方差及标准差;3. 掌握正态分布定义、基本性质以及应用,理解标准正态分布的涵义以及与一般正态分布的转换关系。本章重点:概率的涵义及其应用;二项分布、正态分布的含义及其应用本章难点:正/用二、课程内容三、考核知识点(一)概率1. 随机现象、随机试验、随机事件2. 概率的统计定义3. 概率的古典定义4. 概率的加法定理5. 概率的乘法定理(二)二项分布1. 二项式定理2. 二项分布的均值、方差及标准差的应用(三)正态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