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1章 第4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07503824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1章 第4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1章 第4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1章 第4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1章 第4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1章 第4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1章 第4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1章 第4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学习目标:1.了解地震波的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重点)3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意义。(重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地震波(1)分类:图中A表示横波,B表示纵波。(2)特性(3)波速变化在地下平均33千米C处(指大陆部分);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在地下2 900千米D处:A波完全消失,B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2圈层划分(1)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2)界面:图中C为莫霍界面,D为古登堡界面。F为外核,G为地幔,H为地壳。(3)圈层划分及特点地壳(H):固体岩石组成,厚薄不一(海洋地壳薄,大陆地壳厚)。地幔

2、(G):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可能是岩浆发源地。上地幔顶部与地壳构成岩石圈。地核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1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2水圈(1)组成: 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的水体,其主体是海洋。(2)特点:水是最活跃的自然地理要素之一,主要影响地球表面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3生物圈(1)地震发生时,在水中的人与在陆地上的人感觉一样。()(2)岩石圈就是地壳。()(3)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在33千米处有明显变化。()(4)水圈渗透到岩石圈中。()(5)地球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是 ()A大气圈B水圈C岩石圈 D生物圈提示:(1)地震发生时,在水中的人只

3、能感受到纵波的影响,而在陆地上的人可以感受到横波、纵波两种地震波的影响。(2)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而且还包含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3)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在平均33千米处有明显变化。(4)地球表层水体有一部分存在于岩石圈中,形成地下水,因此水圈渗透到岩石圈中。(5)D生物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要素,因而生物圈是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圈层。地球的内部圈层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8年11月24日04时41分在新疆巴音郭椤州和静县(42.39N,84.65E)发生3.8级地震,震源深度为8千米。问题1(综合思维)此次地震发生在地球内部的什么地方?提示:地震发生在岩石圈。问题2(综合思维)此次地

4、震发生的能量是如何传到地面的?提示:地震发生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传到地面。问题3(地理实践力)地震发生后推测地面上物体的震动形式。提示:受地震波传播速度不同,地面上物体应该先上下震荡,再左右晃动。归纳总结 1地球内部圈层具体划分及特点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具体比较见下表。圈层名称不连续面厚度/km特征地壳(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平均17固体外壳;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地幔上地幔2 800固态;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下地幔可能为固态;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均很大地核外核3 400接近液态,横波不能通过内核固态;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2.地壳与岩石圈

5、的区别与联系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的外壳。岩石圈不同于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二者关系如下图所示:1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回答(1)(2)题。(1)科学家们发现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千米深度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传播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B该深度上下层的温度变化明显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D该深度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 ()A传递声音信号B进行地质探矿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D测量山峰

6、的高度(1)D(2)B第(1)题,在不同的介质里,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且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因此根据地下2 900千米处的波速变化可知,该处上下层物质组成存在较大差异。第(2)题,如果地下某处存在矿产资源的话,那么它的物质组成肯定与周围地区有差异,从而会引起地震波波速的异常变化。地球的外部圈层2018年11月8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比尤特县天堂镇发生山林大火,大火持续燃烧到11月23日,过火面积超过620平方千米,大面积山林及房屋被烧毁,共造成至少84人死亡。问题1(综合思维)此次加州山林大火对大气圈产生了何种不利影响?提示:向大气圈中释放了大量的污染性气体与烟尘,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7、。问题2(综合思维)在地球表层附近,地球各个圈层分布有什么特点?提示:各个圈层相互渗透,甚至相互重叠。归纳总结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外部圈层概念组成主要作用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和氧使地球上温度变化和缓提供氧气天气现象影响人类活动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影响地理环境变化发展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生物在获取物质和能量的同时,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

8、,影响地理环境发展2读下图,完成(1)(2)题。(1)B圈层的主体是()A河流B湖泊C冰川D海洋(2)C圈层中最活跃的因素是()A大气 B水 C土壤 D生物(1)D(2)D由图可知,A为岩石圈,B为水圈,C为生物圈,D为大气圈。这四大圈层中,水圈的主体是海洋;生物圈有生命存在,成为最活跃的圈层。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来探知地球内部结构的。据此回答12题。1下列有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处,上下层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B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加C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软

9、流层之下只有纵波D在任一深度都是横波的传播速度大于纵波2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壳和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B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C在莫霍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D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1.A2.D第1题,由于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根据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可以推测该处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横波能在软流层中传播;在任一深度,横波的传播速度都小于纵波。第2题,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在古登堡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

10、地核的分界。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回答34题。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B横波在层传播速度比层快C是软流层D层和层属于地壳4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快的地方是()A莫霍界面附近B上、下地幔之间C古登堡界面 D内外核之间3.D4.C第3题,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的固体外壳。由图中看层和层属于地壳。第4题,地下将近2 900千米处,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深度被称为古登堡界面。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代表四大圈层。据此,完成56题。5图中序号依次是()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6“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A BC D5.C6.B第5题,水圈向生物圈供水、向岩石圈渗透;岩石圈为生物圈提供养分,生物圈为大气圈提供氧气;大气圈通过降水向其他三大圈层提供水分。第6题,落花属生物圈,泥属于岩石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