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的育生本课程体系建设)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739971 上传时间:2017-10-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思想政治教的育生本课程体系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校思想政治教的育生本课程体系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校思想政治教的育生本课程体系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校思想政治教的育生本课程体系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校思想政治教的育生本课程体系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思想政治教的育生本课程体系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思想政治教的育生本课程体系建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本课程体系建设沈辉香 巫春华 (嘉应学院, 广东 梅州 514015)摘要: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的课程实效性较低。生本理念强调学生是教育的根本和主体,以尊重学生的自然生命为基点,有助于建构关怀生命、关注生活,提高大学生的生命、生活质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关键词:生本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优势;策略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需要探讨的问题很多,其中,科学

2、的课程设置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环节。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课程实效性较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生本”课程体系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是深入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关键。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和问题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显露出来的弊端,成为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的一大瓶颈。1、课程内容单一化、模式化,不利于学生的和谐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是大学生认识客观世界,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的教育中介。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法律、国际政治、时事政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的理论教育。面对这些严肃的主题,现实思想政治

3、教育却往往容易把它们庸俗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内容全国统一,各高校统一,各专业统一,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滞后性,与社会变化的加剧相矛盾。单一的、模式化的课程内容,过分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一些道德规范等抽象知识的传授,不够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造成书本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世界的联系不够紧密;单一的、模式化的课程内容,存在忽视学生个性和差异性的倾向,教师偏重于关注 沈辉香(1974) ,女,广东梅县人,嘉应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现代教育理论研究。巫春华(1968) ,男,广东梅县人,嘉应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2灌输知识的技巧,学生偏重于诵记书本知识;相对

4、稳定、滞后的课程内容,学生不能及时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经验等。由此,学生的各个方面难以得到协调、平衡、和谐的发展。2、课程结构专业化,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结构的专业化,偏重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及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教育,具有抽象的“政治”教学语言特色,往往忽视与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课程的联系:一方面造成学生知识和能力产生某些漏洞;另一方面,容易造成学生单向的、刻板的、片面的知识结构,不利于发展多维的、灵活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就自然科学而言,其科学论证过程和科学精神,是与自然事实、现实的社会活动

5、紧密联系的,将这些科学精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对树立科学精神、理性精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无疑具有巨大的说服力。正如英国麦克FD扬说“模糊的分类和构架也有可能鼓励更多的学生变得更加开放包括拥有更多的想法、更多的情感和更多的价值观念。 ”13、教学过程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缺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教案等书本知识为坐标,追求一种预定的教学效果。这种静态的课程追求,教师扮演的是权威代言人的角色,教师容易把自己的价值观当成绝对正确的理念传输给学生,把马列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党的路线及方针政策编成“问题程序”和“标准答案”灌输给学生,把

6、传递接受的教学过程变异为灌输记忆的过程,忽视学生与教师间的平等沟通,忽视学生个体的感受和体验。正像杜威所说:“如果所沟通的知识不能组织到学生已有的经验中去,这种知识就变成纯粹言辞,即纯粹感觉刺激,没有什么意义。 ”2这种未内化的知识是无用的知识,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其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双主体间的对话,马列主义原理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实践经验和当前的世界经济与形势等等都需要结合实际与现实进行师生间民主平等的探讨、质疑,达成相互理解,产生情感共鸣,最终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素养的全面提高。4、课程评价不合理,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受到极大的约束和压制3目前,

7、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评价不合理,几乎被书面考试所垄断。在考试内容方面,多关注教材基本理论知识技能的检测,较少关注学生的实际问题及社会的现实状况;在考试方式方面,开卷、口试、答辩、社会实践调查研究等方式少,不能真正科学地、公正地评价大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评分方式方面,教师偏重于教材,把知识、观点编成“标准答案”给分,评价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往往被忽视;在考试目的方面,只重视考试对学生的考查和评价作用,而忽略了考试对教师教学的指导作用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二、生本理论: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新理念“生本教育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的教育,其特征是主要依靠学

8、。它努力反映教育的终端所在,并刻画教育之目的、本源、过程的基本特征,体现教育的本质内涵” 。3生本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教育的根本和主体,以尊重学生的自然生命为基点,以师生之间的情感及悟感为纽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和达成学生的独立人格为目标。现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和问题,其实是忽视课程同学生“人”的本体一个拥有自主发展的鲜活生命的紧密联系。因此,借鉴生本教育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起着积极的引领作用。1、确立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教学目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最高目标,也是人类世世代代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4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

9、出,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就是“既要学会做事,又要学会做人;既要打开视野、丰富知识,又要增长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既要发展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又要发展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人格因素;既要增添学识才干,又要增进身心健康。 ”这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综合发展。而生本理念认为,人是生命体,生命的发展应当是人的全面发展,全面的发展体现为知识的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个性的高扬、创新能力的发展。可见,生本理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教学目标上是一致的。2、关注学生主动构建的教学过程4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活动与交往中,在教育与自我教育过程中实

10、现的。5学生需要把教师传授的思想政治知识、道德观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点、道德信念并自主地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行为。这一事实告知我们,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是学生主体主动建构的过程,以情感和悟感为纽带,把外在的知识感悟成为学生主体的行为、思想、精神的部分,从而拓展学生精神的生命空间,展现学生的生命主体性。正如郭思乐教授所言,“教育一旦明确了自己的本体是学生生命的发展,明确了它实现的主体是学生生命自身,就会通过促使学生的全身心投入(生命方式的投入)使教育自身获得生命。这时候,教育诉诸生命,依靠生命,回归到生命的机制。这就是教育有希望依靠被教育者的生命自然,去解决众多问题的基本原理,也是十分激动

11、人心的新的思路我们把它称作生本教育,以生为本、以生命为本的教育。 ”6因此,生本理念关注学生主动构建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3、建构学生生命整体协调发展的教学内容生本理念认为,教育是因人的生命而存在的,教育不仅要关注生命的发展,而且要基于生命的需求,教育的基本内容是生命的生长需要。学生生命的生长体现在知识、能力与品性三方面的协调整体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提出必须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的要求。因此,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品性涵养三者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一个有机整体。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知识教育,有马克思主义基

12、本理论知识教育、法学知识教育、国内外时事政治知识教育、伦理道德知识教育等内容;能力培养,有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等内容;品性涵养,包含思想意识、品德修养、情感态度、理想信念、价值观念、人格特点等。而这三方面协调发展的教学内容,是生本教育理念对学生的生命发展的整体思考,是生本理念的体现,有助于促进学生自然生命的有效发育和精神文化生命的有效生成,提升学生个体的整体意义。4、促成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真正提高的教学评价生本教育理论,改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考试为主体的评价方式,倡导促进大学生生命成长的评价,调动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挖掘大学生的生命潜能,5激发大学生情感力、思维力、

13、创造力,以树立大学生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为目的。因此,探讨依托生本教育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评价模式,是真正促成大学生自身生命素质提高的重要环节。表现为:一是树立大学生主体的教学评价理念,立足于大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谋求大学生的身心有序、均衡、协调发展;二是建立发现性、开放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思想政治理论的新知识、指导实践的新方法及多元的课程评价的模式和标准,以唤醒心灵、陶冶人性;三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评价的全程管理,设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评价的管理信息系统,为学生主体的评价提供科学的流程和规范,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14、提高的目的。三、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本课程体系改革的策略生本理念有助于建构关怀生命、关注生活,提高大学生的生命、生活质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因此,基于生本理念,以下从五个方面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策略。1、制订立足学生生命成长的课程规划“教育的基本作用,在于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彼岸。 ”7因此,教育是最具生命的事业,致力于学生生命全面而和谐的发展,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与此相应,基于生本理念,制订立足学生生命成长的课程规划是建构高校思想政治生本课程体系的首要条件。什么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课程规划呢?对

15、于学生来说,生命成长的课程规划是生活的、实践的课程规划,更加注重学生信仰、品格和心理的发展,体现学生自主、独立、创造的生命整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成长的课程规划是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而设计的开放的、实践的课程规划,学生在“活生生存在的生活体验中”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活化”成主动感受、接受体验的教育实践。因此,这种课程规划自身就蕴含着产生、发展的生命。生命的成长是源于内、形于外的,是自我的、个性的生长,也是富有价值的和蓬勃向上的成长。这就意味着生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成长的课程规划从动力因素到发生机制,从理智投入到情感表达,从目标追求到行为

16、取向,都关6涉大学生的品质和特点,关注大学生的意识和需要,关心大学生生命的成长和完善。2、确立以学生为本的和谐课程文化意识2O 世纪 4O 年代,张岱年先生在其中国文化概论中这样写道:“和指多样性的统一,实指创造性的根本原则。和乃兼容众异之意,今称之为兼和 。”8其蕴涵的和谐思想阐发了和谐与创新,和谐与差异的融合。因此,和谐是开放的、能产的、富于生命力的动态系统。和谐的课程内容是走向生活、走向个性、走向综合,一个以学生为本的生命化的整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确立以学生为本的和谐课程文化意识,是生本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均衡、多样及整体三个方面。均衡是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是文本和活生生的经验与体验的均衡配合,是迈向意义寻求的课程;多样,即个性,个性的课程从根本上说不是天然的现存的,是经过学生自主建构,关注人性,追求主体个性的生成、发展的课程;整体要求把人与文本的交互作用、主体与主体的交互作用以及整体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