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养生的智慧II-曲黎敏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7505274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帝内经》养生的智慧II-曲黎敏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黄帝内经》养生的智慧II-曲黎敏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黄帝内经》养生的智慧II-曲黎敏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黄帝内经》养生的智慧II-曲黎敏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黄帝内经》养生的智慧II-曲黎敏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帝内经》养生的智慧II-曲黎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帝内经》养生的智慧II-曲黎敏(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帝内经养生智慧II 曲黎敏教授讲座笔记目录黄帝内经养生智慧II11中医的定义3一、养的内容:3二、中医是对生命的细致体会与关切“医者意也”。5五藏与中医意象思维(上)9一、五行定义,五行,不是只五种物体,而是指五种状态和运行的方式.10二、五气 风、热、湿、燥、寒11三、五行各象11五藏与中医意象思维(下)12黄帝的意义(一)13黄帝的意义(二)13一、心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统摄脏腑14二、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15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蕴含生机15五、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造化形容16六、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疏通气机17七、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生发真阳17八、胃

2、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受纳分类17九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容纳变化18十一、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渗透分别18十二、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18十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气化出焉19经脉穴位奇经八脉19经脉阴经6条,19穴位井穴荥穴腧穴经穴合穴几个重要的穴位:20关元经脉探秘20内经说人20黄帝内经II3-五藏与意思思维(中)五藏各象221.、象人事:木母、金公、姹女、婴儿、黄婆222.象五腑233、象五体244、象五窍245、象五华256、象五色26黄帝内经养生智慧II5-五藏与意思思维(下)曲黎敏课堂笔记278.象五音:279、象五神2910,象五志

3、,五种情志。3011、象五变3112、象五味3213、象五臭3314、象五液33五灵兰秘典论的社会医学模式心34一、心的功能:35二、心病难医354、心经有问题,心血虚就会造成心痛。37第二种心主神。38七灵兰秘典论的社会医学模式肝脾40一、肝者将军之官也,谋虑出焉。40二、脾,谏议之官,知周出焉.。43三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45五、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48五藏与六腑50十灵兰秘典论胃54(十三)从扁鹊望齐候之色看中医的“望”58(十四)何谓望闻问切60(十五)、扁鹊的六不治64(十六)如何养生66一、首先呼吸方式的改变66二、人的运动方式发生了改变。67第三、人的消化功能的改变6

4、8(十七)人生道德与修养70传统养生方法:731.静坐。732.读书。743.远眺山水花木。754.会朋友,与朋友谈天说地。755.教化子弟。761中医的定义中医的定义:一个汉书*艺志“方技者,皆生生之具”。 另一个在后汉书郭玉传里提到:“医者,意也”。一“皆生生之具”,这个和现代医学的很多定义是不一样的。所谓“生生之具”,就是使生命长生的工具。传统文化中,经常会出现一个词,叫“长生久视”,就是说不管人活到多大岁数,都要眼不花、耳不聋,这是一个关于生命质量的问题。得老年痴呆症的人也可以活很久,可是他的生命质量不高,没有一个很好的生活状态。中国的传统医学实际上强调的是要让生命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5、。怎么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这是中医学一个很重要的内涵,就是我们经常会讲到的养生问题。 中国古代的“养”字,写得非常有意思,它是指一个人赶着四只羊,在放牧。 “养”有爱护和放牧的意思。所以养生首先要爱护自己这条生命,然后还要牧养它。所谓的“牧养”就是让生命自由自在地生长,保持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一、养的内容:1. 养性情,如果你性情出了很大的问题,在你生命状态中也会出大问题,造成现在病的三大原因,一是情志不遂,性情方面出了问题,压抑,使我们身体遭遇很困境;二是暴饮暴食,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性,饮酒不要过度,偏有些人要过度饮酒。三是缺乏运动,很多现代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你建

6、立起一个正确的生活方式,就能使生命长生。养怀情,不是让你不生气。传统文化强调在解决任何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讲究一定的方法。“止怒莫若诗”,假如比较容易发怒的话,就去学诗,在中国,是一个诗教大国,过去的人都是可以写诗的。“去忧莫若乐”,所有的诗都是吟诵的,就能够放松我们的心智。五脏都对应着五音和五声。你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来,都是你内在的一种反应,诗也是你情志的一种反映,所以传统文化让人们去学诗,学音乐、学礼仪,然后要知道安静地去做,来养性情。2. 养睡眠这是一个大问题,睡眠其实跟长寿最密切,一定要睡子午觉,天地相交;丑时觉,养肝;寅时觉,气血疏布的时候。3. 养居处中国古代有一门风水学提到“室大多阴,

7、台高多阳”,我们现在买房子都是要买在房子,在古代是很多讲究的,它是说,客厅可以大的,卧室是不可以大的,因为这个跟人的气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房太大的话,就会耗你的气。故宫里皇帝住的那个房子是很小的,房子多大才是合适呢,古代有它的标准,就是:阳光从窗户照进来,正好打在床沿的前缘就可以,就是阴阳对半,在你家里就形成一个太极之象,阴阴各半。“室大多阴”,中医里讲“多阴则厥”,厥就是厥逆症,用现在话来说就是手脚冰凉,传统医学认为是心气大虚的象。手脚冰凉的女孩多乖巧,是因为她心主血脉的这个功能出了问题,她心气不足心血不足,心气不足血就供应不到四肢的末梢,就手脚冰凉。这种女孩基本来讲就比较温顺。“多阳则萎”,

8、萎症就是四肢无力症,四肢酸软。“此阴阳不适之患也,是故先王不处大室,不为高台” ,也表示不要去培养自己那种奢侈享受的习惯。还是要多运动,不要老呆在屋子里,再大的房子,也要出去走动。这是养居处的问题。4. 养房事讲究的阳阴和谐,把自己性情睡眠调理好了,阴阳才能和谐,才能家和,才能形成一个社会和谐的局面。养生不是单纯地不生病,而是使生命质量获得提高。中医永远是把质放在量的前面的,一个人即使活到一百六十岁,但如果他得了老年痴呆症,那也是没有意义的。二、中医是对生命的细致体会与关切“医者意也”。中医的第二个定义就是“医者意也”。在很大程度上,有些中医问题是很难讲清楚的,很多医家都说,最上等的医生,都是

9、在谈这个“意也”。“意也”来源于“医之为言意也”,这句话最早出现在郭玉传里。 后汉书里曾经记载过一位大医家郭玉,在他治病救人的过程当中,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说,一些富贵的人来找郭玉看病的话,郭玉一定要让这些有钱人或者官僚穿上穷苦百姓的破衣服,住到破房子里,才能给他们治好病。当时的皇帝就问郭玉为什么要这样,郭玉说这就是“医之为言意也”:那些人的地位、气势摆在那儿,他觉得那些人对他不信任,处在这种状态之下,他自己很恐惧,意念和想法就会受到干扰,就不能集中精神为病人看病。还有一个故事,是说有一天皇帝想试验郭玉的脉法,就让“嬖臣美手腕者与女子杂处帷中”,找了一个手腕漂亮得像女人的手一样的

10、男子和一个女子躲在帷帐之后,这两个人各伸出一只手来,让郭玉把脉。郭玉把完脉以后,就觉得非常奇怪,他说这个脉象很怪,好像不是一个人的脉,而是两个人的。因为脉有阴阳,脉分男女,郭玉从脉法上一下就判断出这两只手不是一个人的手。皇帝从此特别佩服他。 “医者意也”的来源。郭玉说:“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神存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腠理”是什么?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讲,“腠理”指的是人们的肌肤腠理,其实就是指生命。“巧”就是指医生的针灸治疗。郭玉说生命是至微至妙的一个东西,如果医生要去医治人的生命,需要“随气用巧”,即医生需要根据自己的气去把握一切。医生在给别人扎针的时候,一定要

11、小心谨慎,如果在扎针时,出现一点点问题,就会“毫芒即乖”,就是说出一点差错就会酿成很大的错误。医生对“医者意也”理解的层面不同,他们医术的高低就会不一样。实际上,“医者意也”涉及悟性、感觉和神明的问题,这属于医学中很高的一个层面。 在黄帝内经当中有一句话,叫做“下守形,上守神”。西方社会强调的是“形”这个层面,即肉体层面,给人体的定义是人是机器。所以现在很多人就像对待机器一样对待身体,总是想着怎么样去修理它。但是中医不同,中医强调的是气和神的层面,医者意也,涉及到一个悟性感觉和神明的问题。医者悟性的高低也就是他医术水平的高低。西医强调的是形,是器官肉体的这个层次,它给人定义为机器,所以就像对待

12、机器一样在人身上去修理它。中医强调的是气和神这个层次,所以黄帝内经又说“下守形,上守神”,真正高明的医生,都是守着神明,是用意念、用神来看病的。机:“机”在古文里,左边是个“木”字,右边的上面是两个类似角丝的东西,下面是一个“戍”字,“戍”字实际上是一个武器,而上面的角丝代表了一个最原始的意象,就是脐带。“机”就是指小孩子出生时,切断脐带的那一瞬间。如果这一瞬间人把握住了,生命就会为之改观,我们常说“抓住机会”、“把握时机”就是这个意思。脐带是沟通人体先天和后天的东西,脐带一旦被剪断,就会形成肚脐,肚脐在中医里叫神阙穴,就是指人先天的神明。在把脉的过程中,如何把出正确的脉,实际上靠的就是医生在

13、气脉搏跳的一瞬间对人生命的全方位感悟。一瞬间的感悟是非常重要、非常微妙、不可言说的,它是一种感觉,是一种综合的东西,因此上医有上医的境界,中医有中医的境界,下医有下医的境界,他们之间的区别很大。“不可言说”其实不是一种玄虚,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中国文化和西方文明有很大不同,西方文明总是要定义某一件事物,永远是在强调这个事物“是”什么,而中国文化却是说这个事物“像”什么,是在说一个共识性的东西。 中医这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理解在治疗上主要用在哪些方面呢?一、 把脉上中医在把脉上,说春天是浮脉,它不说浮脉是什么什么样的,在中国脉学上是这样说的“春脉浮,有鱼之游在波”。这是一副多美的画,说这个

14、浮脉就像鱼游在波上一样,春天,我们的阳气升发起来,鱼本在水底,浮脉就像鱼从水底跃在波上那一瞬间的情境一样,就是那一瞬间的东西。所以我们在教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强调,培养那种对自然的感觉,然后你才能够真正地体悟中国的脉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二、是扎针的问题手拇指根部有一个合谷空,正常取穴方法,就是用大拇指的横纹卡在这个手的这个棱上,按下去,就是合谷。这是个很量化的取穴方法。可是在真正上医扎针的时候,会根据人的气血的情况去判断。比如,对厥症患者,气血上不来,这个合谷穴可能就要比别人的后一点点,错一个位置,气血过的人,这个合谷穴可能就要往前一点点。所以在针炙中有和种说法就是“候气”就是等待这个气的到来,

15、气血不旺和气血旺的人,取穴肯定是不一样的。这也是“医者意也”的一个表现。人是复杂的系统,中医不可能简单。缺钙补钙的问题,从中医上来讲,所有的补,还要看你有没有一定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不是你吃了就能补得进去的。没有这个消化和吸收的能力,补什么也是补不进去的。养生不是吃补药的养生。黄帝内经就告诉我们一定要建立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这才是养生的要点。五藏与中医意象思维(上) 内经的五藏,不是解剖学上的五脏,不是血肉器官的五脏。恽铁樵(民国1871935,中国医学家,江苏武进人,编成药盒医学从书)说过内经的五藏是气化的五藏,是一个四时的五藏。西医为“脏”,中医为“藏”,有内藏和外象的这么一个关系,不知道五行的道理,生发收藏,中医的五行就永远不会理解。意象思维的总原则: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全是从气的层面上去看.一、五行定义,五行,不是只五种物体,而是指五种状态和运行的方式.里五行的定义是:水曰润下,火曰炎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