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学习基础-课程电子教案课程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107503502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99 大小:2.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应用学习基础-课程电子教案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计算机应用学习基础-课程电子教案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计算机应用学习基础-课程电子教案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计算机应用学习基础-课程电子教案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计算机应用学习基础-课程电子教案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应用学习基础-课程电子教案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应用学习基础-课程电子教案课程(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总计2学时,包括实训内容)课题第一课时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1.1计算机概述1.2计算机系统组成课时2节课教学内容1.计算机概述1、计算机的分类2计算机系统组成1、计算机五大硬件组成部分的作用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常识、理解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方式.了解机房要求教学重点微机硬件系统组成教学难点计算机软件系统组成、计算机技术指标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学生活动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3分钟)(设疑法、提问法)导入:课前的话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大家学得好、学得快,请同学一起努力严格遵守下列要求和了解一些基本情况。机房要求1、进机房时间:1、2节课的在7:5

2、0分前进入;3、4节课的在做完早操后抓紧时间上去;下午2:05分前2、机房要求A一人一机,固定座位表,未经允许不能乱调位B除书笔外,不能带其他东西进入(水可以放到门外)C上要认真听从老师的指令D课后要关机,把凳子摆好,把所有垃圾纸张带走方能离开作业要求上机作业:即堂完成成绩比例平时(作业、纪律、出勤等)占60%考试(期中、期末)占40%本学期任务1、计算机基础知识2、windows操作系统3、office2010(word、excel)希望大家认真学习、互相帮助,把本课程学好,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喜欢我的课1.计算机的分类:1)、根据规模大小分类: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机、2)、根据

3、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5、计算机的主要应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计算机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人工智能、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计算机硬件系统2、硬件系统组成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1) 中央处理器CPU 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单元,简称CPU。CPU的作用是处理数据、存取数据或指令、协调各部件工作等。2) 存储器 存储器用于保存数据和程序。 存储器分为内部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 内存又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 外存分为软盘、硬盘、光盘、磁带 它们的特点和缺点存储器的有关术语简述如下:*位(Bit):存放一位二进制数即0或1。位是计算

4、机中存储信息的最小单位。*字节(Byte):2个二进制位为一个字节。为了便于衡量存储器的大小,统一以字节(Byte简写为B)为单位。字节是计算机中存储信息的基本单位*读操作(Read):按地址从存储器中取出信息,不破坏原有的内容,称为对存储器进行“读”操作。*写操作(Write):把信息写入存储器,原来的内容被覆盖,称为对存储器进行“写”操作。*主频 主频是衡量CPU运行速度的重要指标。它是指系统时钟脉冲发生器输出周期性脉冲的频率。通常以赫兹(Hz)为单位。目前的奔腾微处理器的主频已高达1.5GHz、2.2GHz。*字长 字长是CPU可以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据位数。如64位微处理器,一次能够处理

5、64位二进制数据。常用的有16位、32位、64位微处理器。3)输入设备输入设备用来接受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和程序,并将它们转变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二进制形式存放到内存中。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光笔、数字化仪、麦克风等。4)输出设备输出设备用于将存放在内存中由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转变为人们所能接受的形式。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等。三、课堂小结(3分钟)(讲解法)教师结合学生听课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小结,指正学生应注意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提醒同学回去复习计算机硬件的组成,下一节做实验四、课后作业(2分钟)上机作业:指法练习,即堂完成学生回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计算机

6、的作用情况,并随着教师的讲解,引导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此部分主要由老师来讲解,同时学生也配合着老师回答一些常见问题此时学生应该注意听教师的讲解,因为此处是新知识,同时也应积极回答相应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记录作业和预习内容课后反思:第2章 中文Windows XP (总计12学时,包括实训内容)课题第1次课第2章中文indows XP 2.1概述课时2节课教学内容1、运行环境2、启动与关闭3、键盘及鼠标的基本操作4、桌面操作(配合练习)5、任务栏及其操作(配合练习)6、窗口的组成及其操作(配合练习)7、菜单及其操作(配合练习)2、工具栏的使用(主要是如何打开要用的工具

7、栏)9、对话框的组成及其操作教学目标了解windows XP的基本内容,掌握最基本的操作教学重点掌握windows XP最基本的操作教学难点内容较多,容易混淆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学生活动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3分钟)(设疑法、提问法)导入:可利用学生经常使用计算机的功能入手引出操作系统的概念。二、新课教学(总计25分钟)(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法)1、运行环境(5分钟)利用上一章学过的知识简述即可2、启动与关闭(5分钟)此问题比较简单,可采用提问的方式由学生回答,教师再加以总结3、键盘及鼠标的基本操作(10分钟)(1)键盘快捷键(2分钟)(2)鼠标的基本操作(2分钟)鼠标的基本操作主要有以下几种

8、:移动:握住鼠标进行移动。通常情况下,鼠标指针为一小箭头。指向:移动鼠标,使鼠标指针停留在某一对象上,如指向【我的电脑】。单击:将鼠标指针对准要选取的对象,快速按下鼠标左键,一般功能是选取对象。双击:在一个对象上快速按下鼠标左键两次,一般用于执行程序或打开相应对象。拖动:将鼠标指针移动到某一对象上,按住鼠标左键不放进行移动。右击:在对象上快速按下鼠标右键,一般功能是打开“快捷菜单”。滚动:是指推动中间的滚轮进行转动的过程,一般功能是完成快捷的翻动页面或在某些图形处理软件中进行图形缩放。配以适当练习4、桌面操作(配合练习)(10分钟)先介绍一下桌面的概念和桌面的组成桌面的操作:(1)添加新图标:

9、可以用鼠标将对象从别的地方(如从【开始】菜单)拖动到桌面上。(2)删除图标:可以右击桌面上的图标,然后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删除】命令;或选中该图标后,按下键盘的Delete键。(3)排列图标:可以右击桌面的任意位置,然后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排列图标】命令。(4)启动程序或窗口:可以双击桌面上的图标,启动相应的程序或窗口。5、任务栏及其操作(配合练习)(10分钟)先介绍任务栏的组成任务栏的操作:(1)改变任务栏的大小将鼠标移动到任务栏的边界处,当鼠标变为垂直双箭头时,拖动鼠标即可改变任务栏大小。(2)移动任务栏将鼠标移动到任务栏的空白处并向目的地进行拖动。桌面上的四边都可以放置任务栏。3

10、)隐藏任务栏任务栏会占据一定的桌面空间,我们可以把任务栏隐藏起来。方法:将鼠标移动到任务栏的空白处右击,选择【属性】命令,打开【任务栏和开始菜单属性】对话框,如图2.7所示。选择【任务栏】选项卡,选中【自动隐藏任务栏】,单击【确定】即可。6、窗口的组成及其操作(配合练习)(15分钟)窗口的组成比较复杂,教师应举一实例进行详细讲解窗口的操作:(1)最大化、最小化窗口方法:单击标题栏上最大化、最小化按钮或使用标题栏上的控制菜单(2)关闭窗口(3)移动窗口(4)改变窗口的大小(5)切换窗口(6)排列窗口此处应该配合相应的练习,把这些操作都让学生练习一遍7、菜单及其操作(配合练习)(15分钟)概括来说

11、,菜单可以分为三类:“开始”菜单,下拉菜单,快捷菜单。菜单栏的操作:()打开菜单()关闭菜单()快捷菜单有关菜单的约定:(1)正常的菜单项与变灰的菜单项:(2)带有三角符号的菜单项:(6)后面带有组合键的菜单项:(4)前面带有“”的菜单项:(5)前面带有“”的菜单项:(6)后面带有“”符号的菜单项:2、工具栏的使用(主要是如何打开要用的工具栏)(5分钟)9、对话框的组成及其操作(配合练习)(15分钟)对话框的基本操作:(1)对话框的关闭(2)对话框的移动三、课堂小结(2分钟)(讲解法)教师结合学生完成实例的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小结.四、课后作业(1分钟)(讲解法)学生上机完成本节课所讲

12、实例及实训内容,并按教师要求上传到教师机。五、开拓思维,同时提出新的问题(1分钟)(激趣法)教师继续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继续探究、学习的愿望,整堂课带着下一堂课的悬念结束,为学习下一结内容做好铺垫。学生回顾使用windows的基本过程。学生理解,操作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和实训任务课后反思:课题第二次课第2章中文indows XP 2.2文件管理课时2节课教学内容1、认识文件和文件夹2、浏览文件和文件夹3、搜索文件和文件夹4、选取文件和文件夹5、复制、移动文件和文件夹6、删除文件和文件夹7、管理和压缩文件2、重命名文件和文件夹9、新建文件和文件夹教学目标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掌握文件和文件夹

13、的基本操作教学重点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教学难点内容较多,容易忘记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学生活动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3分钟)(设疑法、提问法)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出本节课知识二、新课教学(总计25分钟)(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法)1、认识文件和文件夹(10分钟)(1)文件存放在存储器中的信息集合称为文件。在Windows中,每个文件都有自己的名字和图标。文件名是存取文件的依据,即按名存取。硬盘是存储文件的大容量存储设备,其中可以存储很多文件。文件的内容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信息,如文本、图像、声音、程序等。多种文件被分门别类地组织在文件夹中进行管理。(2)文件夹文件夹是存放文件和子文件夹的容器。每

14、个文件夹也必须有一个自己的名字。把相关的文件放在一个文件夹中,便于对文件的使用和管理。Windows XP采用树型结构的文件夹来对文件进行管理。这种结构层次分明,便于被人们理解和使用。(3)文件和文件夹的命名规则2、浏览文件和文件夹(20分钟)(1)在【我的电脑】窗口中浏览文件和文件夹(2)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浏览文件和文件夹(3)文件和文件夹的显示方式(4)文件和文件夹的排列方式3、搜索文件和文件夹(5分钟)重点说明可使用通配符来进行搜索4、选取文件和文件夹(5分钟)在对文件或文件夹进行各种操作之前,必须首先选取要进行操作的文件和文件夹。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选定一个文件或文件夹:单击要选择的文件或文件夹图标。选定多个连续的文件或文件夹:单击要选择的第一个文件或文件夹,然后按住Shift键,再单击要选择的最后一个文件或文件夹。如图2.32所示。选定多个不连续的文件或文件夹:按住Ctrl键,然后逐个单击要选择的文件或文件夹。如图2.33所示。选定全部文件或文件夹:单击【编辑】菜单中【全部选定】命令或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