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3章社会信念与判断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389502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2.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第3章社会信念与判断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社会心理学第3章社会信念与判断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社会心理学第3章社会信念与判断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社会心理学第3章社会信念与判断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社会心理学第3章社会信念与判断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第3章社会信念与判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第3章社会信念与判断(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章 社会信念与判断,2012年2月14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迎宾路VIP通道上,一辆东南菱悦轿车在弯道处越过黄线撞上一辆价值1200万的限量版劳斯莱斯幻影,幻影损坏严重,维修需花费110万,菱悦车主是90后小伙,他的车三责险最高赔付才30万元,另外80万得自掏腰包,面临赔不起。 劳斯莱斯产权单位表示,出于同情,他们决定不追究。,我们对人的判断基于我们如何解释他们的行为 根据我们的解释,我们可能判断一桩杀人行为为谋杀、一般杀人罪、自卫,或者爱国主义行为。 根据我们的解释,我们可能将一个无家可归的人看做一个懒汉或者是经济下滑及福利紧缩的受害者。 我们可能将别人的友好态度看成是情感或讨好。,本章探

2、讨以下问题: 我们如何归因他人的行为? 我们怎样感知和回忆我们的社会生活? 我们通过什么方式来判断他人? 我们什么时候会倾向于实现别人的期望?,我们如何解释他人,人类努力想使自己面对的世界合乎情理。 人们将解释他人的行为视为自己的事情 社会心理学家将解释人们如何解释他人的行为视为自己的任务。,归因因果关系:归因于个人还是情境 我们总是想搞清楚“什么会这样?” 特别是一些消极的或预期之外的事情。 约会时他为什么要迟到? 为什么他不像以前那样积极? 没有搞清楚的时候常常造成误会或事故 如男女在交往中对一些举动/信号的不同理解。,归因理论 将原因分成内因(性格)和外因(情境) 一名学生成绩不好,是由

3、于他缺乏动机(性格归因),还是由于社会环境造成的(情境性归因)的呢? 内因和外因的界限是比较模糊的 因为外部的环境因素会影响个体内部的改变 “学生害怕了”和“学校让学生感到害怕”含义是一样的 研究表明,人们的归因往往只看到一面,推断特质 我们常常通过行为来判断别人的目的和意图。 正常和意料中的行为只能让我们了解一个人很有限的一些方面, 而不寻常的行为可以让我们了解这个人更多。,我们可以很轻易地推断出个体行为背后的特质。 “那个图书管理员帮一个老太太将杂货送到了马路对面”。 结果:能让人回忆起这句话的线索不是“书”(提示图书管理员),也不是“背包”(提示杂货),而是“乐于助人” 人们自发推断出的

4、图书管理员的特质。,常识性归因 我们的归因通常是理性的-通过“共同反应”、“区别性”和“一致性”三个阶段来归因。 “大部分人都能适当地使用XX牌电脑,而皮特却总是出问题”,包含的信息有: 共同反应(皮特经常都无法正常使用电脑吗?) 区别性(皮特仅仅是使用XX牌电脑时出问题吗?) 一致性(其他人在使用XX电脑时也会出问题吗?),我们的常识心理学通常可以理性地解释行为。 但是,当我们对日常行为进行解释时,如果出现了其他似是而非的因果关系,我们就会对已经做出的归因大打折扣。 如果能详细地指出一条或两条能够充分说明学生在考试中表现得很差的原因,那么我们通常就会忽略或很少去考虑其他可能性。,归因基本错误

5、 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受环境的影响? 发现:解释他人的行为时,会低估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高估个人的特质和态度造成的影响。 你在正常营业时间去A商场购物,发现态度很热情,你又在快要打烊的时间去B商场购物,发现态度冷淡。因此,你认为B商场态度恶劣。,Ditto(1997)的实验 男性被试和一名女性研究员进行约会,女实验员对每一名男性被试进行印象描述。之后要求被试根据这些印象猜测这名女性在多大程度上喜欢他。 当被试看到消极的评价时,如果告诉被试这是研究要求的,他们就不会介意她的评价了。 但是看到积极的评价时,被试就会坚定地认为她确实喜欢自己。,我们通常认为他人的行为就是其内在性格意图等内部特点的直接反映。

6、 我们会认为演员是善良的、恶劣的 我们会认为老师什么都会 我们会认为考官什么都懂地比我们多 这些印象错误绝不是社会智力低下的表现,聪明的人和有地位的人更容易犯归因错误。,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归因错误 对于他们的行为,我们会犯归因错误 对于自己的行为,我们却通常用情境因素来解释。 当的时候,我 那个人总是,我们为什么会犯归因错误 认知和情境意识 行动者和观察者的不同 当我们是行为的执行者时,环境会支配我们的注意; 而当我们观察别人的行为时,作为行为载体的人则会成我们注意的中心,而环境变得相对模糊。,聚焦观点偏见 实验 要求被试观看审讯过程中嫌疑犯认罪的录像。 如果被试从嫌疑犯身上的摄像机的角度来看认

7、罪过程,被试会认为罪犯的认罪是真诚的; 如果被试从法官身上的摄像机的角度来看,被试会认为嫌疑犯的认罪是被迫的。 因此,现在的法庭录像要求从侧面录。,观点在随时变化 当观察者回顾自己的记忆内容时,通常会逐渐给环境更多的权重。 在听到某人以某一指定的立场辩论后,如果要求观众立刻做出归因,那么人们会假定那个立场上辩论者真正的立场。 而一周后再让他们做出归因时,他们会更多关注情境的限制。,自我觉知 我们很容易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这种结果导致我们更可能将原因归结到自我。 A很固执,B很随和,而我是随环境变化的。 我们越是缺乏在不同情境下观察人们行为的机会,就越容易将其进行归因与他们的人格。,文化差异

8、西方文化更强调特质 东方文化更强调环境 在西方,对于贪污“其心当诛” 在东方,对于贪污“缺乏监管”,基本归因错误的原理是什么 尽管我们清楚地意识到环境的作用,我们仍然会出现这种偏见。 这或许是因为要评价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比起仅仅将行为归结为个人的内在倾向需要花费人们更多的脑力。 “这也许不是做决定的最好依据,但这样做最容易。”,研究归因偏差的重要性 揭示人类怎样思考自身与他人。 首先,我们的思维模式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其次,关注诸如归因错误这类思维偏见的原因就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人们不应该总是因为自己的问题而被责备。 最后,我们通常意识不到这种思维偏见。,我们怎样感知和回忆我们的社会生

9、活,预判在多大程度上使我们的知觉和解释产生偏见? 错误的信息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回忆? 我们的预期会引导我们对信息的知觉和解释,我们透过“有色眼镜”去观察和解释世界。,知觉和解释事件,你发现里面有什么错误了吗?这不仅需要眼睛观察,更需要知觉参与。 在社会知觉中也是同样的道理。,先入为主有多重要,分别向亲以色列和亲阿拉伯的学生提供了6段从网络上下载的关于1982年在黎巴嫩两所难民营屠杀难民的新闻片段。 结果,生活中的例子 球迷们总是认为裁判在偏袒另一方 冲突中的人们(夫妇、领导和下属、敌对的种族)总是认为仲裁者在偏袒对方。,“人总是主观的” 一旦你形成了某种观念,它就会影响你对其他所有相关信息

10、的知觉。一旦你将某个人视为对手,你就倾向于将其模棱两可的行为理解为对你表示敌意。 一旦形成了某种观点,你就会倾向于选择对你的观点有利的证据来进一步支持你的观点。 总统大选中,观看电视辩论后,支持者更加支持某候选人了。,先入为主影响人们解释和回忆观察到的内容。,这个人看起来 他是纳粹分子,在集中营中实施了野蛮的生化实验。 他是反纳粹的领导人,拯救了数以千计的犹太人,库勒乔夫效应 第一个短片呈现的是一个死亡的女人 第二个短片呈现的是一盆汤 第三个短片呈现的是一个玩耍的女孩子 每个短片后都呈现一个演员的中性表情的面孔。 对这个中性面孔的判断分别是:悲伤、沉思和高兴。,尽管事实摆在那儿,但是我们的思维

11、却积极地去理解它。 我们如何解释外部信息也会左右他人对我们的知觉。当我们评价某人如何如何时,人们也会认为我们如何如何。 如果称某个人为傻子或者怪人,那么过后人们可能就会认为你也一样:我是橡胶,你是胶水,你所说的从我这里弹出去粘住了自己。,信念固着 一旦人们为某种错误的信息建立了理论基础,那么就很难再让他们否定这条错误的信息。 信念可以独立于证据而存在。 人们置证据于不顾。,先给被试灌输一种信念(A或B),然后让其解释为什么该结论是正确的。 然后告诉被试真相,以期让他们彻底否定最初的结论(A或B)。 结果只有25%人接受了新结论。,我们越是极力想证明我们的理论和解释是正确的,我们就对挑战自己信念

12、的信息越封闭。 一旦我们确信一个被指控的人犯了罪、一个令人讨厌的陌生人的确会表现出那样的行为,或者某一股票的是指一定会有所上升,那我们的解释即使遇到了相反的证据也让会保持不变。,有什么方法能够纠正我们的信念固着呢? 唯一的办法是:解释相反的观点。(写检查?),构建关于我们自己和身边世界的记忆 你是否同意下面的说法? 记忆就好比大脑中的一个储物箱,我们将各种材料储存在其中,日后需要时可以再从中拿出来。偶尔也会忘记一些东西,那是因为这些东西从“储物箱”中丢失了。 大部分人认为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可以非常完美地保存在记忆中,心理学的研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 在我们将信息存储在大脑的同时也就构建了记忆,因

13、此记忆会引起人许多事后的推理。 我们可以轻易地(无意识地)修正自己的记忆使其更符合我们现在的知识水平。 当操纵人们对自己过去的假设时,相当多的人会虚构自己的记忆。,重构我们过去的态度 你对某件事情的态度在几年后会改变吗? 人们不认为过去的感觉和现在的感觉有什么差别。 当毛毛虫变成蝴蝶的时候,它门认为自己“小”时候是蝴蝶而不是毛毛虫 -成熟对我们所有的人撒了谎。,积极的记忆构建的确可以美化我们的回忆。 人们倾向于将一些细小的令人愉快的事件回想地比实际所经历的要美好得多。 我们同样会改变同其他人关系的回忆。(以现在的状况推测以前的状况) 并不是说我们对过去的感觉毫无意识,只是当记忆模糊的时候,现在

14、的感觉主导了我们的回忆。,重构我们过去的行为 记忆的重构使得我们能够改变自己的过去。 在美国,人们报告他们抽烟的数量比实际上销售出去的香烟要少的多; 他们回忆自己投票的数量要比实际记录的投票数量多。 人们倾向于回忆自己过去的结果与真实的结果相一致。,重构我们的经历:误导信息和启动 让被试看一个事件,然后获得了关于这个事件的误导性信息(或者没有),之后参加一项记忆测验。研究发现了误导信息效应:人们将误导性的信息整合在他们的记忆当中!,Croxton等人(1984)的实验 让学生花15分钟的时间跟另外一个人交谈。 那些随后被告知这个人说过喜欢他们的学生将该人的行为回忆为放松、自在和开心。 那些被告

15、知这个人不喜欢他们的学生将该人回忆为紧张、拘束和不那么开心。,记忆就像被存储在一个相互连接的网络中,为了提取其中的一份记忆,我们需要激活某个引导线索,这个过程便被称为启动。 某一件事情可能在我们毫无意识的情况下被唤醒,或者说连接得以启动。,我们怎样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的认知机制是有效的,富有适应性的,然而也容易犯错误。 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做出社会判断呢? 借助认知心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直觉判断 我们直觉的力量是什么呢?是指不经过推理或分析就迅速了解事情的能力吗? 怀疑论者认为,直觉只不过是“我们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而不管实际上是不是那样。”,直觉主义者认为,重要的信息即使不经过有意识地分析也

16、可以获得的。 我们应该转向直觉以寻求解释。 我们应该借助右脑的非逻辑智慧。 相信自己心中的力量。 哪种观点正确?,启动实验表明,无意识的确控制我们的大部分行为。 我们很轻易很快递地把“美丽”知觉为一个好词 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其日常生活不是由有意识的目标和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决定的,而是受内部心理过程的控制,它通过对环境特征的主观加工影响人们的行为反应,并控制意识的觉察和导向作用。,直觉的力量 17世纪哲学数理学家帕斯卡尔:“心灵的活动有其自身的原因,而理性却无法知晓。“ 我们知道的比我们意识到自己知道的要多得多。 对无意识信息加工过程的研究表明:我们对在自己头脑中正在发生的事情所知甚少 思维只有一部分是受控制的,而大部分则是自动的,自动思维和快速反应的例子: 图式心理模版 情绪反应(丘脑和杏仁核的活动先于皮层) 知识经验丰富领域的直觉判断 内隐记忆 面孔、声音等的识别 阈下刺激的作用,过度自信倾向 美国是世界上说英语最多的国家吗? 投资分析师选出的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