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 (1)讲义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219787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7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渔父 (1)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渔父 (1)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渔父 (1)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渔父 (1)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渔父 (1)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渔父 (1)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渔父 (1)讲义(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悲苦时高歌一节离骚,千古的志士泪涌如潮;那浅浅的一弯汨罗江水,灌溉着天下诗人的 骄傲。(余光中),渔 父,- 屈 原,屈平词赋悬日月, 楚王台榭空山丘。 唐 李 白,沅湘流不尽, 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烟起, 萧萧枫树林。 唐 戴叔伦,离骚未尽灵均恨, 志士千秋泪满裳。 宋 陆游,泽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 离骚寿世,三闾遗恨泣秋风。 (李元度题汨罗屈子祠) 江上峰青,九歌遥和湘灵曲; 湖南草绿,三叠重招宋玉魂。 (汨罗屈子祠),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屈原,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创作的诗歌总集。 屈原代表作有 离骚天问 九歌九章

2、 远游卜居。,屈原 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政治家。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出身为楚国贵族。初任左徒、三闾大夫,主张推行“美政”,改革政治。后遭旧贵族谗言攻击,被迫去官。楚顷襄王时,被放逐沅湘流域,终因理想无从实现,遂投汨罗江自杀。,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政治生活虽然失败了,但作为伟大爱国主义者和伟大诗人却赢得了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全中国各地划龙船, 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屈原的。,屈原的诗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打破了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多变的新诗体“楚辞”,是诗歌形式的一次大解放。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

3、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后代一切有成就的文学家,都从屈原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营养。,简介屈原的影响,诵读课文,1、标好字词读音 2、划出文中名句,第1段重点字词: 屈原既放 行吟(于)泽畔 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 何故至于斯 举世 是以见放,“已经”,或“以后” 省略句、介宾后置句 脸色(古今异义) 形体容貌(古今异义) 到(古今异义) 全,整个 被,第1段翻译 屈原被放逐以后,在湘江一带徘徊,在江边边走边吟唱,他脸色憔悴,形体容貌枯瘦。渔翁看到屈原问道:“你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落到这地步?”屈原回答说:“全世界的人都肮脏惟独我干净,大家都醉了惟独我醒着,因此被放逐。”,第2段重点字词: 圣人不

4、凝滞于物 何故沉思高举: 自令放为?,被 行为高出于世俗。 (古今异义),自令令自,宾语前置,让自己、使自己。 放被放逐。 为:句末疑问语气助词。,第3段翻译: 渔翁劝他说:“圣人不拘泥于外物,并能够随着世道而变化。如果世界上的人都浑浊,为什么不搅浑泥水推波助澜呢?大家都醉了,为什么不吃酒糟饮薄酒呢?为什么遇事深思,行为高出于世俗,以至使自己被放逐呢?”,第3段重点字词: 吾闻之 新浴者、新沐者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音节助词 刚,安:怎么 以:用、让。 身之察察:定语后置,皎洁的身体。,第3段翻译: 屈原回答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抖掉衣

5、上的尘埃,怎么能让干干净净的身子,去蒙受外物的玷污呢?我宁可投入那湘江水中,葬身于鱼腹之中。怎么能让洁白纯净的东西,蒙受世俗尘埃的玷污呢?”,渔父莞尔而笑: 微笑的样子。 鼓枻而去: 敲打(名作动) 离开 可以濯我缨 洗,第4段重点字词,第4段翻译: 渔翁听了微笑起来,敲着他的船桨离开,一边走一边唱:“沧浪的水啊清又清,可以洗一洗啊我的头巾。沧浪的水啊浊又浊啊,可以洗一洗啊我的双脚。”他离开了,不再与屈原说话。,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宁赴湘流,葬於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

6、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文本解读 之名句赏析,1、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一个形象?显示了屈原怎样的人格?,问题探讨,2、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一位形象,他是谁?他具有怎样的处世态度?为何要塑造这一形象?,1、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一个形象?显示了屈原怎样的人格?,屈原是一个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不苟合,不妥协,与众不同, 特立独行的形象。,他是一个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生活中的强者; 显示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作者在塑造屈原形象时,除了主要写他的语言,还写了他的行为、外貌,试从文中找出,并说明其作用。,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

7、心力交瘁、心事重重、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暗写出屈原所处的黑暗环境,所遭受的困境挫折,为下文写屈原的守节不渝、清白终生张本、铺垫。,2、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一位形象,他是谁?他具有怎样的处世态度?为何要塑造这一形象?,文章还渲染了渔父的形象。,他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知天达命、与世推移的处世态度。作者还刻画出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心平气和的超然姿态。,作者塑造这一形象,对塑造屈原来讲,具有对比、衬托的作用。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与答,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word,比较阅读分析: 悠悠中华五千年,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人生难题,不同

8、的人,也会有不同的选择。屈原,司马迁,渔父面临困顿,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你更欣赏谁的做法呢?,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用之所趋异也。 -司马迁,“是生存,还是死亡 ”,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为了完成传世之作史记忍辱负重,选择了生存。,“是生存,还是死亡 ”,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为了完成传世之作史记忍辱负重,选择了生存。,“是生存,还是死亡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为了完成传世之作史记忍辱负重,选择了生存。,“是生存,还是死亡 ”,其实,生与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死与生的价值。,“生,我所欲也,义,

9、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具有高洁的人生品格和远大的政治理想,不愿随波逐流,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在他的祖国沦丧后,他“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也不愿“蒙世俗之尘埃”,毅然赴死,把人格、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主动迎接死亡,以死来体现生命的意志和尊严。,屈 原,司马迁隐忍苟活,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他的人生使命是要完成千古史记,成就人生的大事业,实现人生的价值。他超脱了庸常的“死节”观念的束缚,选择了一条更为考验人的精神与意志的荆棘之路。,司马迁,屈 原壮烈的死,以死明志不屈的气节 司马迁勇敢的生,以生践志坚韧的意志 渔 父超然的活,以隐守志自由的灵魂,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们树立了两种人格榜样:一个择生,一个择死,一个以生践志,一个以死明志,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