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青少年网络计划项目安全与道德教育教学方针讲座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107504340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青少年网络计划项目安全与道德教育教学方针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加强青少年网络计划项目安全与道德教育教学方针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加强青少年网络计划项目安全与道德教育教学方针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加强青少年网络计划项目安全与道德教育教学方针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加强青少年网络计划项目安全与道德教育教学方针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青少年网络计划项目安全与道德教育教学方针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青少年网络计划项目安全与道德教育教学方针讲座(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讲座一、青少年的上网现状分析 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在短短20年间从无到有,异常迅猛地扩展到了全球的每个角落。根据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公布,到2007年6月,全国网民数量达1.32亿,中国的网民数量在美国之后,列世界第二,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1%-3%的速度在不断增长。在这1.32亿的网民中,18岁以下占17.7%,18-24岁月占33.49%。在校学生用户人数所占比例则从上年的38%跃升至50%以上,远远超过其他群体而高居榜首。这个数字表明,未成年人网民群体已经成为网络用户中的重要群体。互联网在极大地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未

2、成年人成长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一是国内外敌对势力在互联网上刊载的大量反动性、煽动性、黄色、暴力和低级庸俗的内容,使部分是非不辨的未成年人上当受骗,产生对现实的认同危机,不能正常参与社会生活,甚至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二是部分犯罪分子利用网站、网吧提供的平台,针对未成年人自控力较弱的特点,利用上网聊天的机会寻找目标实施诈骗、抢劫、强奸等犯罪活动,给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直接造成威胁。三是由于未成年人自控力较差,沉迷于网上聊天、玩游戏、甚至浏览不健康网页等,导致“网络成瘾综合症”,出现个性化极端化情绪,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党和国家一直关心和重视青少年网络安全与道德建设问题。有关部门在青少年网络安

3、全与道德教育方面也做了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特别是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对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和道德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3年5月,胡锦涛同志也明确指出:现在,互联网迅速发展,逐步进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和互联网交上了朋友,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同时也加重了我们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建设,努力使互联网成为青少年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个新窗口;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趋利避害,积极规范互联网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 然而,网络说到底还是一种新的技术工具,是由人发明出来的,本身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它

4、给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机遇。利用网络开展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具有传统政治思想工作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应当趋利避害,加强引导,把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与现代网络结合起来,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寓教育于网络,通过网络来开展生动活泼的青少年政治思想工作。从我们的经验来看,目前加强中小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应是当务之急。惟有如此,才能使青少年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并在全社会网络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小学教师,特别是小学的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在提高自身网络知识的同时也要教育引导小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时代,学会利用网络,因势利

5、导,积极规范青少年的上网活动。二、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一)、自身原因1、网络能满足青少年渴求知识的需要。 2、网络能满足青少年人际交往的需要3、网络能满足青少年宣泄情感的需要)。4、好奇天性使然5、补偿心理需求。 6、缺乏自制能力。 7、缓解压力需要(二)、家庭原因由于独生子女、独门独户居住等原因,青少年与同龄伙伴交流较少,如果父母再忽略了与他们的情感沟通,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青少年便容易趋近网络以寻求自己的情感归宿。1、放任型家长疏于监督2、无知型家长爱莫能助3、不当型网络代替家教(三)、社会原因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2、网络的相关法规不健全3、网络世界的虚拟性诱惑着青少年

6、三、对我国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的几种网络活动(一)、网络聊天。 (二)、网络游戏。 (三)、网络色情四、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一)正面影响1、有利于青少年现代观念的形成。2、有利于青少年思维方式的改变。3、促进青少年独立意识的发展。4、促进青少年开放、创新精神的树立。(二)负面影响1、道德方面.网络的全球性和开放性,冲击着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体表现为:.意识形态西化。克林顿政府在发表“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行动计划”中指出,推动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是开辟一个新的思想战场,其目的是要用自由、民主、人权的价值观念统治世界。实现“思想的征服。”民族认同感弱化。网络生活将淡薄人们的国家观念,因为网络世界是没

7、有国界的。比如考英语准备出国的青少年中有一个不解的现象,谈起美国某个州,不论天气、人口、经济、交通都可以口若悬河,但若问及中国的某个省的情况,则张口结舌。青少年对前者的了解远胜于后者。其结果是,大学生择业时不再看重就业机构的国家、民族属性,而将为全人类工作作为自己的原则。互联网对民族认同感的消解力量是最强大的,这种力量来自语言、技术、信息三方面。美国利用互联网放肆地扩充着自己的“领土”。这是新型的文化殖民主义。他们不是用枪而是用计算机。.网络虚拟性导致青少年道德情感的弱化、生活方式的异化。如:网恋、网婚(结婚、离婚、再婚)、过日子都可以来去自由,毫不负责任。久而久之,青少年容易将虚拟网络的内容

8、误认为是现实,一旦走入到现实生活,他们就会因为巨大的落差而产生失望等不良情绪,并受到伤害。.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增多。网络犯罪日益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并以每年平均30%的速度递增。一些有“网络成瘾综合症”的青少年,每月的上网费用可高达数百元,这些没有收入来源的学生为了支付上网费用,一些人不惜铤而走险:偷盗、抢劫、诈骗等。网络色情犯罪。利用网络建立色情网站,传播色情信息、通过聊天诱骗少男少女见面,实施诈骗、奸淫、谋杀等。黑客犯罪:通过网络非法进入他人系统,截获或篡改计算机数据,危害信息安全的计算机入侵者。随着计算机网络在政府、军事、金融、医疗卫生、交通、电力等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黑客

9、的破坏活动随之猖獗。他们运用网络发布虚假信息,充当黑客攻击他人的电脑,揭露他人的隐私,随意更改他人的资料,套取他人的密码获取利益等犯罪时有报道,但这种犯罪方式竟然不为人们鄙弃,相反,招来的是青少年的称赞和模仿。2.教育方面.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丧失某些生存能力。其表现为:.网络的自由性影响了青少年语言表达方式。网络语言是利用计算机在网络交流领域中使用的语言形式。但许多青少年由于长期使用网络语言的缘故,便把它用到现实生活中,使人难以理解,甚至有的学生写作文也用网络语言,弄得老师都看不懂。如:“7456”-气死我了;“TMD”-他妈的;“BT”-变态;“PMP”-拍马屁;“886”-拜拜了;“杯具

10、”悲剧。.网络的“快餐模式”导致青少年知识匮乏、“信息塞车”。由于过多依赖网络,对书本阅读、亲身实践等方面弱化,使青少年获取知识的方式成快餐模式。由此可能引起总体知识水平的下降。大量信息的涌入,不论正确与否、不论好坏、不论全面或片面、科学或主观臆断都挤入他们脑中,致使不能被流畅地消化、加工,超越人脑的承载能力而出现“信息塞车。.网络的形象性使青少年逻辑思维减弱。网络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构成立体化的传播形态。美国学者伯斯丁认为,网络正在削弱我们的思考力,汽车使人类体能弱化,网络使人的智能弱化,长此以往,人类可能会被网络变成“弱智儿“。3、心理方面.网络的虚拟性引发青少年人格扭曲。.长时间的

11、沉溺于网络,易引发青少年的网络性心理障碍。4、身体方面.电磁波危害。 .视力危害。 .组织危害。5、财产方面网络是一个虚拟的开放的空间,匿名交往让某些人肆无忌惮,蓄意发布虚假信息或有害信息,让身心不成熟、判断能力较差的青少年难以识别真假、是非。QQ聊天、各种网络会员的注册等都需要填写个人信息,如家庭住址、学校名称、家庭电话、手机号码、照片等。很多青少年把自己的个人信息全都如实填写,或者在他人问询时如实相告。而一些人或网站正是利用这些套取的个人信息或从他处购买来的个人信息进行诈骗等非法活动,对上网青少年及其家庭带来财产方面的损失。四、解决青少年网络安全与网德教育问题的对策与措施(一)、青少年沉迷

12、网络游戏的预防和矫治策略1、教师首先要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中小学生的表率。教育者应当受教育。这种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网络知识的学习问题;另一方面是教师网络道德素养的提高问题。只有掌握了网络工具,教师才能与学生共用同一的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中小学生上网的指导。在了解网络的同时,教师为人师表,也必须率先垂范,做好中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模范。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规范教师的上网行为,学校需要制订教师上网的若干规定,保证教师对学生上网的正面导向作用。因此,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是改进和创新中小学德育工作、加速德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

13、手段,网络运用得当,有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2、在小学生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规范小学生的上网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目前虽然网络法制建设相对滞后,但网络方面也不是全无法规或规范。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2001年11月就向社会发布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其内容是:要善于网上学习 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 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虚拟时空。我们可以认真组织学生学习。问题在于,对网络的“虚拟身份”比较难于管理,也有不少

14、人对网络上的法律规定或规范熟视无睹,甚至公然违背。鉴于网络世界的特点,我们可以在每个学校或年级选拔出几名网络管理员,为他们普及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通过他们的辐射带领作用,开展网上文明、网络文化等各种活动,提高对网络道德的认识。另一方面则需要用道德这种无形的约束力去引导规定学生的网上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自觉地遵守网络法规或有关规定,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做一个合格的网络人。可以通过争做合格网民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和水平。网吧是青少年学生上网的主要场所,对青少年上网场所加大监督力度,规范网吧从业行为。重点在清理地下网吧的基础上,把好四个关口。一是进门关。在所有网吧设

15、立未成年人不准进入标志,加强对进门青少年的审查,确保未成年不进入公共网吧。二是内容关。在所有网吧安装有关技术防范设备,并杜绝利用网吧经营电子游戏。三是传播关。采取撤消电脑主机数据输出功能的作法,确保非健康信息不通过电子介质进行传播。四是法规关。尽快出台全方位的关于网络管理和青少年上网和网吧经营方面的有关法律规定。同时,要采取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方式,加大对网吧的监督力度,坚决清除非健康网吧。要大力开展“营造绿色网吧”活动,引导网吧业主文明经营,守法经营。3、 通过各种措施,引导青少年主动接触网络,利用网络,远离“数字鸿沟”,不断提高素质。通过各种培训,加强青少年网络知识教育,给青少年充分

16、的“网上空间”。要考虑针对青少年的注意力,专门设立宣传正面信息的网站,增强点击率。适应网络时代的青少年社会化特点,重点培养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让青少年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要在思想上为青少年修筑一道“防火墙”,让青少年形成对网络道德的正确认识,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养成道德自律。要加大网络立法力度,对青少年进入网络社会进行法律保护和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向家长和学生推荐好的优秀的儿童网站。学生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所以要向家长和学生推荐优秀青少年网站如雏鹰网、童网、中青网等十几家网站。在了解网络安全知识后我们还积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充分利用已有设备,上好信息技术课,搞好兴趣小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