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总论(2009中药本科)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429225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3.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药理总论(2009中药本科)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中药药理总论(2009中药本科)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中药药理总论(2009中药本科)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中药药理总论(2009中药本科)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中药药理总论(2009中药本科)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药理总论(2009中药本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药理总论(2009中药本科)(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elcome to 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中药药理学 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TCM),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药药理学教研室,总 论,目的和要求,掌握中药药理学概念、主要研究对象和学科任务 掌握中药药理研究的原则 了解中药药理学发展史,第一章 绪 论,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任务 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思

2、路,第一节,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对象 和学科任务,几个基本概念,药物 中药 西药 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一、基本概念,药物: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 质。 中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 治疗疾病的各种物质(植物、动 物、矿物),medicinal plants,medicinal animals,medicinal minerals,中药内涵,第一,药物性能的表达有性味、归经、升降 浮沉。 第二,药物功效以中医药学术语表述,如解 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 第三,药物配合使用时,按君臣佐使关系配 伍规律应用。,西药内涵,第一,药物性能以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来表示 第二,药物功效以相应的病理、

3、生理、生化 指标和术语来表示 ,如抑制细菌、 降低血压 第三,药物配合使用时,考虑药物间的物理、 化学的变化 ,如沉淀、分解等。,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 一门科学 中药药理学: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包括复方)与机体(包括 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二、研究对象,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包括病原体)的作用和作用机理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影响,即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中药药效学研究中药对机体的 作用和作用机理 中药药动学研究机体对中药的 影响,三、学科任务,用现代科学研究成果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

4、理和物质基础; 揭示中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转化和排泄的规律及特点;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中药疗效,为中药防治疾病提供现代科学依据; 参与中药新药的开发研究; 促进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理论的进步。,四、中药药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是中药学的分支学科 2. 是药理学的分支学科,1. 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的分支学科 中药(临床治疗)学 :研究中药性味、归经、 功效、主治、应用、用法用量等. 中药化学:发现和研究中药的化学成分, 确定 结构并分离提取。 中药鉴定学:研究中药的品种、质量和鉴定 药用植物学:研究植物类中药的形态、结构和 分类,地理分布,发现中药的新 药源、新品种。,中药药理学与

5、上述学科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中药药剂学:研究中药各种新老剂型,中成 药的制剂工艺、质量控制理论和技术 中药炮制学:研究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的 理论和技术。 方剂学:研究中药组方配伍的规律和历代 名方的组成、主治、功效和临床应用,2. 中药药理学是药理学的分支学科 基础药理学 精神药理学 分子药理学 免疫药理学 心血管药理学 遗传药理学 时间药理学 老年药理学 临床药理学,一级学科:中药学 药理学 二级学科:中药学 基础药理学 方剂学 心血管药理学 中药化学 精神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 中药鉴定学 分子药理学 药用植物学 免疫药理学 中药制剂学 生化药理学 中药炮制学 临床药理学 ,五、学

6、科特点,1. 学科体系开放:能较多、较快地吸收现代科学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最显著特征在于新。 2. 基本研究手段是科学实验:实验研究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是其优势所在。中药药理是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最富活力的结合点。 3. 影响面宽:对中医药领域多个学科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是联系基础与临床、中医与中药的桥梁。,六、学习目的 1. 提高临床疗效 2. 阐明中医理论 3. 研制中药新产品 4. 发展新药源,发现新药材 5. 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需要,学习内容,中药药理学包括两个部分: 1. 理论课:理论课重点介绍了研究较多的常用中药,阐明其防治疾病的科学原理。 2. 实验课:着重培养

7、学员用现代科学方法从事中药药理研究的工作能力。,学时安排 中药药理学课程共72学时,其中理论课46 学时,实验课24学时,考试 2 学时。,考试成绩,理论考试成绩:70% 实验课成绩: 30%,第二节 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一、古代本草研究阶段 二、现代中药药理研究阶段,一、古代本草研究阶段 历代本草著作集古代中药的药理研究成果之大成(分类、性味、归经、毒性、功效、应用、宜忌等)。,中国本草全书,遍搜国内外130家藏收机构的珍稀古本 历时 6年整理而成 全书410卷 24万余页 2.5亿字 古代工笔彩图6000余幅,线描图两万余幅 影印了中国古代至1911 年历代本草专著800余种 相关本草文献

8、3000种。 由中国文化研究会编辑制作、华夏出版社采用影印方式出版。,一、古代本草研究阶段 实验药理学神农尝百草,“药理”溯原,早在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便涉及药理问题,所谓“药理既昧,所以不效”; 北宋.赵佶圣济经(1118年)卷九为“药理篇”; 清.徐大椿药学源流论更把“药理”提到相当高度,认为圣人制方“推药理之本原,识药性之专能”,“医者当广集奇方,深明药理,然后奇症当前,皆有治法”。 掌握药理为医家所必须。,二、现代中药药理研究阶段,1 . 中药药理研究的兴起(1923建国) :1923年陈克恢等数人研究了麻黄的化学 成分及药理,开创中药药理研究之先河 。(此外还研究了延胡索、草乌等数味

9、) 30-40年代: :研究机构(数家) 人员(10余人) 内 容 (数十味) 水平较低。,3040 年代,起始,2. 中药药理学科的形成(建国80年代) 50-60年代: 政府重视、机构建设、队伍壮大、 范围扩展。 70年代后 注重与中医药理论结合,将中药药 理研究与中医基本理论研究(如证 本质)联系起来,重视复方研究、治 法治则研究,较多采用新技术, 水平有很大提高。,50-60年代,70年代,82年 中药药理学出版(周金黄、王筠 默主持),奠定了学科的理论基础。 89年 国内中医院校开设了中药药理专业。,82年,89年,3. 成立学术组织机构 在中国药理学会领导下,于1985年10月成立

10、了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三节 中药药理学研究思路 一、“天然药物”研究思路 二、中医药理论指导研究思路,一、“天然药物”研究思路,将中药作为普通天然药物,按现代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即分离成分,提取活性部位,定结构乃至人工合成,然后进行药效学、药动学、毒理学研究,再过渡到临床研究。 这种研究思路,西医药研究机构采用的较多,主要研究单味中药,找到活性单体应用于临床。,特 点 单体成分多数针对性强,容易对其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便于质量控制,易于制成各种剂型,也易于进行化学合成。 但这些单一的有效成分很难反映中药的整体作用,远离中医用药所体现的整体疗效。这种研究模式属于西药模式。,二、中医药理论指导

11、研究思路 强调遵循中医药理论,密切结合临床疗效,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开展中药和复方药理作用及作用机理研究,以期阐明中医药相关理论,阐明组方规律,开发中药新产品,促进中药现代化。,四种方式 1. 以方药探理, 阐明中医药理论实质 肾气丸 温补肾阳肾阳虚 四逆汤回阳救逆亡阳证 2. 以方药探证候,复制证候模型 温热药热证 寒凉药寒证 泻下药脾虚证,3. 以复方配伍关系研究组方规律(拆方研究) 常用方法:单味研究法、药对研究法、药组研 究法、撤药研究法、正交设计法、 均匀设计法等。 4. 以开发新药为目的进行中药和复方的研究 古方、 秘方、 验方、 单味药,三、中药药理研究原则 1.必须以中医药理论为指

12、导 2.必须与临床相结合 3.必须走实验科学的道路 4. 必须与中药化学等多学科结合 5. 必须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如何去创新?,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想别人没想到的事,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小 结 1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对象为中药药效学和中药药动学。 2从20年代至今天,有关中药药理学研究己有80多年历史,但作为一个学科还比较年轻,然而己充分表现了其勃勃生机。,小 结,3中药药理学既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药理学的重要分支,对于中医药各相关学科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4. 中药药理的研究思路有

13、“天然药物方式”和“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方药研究方式”。中药药理研究必须遵循中医药理论,坚持与临床结合,走实验科学道路。,复习思考题,1中药药理学的概念、主要研究对象和学科任务是什么? 2谈谈中药药理学与中医药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3中药药理学科特点是什么? 4.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原则是什么?,神农与神农本草经,A,陶弘景与本草经集注,A,孙思邈与千金方,新修本草(唐本草),大观本草(证类本草),本草品汇精要,李时珍与本草纲目,中国古代主要本草,A,中国本草全书,A,当代本草,A,B,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创始人陈克恢 (1898-1988),黄 连 素,青蒿素,川 芎 嗪,A,Principal- Monarch 君 Adjuvant- Subjects 臣 Auxiliary- Assistant 佐 Conductant- Errands使,中药使用的艺术,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