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思考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7208867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初中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思考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农村初中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思考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农村初中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思考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农村初中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思考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农村初中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思考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初中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思考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初中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思考资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初中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思考 【摘要】当前教育发展已经十分不平衡,重视高中、看重高考,忽视初中、轻视中考已成为一个普遍问题。现在初中教育发展,尤其是农村初中的教育发展已经成为制约县域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的瓶颈。笔者通过近一年的调查,初步提出我县农村初中教育面临的困境和对策。 【关键词】农村 初中 教育 教师 学校 家长 社会 当前,在全民皆重视高考,一再评论热议高考比例、升学率等时,初中教育却每每被人忽视,尤其是作为主体的农村初中教育,就因为初中教育是一个县域教育内部的事,不像高考那样涉及门面。但是若初中教育质量持续滑坡,高中教育的发展岂不是空中楼阁?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县连续发生的多起学校重

2、大伤亡事件皆在农村初中,而初中教育停滞不前是我县高考举步维艰的根源。如何看待我县初中教育现状,我县初中教育教学现状到底是什么样子?笔者对此做了一些调查,提出以下浅见: 政府忽视初中教育(尤其是农村初中教育)是当前教育现状之一。近年来,随着高考扩招,高中校建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各高中从校舍、环境、服务等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中间不仅有学校自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政府的政策倾斜和支持。而反观初中,随着学生生源的结构性缩小,教育投入逐年下降,撤点并校迫在眉睫,所以农村初中近几年基本没有发展,一些基本的教学活动都无法开展(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生实验课基本不进行等)。为什么会出现一个热火朝天,一

3、个门庭冷落的鲜明对比呢?原因就是高考不仅是教育局的门面,而且是政府的脸面,还关系着许多官员的升迁。因此,上至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下至学校、学生家长,从政策、经费、待遇等一律向高中倾斜:县长慰问高三教师,局长与高中教师座谈,要激励、奖励高三教师,要鼓励、奖励尖子学生,皆希望高考能“雄鸡一唱天下知”。而初中教育则是家里事,考多考少、考好考差都是自家人的一碗饭,自己不说,别人也看不见,自己说了,别人也不会听,一年到头,政府不会关心初中,局里很少过问初中,即使是有个别上级检查也带到县城初中或者大的城镇初中,一方面是体现门面、应付检查,另一方面是招待能好些,而占主体的绝大多数农村初中基本上是“被人遗忘的

4、角落”。实际上,农村初中的教学质量直接决定高中教育质量的基础。应该说,我县近几年高考成绩就是“忽视初中,重视高中”这种舍本逐末来建“空中楼阁”的真实写照。 当前,农村初中教师素质整体呈下降趋势。决定教师素质有三个方面: 一方面是教师自身专业知识水平。近年来,初中教师结构调整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缺乏师范类专科应届毕业生的补充。我县农村初中已经几年没有师范类专科毕业生的补充:主要是政策和待遇对师范类专科毕业生没有吸引力,初中教师的补充只能是非师范类毕业生,在家附近找不到好的工作,只好来教书,或者是把小学优秀教师选拔上来。随着老教师的退休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流失,初中教师的结构就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以

5、农村初中为例:2000年后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占50%,19942000年后参加工作的占20%,学校缺数学、物理、化学教师。教师结构性矛盾决定了初中教师素质不断下降。 另一个方面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古人云:“勤能补拙。”但实际上,农村初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几乎荡然无存,相当部分的教师(尤其是绝大多数年轻教师)仅将“教师“认为是一种职业。既然是一种职业,那么在工作中消极怠工、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事情就习以为常。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农村初中教师待遇差是一个主要原因。农村初中教师待遇除工资之外几乎一无所有,即使是在教师节,很多学校也仅仅是给教师一条毛巾或者浴巾作为慰问

6、。2000年前后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工资多在800元左右,1993年后参加工作的青年骨干教师工资大多数不超过千元,而在现在农村泥水匠50元/天,木工60元/天,甚至给人挖红苕都管吃管喝35元/天的现实下,每月800元左右的工资能激起年轻教师多大的工作热情和欲望可想而知。看不到发展希望是农村初中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专业职务晋升和合理经济收入是农村教师希望的两大支撑,但由于在职务晋升和评优树摸、职称晋升方面缺乏应有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加之职评过程中注重硬件(论文证书)而轻实绩(教学实绩及教学能力),使得农村初中教师对职务晋升和职称评定方面多有怨言,这些往往极大地影响了初中教师对工作的热

7、情和希望。在事业发展无望的情况下,经济收入只能从学生复习资料上下工夫。因此,农村初中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购买复习资料而获取提成的做法已经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 再一方面就是农村教师对其职业认同感普遍下降。职业认同感的下降直接导致了农村初中教师师德建设的滑坡。我县在2000年前后全县大范围拖欠农村教师工资,大多数初中拖欠教师整月工资在12个月以上。这段时期,农村教师生活举步维艰,养家糊口都很难,而且拖欠工资至今也没有到位。这一段经历极大地挫伤了农村初中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道德操守,也改变了许多教师原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学生基本素质普遍下降。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学生道德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学生缺

8、乏基本道德修养。现在,90%的农村初中学生不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见了老师都不打招呼,更别说问“老师好”;上课提问不举手、不起立;非班主任的任课教师安排活动,许多学生拒绝参加;许多学生不允许老师批评其错误的做法;下课后各种脏话不绝于耳,男女同学相互追打司空见惯,男同学到男生厕所里抽烟习以为常,甚至有的老师在厕所里还发现个别男同学聚众赌博;打群架时有发生某农村初中就发生了一起典型案例:七月份期末考试时,一男生作弊被监考老师发现,他拒不承认错误并与女监考老师撕打。另一男监考老师上去打了他一个耳光,他当即回家告知父母,称其头痛。其父母到校问责,并在乡卫生院做了各种检查,发现其正常。但他一再称其头痛。在

9、其父母的无理取闹下,监考老师买东西到其家中赔礼道歉。其父母说:“我都把我娃舍不得用热气哈一下,你就敢打我娃?”最后,学校还赔偿该学生300元补偿费。这件事给全校老师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创伤,必然影响其教学积极性。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情况严重。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完美结合,只有“教”好和“学”实才能教学相长。我们常常在讨论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时过分强调了教师的“教”,却很少分析学生的“学”。但实际情况却是:当前农村初中学生普遍厌学,主要表现在学生在校学习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够,课堂不认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不愿完成作业,时常旷课、逃学等。如:在某农村初中的七年级二班调查中发现:50%的同学几乎从

10、不做作业,20%的同学不认真听讲,有10%的同学在开学仅两周后便将书本全部“丢失”,甚至有个别同学上课、上自习听MP3、看MP4等。如果将这一切全都归结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艺术不足上,就显得有点形而上学和片面化。当然,形成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教育方面的,有低俗文化影响,也有学校办学理念中“重考试、轻素质”和部分教师教学水平低劣等各种原因。但笔者认为,当今农村初中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是学生缺乏生存压力,没有学习原始动机。 随着近些年国家大政方针的调整以及许多“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活水平普遍增强。“上学进一步深造”作为改变农村孩子生存状态的手段,其作用被逐渐削弱

11、。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改变人的生活状态或者说是使人生活得更好、更幸福。而现在相当一部分农村学生认为:上学前途不大、没有意义。以今年为例:苹果的落果价格为0.75元/斤左右,玉米为0.7元/斤左右,柿子为1.8元/斤左右,这就意味着:在普通农民家中,只要有2亩苹果园、1亩柿子树、23亩玉米就可获得15000元左右的纯收入,再加上父母借农闲时机外出打工有46个月时间,收入12000元左右计,五口之家年收入在3万元左右,相当于三个初中教师年收入的总和,而且轻松随意。现在农家大多住上了楼房,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和闭路电视,个别家庭还有宽带网络,其生活条件和城市没有什么两样。现在农民工进城务工或就业渠

12、道多样化,读书不再是农村孩子唯一的选择,因此许多学生认为读书意义不大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生活,但现在生活已经很好。反观农村孩子通过高中进而考上大学后的状况:一是家庭负担比较重;二是分配时父母无力帮助,很难找到称心的工作;三是参加工作后结婚买房遥遥无期,还不如在农村生活随意。这些也从另一方面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再次,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单调的学校校园文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强,知识占有有限,讲课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或形成共鸣,加之现在新课程教材进一步生活化、生动化,许多老教师授课方式单一,讲课呆板,专业知识或非专业知识占有少,就必然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单调

13、乏味的学校校园文化生活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多农村初中基本没什么校园文化:阅览室一是没有什么新鲜书籍,基本是应付检查用的,里面的书籍还是从学生那里临时收集起来的,二是从来没有开放过;理化学生实验基本不做;微机室每学期上五六次,一般还不允许上网;出于安全原因,某些学校几乎从不组织大的集体活动,至于运动会、校园文化都是梦想,某初中终于组织了一次拨河活动,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参与热情。没有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没有积极向上的健康文化引导,就必然导致庸俗文化的乘虚而入,学校外的网吧常常生满为患,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贪图享乐、怕经困难是人的一个通病,学生也一样。学习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要动脑动手

14、,要起早贪黑,要付出努力,要付诸实践,部分学生就不愿受这份苦,到学校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而是逃避现实劳动。笔者曾调查过两名辍学又复学的七年级学生:其中男同学因课堂捣乱、不服从女班主任的管理并与之撕打而被劝退学,一周后其父又送其上学。当问及为什么读书时,他回答说:“回家后我大让我跟他一起干农活,我受不了那份苦,就想上学了。”但重新回到到学校后其学习态度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上课继续睡觉,只是不那么捣乱了。另一名女同学辍学回家后,在家没有人和她玩,觉得还不如读书热闹,因为是女儿,父母也舍不得让其干活,所以两周后也上学来了。笔者问她时,她回答:“家里太寂寞了。”我们国人的习惯,每个人都想让自己的孩

15、子永远幸福,每个人都想给孩子攒下百年的花销,让孩子一生无忧无虑,那可能吗? 学校管理无力也是当前农村初中教育质量下降的一个原因。学校管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学生。学校对教师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农村初中教育经费捉襟见肘,不能保证教师有一定的物质待遇,教师工资又不归学校发放,并且教师的人事权也不在校长手中,即使校长要处理哪个教师也是万不得已,因此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某农村初中校长私下曾感慨地对笔者说:“怎么管教师?有门路的都走了,留下的能每天在校坚持上课就不错了,你还要怎样?”对于学生的管理更难。近年来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要尊重学生、要激励学生、好学生是夸出来的”等等提得震

16、天响。在我们国家,往往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现在的学生批评不得,犯了大错也不能开除,就像“上帝”。许多教师都在一块研讨,明明知道道德的感化从来就不是万能的,也不一定是有效的,但不能批评,更不能打;许多农村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管理处于两难之中,严了怕向上反映找事端,松了没有效果,最终是管理不作为、放任管理。没有管理,怎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农村初中教育质量下降的又一个原因。农村家长对孩子教育的不作为是普遍现象。现在的初中学生家长大多在36-40岁之间,他们上学时我国还没有实行义务教育,因此大多数家长的文化程度比较低,以小学、初中程度为主,这就决定了他们在对子女的教育方面没有正确的思路和有效的手段;在对生活的认识上还停留在“小富即安”即“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个水准上,家中能盖起二层楼房,有摩托车代步,有个农用三轮车干农活,有闭路电视看,再安上个太阳能热水器能洗澡,手里还有几个零花钱花花,那日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