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高频考点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07395211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8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妇科学高频考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医妇科学高频考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医妇科学高频考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医妇科学高频考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医妇科学高频考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妇科学高频考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妇科学高频考点(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妇科学中医妇科学 高频考点高频考点分值分值 50 分分 掌握这些重点可以拿到掌握这些重点可以拿到 90%以上分值以上分值 第一单元生理特点 女性的生理特点:经、孕、产、乳 病理特点: 经、带、胎、产、杂病 现存最早的产科专书经效产宝宋代 最早的产科文献为胎产书 我国第一部妇科专著妇人良方大全宋陈自明 身体无病而月经定期两个月来潮一次者,称为并月,三个月一潮者,称为 “居经”或“季经”一年一行者称为“避年”还有终年不来月经却能受 孕者, 称为 “暗经” 受孕初期仍能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者, 称为“激经”又称“盛胎”或“垢胎” 每年夏天不来月经称为“歇夏” 月经的产生,是女子发育到

2、成熟的年龄阶段,脏腑、天癸、气血、经络协 调作用于胞宫的生理现象。 天癸主宰月经的潮与止 月经有四个不同时期的生理节律: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 经间期:周期第 14-15 天,也称氤氲之时,或称“的候” 、 “真机”时期,西 医称排卵期 带下的产生带下的产生是脏腑、津液、经络协调作用于胞宫的结果。 推算预产期:从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月数加 9 或减 3,日数加 7,阴历 则加 14. 释重感:妊娠末期胎头入盆后,孕妇骤然释重,呼吸变得轻松,但可能感到 行走不便和尿频。 弄胎:若月数已足,腹痛或作或止,腰不痛者,此名弄胎。 见红:接近分娩或分娩已发动时,阴道有少量血性分泌物和黏液。

3、阵痛:从有规律的宫缩开始至产门开全的腹部阵发性腹痛,称为阵痛,开 始时阵痛间隔约 15 分钟,逐渐缩短为 5-6 分钟,最后 2-3 分钟,这一现象 称开口期,分娩正式发动。 恶露:是产后自子宫排出的余血浊液,先是暗红色的血性恶露,也称红恶红恶 露,露,约持续 3-4 天干净;后渐变淡红,量由多渐少,称为浆液性恶露,约 7-10 天干净;继后渐为不含血色的白恶露白恶露,约 2-3 周干净。 哺乳时间一般以 8 个月为宜。 第二单元 病因病机 病机: 妇科疾病的主要病机: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督带损伤,胞宫受 损与肾、肝、脾肾、肝、脾三脏有关。 第三单元月经病 月经病是以月经的周期、经期、

4、经量、经色、经质等发生异常,或伴 随月经周期,或于经断前后出现明显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月经病的病因病机: 脏腑功能失常, 血气不和, 冲任二脉损伤以及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失调。 月经病的辩证:着重月经的期、量、色、质的异常及伴随月经周期或经断 前后出现的症状,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 一、重在治本调经 二、分清先病和后病的论治原则; 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一、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 7 天以上,甚至 10 余日一行,连续两个周期 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 1、气虚证: 、脾气虚:补脾益气、摄血调经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 、肾气虚:补益肾气,固冲调经固阴煎或归肾丸 2、血热证 、 阳盛血热型

5、: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 、 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 、肝郁血热证:疏肝清热,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 二、月经后期二、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月经周期延后 7 7 天以上,甚至天以上,甚至 3-53-5 个月一行者,称为个月一行者,称为 “月经后期月经后期” 1、肾虚证:补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饮 2、血虚证:补血益气调经大补元煎 3、血寒型 、虚寒证:扶阳祛寒调经温经汤或艾附暖宫丸温经汤是金匮 方 、实寒证:温经散寒调经温经汤温经汤 (妇人大全良方) 4、气滞证:理气行滞调经乌药汤 5、痰湿证:燥湿化痰,活血调经芎归二陈汤芎归二陈汤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或延后月

6、经周期时或提前或延后 7 7 天以上,连续天以上,连续 3 3 个周期以上个周期以上者,称为者,称为 “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先后无定期” 1、肝郁证:疏肝解郁、和血调经逍遥散 2、肾虚证:补肾调经固阴煎 3、脾虚证:补脾益气,养血调经归脾汤 四、月经过多四、月经过多 1、气虚型:补气摄血固冲举元煎或安冲汤 2、血热型: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加地榆、茜草 3、血瘀证:活血化瘀止血失笑散加益母草、三七、茜草 五、月经过少五、月经过少 1、肾虚证: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归肾丸或当归地黄饮 2、血虚证:养血益气调经滋血汤或小营煎 3、血瘀证:活血化瘀调经桃红四物汤或通瘀煎 4、痰湿证:化痰燥湿调经苍附导痰

7、丸或二陈加芎归汤二陈加芎归汤 月经后期:痰湿证也是用二陈芎归汤月经后期:痰湿证也是用二陈芎归汤 六、经间期出血六、经间期出血 1、肾阴虚证:滋肾益阴、固冲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或加减一阴煎 2、湿热证:清利湿热,固冲止血清肝止淋汤去阿胶去阿胶、红枣红枣,加小加小 蓟、茯苓蓟、茯苓 3、血瘀证:化瘀止血逐瘀止血汤 七七、崩漏、崩漏治崩三法:塞流、澄源、复旧治崩三法:塞流、澄源、复旧 1、 脾虚证: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固本止崩汤或固冲汤 2、肾虚证: 、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止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党参、 黄芪、阿胶 、肾阳虚证:温肾益气,固冲止血右归丸加党参、黄芪、田七 、肾阴虚证: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8、左归丸合二至丸或滋阴固气 汤 3、血热证 、虚热证虚热证: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上下相资汤 、实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清热固经汤 4、血瘀证: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瘀止血汤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 八八、闭经、闭经 1、气血虚弱证:益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 2、肾气亏损证:补肾益气,调理冲任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减苁蓉菟丝子丸 3、阴虚血燥证:养阴清热调经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 香附 4、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祛瘀通经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膈下逐瘀汤 5、痰湿阻滞: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加 当归、川芎 6、寒凝血瘀证: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九九、痛经、痛经

9、 1、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祛瘀止痛膈下逐瘀汤或痛经方 2、寒凝血瘀证: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或温经散寒汤 3、湿热瘀阻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苡仁、 败酱草或银甲丸 4、气血虚弱证:补气养血、调经止痛-圣愈汤或黄芪建中汤或养血和养血和 血汤血汤 5、肾气亏损证:补肾填精、养血止痛益肾调经汤或调肝汤 6、阴虚内寒证:温经扶阳,暧宫止痛温经汤(金匮要略)加附子、 艾叶、小茴香 十、经行泄泻十、经行泄泻 1、脾虚证:健脾渗湿、理气调经参苓白术散 2、肾虚证:温阳补肾、健脾止泻健固汤合四神丸 十一、经行浮肿经行浮肿 1、脾肾阳虚证:温肾化气,健脾利水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2、气

10、滞血瘀证:理气行滞,养血调经八物汤加泽泻、益母草 十二、经行吐衄十二、经行吐衄 1、肝经郁火证:清肝调经清肝引经汤 2、肺肾阴虚证:滋阴养肺顺经汤加牛膝 十三、绝经前后诸症十三、绝经前后诸症 1、肾阴虚证:滋养肾阴、佐以潜阳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制首乌、龟甲 2、肾阳虚证:温肾扶阳右归丸加减 3、肾阴阳俱虚证:阴阳双补二仙汤合二至丸加菟丝子、何首乌、 龙骨、牡蛎 十四、经断复来十四、经断复来 1、脾虚肝郁证:健脾调肝,安冲止血安老汤 2、肾阴虚证:滋阴清热,安冲止血知柏地黄丸加阿胶、龟甲 3、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止血凉血易黄汤加黄芩、茯苓、泽泻、侧 柏叶、大小蓟 4、湿毒瘀结证:利湿解毒,化瘀散结

11、萆薢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去滑石 加黄芪、三七 5、血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一阴煎加生牡蛎、茜草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带下病带下病 牢记:色淡质稀牢记:色淡质稀虚寒虚寒色黄质稠色黄质稠实热实热 带下过多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量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局部及全身带下过多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量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局部及全身 症状者。症状者。 本病主要病机:是湿邪伤及任带二脉,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本病主要病机:是湿邪伤及任带二脉,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 1、脾虚证: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 2、肾阳虚证: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 3、阴虚夹湿证:滋阴益肾、清热祛湿知柏地黄汤 4、湿热下注证:清利湿热,佐以解毒

12、杀虫止带方 5、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 薏苡仁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妊娠病妊娠病 妊娠病治疗原则:胎元正常者妊娠病治疗原则:胎元正常者宜治病与安胎并举宜治病与安胎并举 胎元不正者胎元不正者逐瘀下胎逐瘀下胎 妊娠期用药原则:凡峻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气、散气以及一切有毒妊娠期用药原则:凡峻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气、散气以及一切有毒 药品,都应慎用或禁用。药品,都应慎用或禁用。 一、妊娠恶阻一、妊娠恶阻 1、脾胃虚弱证: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汤 2、肝胃不和证:抑肝和胃、降逆止呕橘皮竹茹汤或苏叶胡黄连汤 加姜半复、枇杷叶、竹茹、乌梅 预防与调护 患者应保持乐

13、观愉快的情绪,解除顾虑,避免精神刺激。 二、妊娠腹痛(胞阻、痛胎、胎痛、妊娠小腹痛)二、妊娠腹痛(胞阻、痛胎、胎痛、妊娠小腹痛) 1、血虚证:养血安胎止痛当归芍药散加首乌、桑寄生 2、气滞证:疏肝解郁,养血安胎逍遥散 3、虚寒证:暖宫止痛,养血安胎胶艾汤加巴戟天、杜仲、补骨脂 4、血瘀证:养血活血,补肾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三三、胎漏、胎漏胎动不安胎动不安 妊娠期间妊娠期间,阴道不时有少量出血阴道不时有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时出时止,或淋沥不断或淋沥不断,而无腰痛而无腰痛、 腹痛、小腹下坠者,称为腹痛、小腹下坠者,称为“胎漏胎漏”,亦称,亦称“胞漏胞漏”或或“漏胎漏胎” 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

14、小腹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 “胎动不安胎动不安” 1、肾虚证:补肾健脾、益气安胎寿胎丸加党参、白术、或滋肾育 胎丸 2、血热证:清热凉血,养血安胎保阴煎或清热安胎饮或当归散 3、气血虚弱证:补气养血、固肾安胎胎元饮 4、血瘀证:活血消癥,补肾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加减 预防与调护 应提倡婚前、孕前检查,孕后首忌交合,以静养胎。已病防变,及早 安胎。 四四、子肿、子肿 1、脾虚证:健脾行气白术散加砂仁或健脾利水汤 2、肾虚证:补肾温阳,化气行水真武汤或肾气丸 3、气滞证:理气行滞、除湿消肿天仙藤散或正气天香散 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15、产后病产后病 产后三病:产后三病:1 1、病痉、病痉2 2、病郁冒、病郁冒3 3、大便难、大便难 产后三冲:产后三冲:1 1、冲心、冲心2 2、冲胃、冲胃3 3、冲肺、冲肺 产后三急:产后三急:1 1、呕吐、呕吐2 2、盗汗、盗汗3 3、泄泻、泄泻 产后三禁产后三禁:1 1、禁大汗以防亡阳禁大汗以防亡阳2 2、禁峻下以防伤阴禁峻下以防伤阴3 3、禁通利小便以防禁通利小便以防 亡津液亡津液 三审:三审:1 1、先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有无恶露停滞、先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有无恶露停滞 2 2、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的盛衰、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的盛衰 3 3、再审乳汁的行与不行和饮食多少,以察胃气的强弱、再审乳汁的行与不行和饮食多少,以察胃气的强弱 产后病的治疗原则:本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产后病的治疗原则:本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 一、产后血晕一、产后血晕 1、血虚气脱证:益气固脱参附汤或扶阳救脱汤 2、瘀阻气闭证:行血逐瘀夺命散加当归、川芎或黑神散加琥珀 急症处理: 中医治疗本病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当产后 血晕发生休克时,应首先抗休克,促其复苏,采取下列措施 1、立即将产妇置于头低脚高的仰卧们,同时予以保温。 2、针刺眉心、人中、涌泉等穴,强刺激以促速醒 预防与调护 防治产后大出血是预防产后血晕的主要措施 二二、产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