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的证教育教学方针知识材料与能力简答题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107511804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8.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的证教育教学方针知识材料与能力简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师资格的证教育教学方针知识材料与能力简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师资格的证教育教学方针知识材料与能力简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师资格的证教育教学方针知识材料与能力简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师资格的证教育教学方针知识材料与能力简答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的证教育教学方针知识材料与能力简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的证教育教学方针知识材料与能力简答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一、教育基础教育与社会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4)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体制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1) 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 教育可以促进民主(3)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舆论力量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 (2)文化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3)文化影响着教育内容的选择(4)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4、教育对文化的影响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

2、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5、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1)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县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3)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6、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影响因素)(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4

3、)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7、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2)坚持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培养独立个性。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8、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主要有三种基本的类型:(1) 双轨制。这种学制以西欧国家为代表,把学校系统分为两个互不相通、互不衔接的轨道,一轨是自上而下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普通教育学校;一轨是为普通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职业教育

4、学校。(2) 单轨制。这种学制以美国为代表,其特点是所有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中学习,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衔接。(3) 分支制。这种学制以苏联为代表,在初等教育阶段强调共同的基础性教育,到中等教育阶段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个分支的学制。9、简述学校产生的条件(1)第一,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能为社会提供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而专门从事教与学的活动(2)第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了明显的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知识分子,使人类间接经验有了相当数量和程度的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教学内容。(3)第三,文字的出现,有了记载和传

5、递,间接经验的工具,使教育发生了根本性地变化(4) 第四,国家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官吏和知识分子。10、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 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11、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上几方面:(1)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 体现课程改革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12、简

6、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3、简述你对三种学习方法的理解(1)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2)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3)探究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14、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多样化)(1)传道者的角色(2)授业解惑者的角色(3)示范者的角色(榜样角色)

7、(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5)朋友的角色(6)研究者的角色15、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所提出的基本理念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所提出的基本理念包括:(1)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2)师德为先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3)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

8、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4)终身学习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16.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1)全面性,放宽视野,检索内容客观全面(2)准确性,检索过程要认真细致(3)勤于积累,检索方法要多样化,建立二人资料库(4)善于思考,用创造性思维综合分析文献内容。17、简述教育报告的一般结构:教育报告的一般结构包括报告的题目、引言、正文、结论以及参考资料和附录18、课程

9、设计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1)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2)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部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3)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19、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1)复杂性和创造性(2)主体性和示范性(3)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4)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20、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1)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和创造性(2)教师劳动具有连续性和广延性(3)教师劳动具有长期性和间接性(4)教师劳动具有主体性和示范性(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

10、的群体性二、学生指导1、简述知觉的一般特性包括:(1)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2)整体性: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一个整体的过程。(3)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知觉对象的特征(4)恒常性:人的知觉映像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特性的过程。2、简述如何利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记忆(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

11、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3、依据遗忘规律如何合理组织复习(1)及时复习,经常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做到分散与集中复习相结合(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7)掌握复习的量,坚持适度超额。4、 简述如何培养小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1) 培养学生的创造动机(2) 帮助学生进行丰富的表象储备(3) 让学生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4) 用一些创造原型给学生启发(5) 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5、简述意志的基本特征第一,意志有明确的目的性第二,意志对活动有调节作用第三,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第四, 意志以随意动作

12、为基础6、简述如何培养良好的性格(1)树立效仿的榜样(2)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3)及时进行个别指导(4)创设优良的集体氛围(5)鼓励学生自我教育7、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四个,分别是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1) 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 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3) 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4)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8、简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体差异性9、

13、简述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其启示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另一方面是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平衡。教育启示: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10、儿童身心发展个别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1)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表现在个体和群体两个方面。(2)从个体的角度看,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上的差异。(3)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

14、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11、简述小学生注意发展的规律(1)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2)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3)注意的集中性质和稳定性较差(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12、简述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特点(1)社会性动机日益明显(2)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向间接的远景性动机转变(3)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发展(4)认知兴趣不断发展13、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1)有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转化(2)兴趣广度逐步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3)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14、简述尝试错误说所提出的三条学习规律(桑代克)(1)准备律: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学生做好的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映(2)练习

15、律:对学生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3)效果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生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15、简述皮亚杰理论中7-12岁的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1)思维中形成了守恒观念(2)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3)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4)思维具有可逆性16、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1) 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5)根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17、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的提高(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变化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