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网络道德教育教学试题及其答案解析(继续教育教学)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107504339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和创新网络道德教育教学试题及其答案解析(继续教育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加强和创新网络道德教育教学试题及其答案解析(继续教育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加强和创新网络道德教育教学试题及其答案解析(继续教育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加强和创新网络道德教育教学试题及其答案解析(继续教育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加强和创新网络道德教育教学试题及其答案解析(继续教育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和创新网络道德教育教学试题及其答案解析(继续教育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和创新网络道德教育教学试题及其答案解析(继续教育教学)(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加强和创新网络道德教育试题(92 分)1.家庭教育在网络道德教育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包括(D) 。 答案选项 A 科学原则 B 实践原则 C 因材施教的原则 D 以上都是 2.(A)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答案选项 A 社会文化 B 社会风气 C 社会关系 D 道德教育3.加强与改进网络法制教育的措施包括(D) 。 答案选项 A 普及网络法律知识 B 树立法制意识 C 培育法律技能 D 以上都是 4.(C)主要是由标准化协议构成,适用于所有与互联网连接的网络,具有公正性.中立性. 一致性和全球性的特点, 其目的在于通过客服计算机网络的异构互联障碍, 为

2、全球搭建开 放性的信息交流平台。 答案选项 A 网络道德规范 B 网络自律 C 网络技术规范 D 网络法律规范 5.(A)就是针对网络空间中的各种社会行为,调整在网络研究开发.应用和发展过程中直 接或间接产生的各种技术问题和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答案选项 A 网络法 B 道德法 C 网络教育 D 网络他律 6.(C) ,是指在德育过程中,通过分析.判断.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其道德判断和价 值选择的能力。 答案选项 A 情理交融法 B 示范比较法 C 价值澄清法 D 自我教育法 7.(A)是指网络德育工作者通过在网上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优秀品质 和模范行为来教育和激励受

3、教育者,从而提高其道德认识和道德觉悟的活动。 答案选项 A 示范 B 比较 C 引导 D 说理8.(B)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答案选项 A 马克思 B 列宁 C 毛泽东 D 邓小平9.(D)是人作为实践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 .以满足自我. 克服受动性过程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特质。 答案选项 A 整体性 B 主体性 C 客体性 D 自主性10.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做到(D) 。 答案选项 A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网络文化 B 加强建设思想道德教育的网络平台作为文化传承.传播的重要载体 C 加强

4、网络文明建设 D 以上都是11.(D)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 重要基础。 答案选项 A 世界观 B 价值观 C 人生观 D 荣辱观12.(D)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答案选项 A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13.(B)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 答案选项 A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

5、以“八荣八耻”为主要 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14.(A)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答案选项 A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 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15.(B)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答案选项 A 世界观 B 价值观 C 人生观 D 道德观16.(C)是人的生命线.总开关,指挥人发挥劳动技能和正确社会行为,使人们各尽其能 去劳动.去创造社会财富。 答案选项 A 世界观 B 价值观 C 人生观 D 道德观17.(A)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

6、的总的看法,包括人们对自身在世界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 看法。 答案选项 A 世界观 B 价值观 C 人生观 D 道德观18.(B)是一种遵循标准的利用公钥加密技术为电子商务的开展提供一套安全基础平台的 技术和规范。 答案选项 A 数字认证 B PKI 技术 C 分级技术 D 阻止进入技术19.(B)通常是按暴力.性.裸露.语言.潜在有害内容等几个方面进行分级。 答案选项 A 以年龄为基础的分级 B 以内容为基础的分级 C 以性别为基础的分级 D 以国籍为基础的分级20.各国对网络媒体的管理与规制基本上都遵循了(D)原则。 答案选项 A 保护言论自由 B 阻止不良信息传播 C 鼓励行业自律 D

7、以上都是21.(A)是传播学中西方学者普遍使用的对信息制作.筛选和发布三方面控制传播的传播 者的名称。 答案选项 A 把关人 B 守夜人 C 监管当局 D 检验人22.(B)主要原理是:先设定若干特殊关键词,网民在发帖过程中一旦使用这些特殊关键 词,帖子便不能直接发出,而被转到网络论坛.网络社区管理员处审看。 答案选项 A 阻止进入技术 B 过滤技术 C 分级技术 D 开设热线23.(A)是指通过在互联网的国际主页上设定对访问某些网址的限制,使得国内网民无 法直接登录这些国外网站获取信息,发表言论。 答案选项 A 阻止进入技术 B 过滤技术 C 分级技术 D 开设热线24.(A)是互联网健康发

8、展的其内在的决定因素。 答案选项 A 行业自律 B 法律约束 C 经济刺激 D 政府监管25.世界范围内的网络经营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 其中电子数据交换商务始于 80 年代中期,Internet 商务始于(A) 。 答案选项 A90 年代初期 B90 年代中期 C90 年代末期 D80 年代末期26.(D)就是指某人被网络信息左右.控制,身不由己地丧失主体性,甚至成为网络的附 庸与奴隶,就像毒品成为吸毒人的需要一样。 答案选项 A 道德失范 B 网络犯罪 C 网络暴力 D 网络成瘾27.(D)是指不同于现实生活中拳脚相加血肉相搏的暴力行为, 而是借助网络的虚拟空 间用语言文字

9、对人进行讨伐与攻击。 答案选项 A 网络低俗 B 暴力 C 暴戾 D 网络暴力28.(B)主要包括网络内容及其影响下的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其范围较为广泛。 答案选项 A 物质文化 B 精神文化 C 信息文化 D 制度文化29.(C)是指网络低俗文化的隐蔽性与混淆性,许多正规的网络内容都可以被用来炒作 . 娱乐化甚至低俗化。 答案选项 A 娱乐性 B 低俗性 C 隐蔽性 D 知识性30.(A)是指网络低俗文化一般会对传统文化的某些严肃庄严的内容进行恶搞,达到一 种低俗搞笑的效果,以迎合一些人恶俗媚俗的不良心理。A 娱乐性 B 低俗性 C 隐蔽性 D 知识性31.(B)信息是指整体上不是淫

10、秽的,但是其中一部分有淫秽内容,不利于网民的身心 健康,缺乏艺术价值或者科学价值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内容。 答案选项 A 淫秽 B 色情 C 低俗 D 平庸32.人们普遍认为信息伦理是(D) 。 答案选项 A 特殊型理论 B 普遍型伦理 C 自律型伦理 D 自律型伦理和普遍型伦理33.就网络能让更多的个体参与进书写和创造文化的角度看,网络毫无疑问是有助于(D) 的实现的。 答案选项 A 网络信息访问权 B 网络信息发布权 C 知识产权 D 文化多样性权利34.(B)比网络信息访问权进了一个层次,个人可以注册账号,通过 QQ.MSN 等通讯工 具与各种人沟通和交流,也可以建立自己的个人

11、网页,或开商店,或开博客,或空间展现 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也可以在各个公共论坛参与各种话题的讨论。 答案选项 A 网络信息访问权 B 网络信息发布权 C 知识产权 D 文化多样性权利35.网络知识权力结构的(B)是指,当网络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基础框架时,网络效应会 引起需求方出现规模经济。 答案选项 A 技术循环 B 市场循环 C 利益群体 D 市场结构36.网络道德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网络空间作为一个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有着道德联 系的纽带,而这一连接虚实两界的道德纽带便是(A) 。 答案选项 A 信息权利 B 信息关系 C 信息义务 D 信息责任37.现实空间是由物质.能量和信息构成的,而网

12、络空间只是由(D)构成的。 答案选项 A 精神 B 物质 C 能量 D 信息38.1876 年(D)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电话,从此电话便成为人们交流信息和情感的最重 要的工具。 答案选项 A 法兰克福 B 爱因斯坦 C 爱迪生 D 贝尔39.20 世纪 50 年代末期, (B)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答案选项 A 美国 B 前苏联 C 德国 D 英国40.在 2011 年 9 月 26 日发表的(A)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寻求实现综合 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绘就了我国国家综合安全战略理论的框架。 A中国和平发展白皮书B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第六条C中

13、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 D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41.网络安全首先需要技术的保障,其次需要(B)的支持,最终需要伦理的关怀。 答案选项 A 人民 B 法律 C 经济 D 物质42.(A)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经济政策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答案选项 A 经济安全 B 网络信息战 C 网络漏洞 D 网络恐怖主义43 网络信息战包括(D) 。 答案选项 A 进攻战 B 防御战 C 中立 D A 和 B 两项44.(B)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网络恐怖主义”的概念。 答案选项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中国45.(A)就是对(网络)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发现各种攻击企图.攻击行为或

14、者攻 击结果,以保证系统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答案选项 A 入侵检测 B 加密技术 C 防火墙技术 D 网络安全协议46.(B)是为了防止被监听和数据被盗取,将所有的数据进行加密。 答案选项 A 安全操作系统 B 加密技术 C 防火墙技术 D 网络安全协议47.(D)是指保证传输的数据不被截获和监听。 答案选项 A 安全操作系统 B 加密技术 C 防火墙技术 D 网络安全协议48.(C)被称为是“20 世纪的最伟大创举”。 答案选项 A 电脑 B 手机 C 互联网 D 电灯49.(C)就是指尊重客观事实,不能只从主观愿望出发,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容许歪曲事 实,产生非科学性的错误。 答案

15、选项 A 科学原则 B 因材施教原则 C 实践原则 D 公平原则50.(B)是公民道德素质定型的关键部分,是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选项 A 单位组织 B 社会 C 家庭 D 学校加强和创新网络道德教育试题(94分)1.( A )是指以计算机.网络.虚拟现实等构成的网络环境。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信息文化 D制度文化2.( B )是指低俗文化将肉麻当有趣,将粗俗不堪.色情暴力当生活享受,很容易使人陷入低级趣味的泥沼。A娱乐性 B低俗性 C隐蔽性 D知识性3.(C)信息是指对不利于人的健康发展,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信息。A淫秽 B色情 C低俗 D平庸4.(A)信息主要是指在整体上宣扬淫秽行为.挑动人们性欲,导致普通人腐化.堕落,又没有艺术或者科学价值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内容。A淫秽 B色情 C低俗 D平庸 5.(A)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将信息高密度地存储在计算机内, 通过磁盘.光盘和半导体芯片等物理载体对信息进行记录.存储与处理。A网络传播 B文化传播 C信息媒体 D模拟传播6.(C)是指对特定智力创造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A网络信息访问权 B网络信息发布权 C知识产权 D文化多样性权利 7.(A)是指任何人只要借助互联网,就可以随时上自己喜欢的网站,浏览各种各样的信息,查阅并下载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A网络信息访问权 B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