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永济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模拟训练试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07504390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永济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模拟训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西省永济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模拟训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西省永济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模拟训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西省永济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模拟训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西省永济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模拟训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永济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模拟训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永济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模拟训练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永济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开学模拟训练历史试题第卷 (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西周分封诸侯,在武王时期即已开始,大规模分封在成王和其子康王时期。康王之后,分封机会减少,太子以外的各子多留在朝中为卿、大夫。这反映康王之后的西周( )A.宗法血缘纽带更加牢固B.分封制度日益走向瓦解C.王室成员受到严密防范D.嫡庶长幼地位依然有别2.有学者认为商周之际的中国文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且是全方位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大革命”。其意义,当然不仅仅是在王权易姓,还在于理性超越了信仰,引领了此后三千年的文明

2、。材料反映了( )A.分封制取代内外服制是历史的进步B.西周的制度推动了各地的文化认同C.西周制度文化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D.礼乐制度确立使自然信仰逐渐衰亡3.商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活无忧,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士阶层的分化( )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C.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D.是宗法制强化的产物4.有学者认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卿”这个称呼,其本身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古老

3、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这反映出( )A.经济发展是家国同构观念维系的关键B.秦汉处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C.三公九卿相关规定凸显宗族观念加强D.秦汉沿袭西周宗法制度,等级森严5.战国时期至汉初,官僚贵族豢养舍人的现象十分普遍,舍人们协助主人处理家务或政务,还可能被主人举荐做官。西汉中期以后,在朝廷打击下,这些舍人逐渐大量补任郎官,成为正编官吏。这种变化说明西汉政府( )A.废除举荐选官制以提高中央权威B.推动私属公职化以强化专制集权。,C.打击世家大族势力以废除贵族政治D.建立户籍管理制度以维护社会治安6.唐玄宗时规定“京官不曾任州县官者不得拟为台省(中央)官.”宋代有一条规定:

4、“举非州县之职,则毋以台谏选焉。”由此可知,当时的高级官员选拔( )A.强调对中央政令的服从B.注重出身和门第C.以官员的德和才为标准D.注重基层实践经验7.唐初设置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合一办公场所“政事堂”(后来改为“中书门下”),有学者认为这一设置明显与“三省体制”的本意背道而驰,其理由在于“政事堂”的设置( )A.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B.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C.导致三省扯皮推诿降低效率D.存在相权集中扩大趋势8.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北宋制度设计的历史记述。据此推断,北宋制度设计( )记述出处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

5、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警,此制兵得其道也文献通考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子语类A.通过分化兵权铲除割据基础B.成效符合宋初君臣的构想C.保障政府机构合理发挥作用D.致使旧弊虽除,新弊渐生9.南宋宁宗时,已快亡国,皇帝常常下手条,当时称为“御札”,还激起群臣愤慨,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见( )A.宋代因为积贫积弱而逐渐衰亡B.宋代相权有其传统客观的地位C.中国传统政治是帝王专制独裁D.宋代重文轻武提升了文臣地位10.明朝宦官专权的局面更甚于唐朝。熹宗时宦官魏忠贤权倾朝野,“自内阁

6、六部,四方总督巡抚,遍置死党”,人们“只知有太监,不知有天子”。这从本质上反映出明朝( )A.皇权被严重削弱B.君主专制更趋强化C.宦官凌驾于皇帝之上D.内阁制名存实亡11.梁启超曾对古代中国与欧洲各国的国体进行对比,认为中国周代和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之处最多。中国周代和古代希腊在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 )A.分封诸侯、城邦国家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D.贵族政治、列国分立12.雅典曾经有一项法律,规定可以控告某人有“私心”,并以此定罪;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公民如果在国内出现派系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这反映了( )A.城邦意识对社会全方位的渗透B.公民的个

7、人权利受到高度重视C.规范公民的行为利于希腊稳定D.所有人都拥有平等的社会地位13.有学者指出,伯利克里改革进一步推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并罗列论据:政权向所有等级公民开放,发放公职津贴、观剧津贴等。可见,该学者认为伯利克里改革对雅典民主的“发展”表现为( )A.民主基础的扩大B.对一般民众的讨好C.阶级矛盾的缓和D.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14.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与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明( )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D.伯利克里排斥

8、“持不同见解者”15.柏拉图曾描述:在雅典通过抽签,任何一个公民一生至少有一次在议事会占有一席,进入议事会没有出身和财产的限制,对他们唯一的特殊要求就是能召之即来,来之能用。这表明当时雅典( )A.政治民主存在泛滥的危机B.公民的参政权利与生俱来C.公民享有平等的参政权利D.权力分散不利于民主决策16.罗马法的“取得时效”制度是指持续占有使用他人之物,经过法定期间而取得对该物的所有权。根据十二铜表法的规定,“取得时效”的使用人必须是罗马市民,外邦人不得适用。这一规定表明( )A.贵族掌握了财产特权B.罗马帝国排斥外来民族C.法律保护公民财产权D.万民法具有较高实用性17.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

9、:“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A.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B.皇帝的敕令是制定法律的唯一依据C.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D.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18.下表为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第八表条款的部分内容,据表可知,十二铜表法( )条款内 容第八表第二条故意伤人肢体而未能取得和解的,伤人者也应受到同样的伤害第八表第二十一条恩主许骗被保护人的,应作祭神的牺牲品第八表第二十三条伪证被揭穿者,投于塔贝斯山崖下摔死第八表第二十四条杀人者处死刑;过失致人于死的,应以公羊一只祭神,以代本人A.具有原始色彩B.体系比较完备C

10、.民刑不分D.具有理性色彩19.有人认为,罗马法“实质上属于市民阶级,而且,他们本身所学的、所教的和所应用的法律,按其性质来说,实质上也是反封建的”。其意在表明罗马法( )A.创立者是早期资产阶级B.主要针对封建势力C.与欧洲中世纪格格不入D.后来成为反封建的武器20.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一案例体现的罗马法原则是( )A.重视证据B.公平公正C.契约至上D.注重程序21.英国内阁由英国枢密院外交委员会发展而来。到都铎王朝后期,君主在枢密院辅佐下处理政务、治理国家已成为惯例。此时内阁只是一个

11、服务于君主的御用咨询和决策机构,并没有与议会建立起任何关联。16891714年,英国内阁完成了从私密的御用机构向公开的、合法的政治机构的过渡,这标志着内阁制在英国的形成。这一变化反映了( )A.内阁与议会权力的消长与演变B.政体演变促使内阁制由萌芽走向成熟C.内阁制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D.英国内阁逐渐公开化、独立化、制度化22.根据英国2011年生效的固定任期议会法,首相特蕾莎梅在获得三分之二下议院议员的支持后,宣布解散下议院,于2017年6月提前举行大选。对这一事件的解读正确的是( )A.英国首相既是行政首脑,又是立法机构最高长官B.现代英国首相在得到国王支持的情况下,有权解散议会C.英国

12、首相拥有解散议会的权力,体现了典型的三权分立原则D.2017年6月大选后,特蕾莎梅所在政党取得多数席位她才能继续担任首相23.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一个团结的强国提出的道歉、解释和赔偿,往往被认为满意而接受,如果是由一个无足轻重或弱小的州或邦联提出的话,就会被认为不满意而加以拒绝。”此观点旨在说明( )A.建立联邦政府能适应国际形势B.邦联政府阻碍了国家政治独立C.美国面临严重的国外势力威胁D.美国正处于国际社会的孤立中24.斯塔夫里阿诺斯说:“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的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和政治机制。”作者认为美国革

13、命的重要意义在于( )A.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B.联邦政府内部三权之间的分权制衡C.设立两院对立法权进行再度分割D.体现了地域与体制的双向平衡25.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3年12月20日提名鲍卡斯出任美国驻华大使。但是,鲍卡斯在就任美国驻华大使之前还需要美国参议院批准。这说明( )A.总统掌握人事任免权B.参议院掌握人事任免权C.美国实行分权制衡D.总统对参议院负责26.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对国会两院通过的任何法案,“除非因国会休会而使该项法案不能退回,在此情况下,该项法案不能成为法律”,因而总统常借国会休会而搁置国会议案,被人称为“口袋否决”。这表明“口袋否决”( )A.明确

14、了总统立法否决权B.导致了总统权力扩张C.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异化D.削弱了国会的立法权27.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宪法制定时,并未纠缠于共和制等基本问题,而是对政体安排进行了不同意见的表达。材料意在说明( )A.共和制在法国普遍适应民众要求B.法国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达C.现代民主代议制下不会出现专权D.法国共和制宪法在不断修改28.德意志1871年宪法规定联邦议会由各邦成员代表组成,德意志皇帝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除非联邦的领土或其海岸已遭受攻击。材料表明近代德国( )A.初具民主政治雏形B.民主发展较为缓慢C.帝国议会形同虚设D.具有军国主义传统29.1871年,一位德意志观察家说:“我们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现在我们用来获得这种伟大成就的手段却给我们的未来投下了阴影,我们将为此付出代价。”由此判断,德意志统一中的局限性是( )A.自上而下的统一使德国未能建立代议制B.普鲁士一邦独大不利于德国真正实现统一C.普鲁士军国主义和专制传统被带到德意志D.联邦制国家不利于德国海内外市场的开拓30.美国学者帕尔默在其现代世界史中认为,1871年建立的德意志帝国“是一个君主政体的联邦”,但“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民主的”。下列属于德意志“民主成分”的是( )A.德意志帝国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