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6章 第2节 地质灾害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07503579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6章 第2节 地质灾害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6章 第2节 地质灾害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6章 第2节 地质灾害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6章 第2节 地质灾害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6章 第2节 地质灾害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6章 第2节 地质灾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讲义:第6章 第2节 地质灾害(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地质灾害学习目标:1.识记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及特点。(重点)2.掌握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御措施。(重难点)一、地震1发生机制2衡量指标(1)震级:代表地震能量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2)烈度含义:表示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特点:烈度越大,破坏越严重;一次地震可有多个烈度。影响因素:震级、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3主要危害(1)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2)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3)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4)破坏当地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严重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4

2、分布(1)世界(2)中国特点: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灾情严重。频发地区: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二、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1)发生机制(2)分布特点:岩体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的山地丘陵区及工程建设频繁地区。2泥石流(1)含义: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2)发生条件3滑坡与泥石流的危害(1)滑坡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2)泥石流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3)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4我国分布:山区面积广大,分布广泛,发生频繁:尤以西南地区最为多发。(1)我国东部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是世界

3、上大陆地震最活跃、最密集区。()(2)地震死亡人数与震级大小呈正比例关系。()(3)川滇山地多发生冰川泥石流。()(4)滑坡、泥石流的发生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5)下列省区常遭泥石流灾害侵袭的是()A河北省 B内蒙古C江苏 D云南省提示:(1)我国西部地区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活跃、最强烈和最密集的地区。(2)地震死亡人数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关系。(3)川滇山地多发生降雨泥石流。(4)滑坡的发生表现为常发性,泥石流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5)D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表崎岖、降水多,泥石流多发。地震灾害2019年3月6日,应急管理部会同多部门对2月份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会商分析后核定

4、,2月份,我国大陆地区共发生8次4级以上地震,其中5级以上地震1次。其中,四川荣县4级以上地震损失相对较重:地震灾害共造成4.4万人次受灾,2人死亡,3 2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1.1万间房屋严重损坏,4.4万间一般损坏,直接经济损失2.5亿元。问题1(综合思维)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我国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问题2(区域认知)我国地震灾害发生频繁的地区还有哪些?提示: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问题3(综合思维)我国地震灾情损失有什么特点?提示:东重西轻,地震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有加重趋势。归纳总结 1地震的成因及分布2. 震

5、级和烈度的不同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却有多个烈度,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如下表所示:震级烈度定义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多少的等级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单位级度影响因素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震源越浅,烈度越大;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另外还受到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质量的影响分类依据根据释放能量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根据人们的感觉,室内设施的反应,建筑及地面的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3.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地震的形成、分布与板块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的四个地震多发区,南北地震带都位于板块交界处或板块内部的构造断裂带。4我国地震灾情(1)特点:东重西轻,特别是地震多发的南

6、北地震带、华北地区及台湾的地震灾情最为严重。(2)地震灾情的变化:人员伤亡有所减少。原因是科技进步,防震、抗震设施逐步趋于完善。经济损失呈加重趋势。原因是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1下图为中国地震灾害灾情年际变化图,据此回答(1)(2)题。(1)从上、下两幅图对比分析可以得出()A死亡人数与经济损失成正比B死亡人数与经济损失成反比C1976年以后地震死亡人数减少与抗震能力提高有关D1976年以后地震死亡人数减少与地震发生次数减少有关(2)下列省区中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的是()A广东省B台湾省C湖南省 D云南省(1)C(2)B从两图对应关系看,死亡人数与经济损失并不成正比或反比关

7、系,但很明显20世纪70年代末之后死亡人数明显减少,但经济损失明显较大,说明地震发生次数并未减少,但由于抗震能力的提高,导致死亡人数减少。台湾经济发达,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大,故经济损失大。2读等震线图,回答(1)(2)题。(1)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震源 B是震中C烈度最小 D震级最大(2)若甲地为震中()A震级abcB处受到的破坏程度一定比、大C在处比处先感觉到地震D甲为地震烈度最高区(1)B(2)D等震线是烈度相近各点所连成的线,震中是地震烈度最高区,位于等震线的中心位置。一般情况下,离震中距越远,烈度越小。震级是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滑坡、泥石流灾

8、害2018年9月2日,一场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突袭麻栗坡县猛硐乡,大量房屋被冲毁,多座山体垮塌,集镇街道被淹、商铺受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问题1(综合思维)泥石流、滑坡会造成哪些危害?提示:人员伤亡、冲毁交通设施,建筑设施等,阻塞河道、摧毁农田等财产损失。问题2(区域认知)我国泥石流、滑坡的主要分布区在哪里?提示:主要发生在山区。问题3(综合思维)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季节有什么不同?提示:滑坡表现为常发性,泥石流表现为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归纳总结 1滑坡和泥石流区别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定义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如图: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

9、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如图:条件一是岩体比较破碎二是地势起伏较大三是植被覆盖差一是地形陡峭二是有丰富的松散物三是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危害会破坏和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2.诱发泥石流的人类活动(1)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不合理的地表开挖。(2)弃土、弃渣的堆放。(3)乱砍滥伐,山坡失去植被保护,加重水土流失。3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原因和分布4滑坡、泥石流的时空分布特点3下面为2015年9月某地区地质灾害气象等级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反

10、映的主要地质灾害是()A滑坡和泥石流B地震和火山C地震和滑坡D火山和泥石流(2)在地质灾害气象等级中,甲、乙、丙三地高于周围地区的主要原因是()A河流众多,河道弯曲,排水不畅B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C山地丘陵,坡度陡,地势起伏大D地质构造活跃,地形破碎(1)A(2)C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该地质灾害主要是由台风引发,且该地质灾害位于内地,则可能是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引发的滑坡、泥石流。滑坡泥石流主要集中发生在山区,故甲、乙、丙三地高于周围的原因是地形因素。4读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回答(1)(2)题。(1)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B两种地

11、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C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D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2)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B都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灾害的发生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降低滑坡的发生频率(1)D(2)D岩石圈内部在各种内力作用下,能量聚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各种形式释放,地应力的释放形成了地震。在重力和外力的作用下,形成滑坡。地震也可能诱发滑坡灾害,二者之间具有关联性。下图为某地某次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地面所受的破坏程度)分布图,结合下表回答12题。烈度破坏程度

12、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房屋轻微损坏,板房、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砂冒水房屋多有损坏,干硬土上亦有裂缝,地下管道破裂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房屋倾倒,道路毁坏,水面大浪扑岸1.图中四处等震距最大的是()A B C D2可能位于震中附近的是()A B C D1.A2.D第1题,根据图示和表格信息可知,处烈度最小,等震距应最大。第2题,图中处烈度最大,可能位于震中附近。3我国是多灾害的国家,下列地区中泥石流和滑坡灾害频发的是()A内蒙古高原 B云贵高原C山东丘陵 D华北平原B泥石流和滑坡多发,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崎岖的地表形态;二是必须降

13、水丰富,所以四个地区中,云贵高原地区多泥石流和滑坡。4泥石流和滑坡发生的不同条件是()A地势起伏大B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C植被覆盖差D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D滑坡和泥石流都属于山区自然灾害,两者的发生条件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泥石流的发生需要有水的参与,而滑坡不需要。5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泥石流发生条件,可从地形,降水等方面分析。根据图片,可知该地大致位于太行山北端地区,甲位于夏季风迎风坡,乙为背风坡;甲地等高线密集,地形坡度大,易发生泥石流。(2)根据图片,丙地有河流、铁路经过,发生泥石流会冲毁铁路、阻塞河道。答案(1)甲地。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