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屑滨岸沉积体系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202538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2.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碎屑滨岸沉积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碎屑滨岸沉积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碎屑滨岸沉积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碎屑滨岸沉积体系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碎屑滨岸沉积体系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碎屑滨岸沉积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碎屑滨岸沉积体系(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碎屑滨岸沉积体系,碎屑滨岸带是指不包括三角洲在内的、由浪基面向上延伸到冲积海岸平原、阶地、陡岸边缘的这样一个狭窄的高能过渡环境。 尽管在特定的时间内,碎屑滨岸带的宽度是有限的,但由于岸线的侧向迁移,可以形成广布的碎屑滨岸沉积(Galloway 等,1983)。,碎屑滨岸带沉积物的补给有多种方式: 河流沉积物入海后的沿岸搬运; 陆架沉积物的向岸搬运; 局部的陆岬侵蚀; 残留物的富集; 小型沿岸水系。,碎屑滨岸带的特征取决于两个基本的能量因素,即波浪和潮汐,他们都与潮差有直接的关系(Hayes 和 Kana,1976)。,波浪的效率与潮差呈反比关系,因为在每个潮汐周期中,随着潮差的增加,滨岸带变宽

2、,从而使波能分散。,滨岸带的地形与三种潮差类型有关,A. 小潮差海岸发育窄长形障壁岛;B. 中潮差海岸具有短小的障壁岛; C. 大潮差河口湾出现垂直于海岸的线状沙脊,碎屑滨岸带体系包括海滩面、潮坪、障壁和泻湖等。,美国南部障壁岛,意大利威尼斯泻湖,低潮线,高潮线,海湾-泻湖,泻湖沉积物,砂坪,海洋植物群,低伏沼泽,高位沼泽,盐沼,泥炭,树沼泽,草沼泽,岸后沼泽,冲越扇,灌木,沙丘,冲越层,粘土,风成沙丘 交错层理,海滨,海岸线,滩肩脊,滩肩,滨面,近滨,碎屑滨岸带体系: 海滩面、潮坪、障壁、泻湖 它们可以是其它体系的构成部分,也可以构成独立的沉积体系。,沉积作用: 潮汐、波痕、风生海流、沿岸流

3、、风暴。,一、海滩面沉积体系 海滩是一种与大海连通的无障壁海岸带,由陆向海依次出现风成砂丘后滨前滨临滨,再向外过渡为远滨或称陆架体系。,临滨(又称近滨),是指从平均低潮线至浪基面之间经常淹没在海水中的地带。 下部由非常细粒的砂、粉砂组成,面状的纹层常被生物扰动破坏;中部和上部有较纯净的中细砂及介壳组成,发育低角度楔状和槽状交错层理。,前滨位于平均高潮线与平均低潮线之间,相当于波浪冲流带,是海滩的主要部分。 由冲洗干净的,分选良好的砂砾岩构成,特征沉积构造为大型低角度海滩冲洗交错层理。,后滨是海滩的上部,位于平均高潮线以上,只有在特大风暴或异常高潮期间才会受到海水作用。 发育平行层理,沉积物为砂

4、砾岩。,滨岸的风成沙丘沉积,指后滨带以上经风的改造作用而成的沙丘堆积,它们沿海岸可占据相当的宽度。 沉积物多为细粒砂岩,发育大型风成沙丘交错层理,前积纹层相当陡。,海滩面体系各成因相时空分布规律 在沉积倾向上,各种成因相随水动力条件和水深的改变而呈有序排列,成因相之间均为过渡关系; 在沉积走向上,各成因相可延伸很远,且平行岸线分布;,在时间序列上,最容易保存下来的是向海进积的海滩面体系。 远滨临滨前滨后滨 具有由下向上粒度变粗、生物扰动减弱,而波浪成因的沉积构造相应增多,沉积物分选向上变好的特点。,碎屑滨岸环境向上变粗的垂向序列(小层序),(据Van Wagoner等,1988),二、潮坪沉积

5、体系 潮坪沉积体系出现在波浪能量低的中潮差和大潮差地区。 该体系主要包括了四种成因相: 潮下带沉积 潮间带沉积(狭义的潮坪或潮间坪) 潮上带沉积 潮道。,潮道通常发育于潮间带和潮下带。其底部是具介壳碎屑的粗砂岩和大量泥砾的滞留沉积物,向上砂泥质增多。,在潮坪体系的不同地带,潮道的特征也不同。 由海向陆,根据岩性特征可分为砂质潮道、砂泥质混合潮道和泥质潮道。 正粒序特征明显!,潮道垂向序列,苏北现代潮道沉积垂向序列,在同一个方向上,潮道的形态也有变化:潮下部分,潮道较直,潮汐脊和纵向砂坝、斜向砂坝比较发育,侧向迁移能力强;在砂质潮间带,潮道也比较直,分支较少,剖面上的形态比较对称;在泥质潮间带,

6、潮道呈树枝状,剖面形态极不对称,弯曲度增高,有发育很好的曲流砂坝,并以向潮道缓倾斜的侧向加积层理为特征。,潮道由侧向迁移而成。 类似于曲流河的侧向迁移。,在潮道砂质沉积物中,作为涨、退潮流的反映,一般具有羽状交错层理。,潮下带位于平均低潮线以下,主要由潮道中的水下砂坝和浅滩沉积物组成,是以砂质为主的沉积区。 潮间带位于平均高潮线与平均低潮线之间。多为潮道砂和潮道间泥沉积。由海向陆依次出现砂坪、混合坪和泥坪沉积。,潮上带位于平均高潮线之上,多为石膏和盐岩及泥岩,为咸水沼泽(盐沼)沉积与粉砂和粘土的互层状结构。,德国北海亚德湾,沉积构造,潮下带:多为大型交错层理,也有波痕纹理、平行纹理和双粘土层。

7、,巴楚四十厂,潮间带:砂坪以发育大型板状或楔状交错层理和羽状交错层理为特征;,巴楚四十厂,潮间带:混合坪由薄层的砂泥互层组成,发育脉状层理、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和砂泥互层层理;泥坪发育水平纹理或块状层理和波状纹理,并可见泥裂和植物根痕。,潮上带:多为水平纹层和泥裂,可见生物扰动,植物根系穿插和结核发育。,潮上带和潮间带的波状叠层石,粒度特征,生物化石,粒度细、分选好; 潮道和砂坪的粒度概率图类似河道。,种类少、数量多; 海陆生物混生; 半咸水生物和广盐性生物多。,潮坪体系各成因相时空分布规律 沿沉积倾向:潮下带潮间带(砂坪混合坪泥坪)潮上带,各带之间为渐变过渡关系; 沿沉积走向上延伸较远; 潮

8、道对潮间带和潮下带沉积形成明显的改造; 在时间序列上,沉积物粒度向上变细。,潮坪环境向上变细的垂向序列(小层序),(据Van Wagoner等,1988),苏格兰艾莱潮坪,苏北现代潮坪,三、障壁-泻湖沉积体系 (Barrier-Lagoon system),成因相: 障壁岛、冲越扇、入潮口、潮汐三角洲、泻湖、泻湖三角洲、潮坪和沼泽。,(据McCabin,1982),(据McCabin,1982),障壁岛是一些高出水面的狭长形砂体,主要由海滩面(临滨、前滨、后滨和风成沙丘)砂体构成,海滩面位于障壁岛朝海一侧。,(据McCabin,1982),入潮口的方向与障壁岛垂直,提供水体交换的重要通道。泻湖一侧为涨潮三角洲,朝海一侧为退潮三角洲。,(据McCabin,1982),泻湖是障壁岛后在低潮时仍充满残留海水的地区。在泻湖向陆一侧可以发育小型的泻湖三角洲。,(据McCabin,1982),潮坪发育于泻湖周围,沼泽的分布与潮上带的分布基本一致,这种沼泽多数是微咸水沼泽(盐沼)。,(据McCabin,1982),冲越扇位于障壁岛朝泻湖一侧。其成因是风暴涌浪越过障壁岛延伸至泻湖中而形成的一种朵状或席状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