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识图与构造教案课程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107504755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识图与构造教案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建筑识图与构造教案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建筑识图与构造教案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建筑识图与构造教案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建筑识图与构造教案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识图与构造教案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识图与构造教案课程(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 案(总体部分)课 程名 称建设识图与构造总计: 64 学时课 程类 别专业课(必修)讲课: 64 学时实验: 0 学时上机: 0 学时任 课教 师职 称无授 课对 象课 程 说 明教 学目 的要 求教学目的和要求:1、 专业能力使学生对建筑用图纸有更好的掌握,能够充分理解图纸表达的信息,并对各建筑构件的分类、构造要求有更深的理解,达到读懂图纸、了解构造的程度。2、 方法能力关注建筑业新技术、新工艺等,注重处理获取信息的过程,培养独立琢磨的能力。3、 社会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和训练,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沟通互助、技术交流的能力。教 学内 容和 重点 及难 点绪论第1章 建筑制图的基本知

2、识第2章 投影的基本知识第三章 建筑概论第四章 基础和地下室(重点)第五章 墙体(重点)第六章 楼底层(重点)第七章 楼梯与电梯(重点)第八章 屋顶(重点)第九章 门窗第十章 变形缝第十一章 工业化建筑第十二章 工业建筑第十三章 建筑工程图识读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教材:刘世超,肖飞,彭维新.建设识图与构造.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3.参考资料:1.饶益平.建筑构造.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2.王立久.建设法规.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3.王锁荣,闵亚琴.工程建设法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注:课程类别:公共课(必修、选修)、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必修、选修)、专业拓展课(必修、选修)

3、 建设识图与构造 课程教案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1章 建筑制图的基本知识授课时间安 排第1周星期一 第5、6节教学器材与工具无授课类型请标注理论课()上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 熟悉建筑制图标准的基本规定2. 了解建筑绘图的基本步骤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各种绘图的常用工具的用途 2.建筑制图标准难点:建筑制图标准的理解教 学 基 本 内 容一、建筑绘图的常用工具图板:0号、1号、2号丁字尺:画水平线三角板:配合丁字尺曲线板:绘制非圆曲线比例尺:按比例放大或缩小模板、图纸、绘图笔等。二、建筑制图标准(1)图纸幅面(2)

4、标题栏和会签栏(3)图纸(4)字体(5)比例(6)常用建筑材料 (7)尺寸标注三、建筑绘图步骤(1)绘图前的准备工作(2)画底稿(3)图线加深教学过程设计: 一、开场白和导入新课(10分钟)二、新课内容(70分钟)1、建筑常用工具介绍(25分钟) 介绍绘图用到的丁字尺、图纸等工具。2、建筑制图标准(30分钟) 介绍图纸上各种位置、标注、绘图规则等标准。3、建筑绘图步骤(15分钟) 介绍绘图的过程。三、课堂小结(5分钟)四、布置作业(5分钟)教学方法及手段(请标注):讲授()、讨论()、上机()、多媒体讲解()、模型、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 说一下

5、建筑绘图的步骤。课后小结: 建设识图与构造 课程教案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2章 投影的基本知识授课时间安 排第1周星期三 第3、4节教学器材与工具无授课类型请标注理论课()上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熟悉投影的形成、投影法的分类2.掌握点、直线、平面的投影规律3.掌握组合体的投影规律和组合体的识图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三面投影的投影规律 2.轴测图、剖面图和断面图的投影规律难点:轴测图、剖面图和断面图的投影规律教 学 基 本 内 容一、投影的形成与分类1.投影的形成必备三条件:形体、投影线和投影面。2.投影法的分类

6、中心投影法、平行投影法(斜投影、正投影)二、三面投影投影体系:正投影面、侧面投影面、水平投影面正投影面:由前向后、反应前后左右的关系侧面投影面:由上向下、反应上下左右的关系水平投影面:由左向右、反应上下前后的关系三、点、直线、平面的投影(1)点的投影:三面投影、直角坐标(2)直线的投影按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一般位置直线、投影面平行线和投影面垂直线。(3)平面的投影按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一般位置平面、投影面平行面和投影面垂直面。四、基本形体的投影(1)平面立体的投影图(2)曲面立体的投影图(3)组合体的投影图教学过程设计: 一、开场白和导入新课(10分钟)二、新课内容(7

7、0分钟)1、投影的形成与分类(10分钟) 通过灯束的影响介绍投影的形成。2、三面投影(15分钟) 介绍正投影面、侧面投影面、水平投影面及其反应关系。3、点线面的投影(25分钟)介绍点线面的投影特点。4、基本形体的投影(20分钟) 通过形体的演示介绍形体的投影特点。三、课堂小结(5分钟)四、布置作业(5分钟)教学方法及手段(请标注):讲授()、讨论()、上机()、多媒体讲解()、模型、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画一下点线面的投影。课后小结: 建设识图与构造 课程教案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3章 建筑概论(1)授课时间安 排第2周星期一 第5、6

8、节教学器材与工具无授课类型请标注理论课()上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熟悉建筑的概念及构成要素2.掌握建筑物的构造组成3.了解建筑设计的因素和影响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建筑物的构造组成难点:1.尺寸标注的不同教 学 基 本 内 容一、建筑的概念及构成要素1.建筑的概念建筑是人们利用物质技术条件,运用科学规律和美学法则而创造的能从事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及生产等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如住宅、办公楼、学校、剧院、厂房等。建筑的构成要素包括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形象。二、建筑的分类和等级(1)按建筑的使用功能分类(2)按照建筑结构所用

9、的材料分类(3)按照建筑的层数或总高度分类(4)按照施工方法分类民用建筑是根据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和建筑的耐火性能来划分等级的。三、建筑物的构造组成一栋建筑物是由基础、墙或柱、楼地层、楼梯、屋顶和门窗等主要构造组成的。四、影响建筑构造设计的因素及设计原则影响建筑构造设计的因素:外界、人为、气候、建筑标准、技术条件等建筑构造设计的原则:坚固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美观大方五、建筑标准化与模数协调统一标准几种尺寸及其关系:标志尺寸、构造尺寸、实际尺寸。教学过程设计: 一、开场白和导入新课(10分钟)二、新课内容(70分钟)1、建筑的概念及构成要素(15分钟) 介绍什么是建筑,构成要素包括建筑功能

10、、建筑技术和建筑形象。2、建筑的分类和等级(10分钟) 介绍建筑和民用建筑的等级分类。3、建筑物的构造组成(15分钟)介绍建筑物中的各部分构成、基础、墙柱、楼梯等。4、影响建筑构造设计的因素及设计原则(15分钟)介绍外界因素对建筑构造的影响,设计时应遵循的原理。5、 建筑标准化与模数协调统一标准(15分钟) 介绍标准化建筑及几种尺寸的关系。三、课堂小结(5分钟)四、布置作业(5分钟)教学方法及手段(请标注):讲授()、讨论()、上机()、多媒体讲解()、模型、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简单说一下建筑构造有哪些。课后小结: 建设识图与构造 课程教案授课

11、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3章 建筑概论(2)授课时间安 排第2周星期三 第3、4节教学器材与工具无授课类型请标注理论课()上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掌握各种墙体的定位轴线2.熟悉定位轴线的编号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墙体的定位轴线难点:1.变形缝处的定位轴线教 学 基 本 内 容一、墙体的定位轴线1.承重外墙的定位轴线2.承重内墙的定位轴线3.非承重墙的定位轴线4.变形缝处的定位轴线5带壁柱外墙的定位轴线6建筑高低层分界处的墙体定位轴线7建筑底层为框架结构的定位轴线二、墙体的竖向定位砖墙楼(地)面竖向定位应与楼(地)面面层上

12、表面重合。屋面竖向定位应为屋面结构层上表面与距墙内缘120 mm的外墙定位轴线的相交处。三、定位轴线的编号定位轴线应用细单点长画线绘制,轴线编号应标注在轴线端部的圆内。除较复杂需采用分区编号或圆形、折线形外,一般平面定位轴线的编号,应标注在图样的下方和左侧。拉丁字母作为轴线号时,应全部采用大写字母,不应用同一字母的大小写来区分轴线号。组合较复杂的平面图中定位轴线也可采用分区编号。教学过程设计: 一、开场白和导入新课(10分钟)二、新课内容(70分钟)1、墙体的定位轴线(25分钟) 介绍内墙、外墙、变形缝等的定位轴线图例。2、墙体的竖向定位(20分钟) 介绍建筑和民用建筑的等级分类。3、定位轴线

13、的编号(25分钟)介绍定位轴线的编号顺序和分区编号。三、课堂小结(5分钟)四、布置作业(5分钟)教学方法及手段(请标注):讲授()、讨论()、上机()、多媒体讲解()、模型、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作业、讨论题、思考题:1. 图例说明变形缝处定位轴线的位置。课后小结: 建设识图与构造 课程教案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4章 基础和地下室(1)授课时间安 排第3周星期一 第5、6节教学器材与工具无授课类型请标注理论课()上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熟悉基础与地基的关系及基础的分类2.熟悉基础埋置深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基础埋置深度的理解 2.基础与地基的关系难点:1.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因素教 学 基 本 内 容一、基础和地基概述基础是位于建筑物最下部的重要组成构件,它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荷载传给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一部分,地基则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地基按照土层性质的不同,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大类。二、基础的埋置深度基础的埋置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